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陈道德

陈道德

发布时间: 2020-12-19 03:17:13

❶ 王肃《孔子家语》翻译

【原文】
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狴,狱牢也)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之焉。季孙闻之,不悦曰:“司寇欺余,曩告余曰,国家必先以孝,余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冉有以告孔子,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书云:‘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庸用也,即就也。刑教,皆当以义,勿用以就汝心之所安,当谨之。自谓未有顺事,且陈道德以服之,以无刑杀,而后为顺。是先教而后刑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即废之,又不可,而后以威惮之,若是三年,而百姓正矣。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知罪矣。诗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毗辅也。俾使也。言师尹当毗辅天子,使民不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今世则不然,乱其教,繁其刑,使民迷惑而陷焉,又从而制之,故刑弥繁,而盗不胜也。夫三尺之限,空车不能登者,何哉?峻故也。百仞之山,重载陟焉,何哉?陵迟故也。(陵迟犹陂池也)今世俗之陵迟久矣,虽有刑法,民能勿逾乎?”
【大意】
孔夫子当鲁国大司冠时,有父子争讼于公堂,夫子就把他们关在一个监狱中,三个月不审讯,他的父亲请求终止诉讼。夫子赦免他们了。季孙听说这事后,不高兴了,说:“孔司寇欺骗了我,过去他告诉我说,国家必须以孝为先,我现在杀戮一个不孝的来教化使民孝顺,不是很好吗?而又赦免了他,为什么呢?”冉有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唉!上层领导失去正道,而杀他的下层人民,是没道理的。不教他孝顺,而审判他的案件,是杀无辜。三军大败,不可能尽数斩首也。案情不合条例,不能刑杀。为什么?上面教化不行,罪不在百姓的缘故也。至于怠慢教令而苛刻于诛杀,是贼民。不按时令征发敛聚,是暴民。不试验能否可行就责成,是虐民。政策中没胡这三种情况,然后才可以执行刑罚。《尚书》说:‘义刑义杀勿庸,以即汝心,惟曰未有慎事,言必教而后刑也。’在陈述道德来先说服他们,但仍不行;崇尚贤能来劝勉他们,又行;把他们撤职查办,又不行;而后才用威刑来吓唬他们,象这样三年,那么百姓走上正道了。仍有一些邪民不服从教化的,然后就用刑罚来对付他们,那样,民都知道他们的罪了。《诗》云:‘天子是毗,俾民不迷。’所以威厉不试验,刑罚也不乱用。今世就不这样了,搞乱那些教化,增加那些刑罚,使百性迷惑而陷入刑法中,又接下来杀害他们,所以刑法越繁,而盗贼越多。那三尺的坎,空车不能登上它,为什么?太陡的缘故。百仞的高山,重载的车都上去了,为什么?坡缓的缘故。现代的民心斜缓很久了,即使有刑法,百姓能不越界么?”

❷ 诗词大意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与其不合道义而有显名,宁可甘于穷困、守持高尚的节操。

楚辞 九辩 宋玉

九辩,《楚辞》篇名。王逸定为宋玉作。明代焦□《焦氏笔乘》、清代牟庭相《楚辞述芳》及吴汝纶在《古文辞类纂》评语中,均以为屈原作,但所提出的理由还不足以推倒王逸之说。关于《九辩》名称的意义,王逸释“辩”为“变”,是对的;但又说“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云云,则不确。王夫之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楚辞通释》)此说较为通达,今多从此说。

《九辩》是一首感情□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关于它的主旨,王逸认为是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哀其志”;对此,现今的研究者大抵取怀疑态度。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这种感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带有普遍性。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并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尚。但追求理想、坚持抗争的精神远逊于屈原。在艺术上,《九辩》虽多模仿《离骚》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音乐美,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开头一段描写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寥数语,而情景俱现,成为后世文人触景伤怀,寄慨身世的滥觞。

九辩 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雍雍而南游兮,鵾鸡啁晰非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贫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

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臧。

叶菸[艹/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

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羊。

岁忽忽百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亻狂]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扬?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金且]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凰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云何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愿自直而径往兮,路壅绝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以,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

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蜿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翼。

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霠噎而莫达。

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窃不自料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污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禂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

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淡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愿沈滞而不见兮,沿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堥/心-土]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纷忳忳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障之。

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轻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译文】

教人悲伤啊秋天的气氛,
大地萧瑟啊草木衰黄凋零。
凄凉啊好像要出远门,
登山临水送别伤情。
空旷啊天宇高秋气爽,
寂寥啊积潦退秋水清。
凄凉叹息啊微寒袭人,
悲怆啊去新地离乡背井,
坎坷啊贫士失官心中不平。
孤独啊流落在外没朋友,
惆怅啊形影相依自我怜悯。
燕子翩翩飞翔归去啊,
寒蝉寂寞也不发响声。
大雁鸣叫向南翱翔啊,
鵾鸡不住地啾啾悲鸣。
独自通宵达旦难以入眠啊,
聆听那蟋蟀整夜的哀音。
时光匆匆已经过了中年,
艰难阻滞仍是一事无成。

悲愁困迫啊独处辽阔大地,
有一位美人啊心中悲凄。
远离家乡啊异地为客,
漂泊不定啊如今去哪里?
一心思念君王啊不能改变,
有什么办法啊君王不知。
积满哀怨啊积满思虑,
心中烦闷啊饭也不想吃。
但愿见一面啊诉说心意,
君王心思啊却与我相异。
驾起马车啊去了还得回,
不能见你啊伤痛郁悒。
倚靠着车箱啊长长叹气,
泪水涟涟啊沾满车轼。
慷慨决绝啊实在不能,
一片纷乱啊心惑神迷。
自怨自悲啊哪有终极,
内怀忠忱啊精诚耿直。

上天将一年四季平分啊,
我悄然独自悲叹寒秋。
白露降下沾浥百草啊,
衰黄的树叶飘离梧桐枝头。
离开明亮的白日昭昭啊,
步入黑暗的长夜悠悠。
百花盛开的时季已过啊,
余下枯木衰草令人悲愁。
白露先降带来深秋信息啊,
预告冬天又有严霜在后。
夏日的繁茂今都不见啊,
生长培养的气机也全收。
叶子黯淡没有光彩啊,
枝条交叉纷乱杂凑。
草木改变颜色将衰谢啊,
树干萎黄好像就要枯朽。
见了光秃秃树顶真可哀啊,
见了病恹恹树身真可忧。
想到落叶衰草相杂糅啊,
怅恨好时光失去不在当口。
抓住缰绳放下马鞭啊,
百无聊赖暂且缓缓行走。
岁月匆匆就将到头啊,
恐怕我的寿命也难长久。
痛惜我生不逢时啊,
遇上这乱世纷扰难以药救。
徘徊不止独自徙倚啊,
听西堂蟋蟀的鸣声传透。
心中惊惧大受震动啊,
百般忧愁为何萦绕不休?
仰望明月深深叹息啊,
在星光下漫步由夜而昼。

