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txt

道德经txt

发布时间: 2020-12-18 19:28:28

Ⅰ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作者:老子TXT下载

《道德经》txt电子书: https://sn9.us/file/22215238-408937561 亲亲满意请点个赞,您的肯定是我内答题的动力哦^容_^

Ⅱ 求道德经及其译文txt百度云

《道德复经》制.txt: http://yze39s.kaixinget.com/file/22215238-408937561 点击普通下载就可以。◕‿◕。

Ⅲ 求道德经 全文及注释 (译文) txt

《道德经》.txt: https://sn9.us/file/22215238-408937561 亲亲满意请点个赞,您的肯定是我答题的专动力哦属^_^

Ⅳ 道德经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道德经》.txt下载: https://sn9.us/file/22215238-408937561 点击普通下载就版可权以。◕‿◕。

Ⅳ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下载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俗译】
断绝智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没有分别计较的忧愁。则可以免除世俗之忧,也就是与世俗的“忧”隔绝开来。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Ⅵ 道德经原文 txt

《道德经》.txt: http://hetbwl.kaixinget.com/file/22215238-408937561 找到了,找了好久,点击普通下载回就可以答了^_^

Ⅶ 求道德经原文txt下载,要最常见的版本

《道来德经》源.txt: http://a580ji.miaomiaoshuwu.com/file/22215238-408937561 点击普通下载就可以。◕‿◕。

Ⅷ 道德经下载,道德经全文txt下载

《道德经》.txt: https://72k.us/file/22215238-408937561 点击普通下载即可,满意记版得给个赞哦。权

Ⅸ 求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TXT格式,谢谢啦!

