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关于道德的事例

关于道德的事例

发布时间: 2020-12-18 23:55:58

1. 关于道德的事例

这个就很多了,古时候的摘录几个: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2.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1、《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基本介绍: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3. 有道德的名人事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往往还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蕴含着道德的真谛。
前些天我回乘公交车答去外婆家。车至中途,车厢内已座无虚席。此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妇女。靠近车门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忙热情地站起来让座,只见中年妇女二话没说,径直坐下,随后有说有笑地逗起孩子来。我在对小伙子投以赞许目光的同时,心中也生出一种怪怪的感觉。 小伙子主动给带小孩的女同志让座,固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我总觉得在“理所”与“当然”之间,似乎还少点什么——中年妇女是否应该向小伙子道谢呢? 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报,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大至社会的认可,小到一个人的认可。假如那名中年妇女对小伙子说上一句感谢的话,相信小伙子心里会感到一种付出的快乐!芸芸众生,人人都应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吝啬你的感激;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也要学着去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也是一种有道德的体现。

4. 反映社会公德事例

一、捡破烂老人姚义德

人物介绍:姚义德今年52岁,是河南社旗县朱集镇古城村人,他的老伴孙庆荣今年58岁,也是河南人,夫妇俩20年前来到海南至今一直靠捡破烂、干杂工为生。老姚的亲生孩子有3女2男,最大的今年30多岁,最小的也20多岁了,都已在海南成家。

从1988年开始至今,老姚夫妇先后收养了10名弃婴。他说:“见死不救是一场大罪,自己少吃一点,多苦一点,救一条生命,该多值呀!不过有些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这些女孩都很好,多可惜呀!”

二、好司机吴斌

5月29日中午11时10分,吴斌驾驶杭州长运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左右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江苏境内),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再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吴斌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

车载摄像头记录下了全过程,画面显示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

由于吴斌的肝脏损伤实在太严重了,按医生的说法,他的肝脏已经象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输入的血已经相当于给全身的血换了一遍。需要渡过最关键的5天排异观察期。由于吴斌抢救已输血1万多cc,院方血液紧张,为此,杭州长运正在动员职工为吴斌献血,还打算今天专门安排大巴车开到无锡解放军101医院献血。他的同事们也都一直默默地为他祈祷,希望能给他力量,创造生命的奇迹。

可惜吴斌还是没有等到。6月1日凌晨零点十三分,吴斌病情突然出现恶化,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虽经医院全力救治,吴斌终于还是于2012年6月1日凌晨3点45分过世,享年48岁。

三、退休老兵殷昌杰

今年79岁的殷昌杰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1999年从台湾来到厦门,租住在厦门集美大学附近的一所学生公寓内,打算在此安度晚年。在一次和学生们聊天的过程中,老人发现很多大学生家境贫寒,便萌发了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想法。

他先后拿出几十万元的收入资助上百名贫困大学生。值得深思的是,6年来,老人资助的几百名贫困学生,居然很少有人向他表示谢意。6年来,老人只收到过一张贺年卡,还没有署名。

四、退休老人乔秀文

退休户籍民警乔秀文是晋源区金胜镇人,他几十年如一日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却慷慨解囊资助孤儿或贫困学生上学,救治贫病交加、生命垂危的陌路人。他还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好事,他为孤寡老人送米、送面;为瘫痪老人按摩、陪其聊天;他逢年过节主动打扫公厕卫生……他用平凡的事迹感动着周围的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五、村支书杨圣满:奔波20年为乡亲引来汩汩清泉

河北省蔚县柳河口村支部书记杨圣满任职后,自费为乡亲们找水奔波20年。20年来,他几乎花掉自家全部积蓄,最终为村民引来汩汩清泉。

柳河口位于蔚县大南山脚下,全村800多人,由于地势较高,地质构造复杂,饮用水极为匮乏。从上世纪70年代起,柳河口村村民开始四处找水,先后挖了20多眼井,却没有打出一滴水。村民夏天只能饮用涝坝水,冬天只能喝积雪融水。

1988年,杨圣满当选村支书后,把自己经营多年的木材经销生意交给妻子料理,带领乡亲们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寻水之路。1993年,村里决定从相隔4公里的邻村引水,4公里长的石头水渠,他带领乡亲们一块一块挖,一尺一尺刨,终于把水引到村子里。

2002年,邻村水井水位下降,吃水难又成为柳河口村村民面临的问题。这一次,杨圣满下了决心,一定要从根本上解决吃水难题。之后数年,他奔波于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苦苦寻求找水良方。亲戚、朋友得知他打井的消息后,都劝他不要冒这个险,妻子更是极力反对。可是,杨圣满决心已下。

2004年3月,他根据收集到的打井信息和资料,拿出自家12万元钱,请来打井队,着手实施打井计划。在打井的6个月里,他把铺盖卷搬进工棚,日夜坚守。可是,直到打井钻头钻到200米以下,打到的依然是坚硬岩石,第一次打井就这样宣告失败了。随后两年,固执的杨圣满接连打了6眼井,仍然一无所获,却为此用掉了自家50万元存款。