暗自悲叹蕙花也曾开放啊,
千娇百媚开遍华堂。
为何层层花儿没能结果啊,
随着风雨狼藉飘扬?
以为君王独爱佩这蕙花啊,
谁知你将它视同众芳。
哀悯奇思难以通达啊,
将要离开君王远飞高翔。
心中悲凉凄惨难以忍受啊,
但愿见一面倾诉衷肠。
一次次想着无罪而生离啊,
内心郁结而更增悲伤。
哪能不深切思念君王啊?
君王的大门却有九重阻挡。
猛犬相迎对着你狂叫啊,
关口和桥梁闭塞交通不畅。
上天降下绵绵的秋雨啊,
下方几时能有干燥土壤?
孑然一身守在荒芜沼泽啊,
仰望浮云在天叹声长长。

为何时俗是那么的工巧啊?
违背准绳而改从错误。
抛弃骏马不愿骑乘啊,
鞭打劣马竟然就上路。
世上难道缺乏骏马啊?
实在是没人能好好驾御。
看到拿缰绳的人不合适啊,
骏马也会蹦跳着远去。
野鸭大雁都吞吃高粱水藻啊,
凤凰却要扬起翅膀高翥。
好比圆洞眼安装方榫子啊,
我本来就知道难以插入。
众鸟都有栖息的窝啊,
唯独凤凰难寻安身之处。
但愿口中衔枚能不说话啊,
想到曾受你恩惠怎能无语。
姜太公九十岁才贵显啊,
真没有君臣相得的好机遇。
骏马啊应当向哪儿归依?
凤凰啊应当在哪儿栖居?
改变古风旧俗啊世道大坏,
今天相马人只爱马的肥腴。
骏马隐藏起来看不到啊,
凤凰高高飞翔不肯下去。
鸟兽也知应该怀有美德啊,
怎能怪贤士避世隐居不出?
骏马不急于进用而驾车啊,
凤凰不贪喂饲乱吃食物。
君王远弃贤士却不觉悟啊,
虽想尽忠又怎能心满意足。
要默默与君王断绝关系啊,
私下却不敢忘德在当初。
独自悲愁最能伤人啊,
悲愤郁结终极又在何处!

寒霜凉露交加多凄惨啊,
心中还希望它们无效。
雪珠雪花纷杂增加啊,
才知道遭受的命运将到。
愿怀着侥幸有所等待啊,
在荒原与野草一起死掉。
愿径自前行畅游一番啊,
路又堵塞不通去不了。
想沿着大道平稳驱车啊,
怎样去做却又不知道。
走到半路就迷失了方向啊,
自我压抑去学诗搞社交。
秉性愚笨孤陋褊狭浅直啊,
真没领悟从容不迫的精要。
私下赞美申包胥的气概啊,
恐怕时代不同古道全消。
如今世俗是多么的巧诈啊,
废除前人的规矩改变步调。
独立耿直不随波逐流啊,
愿缅怀前代圣人的遗教。
在污浊的世界得到显贵啊,
不能让我心中快乐而欢笑。
与其没有道义获取名誉啊,
宁愿遭受穷困保持清高。
取食不苟且求得饱腹就行啊,
穿衣不苟且求得暖身就好。
私下追慕诗人的遗风啊,
以无功不食禄寄托怀抱。
充满委屈而没有头绪啊,
流浪在莽莽原野荒郊。
没有皮袄来抵御寒冬啊,
恐怕死去春天再也见不到。

寂静的暮秋长夜啊,
心中萦绕着深深的哀伤。
岁月匆匆年龄渐老啊,
就这样惆怅自感悲凉。
四季相继又是一年将尽啊,
日出月落总不能并行天上。
太阳曚昽将要西下啊,
月亮也消蚀而减少了清光。
一年忽悠悠马上过去啊,
衰老慢慢逼近精力渐丧。
心中摇荡每天怀着侥幸啊,
但总是充满忧虑失去希望。
心中惨痛凄然欲绝啊,
长长叹息又加以悲泣难当。
时光如水一天天流逝啊,
老来倍感空虚安身无方。
办事勤勉希望进用啊,
但停滞不前徒自旁徨。

为何浮云漫布泛滥天空啊,
飞快地遮蔽这一轮明月。
忠心耿耿愿作奉献啊,
可浓云阴风隔离难以逾越。
祈愿红日朗照天地啊。
云雾蒙蒙却把它遮却。
不自思量只想着效忠啊,
竟有人用秽语把我污蔑。
尧帝舜帝的高尚德行啊,
光辉赫赫上与天接。
为何遭险恶小人的嫉妒啊,
蒙受不慈的冤名难以洗雪?
那昼日夜月照耀天地啊,
尚且有黯淡现黑斑的时节。
何况一个国家的政事啊,
更是头绪纷繁错杂纠结。
披着荷叶短衣很轻柔啊,
但太宽太松不能结腰带。
骄傲自满又夸耀武功啊,
辜负左右耿直臣子的忠爱。
憎恨赤诚之士的美德啊,
喜欢那些人伪装的慷慨。
群奸迈着碎步越发得意啊,
贤人远远地跑得更快。
农夫停止耕作自在逍遥啊,
就怕田野变得荒芜起来。
事情琐细却充满私欲啊,
暗自悲痛后面的危险失败。
世人都一样地自我炫耀啊,
诋毁与赞誉多么混乱古怪。
如今认真打扮照照镜子啊,
以后还能藏身将祸患躲开。
愿托那流星作使者传话啊,
它飞掠迅速难以坐待。
终于被这片浮云挡住啊,
下面就黑暗不见光彩。

