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壹』 为什么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公平正义,是群众的向往和期待,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贯主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司法公正引领和保障社会公正。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四中全会把公正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与各方面。贯彻全会精神,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公正的各范畴中,司法公正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老百姓讲,“一碗水要端平”。当前,社会上“不端平”“端不平”现象还不少,有的执法司法人员,对老百姓不理不睬,对有权有钱有势的高看一眼,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反映强烈。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缺乏公信力,社会公正就会受到普遍质疑,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保障。要加强对司法活动和司法队伍的监督,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使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使每一次司法活动都能向社会输送公平正义的正能量。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者必须受到追究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
『贰』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什么是法治的生命线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内共中央关于全面推容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制定了详细的举措,强调司法公正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叁』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什么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
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在常规情况下,这一标准便是当时的法律。
在中国古代,“正义”、“公正”往往指道德修养,并且是没有个人之私的近乎圣的一种美德,并无作为评价制度、规则的价值内涵。1840年之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关正义、公正的评价才开始涉及制度层面。
扩展资料
公正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
事例: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
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
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
『肆』 ()是法治的生命线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伍』 法治的生命线是下面哪项
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陆』 谈谈你对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的认识
你好,我刚才找了下。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实施,在执法实践中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全过程,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所有这些都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标志。与此同时,公平正义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致力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获得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和谐。
(三)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也迅速增长。但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够维护公平、彰显正义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如果漠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对各种社会不公听之任之,不去努力改善和消除,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四)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神圣职责
各级领导干部、执法和司法人员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重任,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执法工作是各类社会关系、矛盾、纠纷冲突的调节器,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也是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法机关维护公平正义寄予厚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相比,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中都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公正执法,理念先行。必须大力加强公平正义理念教育,引导和促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理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
希望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
『柒』 什么时候提出公正是法制的生命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回法公正答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捌』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生命线是什么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生命线是: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这就把司法公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必须把提高审判质量作为确保司法公正的着力点,严肃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重视发挥二审、再审和信访的纠错功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预防错案,努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审判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要加强审判流程管理,严格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条件,健全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机制,完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大力推行庭前调解、繁简分流、小额速裁等制度措施,加强对诉讼和执行中止的监管,减轻当事人诉累,切实解决少数诉讼案件久拖不决、久拖不执、久执不结的问题。
(8)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并按照法律理性化和程序化的内在逻辑,以司法权的合理配置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就是对西方法治传统中有益要素的积极吸收。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律应该具有定纷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
司法机关要紧紧围绕司法公正这一目标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起案件,坚决防止和依法纠正冤假错案,维护司法权威。
『玖』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治的生命线是什么
前言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制定了详细的举措,强调司法公正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方法
1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决定》关于“司法公正”的表述,将引领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司法公正筑牢社会公正之根、国家法治之基。
司法公正对建设“法治生命线”的意义,具体而言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民之间的纠纷都能得到公正及时地解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良善之法”得以落实;二是形成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有力监督,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被行政权力所侵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保障和实现司法公正,提出了更为清晰、具体的举措,总体的思路是既要保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又要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司法人员的追责。
我们还要看到,司法实践中妨碍审判权和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地方党政部门的干预和影响,即司法地方化问题;二是司法系统内部的行政化问题。“权大于法”成为潜规则,严重动摇了宪法和法律权威以及司法公信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些问题已规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例如,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在解决司法地方化问题上,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规定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既回应了普通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强烈诉求,也表明了党和国家最大限度确保司法权独立公正行使的决心,进一步凸显强化了“法治高于人治”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