有的乡亲动摇了,有的人在背后笑他“一根筋”,这时候,杨圣满开始谋划新的引水方案。2006年8月,经过周密论证,柳河口村决定把8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村子里,杨圣满带领乡亲们投入到新一轮找水“战斗”中。山上本来没有路,杨圣满和乡亲们硬是用铁锹、锤子一寸一寸凿出一条山路。

到2006年10月,投资20万元、长达8000多米的管道铺设完毕,同时还建起两个扬水池和两个蓄水池。泉水翻山越岭引到柳河口村,村民们从此喝上了甘甜水。

5. 有关道德的确实事例

例一:某小学生放学归来,向妈妈描述:有一位叔叔在等候公交车时,将香烟头随手扔到了地上,恰巧被一位环卫工人叔叔看到了。工人叔叔把肩上的垃圾箱放下来,将香烟头扫进了垃圾箱……妈妈听了以后,神色凝重地对儿子说,随地扔香烟头或别的废弃物品,是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现。看,公共道德,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例二:父亲让女儿去家门口的小吃店买冷饮,女儿去了。女儿回来以后,将找回的零钱交给父亲。父亲认真地加以清点之后告诉女儿缺了5分钱。女儿笑着讽刺父亲“抠门儿”,随后如实解释说:那5分钱硬币滚落到地上,我没有捡起来。父亲告诉女儿,5分钱确实是个小数目,但是,热爱人民币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有的公德,如果谁有意毁坏人民币,还要负刑事责任呢。父亲严肃地说:“你想过没有,硬币上有国徽图样,将其扔到地上任人践踏,对国家是什么态度?”公德与爱国,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例三:两个同学闹矛盾,彼此都不冷静,事后仍然怒气未消,都讲了对方的坏话,其中一位同学还散布了对方的家庭隐私。这话被第三位同学听到了,悄悄传给了当事人,致使矛盾激化,险些闹出大事,幸被老师及时化解。同学们得知此事以后,有的说传话的人“嘴太快”,有的说传话的人“太多事”。老师却深刻指出:人应当多做促进团结、有利于安定的事;绝不能做挑拨离间、加剧矛盾的事。至于散布别人的隐私,问题的性质就更严重了,是缺少道德的表现。道德,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随处可见,都与人的道德品质有关,都很具体。 道德品质,每每被人们视为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家长坦言:孩子的功课是具体的,分数是可视的,而道德则不然。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就很容易“聚焦”于孩子的课业,而忽视事关道德品质的言行,让本来呈现道德特征的言行,在人们的眼皮下面滑过去了,该褒扬的没有褒扬,该批评、制止的未能批评、制止。 讲道德,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调节之间关系的法宝。人与人、人与自然须臾不可离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或矛盾乃至对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也都是十分具体的。一般情况下,旧的矛盾解决了,出现了融合;之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和斗争,待解决之后又有了新的融合,反反复复无穷期。或矛盾或融合,道德往往都起着重要作用。讲道德是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提倡的。道德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个角落每个领域每个人群中存在,它怎么可能是抽象的呢?它必然是具体的。 道德是具体的、可视的,道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当抓住可资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个瞬间、一件件事。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设计某个场景,出一些题目,让孩子置身其中去思考,去行动,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认知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久而久之,孩子对道德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深切体验,并且成为自身的一种重要素质,就会一生受益。 道德其实很具体。只是因为我们漠视它才忽视它,其实它实实在在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要学会认识它,抓住它,注入孩子的心田! 道德可以成习惯 习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字眼。“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这些被人们传讲了千百年之久的话,说的都是习惯之伟力。 习惯,是外在影响作用下形成的内动力。 习惯,是人们“不知不觉”的某种行为。说“不知不觉”,未必确切。说深知深觉之后的顿悟与必然,倒是讲到了根本处。 我们不必在概念上停留吧,还是面对现实生活,看看习惯的力量与重要。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畅谈各自走过的人生之路。一位老科学家说,他自己的一些良好习惯是在上幼儿园时期养成的,诸如:礼让、致歉、观察乃至勤洗手这样的“小事”。这些良好习惯挥之不去,伴其一生,改不了,也不能改。著名劳动模范、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说,每逢节假日,他一定要到岗当班,多少年了,已经成了习惯,想改也改不了……他们都称自己的行为为“习惯”,都说“改不了”。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习惯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道德也能成习惯。道德是人的一种思维和理念,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语言和行为是可以成习惯的。比如:说脏话,讲假话,编谎话,一旦成为习惯,改起来很难。有一个自幼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孩子,有一天总算说了句真话,竟是:“我习惯了,张嘴就没好话……”多么可悲!而与其相反,说真话,讲文明,一旦成为习惯,“改”起来也很难。有一个自幼养成这种好习惯的孩子,有一天第一次说了一句假话,而且是出于善意,结果话一出口,额头上的汗珠也出来了,最后只得从实说来。又比如: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除了因为都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美德,还因为都养成了无法摆脱也不想摆脱的道德习惯。有一个从农村来城里亲戚家借读的孩子,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当问他这样做的初衷时,他回答得也许不算高尚,但却很真实,那就是:道德习惯使然。

6. 关于道德的事例

1、蒋国珍 男,81岁,中共党员,新余市罗坊中学退休教师。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补发的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献给国家;32年来,他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人,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离休工资的总和!