《老子》真意
序 言
《老子》在世界上的译本及发行量之多仅次于《圣经》。仅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老子》的真正作者至今没有确切的史料可查,其身份与《圣经》中的麦基洗德类似:“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圣经》之《希伯来书》第7章第2-3节)。《老子》五千言,处处呈现着一位天外来者的声音,他的话语,尘世之人难以明白。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无数人企图对《老子》所言给以解明,有人从治国的角度解读《老子》,也有人从养生的角度解释《老子》,但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令人难解。冥冥之中,人们知道这是上天赐予中国人的一部擎天巨著,既然难以解明,人们也就不得不对其敬而远之。
以往人们对《老子》解读的落脚点多放在治国方面,但《老子》所言却难以实行,甚至与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截然相反。从立人教诲的角度去解读《老子》,世人的道德状况及行为方式与《老子》的倡导背道而驰。从养生的角度解释《老子》,有人或许得到些许的感觉,这样做撇开了道德准绳的束缚,人们或许会在回避矛盾的境际中稍得安慰。然而,人的肉体却同样难以容纳《老子》的要求,肉体生产的是欲望,《老子》倡导的是无欲,两者之间仍然是南辕北辙。
《老子》究竟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历史的车轮碾过新纪元后两千年,中国——这块在人类历史上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土地,已经步入了苏醒、崛起的时代。天国的福音已经正式临到了这块土地,中国人呼喊了几千年的“老天爷”,已经拂去面纱彰显在这块特殊的土地上,神的恩典已经在这里开启,耶稣基督的救恩已经降临,天国的子民正从这块土地上站起,神的教会已经遍布中华。天国,这个世人难以想象的国度,已经在这里呈现给了神的子民。
原来,《老子》五千言所宣告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人——天国之子。人们疑虑了几千年的“天话”终于得以昭示。《老子》的倡导,是对天国之子——基督徒在地上的生活要求。天国之子在地上的使命,就是造就自己,使神所赐予的新生命——耶稣基督的生命得以完全,以便回归天上的王国为神所用。《老子》所言,正是为了达此目的而对他的子民在世造就的谆谆教诲。除了天国之子——耶稣基督的门徒,又有谁能够行得了这“天书”上的道路呢?
解读《老子》的钥匙,主要在于其中的四个称呼——“道”、“无”、“有”、和“圣人”。这四个概念其实也是中国哲学的主要架构。按照传统中国哲学的解释,“有”、“无”、“道”的含义难以给人清楚明确的认识。“圣人”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按照完全成为圣洁的标准,世人没有一个合乎要求的。所以,中国人以往所称许的“圣人”,也只能是人自己称许的“圣人”。
按照《圣经》的启示,我们所认识的神,是三位一体的神。天地万有皆来自于一位独一的神,他有三个格位——圣父、圣子和圣灵。如同人是灵、魂、体的合一,这位独一的神也是圣父、圣子、圣灵的合一。《圣经》告诉我们,人是按着神的样式造的。所以,神也通过人的样式返回去向人启示他自己。
人是由灵、魂、体三部分构成的。魂是人生命的主体,其职能主要是心思、情感和意志;体即人的肉体,是其生命的载体;灵是人生命的核心,来自于神,其职能主要是良心、直觉和交通(灵与灵之间的沟通)。为什么只有信主得救的人才能向神祷告呢?就是因为良心被神洗刷干净的人,他的灵又活过来了,才能以与神(神是灵)沟通。得救重生的人肉体死亡后,魂完全接受灵的指挥而达到完全相合,所以中国人有把魂称为灵魂的习惯。
按照《圣经》的启示,神是三位一体的神,他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个格位。圣父是神生命的核心,圣子是神生命的主体,圣灵是神的生命之体。所以,我们与神的接触不是用身体,而是用心灵。《老子》中的“无”指的就是神的圣父的格位,他是人的肉体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他却是万有被创造的发令者。《老子》中的“有”指的是神的第二个格位——圣子,也称为“道”,他是神生命的主体,是万有被创造的实施者。他有时以让人看得见的方式向人类显示,迄今为止,其中最主要、最完全的显示就是他道成肉身,成为人的样式来到人间,成为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耶稣基督成为人子,由于他来自于圣洁、光明的神,他没有罪也不会犯罪,所以,他是人世间唯一的圣人,《老子》中的“圣人”指的就是耶稣基督。
明白了《老子》中“无”、“有”、“道”及“圣人”之所属,再读《老子》,其内容就明朗清晰了。
《老子》中出现最多的称呼是“道”,由于他是神生命的主体,而《老子》昭示的对象,是被神所拣选而重生得救成为他儿女的人。“道”字的本意是“第一个行走者开出的路”。耶稣基督是带领神的儿女在世行走十字架道路的第一人,也是天国子民生命的标杆。所以《老子》中的神多以“道”自称。
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道”的含义,下面将神自己的话语呈给大家,以便大家更好的领受: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这道太初与 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 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 神生的。”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从来没有人看见 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以上经文分别取自《圣经》之《约翰福音》第1章第1-5、9-13、14、18节。)
愿神的救恩临到你!愿天父的慈爱与耶稣基督的生命彰显于你!

一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①,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②;常有,欲以观其徼③。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注:
① 名:说出。
② 妙:美,好;神奇。
③ 徼:求,求取。《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循(遵守,依照)也。
④ 玄:深奥不容易理解的。

【一章译文】

世人都知道,美的事情之所以被看作美,这是因为恶在它里面止息了;好的事情之所以被看作好,是因为不好的东西在它里面止息了。所以道成肉身的圣子耶稣基督的作为,是在看不见的父神的辅助下完成的,难做的事情是在容易做的事情的辅助下完成的;长距离的丈量,是在短东西的辅助下完成的;高远的志向,是在眼前工作的辅助下完成的;嗓音是在乐器的辅助下产生和谐的乐章;长远的打算,是在跟随其后的行动辅助下达成的。因此,耶稣基督做任何事情都置身于父神的作为之中(靠他而作),传递的是难以言说的教诲。任何事情做成了却不声张,活在世上却不显扬,做事情不给人以仗赖自己的感觉,大功告成却好像自己不在其内。正因为不居功,就开启了认识所有奥秘神奇的大门。