尧帝舜帝都能任用贤人啊,
所以高枕无忧十分从容。
诚然不受天下人埋怨啊,
心中哪会有这种惊恐。
乘着骏马畅快地奔驰啊,
驾驭之道岂须马鞭粗重。
高大的城墙实在不足依靠啊,
虽然铠甲厚重又有什么用。
谨慎地回旋不前没完了啊,
忧郁昏沉愁思萦绕心胸。
生在天地之间如同过客啊,
功业未成总效验空空。
愿埋没于人丛不现身影啊,
难道还想在世上扬名取荣。
飘荡放浪一无所遇啊,
真愚昧不堪自找苦痛。
渺茫一片没有尽头啊,
忽悠悠徘徊何去何从?
国有骏马却不知道驾乘啊,
惶惶然又要索求哪种?
宁戚在马车下唱歌啊,
桓公一听就知他才能出众。
没有伯乐相马的好本领啊,
如今让谁作评判才最公?
怅惘流泪且思索一下啊,
着意访求才能得到英雄。
满怀热忱愿尽忠心啊,
偏有人嫉妒阻挠乱哄哄。

愿赏还没用的身子离去啊,
任远游的意志翱翔云中。
乘着天地的一团团精气啊,
追随众多神灵在那天穹。
白虹作骖马驾车飞行啊,
经历群神的一个个神宫。
朱雀在左面翩跹飞舞啊,
苍龙在右面奔行跃动。
雷师跟着咚咚敲鼓啊,
风伯跟着扫尘把路辟通。
前面有轻车锵锵先行啊,
后面有大车纷纷随从。
载着云旗舒卷飘扬啊,
扈从聚集的车骑蜂拥。
计议早定专心不能改啊,
愿推行良策行善建功。
仰仗上天的深厚恩德啊,
回来还及见君王吉祥无凶。

【赏析】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在《史记·屈原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古今人表》中,都说宋玉生于屈原之后,到王逸才第一个说宋玉是屈原的弟子,还说《九辩》是思师之作。宋玉的作品,现存十四篇,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十六篇(其中一些已残缺),可见有些作品已亡佚。现存作品中,以《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最为著名。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以情胜理,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把浪漫主义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在中国文学传统上,他的作品与屈原的作品一样,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作品中悲秋、神女、美人、风雨、山川、游历等主题,一直影响着后代的中国文学。
《九辩》的悲秋主题,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失意巡游、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感情外射到自然界,作品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反覆缠绵的悲剧气息,勾起人们对自然变化、人事浮沉的感喟,千古之下,仍感动着无数读者。
《九辩》现传本子中,有分为九章的,也有分为十章的。其实,无论分九章、十章,都没有必要作过多的争辩,因为全篇作品,贯穿的只是悲秋主题。在不同的诗章中,不过是把悲秋情怀反覆咀嚼、重沓喻示而已。今参酌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分为十章。
第一章开头,就鲜明地点明了主题:“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在先秦典籍中,虽然不乏人们对秋寒的畏惧,但更多是秋天农作物收获的喜悦。宋玉却把秋天万木凋落与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失去官职,没人同情,独自流浪,人过中年事业无成,所有不幸,仿佛都集中在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上。于是,这位贫困、孤独、哀怨的流浪者,眼目中秋天的景物,无不带上悲伤的颜色。贫士悲秋主题一旦确定,诗歌就顺利地展开了。
从第二章到第十章,《九辩》反覆抒述见秋而悲的原因。不能为世所用而事业无成,是萦绕心怀的痛苦。造成这种痛苦也是多方面的。第二章说“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美丽的女人竟然被抛弃,独自飘零远方,而所思恋之君却不理睬,爱情破灭了,能不伤心吗!第三章写一路所见秋色,眼中都是凄凉。你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寒露下来,百草焦黄,乔木落叶,春天的群芳与夏日的浓荫,都消失了。“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季节过去了,草木只能黄落;机遇失去了,贫士唯有悲哀。第四章在脉络上遥接第二章,还是以一个被君所弃的美人口吻,写她求爱不遂的悲苦。“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大门紧闭,门外恶狗狂吠,怎能传送去一片心意呢?无奈之下。只好“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在秋草摇摇的水泽边,伤心人只能仰天悲叹了!
第五章是直接模仿屈原的《离骚》和《涉江》的,所以历来评论者,大都认为《九辩》的政治性社会性就在这一章中。特别是诗中用了姜太公九十岁才获得尊荣的典故,显示诗人参与军国大事、建功立业的希冀。不过,诗中直接论及当时国家形势并不明显,反而是突出不为世用的悲哀:“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如果与诗歌中的贫士形象相联系,就可以领会到,宋玉所说的是:如果贫士为君王所用,也能像姜太公一样立下赫赫功勋;如果不能为君王赏识,只能“冯郁郁其何极”,悲愤郁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消散了!这一章笔墨集中在贫士自身进行抒情。
第六章承第五章,意蕴主旨复沓。不过,着重写霜露霰雪,突出了秋已深、冬即至的季节特点。“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季节不等人,岁月不等人,贫士失意,虽然怀着侥幸心情等待,然而仍然是无望的等待。冬季来临,能熬过这严寒吗:“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由悲秋发展到惧冬,贫士的心情更紧迫也更凄苦了。
第七章全然抒发岁月流逝的感伤,诗中秋夜、夕阳、流水、明月,无不加强了岁月不居、一事无成的慨叹。
第八章、第九章,诗歌集中突出“失人”的悲哀。所谓“失人”,一方面指掌权得势的都是薄幸小人,奸臣当道,把持国柄,使社会污秽混乱;一方面指如贫士一类贤人被弃置不用,心怀壮志宏才却不得施展,还受到小人的排挤、压迫。在悲怨之后,诗人仍然抱有希望,“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要擦干眼泪去唱歌,壮气可嘉,但底气不足,因为“失人”的现实仍然存在,贫士要抒怀,只能依赖幻想了。这秋天的悲哀,仍然盘结在贫士心胸之间。
最后第十章,是全诗的结束。悲秋如何了结呢?只有依赖浪漫主义的想像:人间得不到的,天上能够补偿。于是,贫士“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离开躯体的精魂,穿过太空的日月虹气,成了天上神灵的主宰,朱雀、苍龙、雷师、风神都听他调遣,成了他车驾的扈从,多么神气又多么得意!贫士之贫变成了贵,悲秋之悲变成了喜。悲秋的主旨却引出一个欢乐结尾,然而那欢乐只是幻想的虚构的欢乐。贫士得志,是虚幻的想像的得志,现实社会中,秋天仍然是草木黄落,贫士仍然是不为世用。现实与想像的强烈对比,把悲秋主题更加强化了。
《九辩》把一个贫士在深秋时节“失时”、“失人”的心境写得生动精彩,有很强烈的感染力。悲秋主题得到形象的感性的抒述。不过,从社会意义而言,此诗虽然也有伤时之语,但总的说来缺乏社会的指涉性。所以司马迁说“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从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来看,《九辩》是很成功的作品。悲秋题旨,本来是古代南方文学(以《楚辞》为代表)的特点之一,最能显示楚骚精神的浪漫主义色彩。《九辩》把悲秋题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成为后代人们学习的典范。从此,在中国文学中,悲秋一直是诗文家喜爱的题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有《秋风辞》,潇洒俊秀的曹植有《秋思赋》、《遥逝》,高瞻远瞩的曹丕有《燕歌行》。魏晋南北朝诗人笔下的秋天,大都带有《九辩》悲秋的气息,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之十一“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以悲秋带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恨,更为悲秋主题谱写出新曲。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诗词中的悲秋之风始终弥漫不散。悲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母题之一,产生了许多动人的作品,而《九辩》原创性的功劳,当是不可抹杀的。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37562.htm

