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

发布时间: 2020-12-19 10:38:51

① 什么是管理道德,应先管理道德的因素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对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说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为之基、发展之源;对企业而言,是对企业进行管理价值导向,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源泉,可以说管理道德是管理者与企业的精神财富。

管理道德的内容

组织管理目标的道德
任何管理都是组织的管理。但是,组织管理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又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因为组织者在制定管理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管理目标的可行性,而且要考虑到管理目标的道德性,才能使管理目标成为有效的目标。组织管理者为了使其管理目标可行,或多或少地都要考虑它的目标的道德性。原始社会的氏族公共事务管理,其目标是为了获取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其道德目标是为了维护氏族组织成员的生存。到了阶级社会,组织的管理目标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不同阶级的组织管理,其管理目标也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在强化国家管理中的镇压职能时,其社会管理目标也考虑到要把阶级冲突保持在一定的“秩序” 的范围内,用“礼”或“仁” 规范人们的行为,使民众懂得如何安分守己,不要“犯上作乱”。他们还把有效实现对国家的管理看作是有效管理社会的目标,认为治理好国家也就是治理好社会,其道德目标就是保护国家利益,也就是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正如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所说:“应当认定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以便把国家治理好。决不能让争吵破坏公道,也不能让暴力损害公益。因为治理得好的国家是最可靠的保证,一切都系于国家。国家健全就是一切兴盛,国家腐败就一切完蛋”。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就是与唐太宗李世民在制定和实施国家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德政措施分不开的。所以,后来的许多封建统治者都效仿唐太宗,提倡德政,“以德治国”。
与以往剥削阶级强化国家管理目标不同,资本主义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资产阶级进行社会管理的最基本方面是进行生产管理。但是, 资产阶级在制定其生产管理目标时,基于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往往很少考虑其目标的道德性,所以总是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有效管理。对此,马克思曾揭露过资产阶级这种管理目标的道德弱化的本质。他说:“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管理就其内容来说是二重的,——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社会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殖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因此, 社会一切管理的本质和目标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生产的管理目标, 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目标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这种管理目标与道德要求的一致性,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手段的道德
手段是为实现一定目的或目标而采取的一定的途径、方法、办法和策略的总和。任何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组织管理者对手段的选择。而所选择的手段是否正当,即手段是否道德,会直接影响管理目标的实现。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在实现其管理目标时采取的手段是各不相同的。奴隶主阶级民主派曾要求对奴隶采取一些怀柔的、宽容的政策,以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但奴隶主阶级贵族派却继续坚持严厉的压迫政策,激起了奴隶们的极大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在反对奴隶主阶级专制制度的革命斗争中,曾经采取过一些小恩小惠的政策, 给农民一些好处,对吸引农民参加革命确实起了较好的作用。但封建地主阶级掌权之后,又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剥削和压迫农民,结果导致农民起义连绵不断。资产阶级高举“自由、民主、博爱”的革命大旗,对封建专制制度采取了无情揭露和批判的斗争手段,这对于吸引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参加革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掌权之后,由于仍然奉行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因而在其实现生产管理的目标过程中,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不正当手段,如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招收童工,压低工资等等,残酷地压迫和剥削工人,以此来达到其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正如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总是“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达到不道德的目的。”与资产阶级不同, 无产阶级在掌握国家政权之后,要求一切组织管理者在为实现其管理目标而选择的所有手段,都必须是正当的,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它坚决反对一些组织管理者为达到其私利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做法。它还要求人们对诸如偷工减料、偷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造劣、哄抬物价、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等不正当行为, 必须给予严厉的打击和谴责。
人际关系管理的道德
人际关系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定社会的人际关系管理,除受社会性质决定之外,还受血缘、地缘、业缘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这种管理的复杂性和管理层次的多样性。知名猎头烽火猎聘总经理认为调整和协调不同的人际关系或同一种人际关系中的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需要有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即处理和协调邻里人际关系、老乡人际关系与处理和协调家庭人际关系、夫妻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各不相同的。中国长期流传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说法,虽是老话,却说明了人际关系管理的复杂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的人滥用等价交换的原则,使人际交往中出现许多“关系网”现象,如“人情大于公章”的现象,以及“杀熟”现象,即在经济交往中既“吃里”又“扒外”的现象,使人们感到信用危机、世风日下、道德滑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规范人们的交往关系,使人们的人际关系沿着平等、和睦、协调和有序的健康方向发展,就成为管理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事管理的道德
任何的组织管理,都是通过人来执行其管理职能,通过人的活动来实施的。因此,如何管理好人,如何用人,不仅要考虑人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而且要考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流传着“人存政存,人亡政息”,“天下治乱,往往系于用人”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不是至理名言,但却包含着较为深刻的道理。事实上,中国历代的许多国家管理的决策都重视用人的德才要求。从战国时代的客卿、养士到汉代的举贤士;从魏九品官人法门阀士族制,到隋唐的科举制、明清的八股文取士等等取才用人制度,都要求人选者不仅要有才,而且要有德,即忠君爱国、举孝廉、不犯上。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在网罗人才的过程中,也很重视其所用人才的政治、宗教和道德的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我们的用人制度,更应该重视德的要求,必须坚持用人的德才兼备和知人善用的原则,反对“任人唯亲”、“以权谋私”的做法,使我们的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道德化。
财物管理的道德
物资钱财是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资钱财的组织根本不可能进行管理。但是,有了物资钱财的组织,也不一定能实现有效的管理目标,因为物资钱财总是要交给组织机构的人员去掌握和运用的。这时,财物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与财物的道德风险就会成正比。如果管钱管物的人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我之物勿用”等最起码的道德意识都没有,必然会利欲熏心,贪污挪用,化公为私,这就必然动摇或削弱组织管理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连续出现了许多巨大的贪污案件,以及贪污人员的低龄化(如“26岁现象”),都足以说明我国财物管理制度的薄弱和财物管理人员道德意识的缺失。因此,如何规范财物管理人员的行为,加强财物管理方面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也是管理道德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② .管理道德的特征

