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论据

道德论据

发布时间: 2020-12-19 10:05:39

道德的事实论据

RT:
(议论文)关于“道德”典型论据

列宁的家庭俭朴得象普通工人的家庭,当他离开幕尼黑时,变卖家具,总共才值十二马克。他甚至有病也不去医治,不愿多花党的-分钱,列宁对穿着从来不讲究,他的一件大衣,曾留有一九一八年遇刺的弹痕,但仍然缝缝补补一直穿到逝世。

----------------------------------
明朝陈寿,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有一次他拾了财物,却坐在那里守到深夜,忍饥挨饿等待失主来找。失主来了,他就把财物还给了人家。
----------------------------------
周总理只身访问京剧著名演员盖叫天,盖叫天后来感慨地说:"从前宰相出门,前呼后拥,新中国‘宰相’却没一点儿架子。"
----------------------------------
罗瑞卿同志是我国第一任公安部长。有一次罗瑞卿去火车站接客人.因为时间紧,随行人员没来得及买站台票,等把客人送到住处后,罗瑞卿知道了这件事,对随行人员说:"马上到车站去补交三张站台票钱,公安大员应当做守法的模范。古人有一句话:"‘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要防微杜渐嘛!"
----------------------------------
东晋孝武帝时,郗超与谢玄合不来,但当秦王持坚率兵攻晋时,都超推荐谢玄,他认为对人才当做到人尽其用,此次出征,必然能够建立功勋。结果,谢玄果然在淝水之战中一举获全胜。
----------------------------------
孙中山是人们所敬仰的革命家,也曾担任革命政府首脑,但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的亲友谋私利。辛亥革命后,许多人建议要求孙中山委任抚养他成人,又支持了革命的哥哥孙眉接任广东都督,孙中山坚决拒绝了。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他的同乡密友杨鹤年几次要求委以重任,均遭拒绝。
----------------------------------
春秋战国时代的晋国有个大臣祁黄羊,晋国公叫他推举一个人去当县官。他就举荐了同自己有私仇的解狐。后来晋国公又要他推举一个去当法官,他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这两个人到任后都很称职。晋国公问他为什么不避仇,他说:’您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谁是我的亲人,您只要我举荐能够当官办事的贤人,我认为他们有才能,所以推荐了他们。"
----------------------------------
邓中夏同志因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打击,失去了工作,只靠妻子李瑛当学徒工挣的一点工资度日,常常连吃饭的钱都要借,但他有时还把失去职业的同志带到家里来居住。李瑛由于过度劳累,营养又不好,早产了。邓中夏将孩子送给了别人。几天后他对妻子说:’我们现在只有这一些钱,要先救同志们,不能再顾孩子,我们要割爱,要为革命割骨肉之爱。"
----------------------------------
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年轻的左拉因身无分文,只好忍着饥饿坐在巴黎卢森堡公园的长椅上做诗。这时有个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的少女哆哆嗦嗦地过来讨钱,同样处境的左拉脱下上衣给那个少女,叫她换顿饭吃,自己只穿一件衬衫,冒着寒冷回到他的阁楼上去。
----------------------------------
一八四四年,达尔文得出了物种不断进化的理论,觉得还不够完善,一直没有发表。一八五八年,达尔文突然收到华莱斯从马来群岛寄来的论文,观点竟和自己研究了二十多年进化论几乎一模一样。达尔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先发表华莱斯的文章。只是由于赖尔和胡克的坚决主张,他们两人的论文同时发表在林耐学会的杂志上。
----------------------------------
一九二七年向警予接到湖南省委通知,到省委工运部给一个领导当助手。这个领导是个年轻姑娘?见自己敬爱的大姐来当助手,竟不知怎么办了。向警予诚恳地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我们应当服从。再说,当助手也是革命工作,为了革命,干什么都一样。"
---------------------------------- 何香凝和廖仲饱是一对情操高尚的革命伴侣。一九O九年,廖仲饱前往天津进行革命活动,何香凝写了一首送别诗,云:"国仇未报心难死,忍着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一九二二年,廖仲恺在狱中写下了《诀香凝》一诗,说:"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恶杀刀。"充满了浩然正气。后廖仲恺果遭谋害,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一八四一年,已经二十七的燕妮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毫不介意地推迟了婚期。一八四三年,她不顾长兄的阻挠和反对,与不名分文的马克思举行了极其简单的婚礼。婚后,马克思被迫害、被驱逐、被逮捕,她都与马克思患难与共,协助马克思。所以恩格斯对她作了高度评价:"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
宋代刘庭式当官前打算娶一农女,虽未送聘礼,但已许下诺言。后刘庭式中了进士并当了官,那农女却一场大病双目失明。有人劝他换娶农女的妹妹,刘庭式道:"我心早已许给那盲女,怎能负我的初心呢?"他终于娶了盲女,而且婚后相亲相爱。
----------------------------------
南宋初年的将帅,大都骄奢淫逸,妻妾成群,岳飞却不纳妾。有一次,蜀师吴介买了个美女送给岳飞,岳飞派人送她回去,部下劝他把女子留下以结好吴介,岳飞说:"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
----------------------------------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先后平冤狱数百起,并奏请拨发河南官仓存粮八十余万石赈济灾民,使灾民得以生产自救。老百姓称他为"于龙图"。于谦每次进京,都是"空襄以人",有好心人劝告于谦带上土特产,巴结上司,于谦哈哈一笑,戏作一绝曰:"手帕蘑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闯阎话短长。"
----------------------------------
陈嘉庚相继捐了巨额金钱,在国内兴办各类学校。他有个儿子曾向公司支借了五十元钱。陈老查帐时发现,回家警告儿子说:"你爸爸的钱是不能给侵吞的!"有人觉得不可理解,陈笑着解释说:"人谁不爱其子,惟别有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之爱,且贤而多财必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其过,实乃害之,非爱之也。"
----------------------------------
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十九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
一九六一年周总理和陈毅同志到上海,与电影演员白杨等会面。在谈话中;有的同志热情地说:"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总理很爽快地说:"如果我写书,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