二 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②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③;音④,声⑤相和;前,后相随⑥。是以圣人处⑦无为之事,行⑧不言之教⑨。万物作⑩焉而不辞⑾,生而不有,为而不恃⑿,功成而弗居⒀。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注:
① 已:止。
② 相:辅助。
③ 倾:倾向,趋向。
④ 音:《说文》: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从言。
⑤ 声:《说文》:音也,从耳磬(古代打击乐器)。
⑥ 随:跟;顺从。
⑦ 处:置身。
⑧ 行:传递。
⑨ 教:教诲。
⑩ 作:做成。
⑾ 辞:《说文》:讼也。讼,争也。
⑿ 恃:依赖,倚仗。
⒀ 居:住;处于。

【二章译文】

世人都知道,美的事情之所以被看作美,这是因为恶在它里面止息了;好的事情之所以被看作好,是因为不好的东西在它里面止息了。所以道成肉身的圣子耶稣基督的作为是在看不见的父神的辅助下完成的,难做的事情是在容易做的事情的辅助下完成的,长距离的丈量是在短东西的辅助下完成的,高远的志向是在眼前工作的辅助下完成的,嗓音是在乐器的辅助下产生和谐的乐章,长远的打算是在跟随其后的行为辅助下达成的。因此,耶稣基督做任何事情都置身于父神的作为之中(靠他而作),传递的是难以言说的教诲。任何事情做成了却不声张,活在世上却不显扬,做事情不给人以仗赖自己的感觉,大功告成却好像自己不在其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总是在成功里面。

三 章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②;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③,实其腹④;弱其志,强其骨⑤。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⑥。
——————————————
注:
① 贤:《说文》:多才也,从贝。
② 争:力求获得或达到。
③ 心,功能——思、想、虑。
④ 腹,功能——装、盛、储。
⑤ 骨,相对于“肉”。
⑥ 治:安定或太平。

【三章译文】

不崇尚人的才能,使神的儿女放弃凭借己力的奋争;不随意高举任何人的行为,使神的儿女杜绝投机取巧地仿效;心里没有欲望,则能清心见神。因此,耶稣基督对教会的造就,在于让门徒空乏其心,装满神;降服其血气,让神生命掌权。从而使神儿女时刻脱离外面的知识与欲望,不敢依靠世界的知识与聪明行事。靠神而做,就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步。

四 章
道冲①,而用之或不盈②。渊③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④其尘⑤。湛⑥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⑦帝⑧之先。
——————————————
注:
① 冲:《说文》:涌摇也,从水。
② 盈:充满;多余。
③ 渊:深。
④ 同:共,在一起。
⑤ 尘:尘世。
⑥ 湛:清澈。
⑦ 象:形状,样子。
⑧ 帝:《说文》:谛(道理)也,王(统治)天下之号(号令,命令)也。

【四章译文】

神之道如同泉涌,其功用永无穷尽。好深啊,好象万物的掌管者,挫除它们的锋芒,除却它们的扩张,与它们的美善相和,也不嫌弃它们的愚蒙而与之共处。好清澈啊,若幻若存。谁能知道他的来历?难道不是统治诸天万有之号令的源头吗?

五 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①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②蘥③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注:
① 刍:喂牲畜的草;割草。
② 橐:一种口袋。
③ 蘥:古代管乐器。

【五章译文】

苍天大地似乎没有仁慈一般,把万物当作牲畜随意啃噬的草和街市中随处流浪的狗来看待。圣子耶稣基督好像也是这样,看世人如同未开化者。在天庭与尘世之间,他若虚若幻却是那么真实,只要祈求就给你成就。唉!妙不可言,还是少说而虔诚地在他里面居住为好。

六 章
谷①神②不死,是为玄牝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注:
① 谷:《说文》:泉出通川为谷。
② 神:心力。
③ 牝:《说文》:畜母也,从牛。

【六章译文】

从形成山谷内在生命力的持续不止,就可以知晓奥秘的产生。奥秘产生之门,也就是所说的造分天地的源头。他延续不断,若虚若存,以他为用是不需费力的。

七 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①,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注:
① 生:活着。