道德准则是表明一个组织期望雇员遵守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正式文件。回建立道德准则应注意的一答些事项:首先,不能孤立地制定和应用道德准则,应不断向雇员传送与组织的道德承诺相关的道德期望和提示;其次,各级管理人员应当支持并不断重申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坚决惩罚违法准则的人;最后,组织的道德准则可以围绕一些问题进行设计。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主张一个组织要遵守法律,并追求经济利益。
古典社会责任观:弗里德曼认为当今的大多数管理者是职业管理者,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拥有他们所经营的企业。他们是员工,仅对股东负责,从而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股东的利益。他认为股东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财务利益。
社会经济观:公司的设立和经营要经过政府的许可,政府也可以撤销许可。因此,公司不是仅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同时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
查看

③ 为什么管理者的道德责任越来越重要

现今社基本都文化识与70、80代已经翻覆变化特别追求梦想自由80已经逐渐社主流物做版管理者讲求利益权注重道德责任必越越自管理者身份久远
管理者仅要展示自能力才干更重要要彰显独特魅力才能更凝聚自管理辖员工连基本道德责任都没试问谁愿意卖命

④ 管理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六个阶段是什么意思

三个层次: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

六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⑤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1、道德发展阶段

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作出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

①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六个阶段,不能跨越。

②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堕落。

③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也有少数人能始终坚持自己信奉的原则,出污泥而不染。

2、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里所讲的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

人们的价值观是由家庭、朋友、社区环境、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和工作经历等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由于每个人所遇到的这些因素千差万别,因而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每个人对待权力、财富、爱情、家庭、子女、社会、人生以及个人责任等的态度也各式各样一所以在同样的管理道德问题面前,每个管理者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管理者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与管理道德也很有关系。自信心和自控力强的人,一般都会深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因而通常都能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他们也会听取不同的意见,但自己确定的方向和底线不会轻易改变。由于涉及道德的管理问题一般都有较大争议,都会受到利益与道德风险两方面的巨大压力,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人就会摇摆不定和困惑不解,很容易屈服于外力摆布,而难于坚持白己的主张。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影响巨大。

①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如果有比较完善的内外制衡监督机制,就可大大预防和制止不道德的管理行为产生。

②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清晰说明各级管理职务的实施细则和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可以有效预防不道德管理行为的产生。

③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下级必然会十分关注上级的管理行为,从中弄清哪些管理行为是上级可以接受和真正期待的,上行下效,而完全不管规章制度有什么规定。

④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如果评估考核奖惩偏重于成果,并且所订的指标又偏高,各级管理者就可能迫于强大的压力而不择手段去追求成果指标,从而引发许多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4、组织文化

组织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影响。如果管理者和员工在积极创新进取时,一旦遭受挫折或失败,不会受到组织的歧视和惩罚;相反的,如果通过采用某些不道德的行为取得成果,将会被人们揭露和鄙视。这样,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将必然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5、问题强度

