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第四章

道德经第四章

发布时间: 2020-12-17 03:05:43

道德经第四章给人以揭示了什么道理

这一章主要是老子描述他心中的“道”,道是虚空的,唯其虚空,所以能包含万物。

② 《道德经》第四章“湛兮似或存”的“湛”读音

“湛”读音
zhàn

③ 老子 道德经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中的“冲”怎么读

chong,虚而不满的

④ 《道德经》第四章“湛兮似或存”的“湛”读音 读第四声zhan还是第二声chen

“湛”读音
zhàn

⑤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语出自《老子》第四章,是什么意思啊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分似万物之宗……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版。”
按,“不知其谁之子权”,意思明白,意谓道无父无母,先夭地生,为万物祖,但“象帝之先”颇不可解。
首先,“象”在上古只有物象之意,作“似”、“若”讲,是后来的用法。“象帝之先”句法难通。
其次,道为万物之祖,它与其派生物的一个根本不同就是是否有形,是否可感,“帝”形色俱无,超感难见,虽为道的派生物,却与道并无上述区别。“帝”若作“帝”,其矛盾显然难解。
第三,六十章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所以如此,本是因为世本无鬼,鬼由幻生,由想成,若以道治天下,民情欢乐,不作他思,则鬼何由生?何以灵?(注:此用蒋锡昌说)所以六十章虽有“鬼”宇,但并不能拿来作为上帝存在的明证。
可见,“象帝”二字确实难通

⑥ 怎样理解善上善若水老子与中国传统文话第四章测试智慧树

《道德经》的奥秘(马英彬解释老子思想 8)

(这是对我们非常有帮助但也非常容易被大多数人误解的一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万人之所恶(wu),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今译〕伟大崇高的善德就如同水一般。水能够净化万物利于万物(的繁衍生息),而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去争名夺利,隐退在所有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的善德)最接近于“道”。

(古代的先贤圣人效法水的善德。)在哪里居住停留,就能让那个地方趋于善(和谐、整洁);每当发起心念,都能秉承深海一样的善德(奉献、宽容);与人交往,都能做出仁德慈善的好行为;说出的话,都能遵循信德的善品质(而不说大话、空话,真诚守信);如果进入政界,也能(以水的善德为榜样,)把那里治理地很好;任职的时候,也能(遵循水的善德)把自己的权利和才能使用地很好;有所行动,也会选择(对大家都适合的)好时间。

就是因为他(先贤圣人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而)不去争名夺利,所以就没有忧虑和罪过,(生活地自然而洒脱)。

〖释义〗关于这一章的意思我解释地比较详细,就不再多说了。这里着重说说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

“上善”的上字和“不上贤”的上字相似,指的是超乎寻常的崇高(尊崇)。很多人解释为最善是不恰当的(因为老子眼中的世界是相对的,“道”的善应该远在水之上,所以他说“几于道”)。

“水善利万物”是使动用法,即“水使万物善利”。很多人把这个“善”字解释成善于、擅长,也是不恰当的。我们知道,水能使万物更加洁净,生机勃勃,污垢也会被水冲掉。所以,这才是老子的本意。

“事,善能;动,善时”这几个字的很多解释也不太恰当。“事”在古代是任职,“能”是使用他的权利和才能,“动”是有所变动(比如现在的辞职、转行、撤股等等),“时”是就是时间(不是时机,因为老子是教人无私奉献的,不是教人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的)。

这一段老子用水的善德提示我们如何修行,而且他把修行时平时言行需要遵守的原则也说的非常清楚,可谓用心良苦。

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修为,就要学习水的无私奉献、宽容大度、慈悲众生,就要学习水的不计得失、不争名利、顾全大局,还要从心念必善、言出必行、仁爱处事的小事做起,更要学习水的与人为善,并引导感染身边所有的人学习善德善道,象水一样洗涤他们心中的污垢。

这才是修行善德的正确方法!

⑦ <道德经>第四章中“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谁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吗包括到每个字!谢谢!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专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属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

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

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⑧ <道德经>第四章中“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谁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吗包括到每个字!谢谢!