【七章译文】

在人们看来,天地是长久存续的。天地长久存续的原因,是不依靠自己而存在(掌管者让它如此),所以能长存。因此,耶稣基督自己谦卑却处于至上的地位,抛弃自己却使自己的身体——教会得以建立。难道不是因为他舍弃自己吗?最终却成就了他的愿望。

八 章
上善①若水。水善②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③,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④。
————————————
注:
① 善:好的行为、品质。
② 善:长于、能做好。
③ 与:交往、交好。
④ 尤:过失。

【八章译文】

天国里的好品行,可喻作地上的水。水惠利万物而从不与它们相争,却不被人们所看重,所以其品质接近于神之道:他停留,则使所在之处得恩惠;在他里面静思,则能达到广阔深远的境地;与他交往,则能进入仁爱之地步;在他里面言谈,定能远离虚谎;靠他治理,则能达到安宁;在他里面行事,则无所不能;靠他行动,则能达到标准。只有不相争,才能没有过失。

九 章
持①而盈②之,不如其已;揣③而梲④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注:
① 持:拿着。
② 盈:充满;多余。
③ 揣:藏在衣服里。
④ 梲:梁上的短柱。

【九章译文】

手中拿多了,就该停住;衣兜里藏多了,怎么能坚持长久呢?财宝装满了房子,怎能看守得住?富贵之后而骄纵,岂不给自己留下过失?所以,事情做成而置身事外(不归功于自己),天国之路就是这样。

十 章
载①营②魄抱一③,能无离乎?专④气⑤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⑥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⑦而不宰:是谓玄德⑧。
————————————
注:
① 载:充满。
② 营:军队驻扎的地方。
③ 一:《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④ 专:单纯,独一,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⑤ 气:气息,呼吸。
⑥ 雌:母的,阴性的。
⑦ 长:领导,执掌。
⑧ 德:好的品行;信念。《说文》: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

【十章译文】

能让圣灵充满你的生命(魂)而无片刻分离吗?能使你的性情单纯像小孩子,并持守你的柔和如婴儿之气息吗?在与神相交的奥秘路途中,你能随时清除各种杂乱思绪而单一与神相处吗?在爱的国度里服侍人与服侍神的过程中,你能完全靠神来做而不凭借自己论断是非吗?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你都能行在神的光中吗?有了神的诸多恩赐,你能完全靠神而不凭自己而行吗?发生过的就让它自然存蓄(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活着却好像没有一样(不在自己里活——在神里面活),做了却好像没做一样(因为是神所做而非自己所做),虽然处在治理的位置却不凭自己施行判断(让神做),这就是所说的奥秘的在神生命中才能活出的好品行。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①埴②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③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注:
① 埏:用水和泥。
② 埴:黏土。
③ 牖:窗户。

【十一章译文】

车轮中的三十辐共同插入一毂,只有当它们各自不再突出自己的时候,才能形成车的功用。用水和黏土做器皿,只有当其中的各元素不再强调自己重要性的时候,才能做成器皿并实现其功用。凿门窗建造房屋(窑洞),只有当各部分相互协调(不再看重自己)了,才能有合适的房子(窑洞)可用。所以,强调各部分的重要性,是为了充分发挥其效能;不看重自己的重要性,是为了在和谐中实现整体功能的效用。

十二章
五①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②,驰骋畋③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④。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注:
① 五:《说文》: 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② 爽:不合,违背。
③ 畋:打猎。
④ 妨:《说文》:害也。

【十二章译文】

闪烁变幻的色彩让人眼睛失明,交错轰鸣的音响让人耳朵失聪,辛酸刺激之物频繁入口让人失去味觉,驰骋狩猎让人心狂而失去宁静,珍稀之物让人产生非分之想而入歧途。所以,耶稣基督注重心内(与父同在)而不为外物所扰。因此,门徒应该离开外面的世界而追求里面的看见。