❸ 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为4300001004132(3-3)产业中心的实际控制人为湖南广播电视局。
法定代表人:陈道德专
成立时属间:1997-01-20
注册资本:14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30000000075757
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长沙市开福区金鹰影视文化城

❹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处浊世而显抄荣兮,非余心之所袭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
名字叫 《九辩》
出处有争议,王逸定为宋玉作。明代焦□《焦氏笔乘》、清代牟庭相《楚辞述芳》及吴汝纶在《古文辞类纂》评语中,均以为屈原作,但所提出的理由还不足以推倒王逸之说。关于《九辩》名称的意义,王逸释“辩”为“变”,是对的;但又说“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云云,则不确。王夫之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楚辞通释》)此说较为通达,今多从此说。

❺ 宋玉是屈原的徒弟吗﹖

宋玉是否为屈原的弟子或学生,从汉代开始就已成为一个谜。一是因为关于宋玉的生平记载,史料奇缺;二是因为汉代史籍记述各异。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此说称宋玉是屈原死后出现的一个“以赋见称”者。但仅与司马迁相距百余年的王逸,却在《楚辞章句•九辩》中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悯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王逸说宋玉是师从屈原的弟子,司马迁与王逸之说各异。因此,引起宋玉是否为屈原弟子或学生之争。
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宋玉赋十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在《汉书•地理志》中也说:“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明。”班固与司马迁之说相同。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则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由此可知,宋玉曾事屈原,屈原被放逐之后,又请求好友景差继续于仕途。习凿齿与王逸之说相同。明代归有光所辑《鹿溪子》记载:“姓宋,名玉,字子渊,楚天夫屈原弟子也。”归有光说宋玉字子渊,不知所说何所据。宋玉到底是不是屈原弟子或学生呢?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
褚斌杰《楚辞要论》(1)解释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关于宋玉的记载时说:“我们细读《史记》之文,这里说的屈原死后,宋玉等‘皆好辞以赋见称’,所指的是他们以写作辞赋而显名的时代,并不排斥他们早期与屈原并世和有密切关系。”他认为宋玉生活的年代应与屈原同时或略晚,并且在怀王时代大约只是师事屈原,并未出仕,屈原与宋玉的师生之情是极有可能的。郭沫若在历史剧《屈原》中,将宋玉描绘成屈原的学生。
不同意宋玉为屈原弟子或学生的学者,近代较多。赵辉《楚辞文化背景研究》(2)认为,王逸《楚辞章句•九辩》的说法“是揣测之词,因为宋玉不一定是屈原的学生”,他的理由是:“从《九辩》的内容看,全篇都在抒写诗人自己的悲愤和忧虑,不似在为着屈原被无辜放逐而‘陈道德’向楚王进谏。”赵辉否定了王逸《楚辞章句》“《九辩》者,……辩者,变也,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之说。认为宋玉与屈原有许多不同,没有屈原那样的出身,没有屈原那样的地位,也没有屈原那样怨愤和直谏精神。
陆侃如《宋玉评传》(3),对宋玉生卒年代进行了推测,认为宋玉出生于屈原沉江那一年,并断定是顷襄王九年(公元前290年),卒于负刍五年(公元前222年),终年69岁。随后,陆侃如在与冯沅君合著的《中国诗史》(4)中,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袁梅《宋玉赋今读》认为,古今学者将宋玉称作屈原的弟子或学生,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九辩》袭用了《离骚》、《九章》中的某些词句,所以王逸就说宋玉“悯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如果依照这种方法推论,那么,西汉庄忌的《哀时命》也有袭用屈赋词句之处,唐代杜甫称赞宋玉“风流儒雅亦吾师”,难道他们各是屈原与宋玉的弟子吗?第二,古人使用“弟子”一词,并非专指传道授业的师生关系,有时只是表明对先哲或时贤尊奉慕习之意,即使未曾谋面,也可对某人自称为“私淑弟子”,而尊称对方为“师”。又说:“或许王逸说的就是这层意思”。他称赞“屈原是楚辞之祖,宋玉是汉赋之祖”。
近代以来的部分学者,根据《史记》、《汉书》、《昭明文选》、《水经注》等古籍文献的零星记载,认为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事顷襄王时而不见察,与顷襄王曾游云梦、高唐、兰台等处,终因遭谗或排挤而被罢官。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富有个性的楚辞作家。至于宋玉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16篇。王逸《楚辞章句》收有《九辩》、《招魂》,司马迁《史记》又说《招魂》为屈原的作品。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说《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九辩》(五章)等作品也是宋玉的作品,晚出的无名氏的《古文苑》又说《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亦为宋玉作。对于宋玉作品的著作权问题争议较多。有的学者认为,《古文苑》归于宋玉名下的作品都为伪作,而《文选》所载的作品也可能出自他人之手。如陆侃如、袁梅等。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年一号墓出土的《唐勒》赋残简与流传至今的宋玉赋体制风格相近,为鉴别宋玉赋的真伪提供了新的依据。谭家健的《唐勒赋残篇考释及其他》、汤漳平的《宋玉赋真为辩》(6)正是根据《唐勒》赋残简进行考证的,均认同宋章樵“傅毅《舞赋》”之说,认为《舞赋》为汉代傅毅所作,《古文苑》和《文选》中的其它作品均为宋玉作。最近,褚斌杰出版的《楚辞要论》,针对以前不同说法进行了分析和考证,认为宋玉流传于世的作品有:楚辞《九辩》一篇,赋《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风赋》、《大言》、《小言》、《讽赋》、《钓赋》八篇,散文《对楚王问》一篇。《笛赋》与宋玉时代不符,《舞赋》为傅毅作。郑振铎在《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7)一文中评价宋玉说:“他的《九辩》乃是一篇很成功的好作品,不愧是屈原的好弟子。……满怀伤悲而又孤高不屈,的确是屈原作风的一个承继者。”鲁迅《屈原与宋玉》(8)评价说:“《九辩》本古辞,玉取其名,创为新制,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宋玉到底是不是屈原的弟子呢?愚意认为应该是。细阅司马迁与王逸的叙述,实际是一致的。司马迁《屈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关键是如何分析这段话的意义。司马迁所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以赋见称。”并不是说屈原死后才有宋玉这个人,应该是说屈原死后,宋玉的辞赋最显名,这里的“以赋见称”即为此意。再者,司马迁所说:“楚有宋玉……之徒者”,这里的“徒”,即含有“门徒”、“弟子”之意。此与王逸“屈原弟子”之意也相合。