㈡ 有道德的名人事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往往还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蕴含着道德的真谛。
前些天我回乘公交车答去外婆家。车至中途,车厢内已座无虚席。此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妇女。靠近车门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忙热情地站起来让座,只见中年妇女二话没说,径直坐下,随后有说有笑地逗起孩子来。我在对小伙子投以赞许目光的同时,心中也生出一种怪怪的感觉。 小伙子主动给带小孩的女同志让座,固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我总觉得在“理所”与“当然”之间,似乎还少点什么——中年妇女是否应该向小伙子道谢呢? 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报,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大至社会的认可,小到一个人的认可。假如那名中年妇女对小伙子说上一句感谢的话,相信小伙子心里会感到一种付出的快乐!芸芸众生,人人都应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吝啬你的感激;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也要学着去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也是一种有道德的体现。

㈢ 关于平等,道德的论据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经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和谐、共荣。

㈣ 关于道德的名人事例

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04年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但是,鲁迅没有想到,他学习成绩优异,竟会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嫉妒。在这些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甚至认为,鲁迅所以每回考试都是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把考题透露给了他。他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这使鲁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1905年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给鲁迅的刺激更大:一次上细菌课后放映纪录片,内容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所谓战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枪杀,而周围观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当时,看这部影片舶只有鲁迅一个是中国人。看完影片之后,大家拍手欢呼。这影片、这掌声都深深地刺痛了鲁迅,他在数月内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里放声悲歌。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尽管他在医学上的学业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㈤ 名人讲道德的事例

沈从文(1903~1988)成名之前,吃过不少苦。数九寒东,大雪飘飘,趴在桌上写作,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当时沈从文并没多少钱,买不起足够的煤,屋里常不生炉子,潮湿阴冷,寒气逼人。为了御寒,他用棉被包着腿和脚,不过手却因为要写东西而被冻得红肿。
在某天,突然有个陌生人来到他的住所,这人和善的问:“请问沈从文先生在这儿吗?”
“我就是。”
“哎呀,你就是沈从文……你原来这么年轻。我是郁达夫,我看过你的文章。”
在之后的聊天过程中郁达夫看了看沈从文样子,连忙解下自己脖子上的围巾,给他围上,并请他到附近饭馆吃了顿,临走前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三元钱也资助给了沈从文,并鼓励他说:“好好的写下去,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只因为对对方文章的欣赏而前去拜访,并在看到对方的情况下对一个后生加以帮助,既不是因为对方出名(因为他还没出名),也不是因为是老朋友(因为才刚认识),且当时的郁达夫经济上也不宽裕应该算是个道德故事。

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比较详细

1923年8月,20岁的沈从文离开湖南来到北平。他来北平的本意,是进一所大学读书,然后再图发展。但是,他当时仅有高小文化水平,外语一窍不通,虽然也读了一些新书报,却连标点符号也不会使用。他参加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竟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自然无法正式进入大学学习。他只好独自住在前门外杨梅竹斜街的酉西会馆里,开始第一阶段的自学,立志靠自己的努力闯入文坛。