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三章译文】

被宠爱和遭羞辱时同样乐观,重视灾祸的功用如同呵护己身。什么叫做“被宠爱和遭羞辱时同样乐观”?不看重被宠爱,得到它失去它都以为乐事。怎样算是“重视灾祸的功用如同呵护己身”?我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我还有自己的缘故;待到我没有了自己,哪里还会有痛苦呢?所以,难得的是,把己身看得如同世界一样败坏,你才能知道寄居在世的目的是什么;更加珍贵的在于,以攻克己身作为在世的努力目标,你才能真正撑起在世所度的光阴。

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②。此三者不可致诘③,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④,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注:
① 夷:外国或外国的。
② 微:精深,精妙。
③ 诘:追问。
④ 皦:清晰。

【十四章译文】

用肉眼看他不得见,可称他为异境的;用耳朵听他不得其声,可称其为少有的;用手去抓他不得其形,可称其为精妙的。在这三方面都难以追问清楚,所以只能和起来去体验他。向上寻觅他难以得清晰,他向下昭示却不致糊涂,想归纳他却难以说出,还是将其归于不可捉摸的神的事情吧。这就是所说的他处于没有形状的状态、不可捉摸的样子,也就是所说的难以捉摸。迎着他来,看不见他的起首;跟着他去,也不知道你在他的后面(他是无限)。掌握了自古以来神的道,以便把握今天耶稣基督开辟的生命之路,能以知晓这条道路是神在万古以先早已预备好的,这就是所说的对神之道的记载。

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①。夫唯不盈,故能蔽②不新成。
—————————————
注:
① 盈:充满。
② 蔽:挡住。

【十五章译文】

从远古而来到世间的人子耶稣基督,精妙神奇深奥畅达,其精深难以使人理解。因为难以理解,只能勉强从其外貌上观察。安舒啊,虽像冬天过河;谨慎啊,好像怕惊动了周围;恭敬啊,显出庄重的样子;洒脱啊,如同坚冰即将消融;诚恳啊,朴实厚道的样子;心胸宽广啊,虚怀若谷的样子;难以理清楚啊,似乎融在浊世之人里面。谁能安静下来从他看似混迹世人的境况中慢慢地理清真实的情由呢?谁能在不停息的繁乱世事中安坐主怀使生命不断长大呢?——保守自己活在主里面永不停息地追求的人!只有不停息地追求,方能抵挡罪恶使神所赐予的基督丰盛生命不断长成。

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①并作,吾以观复②。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注:① 物:“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
② 复:回答,答复。

【十六章译文】

彻底倒空自己,全心全意地安静在神的里面,任凭所有的事情一同发生,我只要静静地观察。虽然世事繁杂,都要回到它们的本源。回归本源称为静,这就是所说的回归生命。回归生命称为永生,知道永生才能叫做心里明亮。不晓得永生,只能苟且偷生,太不幸了。晓得永生,才能容纳一切。容纳一切才能行正义,行正义才能行治理,行治理是天国的事情,天国才是神之道运行的目的,神之道就是永生。进入天国,没有了己身,永享安舒。

十七章
太①上②,下③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④。
————————————
注:
① 太:高,大。
② 上:《说文》:高也。
③ 下:《说文》:底也。
④ 然:是,对。

【十七章译文】

天国的事情,天底下一部分人知道其存在;再一部分人因对其奥秘的喜好而给一些盲目的称赞;还有一部分人出于对其不明白而害怕;也有一部分人因蛮性不开而待之以轻慢。相信的程度达不到而已,哪里有不相信的呢?太久了啊,这难得的话语!大功告成的时候,众人都将明白并承认我(道)的话是信实的。

十八章
大①道废②,有仁义;智慧出③,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注:
① 大:同“泰”。
② 废:放弃。
③ 出:离开。

【十八章译文】

带来安宁的上天之道被放弃,才有了对为人仁义的要求;敬畏上天之道的智慧离开,才有了众多的虚假;六亲不和,才有了对为人孝慈的要求;国家昏暗混乱,才有了对为臣忠良的要求。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①贼②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③:见④素抱⑤朴,少⑥私寡欲,绝⑦学无忧。
—————————————————
注:
① 盗:用不正当的方法谋得。
② 贼:《说文》:败也。
③ 属:连缀;(意念)集中在一点。
④ 见:显露。
⑤ 抱:心里存着。
⑥ 少:丢。
⑦ 绝:《说文》:断丝也。