❻ 六韬·三略的名词解释

“太公第一《霸典文论》,第二《文师武论》,第三《龙韬主将》,第四《虎韬偏裨》,第五《豹韬校尉》,第六《犬韬司马》。”
《三略》也叫《黄石公三略》,传说是汉初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所著,传授给张良的。《史记·留侯世家》有“张良尝闲步游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书则为王者师……’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的记载。但据《汉书·艺文志》说:“汉兴,张良、韩信序次(整理)兵法,几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于孝成(汉成帝)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据这些写成《汉书’艺文志·兵家》,其中并无《三略》一书著录。查《汉书》成书于东汉和帝(公元89—105)年间。可见在东汉中叶以前并没有《三略》这个书名。东汉末年建安年间,陈琳(?一217年)在《武军赋》中始提到“……三略六韬之术”。魏明帝时,李康《运命论》始有“张良受黄石公 之符,诵《三略》”之说。东晋末年(公元400—417年),李暠为西凉公,征刘{日丙}为儒林祭酒从事郎中,刘{日丙},曾注《黄石公三略》流行于 世(见《北史》三十四卷,魏书五十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著录《黄石公三略》三卷,。题下邳神人撰。书中自称“《三略》为衰世作” (见《下略》)。因此《三略》的成书时间大约在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 《三略》一书杂采儒家的仁、义、礼;法家的权、术、势;墨家的尚贤;道家的重柔;甚至还有谶讳之说。全书讲政治策略手段较多,而直接讲军事的反而较少。 《六韬》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国外也有深远影响,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分为上略、中略、下略。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该书问世以来,受到历代政治家、兵家和学者的重视。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该书还先后传入日本和朝鲜,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 第四辑主编
李英健,编审。
辽宁省第八届、九
届、十届政协委员。现任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兼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万卷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先后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参与策划编辑的图书、电视片,多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优秀电视片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诺贝尔文学奖。 《六韬·三略》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都随文注音,力求让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原文,享受流畅阅读的乐趣。
《六韬·三略》为原文配有大量古朴精美的古版画及图说,生动形象地表现各战例,展现兵家风采。
书中为原文配有题解、注释、译文,详细介绍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意图,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各兵法策略、智谋技巧。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六韬
文韬
文师
盈虚
国务
大礼
明传
六守
守土
守国
上贤
举贤
赏罚
兵道
武韬
发启
文启
文伐
顺启
三疑
龙韬
王翼
论将
选将
立将
将威
励军
阴符
阴书
军势
奇兵
五音
兵征
农器
虎韬
军用
三陈
疾战
必出
军略
临境
动静
金鼓
绝道
略地
火战
垒虚
豹韬
林战
突战
敌强
敌武
乌云山兵
乌云泽兵
少众
分险
犬稻
分合
武锋
练士
教战
均兵
武车士
武骑士
战车
战骑
战步
三略
上略
任贤擒敌之学
中略
御将统众之计
下略
以防不测之略
鬼谷子
上卷
捭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楗第三
中卷
下卷
孙膑兵法
诸葛亮兵法
……

❼ 名词解释1离骚2九辩3神话4楚辞5风雅颂6赋比兴7《尚书》8《春秋》9《吕氏春秋》10《国语》

1.《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一受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全市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他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主旨是忠君爱国。

2.《九辩》,《楚辞》篇名,是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王逸定为宋玉作。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
《九辩》现传本子中,有分为九章的,也有分为十章的。今参酌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分为十章。
《九辩》,《楚辞》篇名。王逸定为宋玉作。明代焦□《焦氏笔乘》、清代牟庭相《楚辞述芳》及吴汝纶在《古文辞类纂》评语中,均以为屈原作,但所提出的理由还不足以推倒王逸之说。关于《九辩》名称的意义,王逸释“辩”为“变”,是对的;但又说“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云云,则不确。王夫之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楚辞通释》)此说较为通达,今多从此说。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
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7.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8.《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纲,它本为鲁国国史,按照鲁国十二个国君的顺序提纲挈领地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14年(前722——前481)共242年发生在鲁国和春秋各国的历史大事。其记事特点谨严简约,被看作是我国的记事文之祖。

9.《吕氏春秋》是秦在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杂家代表作。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代又简称其为“吕览”,共二十余万字。汉书艺文志称其为“杂家”,即认为它是先秦以来阴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的折衷和调和。

10.《国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共二十一卷,因以“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一般认为它是纪录有关“邦国成败,嘉言善语”的书,故名《国语》。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人多认为是战国初年熟悉各国史料的一位历史学家编订的。

❽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可处而守高.解释,作者及出处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与其不合道义而有显名,宁可甘于穷困、守持高尚的节操。

楚辞 九辩 宋玉

九辩,《楚辞》篇名。王逸定为宋玉作。明代焦□《焦氏笔乘》、清代牟庭相《楚辞述芳》及吴汝纶在《古文辞类纂》评语中,均以为屈原作,但所提出的理由还不足以推倒王逸之说。关于《九辩》名称的意义,王逸释“辩”为“变”,是对的;但又说“谓陈道德以变说君”云云,则不确。王夫之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楚辞通释》)此说较为通达,今多从此说。

《九辩》是一首感情□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关于它的主旨,王逸认为是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哀其志”;对此,现今的研究者大抵取怀疑态度。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这种感慨,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带有普遍性。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并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尚。但追求理想、坚持抗争的精神远逊于屈原。在艺术上,《九辩》虽多模仿《离骚》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音乐美,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开头一段描写秋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寥数语,而情景俱现,成为后世文人触景伤怀,寄慨身世的滥觞。

九辩 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雍雍而南游兮,鵾鸡啁晰非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贫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

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臧。

叶菸[艹/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

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羊。

岁忽忽百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亻狂]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扬?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

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金且]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谓骐骥兮安归?谓凤凰兮安栖?