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所谓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例如,有多少人会受到伤害?有多少舆沦会谴责这种行为?这种行为造成危害的概率有多大?人们是否能直接感觉到?潜在受害者与这种不道德行为距离有多近?这种行为的危害是否可能集中爆发?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肯定的,那么管理者很可能采取道德的行为。但是当间题本身对组织具有特别重大影响时,管理者为了保护本组织的利益也可能冒被揭露的风险而采取不道德的管理行为。例如美国安然公司造假账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⑥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除了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版,还受到管权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例如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可以减少模糊性,促进行为的一致性;上级的行为对个人道德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所谓上行下效;等等。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也会影响到道德行为,例如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有可能形成较高的道德标准。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将被鼓励进取和革新,并对他们认为不现实的或不喜欢的期望和需要进行自由公开的挑战。
最后,所面对问题的大小、严重程度等也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

⑦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回

(3)结构因素;答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除了由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还受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例如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可以减少模糊性,促进行为的一致性;上级的行为对个人道德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所谓上行下效;等等。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也会影响到道德行为,例如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有可能形成较高的道德标准。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将被鼓励进取和革新,并对他们认为不现实的或不喜欢的期望和需要进行自由公开的挑战。

最后,所面对问题的大小、严重程度等也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

⑧ 管理道德行为如何改善

管理道德的培育
1.抓好管理道德教育。 一是提高管理道德认识,包括管理者对其管理的地位、性质、作用、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对管理道德价值的认识是培育管理者管理道德的前提,就是要认识管理道德的实质、内涵,充分认识到管理道德对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对管理道德的认识,才能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实施、在发展中提升。 二是培养管理道德情感,就是管理者在处理自己和职业的关系及评价管理行为过程中形成的荣辱好恶等情绪和态度。主要包括对所从事管理工作荣誉感、责任感,对服务对象的亲切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等。管理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稳定而强大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管理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三是锻炼管理道德意志,就是人们在履行管理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抉择的力量和精神。是否具有坚毅果敢的管理道德意志,是衡量每个管理者管理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四是坚定管理道德信念,就是管理者对所从事管理工作应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和道德理想发自内心的真诚信仰。管理者一旦牢固地确定了管理道德信念,就能自觉地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能据此来鉴别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培养和确立终身不渝的管理道德信念,是每个管理者管理道德修养的中心环节。 2.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 管理道德建设的过程,就是管理者管理道德素质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这需要管理者把管理道德认识、管理道德情感、管理道德意志和管理道德信念等与所从事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结合起来,注重吸收西方道德观中合理的成分,广泛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精华,提炼出体现管理特色的管理道德准则,使管理者了解、明确管理道德规范,认清管理道德的标准和行为准则,以利于管理者形成良好的管理道德。 通过提炼管理道德标准,实行管理道德的规范化管理,使管理者自觉地对照管理道德准则时刻检查自己、规范自己行为,将管理道德准则内化成管理道德认识,从而培养成良好的管理道德行为习惯,既有利于管理者自身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与发展。 3.树立典型,加强引导。 在管理道德建设过程中,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是重要的。典型引导是激励人们自觉规范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 一是注重发挥企业领导者管理道德的表率作用。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的精英,足高层管理者,其模范、表率行为对其他管理者管理道德的形成具有更直接的效果。对企业领导者来说,管理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益,企业领导人应把国家、员工赋予的职位当作为国家、企业贡献、为员工服务的机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勇于负责,不计得失,自强不息,以身作则,讲真话、办实事、“言必信、行必果”,树立领导者良好的管理道德,这对推动整个层面管理道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树立典型人物,做好舆论导向,发挥引导作用。象牛玉儒等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感人事迹、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是人们所景仰的,在这些典型人物身上也充分体现出了优秀的管理道德。因此,大力宣传典型,把道德规范人格化,有利于使管理者以典型人物为榜样,学习典型人物的人格,激发自身去追求典型人物所拥有的优秀的理想人格,并且以这种理想人格为标准而塑造自己,促进管理者管理道德水平的形成和提高。 4.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 管理者是否具有管理道德,不是看其是否会背诵管理道德的多少规范条款,而要看他是否能理解管理道德,把管理道德要求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具体工作中,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管理道德规范化、制度化,就会成为管理者的习惯行为,就会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也必将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使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因此,企业应将管理道德建设纳入管理者岗位考核内容之一,加强检查、考核、奖惩,使每一个管理者不断地自我对照准则检查,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向,最终养成良好的管理道德。 管理者是管理道德的主体,管理道德是对管理者行为的规范和制约,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也必然是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做有道德的管理者,应该是每一个管理者的职业准则。在当今时代,管理者和企业应注重开展和加强管理道德培育,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使管理者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良好的管理道德行为,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获取更大的效益,实现长效发展。

⑨ 什么是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
管理活动中,包含着人际关系,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有一个道德的问题。管理道德就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即要求管理者具有与管理活动相适应的道德素质,要求管理者的行为是有道德的行为。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一般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它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

为什么要提出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规范对象的特殊性。也就是说,职位、职权是管理者所特有的,管理者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职位责任还是被动地承担甚至逃避职位责任,是正确地行使职权还是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力量来保证。

