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限制

立法限制

发布时间: 2020-12-18 18:53:32

立法法里有哪些层面限制公民权利

法律是比较完善了,问题是,执法是选择性的!

Ⅱ 罪刑法定原则,限制了司法权、行政权、立法权中的哪几项权力


  1. 三权分立(checks and balances)亦称三权分治,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三权分立制度就是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以美国为例,行政权指政府,立法权指国会的上下议院制度,司法权指法院。三权分立很好的实行了“宪政”的主旨思想,实现了依宪治国的目的,三权分立制度在反对封建势力复辟、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三权分立制度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国国情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政治体制上根本否定并排斥三权分立制度,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制。

  2. 立法权: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立法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权力;第二类是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权力。一方面,立法机关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法规条例、决议和命令等,它们都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

  3. 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通说认为,人们提到的“司法权”多指狭义司法权,即虽包括检察权在内、但却明显偏重于审判权,或仅仅指审判权(即以法院为相应机关)而言。

  4. 行政权是依照法律规定,组织和管理公共事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力,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对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5. 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存在实行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土壤。

Ⅲ 我国应该立法限制汽车数量吗

理论上应来该

实际上我国没有源条件立法限制汽车数量

第一这触及很多相关企业的利益

第二 中国的交通拥堵是道路建设问题 而不是汽车本身的问题 限制汽车数量是本末倒置

第三 骑车带来的环境污染在不远的将来是可以解决的

Ⅳ 我国立法上对商号的限制有哪些方面

一、商号单一制原则的限制。为了维护商事主体交易的正常秩序,商主体原则上仅能使用一个商业名称。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一个商主体使用一个以上或变相使用一个以上的商业名称。但是,确有特殊 需要的,经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核准,企业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一个从属的商号。
二、商号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和文字。
三、不得使用不具有唯一性或可辩认性的商号。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文字: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 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群众组织名称、社会团体名称及部队番号;汉语拼音字母(外文名称中使用的除外) 、数字;其他法律、行政性法规规定禁止的。
四、禁止以不正当目的使用商号。 使用人不得以不正当目的使用可能使人们误认为是他人营业的商号。依《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企业只准使用一个名称,在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不得与已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的,均属违法行为,应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Ⅳ 授权立法的限制