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

鸟兽犹知怀德兮,云何贤士之不处?

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

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

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

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

霜露惨凄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济;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

愿自直而径往兮,路壅绝而不通;

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以,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按而学诵。

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 <---------------

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

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白日蜿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弛。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翼。

中憯恻之凄怆兮,长太息而增欷。

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

事亹亹而觊进兮,蹇淹留而踌躇。

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

忠昭昭而愿见兮,然霠噎而莫达。

愿皓日之显行兮,云蒙蒙而蔽之。

窃不自料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污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冥冥而薄天。

何险巇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被荷禂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憎愠怆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

事绵绵而多私兮,窃悼后之危败。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

愿寄言夫流星兮,羌倏忽而难当。

卒壅蔽此浮云兮,下暗淡而无光。

尧舜皆有所举任兮,故高枕而自适。

谅无怨于天下兮,心焉取此怵惕?

乘骐骥之浏浏兮,驭安用夫强策。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

愿沈滞而不见兮,沿欲布名乎天下。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堥/心-土]而自苦。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

国有骥而不知乘兮,焉皇皇而更索。

宁戚讴于车下兮,桓公闻而知之。

无伯乐之善相兮,今谁使乎誉之。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

纷忳忳之愿忠兮,妒被离而障之。

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

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

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

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前轻辌之锵锵兮,后辎乘之从从。

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愿遂推而为臧。

赖皇天之厚德兮,还及君之无恙!

【译文】

教人悲伤啊秋天的气氛,
大地萧瑟啊草木衰黄凋零。
凄凉啊好像要出远门,
登山临水送别伤情。
空旷啊天宇高秋气爽,
寂寥啊积潦退秋水清。
凄凉叹息啊微寒袭人,
悲怆啊去新地离乡背井,
坎坷啊贫士失官心中不平。
孤独啊流落在外没朋友,
惆怅啊形影相依自我怜悯。
燕子翩翩飞翔归去啊,
寒蝉寂寞也不发响声。
大雁鸣叫向南翱翔啊,
鵾鸡不住地啾啾悲鸣。
独自通宵达旦难以入眠啊,
聆听那蟋蟀整夜的哀音。
时光匆匆已经过了中年,
艰难阻滞仍是一事无成。

悲愁困迫啊独处辽阔大地,
有一位美人啊心中悲凄。
远离家乡啊异地为客,
漂泊不定啊如今去哪里?
一心思念君王啊不能改变,
有什么办法啊君王不知。
积满哀怨啊积满思虑,
心中烦闷啊饭也不想吃。
但愿见一面啊诉说心意,
君王心思啊却与我相异。
驾起马车啊去了还得回,
不能见你啊伤痛郁悒。
倚靠着车箱啊长长叹气,
泪水涟涟啊沾满车轼。
慷慨决绝啊实在不能,
一片纷乱啊心惑神迷。
自怨自悲啊哪有终极,
内怀忠忱啊精诚耿直。

上天将一年四季平分啊,
我悄然独自悲叹寒秋。
白露降下沾浥百草啊,
衰黄的树叶飘离梧桐枝头。
离开明亮的白日昭昭啊,
步入黑暗的长夜悠悠。
百花盛开的时季已过啊,
余下枯木衰草令人悲愁。
白露先降带来深秋信息啊,
预告冬天又有严霜在后。
夏日的繁茂今都不见啊,
生长培养的气机也全收。
叶子黯淡没有光彩啊,
枝条交叉纷乱杂凑。
草木改变颜色将衰谢啊,
树干萎黄好像就要枯朽。
见了光秃秃树顶真可哀啊,
见了病恹恹树身真可忧。
想到落叶衰草相杂糅啊,
怅恨好时光失去不在当口。
抓住缰绳放下马鞭啊,
百无聊赖暂且缓缓行走。
岁月匆匆就将到头啊,
恐怕我的寿命也难长久。
痛惜我生不逢时啊,
遇上这乱世纷扰难以药救。
徘徊不止独自徙倚啊,
听西堂蟋蟀的鸣声传透。
心中惊惧大受震动啊,
百般忧愁为何萦绕不休?
仰望明月深深叹息啊,
在星光下漫步由夜而昼。

暗自悲叹蕙花也曾开放啊,
千娇百媚开遍华堂。
为何层层花儿没能结果啊,
随着风雨狼藉飘扬?
以为君王独爱佩这蕙花啊,
谁知你将它视同众芳。
哀悯奇思难以通达啊,
将要离开君王远飞高翔。
心中悲凉凄惨难以忍受啊,
但愿见一面倾诉衷肠。
一次次想着无罪而生离啊,
内心郁结而更增悲伤。
哪能不深切思念君王啊?
君王的大门却有九重阻挡。
猛犬相迎对着你狂叫啊,
关口和桥梁闭塞交通不畅。
上天降下绵绵的秋雨啊,
下方几时能有干燥土壤?
孑然一身守在荒芜沼泽啊,
仰望浮云在天叹声长长。

为何时俗是那么的工巧啊?
违背准绳而改从错误。
抛弃骏马不愿骑乘啊,
鞭打劣马竟然就上路。
世上难道缺乏骏马啊?
实在是没人能好好驾御。
看到拿缰绳的人不合适啊,
骏马也会蹦跳着远去。
野鸭大雁都吞吃高粱水藻啊,
凤凰却要扬起翅膀高翥。
好比圆洞眼安装方榫子啊,
我本来就知道难以插入。
众鸟都有栖息的窝啊,
唯独凤凰难寻安身之处。
但愿口中衔枚能不说话啊,
想到曾受你恩惠怎能无语。
姜太公九十岁才贵显啊,
真没有君臣相得的好机遇。
骏马啊应当向哪儿归依?
凤凰啊应当在哪儿栖居?
改变古风旧俗啊世道大坏,
今天相马人只爱马的肥腴。
骏马隐藏起来看不到啊,
凤凰高高飞翔不肯下去。
鸟兽也知应该怀有美德啊,
怎能怪贤士避世隐居不出?
骏马不急于进用而驾车啊,
凤凰不贪喂饲乱吃食物。
君王远弃贤士却不觉悟啊,
虽想尽忠又怎能心满意足。
要默默与君王断绝关系啊,
私下却不敢忘德在当初。
独自悲愁最能伤人啊,
悲愤郁结终极又在何处!