【十九章译文】

至圣之中没有了对智慧的寻求,天国之子的道路要顺利无数;至仁之中没有了对正义的寻求,天国之子自然就回到了孝慈之境;至精的技艺里没有了对好处的寻求,因方法不当而致败的行为也就绝迹了。这三点,用文字难以表述。所以将它们连缀在一起就是:显露单纯的本色而心存朴质,弃绝自己除却欲望,完全没有了学问从而消除了忧愁。

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①兮其未央②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③,如春登台。我独泊④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⑤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⑥兮其若海,飂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⑧,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⑨母。
—————————————————
注:
① 荒:不正确的。
② 央:终止;完结
③ 太牢:古时作祭品的牛。
④ 泊:安静。
⑤ 儽儽:憔悴颓丧的样子。
⑥ 澹:安静。
⑦ 飂:微风吹动的样子。
⑧ 以:用。
⑨ 食:拿东西给人吃。

【二十章译文】

顺从别人与迎合别人相差多少?善与恶差距在哪里?人们惧怕的,不能不惧怕。错谬啊,你没有终止啊!众人和乐,如同尽享祭品之牛,好像春天临到一般。我(道)却安静在一旁没有将真相预先显示,好像刚落地还不能称为孩子的婴儿。憔悴颓丧啊,好像不知所归的样子。众人的生活空间都有余剩,但我却被放在一边好像被丢弃一样。难道我是想让众人成为傻子吗?!无知无识啊!似乎庸俗之人明辨事理,我却在一边迷迷糊糊;似乎庸俗之人明察秋毫,我却在一边糊糊涂涂。安静啊,如同深不可测的大海;微风吹动的样子啊,好像永不止息。众人都得以施展,而我却好像愚昧无知、品质低劣。我在一边与众人不同,然而却是唯一的牧养众人的万有的出处。

二十一章
孔①德之容②,唯道是从③。道之为④物⑤,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⑥;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⑦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⑧众甫⑨。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注:
① 孔:小洞。
② 容:容纳,包含,盛。
③ 从:表示经过。
④ 为:做,行。
⑤ 物:“我”以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
⑥ 象:形状,样子。
⑧ 阅:⑦ 窈:幽深。经历。
⑨ 甫:古时加在男子名字下面的美称。

【二十一章译文】

哪怕是一丁点的好品行,也只能来自神之道的运行。神之道的作为,模糊不可感知,微妙变化莫测。微妙啊,模糊啊,其中却有情状可以觉察得到;模糊啊,微妙啊,其中却有境遇可以感知得出。幽远啊,深奥啊,其中有灵可以感知得到。这灵极为真实,他里面包含着可靠的信息。自古至今,他的名从来没有离开过,以便使众多在他命定中成为天国之子的人能够经历。我(道)怎么能知道众多成为天国之子的人的一切情况呢?因为我是灵。

Ⅹ 求:老子《道德经》TXT格式下载!

老子《道德经》TXT格式专下载属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356115.html

热点内容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方案 发布:2024-11-15 14:03:56 浏览:74
美国纽约律师 发布:2024-11-15 13:58:45 浏览:932
2014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音频 发布:2024-11-15 13:45:47 浏览:768
司法廉洁队伍 发布:2024-11-15 13:04:04 浏览:513
对校园法治社理解 发布:2024-11-15 13:02:37 浏览:313
平面设计公司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15 13:02:33 浏览:25
劳动法固定期限合同视为长期 发布:2024-11-15 12:18:11 浏览:740
老赖民法 发布:2024-11-15 11:56:26 浏览:723
佛山经济律师 发布:2024-11-15 11:04:47 浏览:675
申请法律援助书怎么写 发布:2024-11-15 10:42:48 浏览: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