在西方,有句格言:被授予的权力不得再委任。因为代议制本身就是人民的授权,所以,在美国不奉行“人民或制宪者赋予国会议员以制定法律的权力,且该权力不得再委托他人行使”的观念。由此,便严格禁止授权立法,“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拥有的权力是人民授给它们的。既然这三个部门是人民所授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接受者,那么它们就必须是这种权力的唯一所有者”[2]。而且,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早期是不承认授权立法的,一再宣布国会授权立法是违宪的、无效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英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都陆续承认了授权立法。二战之后,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所制定的宪法也都对此予以承认并加以规范。
但是,本文所说的对授权立法的限制,是指允许代议机关(国会或议会)授权给行政机关等,以制定法律,只是这种授权要受一定限制。就是说,不是议会(或国会)所享有的全部立法权都可委任,而只能就特定事项(不一定就是不重要的事项)进行授权。由于各国所保留的立法权有所不同,所以,不得授权的范围大小不一。但通常包括:宪法和法律有明文规定,要由法律加以规定的事项;涉及三权分立原则,即授权立法不得破坏这一原则,并不得逃避来自议会、法院等的监督;涉及人民主权;涉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关系到国家机关的组织;以及其他应由法律进行规定的事情。以下着重谈谈西方几个发达国家的作法。 英国作为议会主权国家,立法权只属于议会,议会以外的其他组织(包括内阁)要立法,须有议会的授权。“英国行政机关不像法国那样不需要法律的授权就享有制定自主的条例和补充的条例的权力,因此,英国行政机关制定行政管理法规的权力主要是根据议会授权的委任立法”[3]。但是,英国议会在授权时,并不仅仅以行政机关为限,有关法院、教会(如英国教会全国代表大会)、社会团体(如全国名胜古迹保护协会)依据议会授权制定法规的活动,也属于授权立法。
在英国授权立法的发展史上,陆续制定了规范授权立法的法律。早在1539年议会通过公告法,授权国王为了治理国家和维持秩序所发布的公告,与议会所制定的法律有相同的效力。1893年议会制定了行政规章公布法,赋予大部分授权立法以法律文件的名称;认定授权立法是具有立法权性质的,而非行政权性质,特别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条例具有立法权性质;还规定法定的行政管理法规的公布方式等。英国的行政管理法规不仅名称很多、很乱(主要有命令、条例、规划、计划、指示等),而且制定的程序和公布的方式也很混乱。而行政规章公布法只是规定了一些重要的授权立法的公布方式。所以,议会于1946年制定了法定条规法(Statutory Instruments Act,又译行政法规法),于1948年1月实施。虽然该法也只调整行政法规和重要的行政规章,并未规范所有的授权立法,但它的调整范围毕竟扩大了;而且对制定程序、法规公布和议会监督也作了一些规定。总之,议会对授权立法的限制主要有:必须根据法律并为了执行法律而制定法规,授权立法应符合授权法所要求的目的和内容,法规必须在各该行政机关的权限内颁行;法规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制定等。
同时,英国舆论界还对如下特殊类型的委任立法进行了批评:决定原则(法律有时授予行政机关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决定重要的原则事项)、征税权力(这本是议会控制行政机关的一种手段,必须由议会掌握,不能由行政机关决定,却交由行政机关决定)、次级授权立法(即再委任)、溯及既往的权力、排除法院的监督、修改法律的权力。[4]这些特殊类型的授权立法是不能也不应随意使用的。 在实行三权分立的美国,授权立法受到三种观念的阻碍。这三种观念便是:授予行政机关立法权,怎样才能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协调一致;被授予的权力不得再委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曾多次作出判决,国会的立法权不得授予。[5]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逐渐转变禁止授权立法的观念。“宪法从不否认国会可以采取必要的、灵活而又实际的措施,以使它能够完成制定政策、规定标准的任务,同时委托指定的机关在规定的范围内制定从属的规章,认定事实并据此事实裁定适用立法机关宣布的政策。”[6]就是说,美国逐步地承认了授权立法,一部法律不能仅因其授出立法权而无效。但是,为了巩固国会作为主要立法者的地位,授权立法就不能不有所节制。
这种制约表现为必须对国会所要授出的立法权规定明确的限度。授权立法权本身必须受到制约,或者受法定的目的、方式甚至细节的制约,或者受授权范围的制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巴拿马炼油公司诉瑞安一案时,就以授权法中没有规定适当标准为由,宣布一项授权立法无效。美国有的学者认为:“如果在授权法中没有规定任何标准制约委任之权,行政机关则等于拿到了一张空白支票,它可以在授权的领域里任意制定法律。”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适当标准”的解释愈益朝着放宽“授权标准”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允许行政机关自定标准,而在授权法中不必定出标准。在美国的授权法中,“适当标准”已被“方便公众、公共利益和公众需要”之类的模糊概念所取代,对于这种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多少实质内容”的标准,“授权法只要不放弃国会职权,即便它的唯一标准空泛得令人不可捉摸,也可以被认可”。
总之,美国的授权立法制度已较完善,它对授权立法主要有如下限制:首先,按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一款规定:“本宪法所规定的各项立法权,均属于合众国国会”,所以宪法上明确规定应由国会立法的范围,原则上不得授权。其次,国会确实无法行使其全部立法权时,就以“骨骼立法”或以偶发性事件之立法的方法,而将次要及细节部分授权行政部门以命令形式加以补充。再次,授权应有标准或制约,不得无所限制或含混其辞。第四,国会只能授权给公务员或行政机关,不得授权给私人或团体,这是与英国不同的。最后,任何违反法规的处罚都必须由国会亲自加以规定。当然,美国与英国等国家一样,有着数量巨大的授权立法。 1946年日本《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立法机关”;第五十九条规定:“法律案,除本宪法有特别规定者外,经两议院通过后即成为法律”。这是一个重要原则,明确“表示依法行政的原理,不承认行政权固有的立法权”。但是,却有例外,即国会两院可以制定各自的议事规则、最高法院也可以制定相应规则以及地方自治团体可以制定条例。就是说,只有国会把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授权内阁制定,才属于授权立法。
在日本,行政立法分为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两种。“法规命令是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国民权利义务的、具有作为法规性质的规范”,“只有在法律(或条例)的授权之下方可制定”[9]。日本《宪法》第七十三条第六项规定:内阁“为实施本宪法及法律的规定而制定政令。但此种政令中,除法律特别授权者外,不得制定罚则”。《内阁法》第十一条规定:“政令若无法律委任,不得设立科以义务或限制权利的规定(《国家行政组织法》第十二条第四款也同此旨趣)。”[10]日本最高法院1958年7月9日的判例就该规范的制定权指出:“正如立法权赋予行政机关这种权限一样,根据宪法第73条第6款正文及但书的规定是很清楚的。”
在日本,不允许法律对政府以一般性的空白委任,只能在可以肯定其合理的范围内得到承认。具体地说,日本在进行授权立法时,施以如下限制:(1)不允许莫视国会立法权那样的一般性、包括性的委任即所谓空白委任,而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授权。授权法必须具体写明授权的相对人、目的、授权事项,尽可能明确规定委任的范围、程序。(2)由宪法或法律规定专门授予行政机关以制定法规,这类授权不得再授权。(3)就法规的内容而言,不许超越授权法所规定的范围,并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不得改变或废止法律本身的规定;法规的内容应有可能实现并应明确具体。(4)法规一般是登在官报上。 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统一后,以联邦德国于1949年制定的基本法为临时宪法,同时,联邦德国的其他法律也在民主德国地区有效。所以,这里只叙述原联邦德国的授权立法规定。
二战后,联邦德国成了联邦制国家,在基本法中规定立法权受宪法的限制,这一点与美国宪法类似。需要说明的是,同时,在德国,只有议会授予行政机关等制定的法律才属于委任立法。而“行政机关及其机构制定的两种规范不需要议会的委任:一是命令,它是行政机关用来调整行政内部事务的规范;二是特别法规,它指特定行政机关制定的与国防、中小学、大学和公共事业等部门相连的规范。上述规范的制定,不属于委任立法。”[
联邦德国《基本法》第八十条规定,法律可以授权联邦政府、联邦部长或各州政府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授权立法应符合授权法的内容、目的和范围等要求;依据授权而制定的法规必须引证授权法(因为行政机关和自治组织并不能直接依据《基本法》的授权而进行授权立法);行政机关只能制定执行、施行或补充法律的法规;行政机关可在其内部再授权;法规应经有权限的机关签署;原则上均应公布并注明生效日期。在德国,授权立法并不仅仅限于行政机关,还包括自治组织,这与英国是一样的。因为《基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各镇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自己负责规定一切地方公众事务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联合乡也应按照法律并在法律赋予它们的职能的限度内拥有自治的权利。”德国的自治机关行使立法,必须由议会用法律具体授权。 相对来说,法国的授权立法不发达。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国1958年《宪法》没有规定议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第三十四条只是以列举的方式规定议会的立法权限;第三十七条则规定,议会不得就第三十四条规定以外的立法事项进行立法,而是由行政部门以条例形式进行规定,从而赋予行政部门广泛的立法权限。就此而论,议会可以授权立法的范围相对较小。
在法国,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和进行行政管理,依据法律规定有权制定行政条例,而这种行政条例的地位“比英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美国行政机关的行政规章高得多”。凡属于1958年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由议会以法律规定的事项,由于议会的授权,行政机关可用法令条例(属行政条例中的一种,也是法国的授权立法)加以规定。法令条例和议会制定的法律其效力相等,可以变更或修改法律。
在法国,“负有执行公务使命的私人团体,特别是同业公会,根据法律的授权也有制定条例的权力。这种条例是内部规则,只对团体的成员适用,而且不能和法律以及上级条例抵触,不能超越它所执行的公务范围。”[16]
在法国,议会授权立法要有明确期限。“议会的授权必须目的性明确,同时规定一个条例有效的期限,通常比授权的期间长。政府在期限届满前,可以请求议会批准已经颁布的法令,使它成为法律。政府不在期限内提出请求,法令因期限届满而失效。在政府提出请求后,议会未作决定的,法令继续有效。法令经议会批准后,政府不能再以条例更改议会所批准的法令。” 意大利宪法第七十条规定:“立法职能由两院集体实现之”。在第七十六条、七十七条中对授权立法有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只有当确定了原则和领导性指示,在被限定的时间内,并就一定范围内之问题始得将立法权交给政府实行。”这是对授权立法的限制。而“政府未经两院委任(授权),不得颁布具有普通法律效力之法令”。实际上,意大利有着大量的法令。