寒霜凉露交加多凄惨啊,
心中还希望它们无效。
雪珠雪花纷杂增加啊,
才知道遭受的命运将到。
愿怀着侥幸有所等待啊,
在荒原与野草一起死掉。
愿径自前行畅游一番啊,
路又堵塞不通去不了。
想沿着大道平稳驱车啊,
怎样去做却又不知道。
走到半路就迷失了方向啊,
自我压抑去学诗搞社交。
秉性愚笨孤陋褊狭浅直啊,
真没领悟从容不迫的精要。
私下赞美申包胥的气概啊,
恐怕时代不同古道全消。
如今世俗是多么的巧诈啊,
废除前人的规矩改变步调。
独立耿直不随波逐流啊,
愿缅怀前代圣人的遗教。
在污浊的世界得到显贵啊,
不能让我心中快乐而欢笑。
与其没有道义获取名誉啊,
宁愿遭受穷困保持清高。
取食不苟且求得饱腹就行啊,
穿衣不苟且求得暖身就好。
私下追慕诗人的遗风啊,
以无功不食禄寄托怀抱。
充满委屈而没有头绪啊,
流浪在莽莽原野荒郊。
没有皮袄来抵御寒冬啊,
恐怕死去春天再也见不到。

寂静的暮秋长夜啊,
心中萦绕着深深的哀伤。
岁月匆匆年龄渐老啊,
就这样惆怅自感悲凉。
四季相继又是一年将尽啊,
日出月落总不能并行天上。
太阳曚昽将要西下啊,
月亮也消蚀而减少了清光。
一年忽悠悠马上过去啊,
衰老慢慢逼近精力渐丧。
心中摇荡每天怀着侥幸啊,
但总是充满忧虑失去希望。
心中惨痛凄然欲绝啊,
长长叹息又加以悲泣难当。
时光如水一天天流逝啊,
老来倍感空虚安身无方。
办事勤勉希望进用啊,
但停滞不前徒自旁徨。

为何浮云漫布泛滥天空啊,
飞快地遮蔽这一轮明月。
忠心耿耿愿作奉献啊,
可浓云阴风隔离难以逾越。
祈愿红日朗照天地啊。
云雾蒙蒙却把它遮却。
不自思量只想着效忠啊,
竟有人用秽语把我污蔑。
尧帝舜帝的高尚德行啊,
光辉赫赫上与天接。
为何遭险恶小人的嫉妒啊,
蒙受不慈的冤名难以洗雪?
那昼日夜月照耀天地啊,
尚且有黯淡现黑斑的时节。
何况一个国家的政事啊,
更是头绪纷繁错杂纠结。
披着荷叶短衣很轻柔啊,
但太宽太松不能结腰带。
骄傲自满又夸耀武功啊,
辜负左右耿直臣子的忠爱。
憎恨赤诚之士的美德啊,
喜欢那些人伪装的慷慨。
群奸迈着碎步越发得意啊,
贤人远远地跑得更快。
农夫停止耕作自在逍遥啊,
就怕田野变得荒芜起来。
事情琐细却充满私欲啊,
暗自悲痛后面的危险失败。
世人都一样地自我炫耀啊,
诋毁与赞誉多么混乱古怪。
如今认真打扮照照镜子啊,
以后还能藏身将祸患躲开。
愿托那流星作使者传话啊,
它飞掠迅速难以坐待。
终于被这片浮云挡住啊,
下面就黑暗不见光彩。

尧帝舜帝都能任用贤人啊,
所以高枕无忧十分从容。
诚然不受天下人埋怨啊,
心中哪会有这种惊恐。
乘着骏马畅快地奔驰啊,
驾驭之道岂须马鞭粗重。
高大的城墙实在不足依靠啊,
虽然铠甲厚重又有什么用。
谨慎地回旋不前没完了啊,
忧郁昏沉愁思萦绕心胸。
生在天地之间如同过客啊,
功业未成总效验空空。
愿埋没于人丛不现身影啊,
难道还想在世上扬名取荣。
飘荡放浪一无所遇啊,
真愚昧不堪自找苦痛。
渺茫一片没有尽头啊,
忽悠悠徘徊何去何从?
国有骏马却不知道驾乘啊,
惶惶然又要索求哪种?
宁戚在马车下唱歌啊,
桓公一听就知他才能出众。
没有伯乐相马的好本领啊,
如今让谁作评判才最公?
怅惘流泪且思索一下啊,
着意访求才能得到英雄。
满怀热忱愿尽忠心啊,
偏有人嫉妒阻挠乱哄哄。

愿赏还没用的身子离去啊,
任远游的意志翱翔云中。
乘着天地的一团团精气啊,
追随众多神灵在那天穹。
白虹作骖马驾车飞行啊,
经历群神的一个个神宫。
朱雀在左面翩跹飞舞啊,
苍龙在右面奔行跃动。
雷师跟着咚咚敲鼓啊,
风伯跟着扫尘把路辟通。
前面有轻车锵锵先行啊,
后面有大车纷纷随从。
载着云旗舒卷飘扬啊,
扈从聚集的车骑蜂拥。
计议早定专心不能改啊,
愿推行良策行善建功。
仰仗上天的深厚恩德啊,
回来还及见君王吉祥无凶。