二、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也就是说,管理关系的状况主要取决于管理者,在管理系统结构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关系的改善是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来实现的。所以,管理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之间的特殊的职业联系,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因而也是管理道德的最高标准。

管理道德根源于管理系统的客观要求。

在管理系统中,一切管理关系都是建立在实现管理目标的前提下的,管理关系中的人际冲突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管理者之间由于认识不同造成的冲突;利益上的冲突;管理中的结构性缺陷造成的冲突;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冲突。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这四个方面人际冲突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管理道德在管理关系的调整中,只发挥正的功能而决不产生负的功能,任何时候,道德都不会成为人际冲突的根源。

管理道德之所以能够在调节管理系统时发挥作用,是因为它能够满足公正性的要求和合理的功利要求。

管理道德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管理道德有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

管理道德评价是考察和遴选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手段;

管理道德为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促进管理系统中人际关系的道德化。

无论管理道德的功能具有多么复杂的表现,都是通过管理者以及管理者内心道德信念的建立和健全来发挥作用的,正是管理者有道德的管理行为,才表现和增强着管理道德的功能。

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要在下级面前以身作则;

要密切联系部属,虚心听取下级的批评意见;

要加强管理的民主化,要肯定部属的成绩;

正确应用情感激励。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所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无非是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框架下进行的指导与被指导的活动。总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道德关系,不同与一般的社会道德关系,它是基于根本利益一致的同一经济实体中的道德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在一定的协作关系中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负责,相互制约。

道德规范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促进人的善行的规定,主要是通过激励人的善行去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道德规范是具体的,每一种道德规范只是针对一类行为所做出的规定。然而,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人的行为是多样的,所以,道德规范也是多样的。

尽管如此,最为基本的管理道德规范有以下几种:

一、忠于职守。是指管理者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创造精神,自觉地与官僚主义作斗争。

二、遵纪守法。具体要求:严以律己,为人表率,依法实施管理,尊重法律规定的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实事求是。包括的内容有:重视调查研究,反对主观武断,坚持表里如一,反对弄虚作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作风踏实,与人为善。

四、团结协作。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服从上级,尊重下级,尊重同事,协调友邻。

五、尊重人才。人才是管理系统生命活力之源,尊重人才往往是现代管理成败的关键,现代管理者的一个主要品德就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

管理人格也就是管理者的人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表现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这三个概念所指称的是管理者道德修养的三个层次,后者都是前两者的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因而也表现为后者是对前两者的综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人格又是管理者道德品质的升华。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管理者的管理人格:

1、自觉的责任意识

2、真诚的服务意识

3、清廉为公的追求

4、主持公正、维护正义

5、言而有信、行而必果

管理人格是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能够做到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心他人、平易近人的充分条件,从而使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中是一种亲切感人的形象,因此得到被管理者的敬佩和爱戴。

管理道德的形成可以大致概括为管理道德评价、管理道德教育和管理者的自我完善三个阶段。

管理的道德评价是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否合乎道德性所进行的价值评定,其目的是要帮助管理者树立道德观念,培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影响管理者的行为,以求扬善抑恶,改善管理系统中的人际关系。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选择自由和道德责任的统一。

管理道德教育是指为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管理人格而对其进行的道德知识的传播和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的活动,管理者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提高管理道德认识、陶冶管理道德情感、锻炼管理道德意志、坚定管理道德信念等环节。

现代管理者是指具有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拥有一定管理权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管理者的道德自我完善是管理者个人人生修养的过程。人生修养是一个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功夫,是需要经过长久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自我完善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表现为学习和磨练都是一种自觉的活动,是管理者的自我修养意识的体现,意识到自我修养的必要性,能正确的估计自己,有自知之明。

⑩ 管理道德主要关注的是什么

A.

管理者个人的管理道德

B.
组织管理层的管理道德

C.
管理者组织身份的管理道德

D.
组织成员的管理道德

热点内容
陕西省宝鸡市文化路184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08 01:32:08 浏览:816
委托公证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08 01:26:24 浏览:890
没有法学院 发布:2025-01-08 00:31:21 浏览:78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心 发布:2025-01-08 00:15:59 浏览:588
2017新的婚姻法5类 发布:2025-01-08 00:08:00 浏览:338
中华人名共和国劳动法第38条 发布:2025-01-07 23:34:42 浏览:338
电动三轮车法规 发布:2025-01-07 23:15:00 浏览:841
法国民法典法 发布:2025-01-07 23:03:33 浏览:815
著名税法律师 发布:2025-01-07 21:58:40 浏览:277
法律援助党建材料 发布:2025-01-07 21:57:07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