原文复:

道冲,而用之制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空又无形状的,可它却是世间万物永无穷尽的源泉。

它像深渊一样广大,真不愧是世间万物的宗主。

它永远也不显露锋芒,它能以简驭繁,解除世间的纷乱。它对一切都无偏见,遇见光就和光相拥,碰到尘埃就和尘埃混同。

它看起来好象什么也没有,说它没有似乎又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象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只有心怀天地、洞悉天、地、人的智者才会有此体会。

⑨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 ),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 ):消磨,折去。兑( 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 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 :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引语]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论述“道”的内涵。他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极其久远,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

承接第一章内容“无形”,老子称颂“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而是无限博大,用之不尽;再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是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象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从此说来,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继生万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

[评析]

在本章里,老子通过形容和比喻,给“道”具体作以描述。本来老子认为“道”是不可以名状的,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种写状,这里又接着描写“道”的形象。

老子说,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由此,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认为老子确实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

也有的学者把老子的“道”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而产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创造世界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可参阅《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7—26页)老子的“道”同样具有“罗各斯”的这些属性和职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

在前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了“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等观点。此外,老子还提出了他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的蕴含。

[解读] 思想的放荡

把“道”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秘性、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才会使蕴含的丰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动和富于想象力的发挥,老子对道的这种不拘常规的描述方式,给予后来道家人物自由放荡的思想和行为以先导和启迪意义。

最引人深思的例子,是对庄子作品中深邃的哲理发挥和艺术形象想象力的极度夸张的影响。《庄子·德充符》写了好几个奇丑无比的得道之士,如断脚的叔山无趾,生着瘤子的瓮大瘿,弯腰驼背又没有嘴唇的支离无胯,等等。可这样的人,偏偏国君看其顺眼,男人们乐于相处,女人们甚至争着相嫁。究其缘由,就因为这些人悟道天然,形显而德美,内在的道德美胜过了外在的形体丑。《庄子》一书中,像这样用放荡的思维和古怪的事例来阐说道理的篇章,可谓比比皆是。他说厉鬼与西施“道通为一”,说中央之帝浑地被人为凿出“七窍“而丢了命,诸如此类,都体现出这种特征。

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对于后来魏晋时期玄学的自由发挥,也有其直接的承袭关系。玄学在残酷的政治高压下,以真对世俗礼教的束缚,主张人性的解放、服膺于自然为其宗旨。号称付林七贤的刘伶,佯狂纵酒,放荡形骸。一次,他饮酒大醉,脱衣裸形在屋里。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刘伶却回答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房屋当作衣裤,你又为什么走到我的裤子中来呢?”这种看似怪诞的言行,却真实反映了清谈人物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对道的特性的理解。老子说:“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谐合,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与道、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刘伶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行,正是对世俗和礼教的唾弃,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体融合到自然广大深厚怀抱里的一种实践。

“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是魏晋名士的名言。对现实礼教的鄙弃,对自然天性的追求,使得思想放荡、性格不羁的他们,在世俗的眼中总是显得那么奇异怪诞、格格不入。那个临刑前还要弹奏一曲《广陵散》的嵇康,就是一个敢于怀疑和批判的思想放荡者。他竟然对一向被视为“凶逆”的管叔、蔡叔给予新评价,认为其“未为不贤”,只是“不达圣权”而已;不仅如此,他还无法无天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诸如此类,他都表现出一种独立不羁的人格精神,千载而后,仍让人不能不感叹敬佩。

⑩ 道德经第一章读后感

描写思路:以文章内容作为主题,真实得描述感想,正文:

随手翻起来了书架上的这本《道德经》,经常听孩子诵读,自己对文章的大意却不甚了解。在查找网络资源后,对第一章进行了粗略的了解。现就部分章节内容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无为“就是合道之为。

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

“无为“即是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采取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采取的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万物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样的。平等是前提,自由和多样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万物是平等的,它们各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规律即有各自的“德“;

谁也不属于谁,谁也不能命令别人该怎样生活。世间万物是平等的、自由的和多样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采取无为策略,让万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平等也生长、生活。

热点内容
行政法规的三种命名方式 发布:2024-09-20 00:30:30 浏览:521
2016合同法pdf 发布:2024-09-19 22:42:11 浏览:606
建发集团法律顾问年薪 发布:2024-09-19 22:24:40 浏览:409
反对永居条例 发布:2024-09-19 21:41:27 浏览:602
民法315 发布:2024-09-19 21:33:56 浏览:483
刑法的根基与哲学 发布:2024-09-19 20:59:19 浏览:462
潮州基层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09-19 20:45:47 浏览:552
苹果售后条例 发布:2024-09-19 19:51:38 浏览:510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是什么 发布:2024-09-19 19:15:50 浏览:488
不能成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事 发布:2024-09-19 16:35:44 浏览: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