他的节俭世间少闻:一条毛巾,他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他分三餐下饭;四季吃红薯饭,穿破烂衣,点煤油灯,区区几百元就可度过一个年头……

这是一个大爱无私的人,他捐资助学从不图回报。这是一个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动万千心灵。他一生无儿无女,但在他的心里,学生们却亲似儿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区一名普通离休党员教师。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0年5月,新华社记者撰写的《离休教师蒋国珍倾尽所有助学扶困》一文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发表,引起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要求宣传其先进事迹。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蒋国珍被错误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将国家补发给他的22年共计9600元的工资,一次性捐给当地政府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从此以后,捐资助学便成了蒋国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虽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师岗位,但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对学生们无私的关爱。他主动与罗坊镇下山桥中学联系,对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前50名者,分等级每人分别给予5元、10元、20元的奖励。对一些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蒋国珍开始十几元、几十元地代交学费,让他们得以继续上学。

个人先后荣获“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新余市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2010年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学银 男,63岁,中共党员,都昌县太阳村主任。

从1988开始,詹学银一共捡到过三个路边遗弃女婴,那时,尽管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紧张,但看到无辜被弃女孩时,他鼻酸流泪,心如刀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个我自己养了,后两个分别送给了我的两个妹妹,并叮嘱他们要细心抚养。”詹学银欣慰的告诉记者,他养的女儿目前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学银无意中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张淑琴创办中国太阳村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报道,詹学银为张淑琴的行为而感动,思想上也产生共鸣。在以前工作时,詹学银就很热心公益事业。在看了这篇报道后,詹学银决定在都昌县创办一个这样的太阳村。于是他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见到中国太阳村的创始人张淑琴,并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张淑琴十分支持詹学银的想法,于是詹学银开始着手解决太阳村的建设用地问题。

为了抓好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的建设,詹学银整天泡在工地上,为了节省每一分善款,他乐当工地的搬运工、值班员。“汽车拉来的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人手不够,我和老伴儿也要参加卸货,到了晚上,我还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学银告诉记者,近半年的时间,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为的就是太阳村工程尽早竣工。

“一夜春风至,万树梨花开”。2007年6月1日,太阳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势儿童住进了太阳村,有了家,有了归宿,詹学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詹学银是太阳村的主任,内部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100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最让詹学银操心的是这些孩子的管教问题了。“因为孩子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还会因为自己是服刑人员的子女而自卑。”詹学银告诉记者,他和爱心妈妈们只能一遍遍地教育、开导他们、为他们重建信心。

为了改善太阳村孩子的生活,詹学银在太阳村旁开挖了荒地种上了蔬菜,还利用原鱼塘养上了鱼,把自己家里几亩水田给了太阳村种水稻,山上种上了水果,圈拦养上了生猪,在山上养了鸡。詹学银一有空闲就去劳动,身上晒脱了几层皮。

在太阳村,孩子们都亲切地叫詹学银为詹爷爷,詹学银像关心自己的儿孙一样关爱孩子们的成长。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总要起来为孩子们盖被子。白天,只要他发现哪个孩子情绪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谈心。他给孩子们的爱也感动了社会上许多有爱心的人,他们给太阳村的捐款捐物也成为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有力保证。

个人先后年荣获全国、江西省“劳动模范”荣誉,2010年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

7. 求关于道德的名人小故事!!

1、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8. 关于道德品质的故事

1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飞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8)关于道德的事例扩展阅读: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道德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

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应受到保护,也就是说不能刻意欺压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故意欺压自己。

这条法则是自由主义者提出的检验一切道德规范的标准,不符合这条规则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隶道德。换句话说,只要是与他人无关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为,不应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邪恶的、可耻的,不应该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舆论谴责。

热点内容
英语语法学习书籍 发布:2024-12-27 21:27:19 浏览:257
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可以免费吗 发布:2024-12-27 21:16:55 浏览:63
李学政律师 发布:2024-12-27 21:12:58 浏览:26
行政法种类越权 发布:2024-12-27 20:36:38 浏览:823
合同法习题及答案 发布:2024-12-27 20:13:53 浏览:720
此据签字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7 19:53:07 浏览:777
威尼斯商人的合同法 发布:2024-12-27 19:47:12 浏览:288
法律法规常识手抄报 发布:2024-12-27 19:32:25 浏览:112
妇女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4-12-27 19:32:24 浏览:981
认定劳动关系司法解释 发布:2024-12-27 19:07:13 浏览: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