沈从文每天早上吃一点冷馒头、泡咸菜,就走出酉西会馆到宣武门,跑进京师图书馆看书,一直到闭馆才返回住处。

同许多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一样,沈从文最初的习作,投寄报刊犹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在窘迫与贫困中,沈从文以一个文学青年的身份,向社会发出了呼救。他曾经用书信的形式,描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文学青年的处境,但因无钱买邮票而没有付邮。后来发表在1924年12月22日《晨报副刊》上的散文《一封没有付邮的信》,是沈从文正式发表的第一篇作品。1924年11月,沈从文也曾向在京的几位知名作家写信,倾诉自己的艰难处境。当时受聘于北大的创造社著名作家郁达夫,接到沈从文的来信后,便去”窄而霉小斋“,看望了这个尚不知名的文学青年。

11月13日,大雪纷纷扬扬,寒气逼人。沈从文正用棉被裹着双腿坐在桌前写作,听见门响,走进来一个身材瘦削、面庞清癯的30多岁的年轻人,他就是郁达夫。沈从文向他诉说自己来北平后的境遇。郁达夫扫了一眼小房间里的寒酸,一切都明白了。当他知道沈从文尚未吃饭时,便邀他到附近一家餐馆吃了饭。郁达夫拿出5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3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他还将自己脖子上一条浅灰色羊毛围巾摘下来,掸去上面的雪花,披在了沈从文的肩上。回到住处,沈从文禁不住哭了起来。直到晚年,沈从文回忆起这段往事,还眼里充满了泪花。

郁达夫看望沈从文回去的当天,写下了著名的文章《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针对沈从文想进大学读书及其目前的境况,郁达夫发出了愤激之辞:“我真佩服你的坚忍不拔的雄心,不过佩服虽可佩服,但你的思想的简单愚直,也却是一样的可惊可异。”因为“像你这样一个白脸长身,一无依靠的文学青年,即使将面包和泪吃,勤勤恳恳在大学窗下住它五六年,难道你拿到毕业文凭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会下珍珠白米的雨来吗?”文中,郁达夫为文学青年设计了摆脱目前困境的上中下三策:去外面找工作,或者去革命,去制造炸弹;想法弄几个路费,返回湖南故土;去应募当兵,或者做贼去偷。

㈥ 关于道德的事例

这个就很多了,古时候的摘录几个:
01.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㈦ 求关于道德的名人小故事!!

1、有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痛得他无法站立而蹲下去,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看见他没有任何的反应,好奇的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㈧ “有关坚持的道德 与 事实 论据 个5个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最后的成功。让压力成为你冲向终点
的动力。一个绝境就是一次挑战、一次机遇。只要坚持一下,总有一天你会成功。

无数的失败成就辉煌的人生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
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
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
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
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
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
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
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
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
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
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坚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脚下
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够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
儿困难也许并不难,难得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
《简爱》的作者曾意味深长地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
,于是内心总经受着煎熬,但这才是真实的人生。确实,没有压力就会轻飘飘的,没有压力肯定没有
作为。选择压力,坚持往前冲,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你不妨再试一次,人生有许多“柳暗花命又一村”的时候。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
受外界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而又没有得
到及时的疏导、排解与鼓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
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梦想。
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没有人生的目标。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
地熄灭了。
曾经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曾经达不到的目标并不意味达永远达不到,你可以有自己的
梦想,你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目标。
如果你选择未来,那么你是上帝的孩子;如果你选择过去,那么你可能仍是“弃儿”。
过去可以决定现在,但不能决定未来。你的目标是为未来所设定,你在为你未来作出选择。
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还会成功;过去不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
。过去的成功或是失败,那只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
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的结果,它只是人生过
程的一件事。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一直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绝境就是一次挑战、一次机遇,如果你不是被吓倒,而是奋力一搏,也许你
会因此而创造超越自我的奇迹。