Ⅵ 法律作用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限制因素存在以下5点:

1、有限性:法律不能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领域需要靠道德、纪律等其他规范调整;

2、滞后性:社会生活发展很快,而法律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3、僵硬性:法律考虑的是一般情况、共性情况,可能会导致个案的不公正(如许霆案);

4、有漏洞:法律是人制定的,由于人在认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可能会存在漏洞;

5、不确定性:法律文本在理解上是有差异的,因而需要解释,不同的解释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6)立法限制扩展阅读:

我国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立法决策和制定过程通常表现为由上而下,过多体现党政组织和上级意志,与主权在民的立法民主精神相违背。

首先,党中央和上级的意志对立法的决策、立法的过程和立法的结果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全国人大工作报告曾经指出:“党通过人大党的组织、在人大工作的共产党员,实施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在立法决策方面,需要制定什么法律、何时制定、具体由哪一个部门来负责,往往都由党政组织决定。在立法起草之前的协商阶段,党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重要的法律案往往要由全国人大委员长一级的党组会议审查通过之后,才可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其次,行政法规和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制定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上级政府和党的意志。

以国务院部门规章制定为例,国务院某部门的法制工作部门草拟规章的立法计划,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之后,规章的草案须提交该部门的党组办公会议审查,党组办公会议审查通过,才可以向国务院备案。

可见,无论法律,还是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其制定过程都过多体现了中央和上级的意志,广大人民群众无法直接向全国人大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提出立法议案,这直接违背了立法的民主精神。