【赏析】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在《史记·屈原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古今人表》中,都说宋玉生于屈原之后,到王逸才第一个说宋玉是屈原的弟子,还说《九辩》是思师之作。宋玉的作品,现存十四篇,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十六篇(其中一些已残缺),可见有些作品已亡佚。现存作品中,以《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最为著名。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以情胜理,用形象思维的手法,把浪漫主义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在中国文学传统上,他的作品与屈原的作品一样,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作品中悲秋、神女、美人、风雨、山川、游历等主题,一直影响着后代的中国文学。
《九辩》的悲秋主题,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把秋季万木黄落、山川萧瑟的自然现象,与诗人失意巡游、心绪飘浮的悲怆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感情外射到自然界,作品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反覆缠绵的悲剧气息,勾起人们对自然变化、人事浮沉的感喟,千古之下,仍感动着无数读者。
《九辩》现传本子中,有分为九章的,也有分为十章的。其实,无论分九章、十章,都没有必要作过多的争辩,因为全篇作品,贯穿的只是悲秋主题。在不同的诗章中,不过是把悲秋情怀反覆咀嚼、重沓喻示而已。今参酌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分为十章。
第一章开头,就鲜明地点明了主题:“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在先秦典籍中,虽然不乏人们对秋寒的畏惧,但更多是秋天农作物收获的喜悦。宋玉却把秋天万木凋落与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失去官职,没人同情,独自流浪,人过中年事业无成,所有不幸,仿佛都集中在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身上。于是,这位贫困、孤独、哀怨的流浪者,眼目中秋天的景物,无不带上悲伤的颜色。贫士悲秋主题一旦确定,诗歌就顺利地展开了。
从第二章到第十章,《九辩》反覆抒述见秋而悲的原因。不能为世所用而事业无成,是萦绕心怀的痛苦。造成这种痛苦也是多方面的。第二章说“有美一人兮心不绎,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美丽的女人竟然被抛弃,独自飘零远方,而所思恋之君却不理睬,爱情破灭了,能不伤心吗!第三章写一路所见秋色,眼中都是凄凉。你看,“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寒露下来,百草焦黄,乔木落叶,春天的群芳与夏日的浓荫,都消失了。“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季节过去了,草木只能黄落;机遇失去了,贫士唯有悲哀。第四章在脉络上遥接第二章,还是以一个被君所弃的美人口吻,写她求爱不遂的悲苦。“猛犬狺狺而迎吠兮,关梁闭而不通。”大门紧闭,门外恶狗狂吠,怎能传送去一片心意呢?无奈之下。只好“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在秋草摇摇的水泽边,伤心人只能仰天悲叹了!
第五章是直接模仿屈原的《离骚》和《涉江》的,所以历来评论者,大都认为《九辩》的政治性社会性就在这一章中。特别是诗中用了姜太公九十岁才获得尊荣的典故,显示诗人参与军国大事、建功立业的希冀。不过,诗中直接论及当时国家形势并不明显,反而是突出不为世用的悲哀:“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如果与诗歌中的贫士形象相联系,就可以领会到,宋玉所说的是:如果贫士为君王所用,也能像姜太公一样立下赫赫功勋;如果不能为君王赏识,只能“冯郁郁其何极”,悲愤郁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消散了!这一章笔墨集中在贫士自身进行抒情。
第六章承第五章,意蕴主旨复沓。不过,着重写霜露霰雪,突出了秋已深、冬即至的季节特点。“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季节不等人,岁月不等人,贫士失意,虽然怀着侥幸心情等待,然而仍然是无望的等待。冬季来临,能熬过这严寒吗:“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由悲秋发展到惧冬,贫士的心情更紧迫也更凄苦了。
第七章全然抒发岁月流逝的感伤,诗中秋夜、夕阳、流水、明月,无不加强了岁月不居、一事无成的慨叹。
第八章、第九章,诗歌集中突出“失人”的悲哀。所谓“失人”,一方面指掌权得势的都是薄幸小人,奸臣当道,把持国柄,使社会污秽混乱;一方面指如贫士一类贤人被弃置不用,心怀壮志宏才却不得施展,还受到小人的排挤、压迫。在悲怨之后,诗人仍然抱有希望,“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要擦干眼泪去唱歌,壮气可嘉,但底气不足,因为“失人”的现实仍然存在,贫士要抒怀,只能依赖幻想了。这秋天的悲哀,仍然盘结在贫士心胸之间。
最后第十章,是全诗的结束。悲秋如何了结呢?只有依赖浪漫主义的想像:人间得不到的,天上能够补偿。于是,贫士“愿赐不肖之躯而别离兮,放游志乎云中。”离开躯体的精魂,穿过太空的日月虹气,成了天上神灵的主宰,朱雀、苍龙、雷师、风神都听他调遣,成了他车驾的扈从,多么神气又多么得意!贫士之贫变成了贵,悲秋之悲变成了喜。悲秋的主旨却引出一个欢乐结尾,然而那欢乐只是幻想的虚构的欢乐。贫士得志,是虚幻的想像的得志,现实社会中,秋天仍然是草木黄落,贫士仍然是不为世用。现实与想像的强烈对比,把悲秋主题更加强化了。
《九辩》把一个贫士在深秋时节“失时”、“失人”的心境写得生动精彩,有很强烈的感染力。悲秋主题得到形象的感性的抒述。不过,从社会意义而言,此诗虽然也有伤时之语,但总的说来缺乏社会的指涉性。所以司马迁说“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从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来看,《九辩》是很成功的作品。悲秋题旨,本来是古代南方文学(以《楚辞》为代表)的特点之一,最能显示楚骚精神的浪漫主义色彩。《九辩》把悲秋题旨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成为后代人们学习的典范。从此,在中国文学中,悲秋一直是诗文家喜爱的题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有《秋风辞》,潇洒俊秀的曹植有《秋思赋》、《遥逝》,高瞻远瞩的曹丕有《燕歌行》。魏晋南北朝诗人笔下的秋天,大都带有《九辩》悲秋的气息,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之十一“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以悲秋带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恨,更为悲秋主题谱写出新曲。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诗词中的悲秋之风始终弥漫不散。悲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母题之一,产生了许多动人的作品,而《九辩》原创性的功劳,当是不可抹杀的。

❾ 《黄石公三略》下略:对国君与文武大臣关系的阐述大致有哪些内容

《黄石公三略》下略:对国君与文武大臣关系的阐述。作者自己讲:"下略陈道德版,察安危,明贼贤权之咎。"所以,人主"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所谓"明贼贤之咎",正是下略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君臣关系,其大致内容如下。其一,"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认为,国君若好大喜功,施政烦苛必激起民怨,民怨则君臣不和;相反,如实行清静政治,会招揽更多忠臣。其二,政令严肃。认为"邪臣"得势,原因在于国君政令失当。其三,惩恶扬善,即国君必须"知去就之节。"认为,用贤臣则邪臣惧,用邪臣"则贤臣毙"。

❿ 想帮我儿子取个名字 陈道什么好呢

陈道明,其实现在人取名都不带排行了!随便取的!

热点内容
2008年7月全国自学考试劳动法试题答案 发布:2024-09-22 10:01:41 浏览:147
什么是司法执行岗位 发布:2024-09-22 09:55:49 浏览:889
考研刑法包括 发布:2024-09-22 07:34:34 浏览:858
辽宁大学法学系 发布:2024-09-22 07:18:35 浏览:47
睢宁律师事务所电话 发布:2024-09-22 06:34:08 浏览:818
扫描公章没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09-22 05:26:06 浏览:280
自卫法规 发布:2024-09-22 05:17:39 浏览:636
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 发布:2024-09-22 05:06:24 浏览:851
社会与法频道122全国交通安全日 发布:2024-09-22 04:46:24 浏览:110
中国法院排名 发布:2024-09-22 04:44:19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