㈨ 有关道德的确实事例

例一:某小学生放学归来,向妈妈描述:有一位叔叔在等候公交车时,将香烟头随手扔到了地上,恰巧被一位环卫工人叔叔看到了。工人叔叔把肩上的垃圾箱放下来,将香烟头扫进了垃圾箱……妈妈听了以后,神色凝重地对儿子说,随地扔香烟头或别的废弃物品,是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现。看,公共道德,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例二:父亲让女儿去家门口的小吃店买冷饮,女儿去了。女儿回来以后,将找回的零钱交给父亲。父亲认真地加以清点之后告诉女儿缺了5分钱。女儿笑着讽刺父亲“抠门儿”,随后如实解释说:那5分钱硬币滚落到地上,我没有捡起来。父亲告诉女儿,5分钱确实是个小数目,但是,热爱人民币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有的公德,如果谁有意毁坏人民币,还要负刑事责任呢。父亲严肃地说:“你想过没有,硬币上有国徽图样,将其扔到地上任人践踏,对国家是什么态度?”公德与爱国,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例三:两个同学闹矛盾,彼此都不冷静,事后仍然怒气未消,都讲了对方的坏话,其中一位同学还散布了对方的家庭隐私。这话被第三位同学听到了,悄悄传给了当事人,致使矛盾激化,险些闹出大事,幸被老师及时化解。同学们得知此事以后,有的说传话的人“嘴太快”,有的说传话的人“太多事”。老师却深刻指出:人应当多做促进团结、有利于安定的事;绝不能做挑拨离间、加剧矛盾的事。至于散布别人的隐私,问题的性质就更严重了,是缺少道德的表现。道德,在此时此处此事上,就是这样的具体。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随处可见,都与人的道德品质有关,都很具体。 道德品质,每每被人们视为很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家长坦言:孩子的功课是具体的,分数是可视的,而道德则不然。因为有了这样的观念,就很容易“聚焦”于孩子的课业,而忽视事关道德品质的言行,让本来呈现道德特征的言行,在人们的眼皮下面滑过去了,该褒扬的没有褒扬,该批评、制止的未能批评、制止。 讲道德,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是调节之间关系的法宝。人与人、人与自然须臾不可离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或矛盾乃至对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也都是十分具体的。一般情况下,旧的矛盾解决了,出现了融合;之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和斗争,待解决之后又有了新的融合,反反复复无穷期。或矛盾或融合,道德往往都起着重要作用。讲道德是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提倡的。道德在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个角落每个领域每个人群中存在,它怎么可能是抽象的呢?它必然是具体的。 道德是具体的、可视的,道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当抓住可资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个瞬间、一件件事。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设计某个场景,出一些题目,让孩子置身其中去思考,去行动,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认知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久而久之,孩子对道德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深切体验,并且成为自身的一种重要素质,就会一生受益。 道德其实很具体。只是因为我们漠视它才忽视它,其实它实实在在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要学会认识它,抓住它,注入孩子的心田! 道德可以成习惯 习惯,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字眼。“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这些被人们传讲了千百年之久的话,说的都是习惯之伟力。 习惯,是外在影响作用下形成的内动力。 习惯,是人们“不知不觉”的某种行为。说“不知不觉”,未必确切。说深知深觉之后的顿悟与必然,倒是讲到了根本处。 我们不必在概念上停留吧,还是面对现实生活,看看习惯的力量与重要。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畅谈各自走过的人生之路。一位老科学家说,他自己的一些良好习惯是在上幼儿园时期养成的,诸如:礼让、致歉、观察乃至勤洗手这样的“小事”。这些良好习惯挥之不去,伴其一生,改不了,也不能改。著名劳动模范、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说,每逢节假日,他一定要到岗当班,多少年了,已经成了习惯,想改也改不了……他们都称自己的行为为“习惯”,都说“改不了”。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习惯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道德也能成习惯。道德是人的一种思维和理念,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语言和行为是可以成习惯的。比如:说脏话,讲假话,编谎话,一旦成为习惯,改起来很难。有一个自幼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孩子,有一天总算说了句真话,竟是:“我习惯了,张嘴就没好话……”多么可悲!而与其相反,说真话,讲文明,一旦成为习惯,“改”起来也很难。有一个自幼养成这种好习惯的孩子,有一天第一次说了一句假话,而且是出于善意,结果话一出口,额头上的汗珠也出来了,最后只得从实说来。又比如: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除了因为都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美德,还因为都养成了无法摆脱也不想摆脱的道德习惯。有一个从农村来城里亲戚家借读的孩子,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当问他这样做的初衷时,他回答得也许不算高尚,但却很真实,那就是:道德习惯使然。

热点内容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承担违约 发布:2025-01-08 02:54:09 浏览:377
陕西省宝鸡市文化路184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08 01:32:08 浏览:816
委托公证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8 01:26:24 浏览:890
没有法学院 发布:2025-01-08 00:31:21 浏览:78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心 发布:2025-01-08 00:15:59 浏览:588
2017新的婚姻法5类 发布:2025-01-08 00:08:00 浏览:338
中华人名共和国劳动法第38条 发布:2025-01-07 23:34:42 浏览:338
电动三轮车法规 发布:2025-01-07 23:15:00 浏览:841
法国民法典法 发布:2025-01-07 23:03:33 浏览:815
著名税法律师 发布:2025-01-07 21:58:40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