第二,立法过多地体现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

在一个习惯于依靠政策管理经济的国家里,政策往往具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内容,而在主要依靠政策推动改革的进程中,谁先获得了政策优惠,谁就可以在市场上领先一步而获益,而谁掌握政策权限,谁就有更大的支配裁量权。

新旧经济体制之间蕴含着的大量制度性或政策性利益差额,强化了立法中的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倾向,为立法保权、扩权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第三,民众参与立法不够。

广泛的民众参与是立法民主的重要体现,是法律获得正当性的源泉。在我国以往的立法实践中,对民众参与立法重视不够。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民众参与立法并提供了一些机会,但就制度设计本身而言仍存在很多漏洞。

总体而言,我国现有的立法监督制度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第一,立法监督的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集中行使立法监督权的专门机构。由于立法监督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门的人员,很难保证监督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立法监督的程序不完善。对于立法监督主体应当怎样进行监督,对监督对象的哪些内容进行监督,以及不同监督主体意见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法律规定并不明确。

第三,整个立法监督体制缺乏有效的启动程序。

参考资料:共产党新闻网——我国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Ⅶ 不应该立法限制广场舞

其实立法不是为了限制广场舞,只是限制部分老年人广场舞扰民问题。用意是在控制扰民行为,不让公众矛盾激化,让广场舞在法律的约束下有法可依。

Ⅷ 强烈呼吁国家应该立法限制城市养狗

城市小区不要养狗强烈呼吁城市小区不要养狗! 强烈呼吁立法禁止城市小区养狗!近来,养狗的话题活跃于各大媒体,不断撞入我的视野。本月初,我在小区也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一边绝望而凄厉地哭叫着,一边极端恐惧地拼命逃跑,而后面一条狗在追着她。我挥舞双手大声喝住了狗狗,但小女孩的神情却依然恐惧未减,哭着跑着回了家。看来可怜的她这段时间都可能要被噩梦缠绕了。这样的事情,我是第二次遇到了。 在很多文章里,甚至是某些社会学者的文章里,貌似为了平衡公正,在呼吁公众注意养狗的诸多弊端之余,总是提到“养狗也是博爱的表现”。但是,正是这种“博爱”说法助长了养狗风气,甚至使得养狗人士大胆到敢于对制止疯狗害人的警察聚众攻击的地步。实际上,大家应该理直气壮地呼吁“一切有爱心的人们,请不要在城市小区养狗!”养狗明明给小区环境的卫生,邻居的休息,邻居尤其是小孩的安全,防止像非典一类的传染病的传播,以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免于疯狗威胁,等等,都产生不小的危害,事实上绝不是博爱的行为!清楚然而罔顾这么多危害,那就是严重没有爱心的表现! 我还曾经看到某些人,牵着大狗招摇过市,看到路人畏惧而躲避的时候,狗主人露出的居然是洋洋得意,人仗狗势的神态!事实上,某些人养狗的目的本就在于此。其心正位于爱心的对立面! 小孩有爱心,我们要珍视培养这种爱心,可以引领他们关心善待家人,关心善待周围的人们,可以带他们去做公益活动,去和贫困儿童贫困老人结对帮扶,为什么一定要养狗呢!对人充满爱心的情怀,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比爱狗狗重要多了,必要多了!千万要避免小孩将来变成跟某些人一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很困难,而只能与狗相处了! 一切有爱心的人们,请不要在城市小区养狗!鄙视那些罔顾这么多危害在城市小区养狗的人!

Ⅸ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一条规定:

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即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除企业营业执照外的其他执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但不能够设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未经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受侵犯。只有违反了法律规定,同时依照法律明确规定的程序,公民的人身权利才受到限制。地方性法规不能对公民的人身权利作出限制性或者惩罚性规定。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自1996年10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持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法律。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Ⅹ 限制外国法的立法方式目前有哪三种

冲突规范在国内立法中的表现形式(立法方式)(1)散见式。即将冲突规范分散规定在民法典或其他法典的有关条款中。在民法典或有关的单行法规中,就某个方面的涉...

热点内容
拍照片的借条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4 13:06:46 浏览:558
女法官被绑架 发布:2025-01-04 12:13:14 浏览:835
关于疫情期间法院 发布:2025-01-04 12:07:03 浏览:31
刑法什么罪 发布:2025-01-04 11:40:00 浏览:140
社会与法频道失控 发布:2025-01-04 11:22:04 浏览:989
最新日本民法 发布:2025-01-04 11:04:57 浏览:942
手抄道德经 发布:2025-01-04 11:00:43 浏览:883
亲婚姻法 发布:2025-01-04 10:56:25 浏览:403
法律援助微信在线 发布:2025-01-04 10:30:56 浏览:625
美国刑法诈骗 发布:2025-01-04 10:21:48 浏览: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