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水

道德经水

发布时间: 2020-12-19 14:23:57

⑴ 《道德经》书中的“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书中的“上善若水”,应该联系老子的一整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来理解,意思就是说作为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清纯善良、滋润万物,对世间万物只有利而无害,懂得包容和谦让世人,不与世人产生争端和矛盾。

上善若水应该得到弘扬

上善若水这种为人观念是我们现在缺乏的,如果很多人都能够静下心来体会其中的意境,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这种与人为善的心态贯穿下去,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心态就会发生改变,这是从内心的真正变化,会为人类和社会带来很大益处。

⑵ 道德经中关于水的七种状态描述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道德经第八章上善如水里关于水的七种形态,也叫七德的论述

⑶ 道德经怎么说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⑷ 上善若水 原文…

原文复:

《道德经》第八章制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同诸葛卧龙所注《人力无为。人意争万物而不让,取万物之所善,故几于盗矣。居福地,心魔渊,与伪善,言伪信,政自治,事利能,动善时。夫无不争,故深尤。》之意相反也!

(4)道德经水扩展阅读

译文:

上等的善就如水一样,水善的表现形式是:滋养万物而不争功,甘居众人之所唾弃,所以水最接近于大道。起居善于选择吉地,心态善于融入平静,交流善于把握仁爱,言语善于表达诚信,政见善于治理国家,处事善于发挥能量,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由于他不刻意地去争权夺利、争功钓名,所以他既没有来自内心的忧虑、忧郁,也没有来自外界的忧患、忧难。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⑸ 《道德经》中关于“水”的言论有哪些 要原句啊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版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言权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⑹ 《道德经》中对水的描述语句是什么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意译: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意译: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水无形、无色、无味,然而水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水的品质同样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一、遵循“自然之道”。老子倡导“无为”,但“无为”并不是不能作为或无所作为之意,而是要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滥加干预和破坏。
二、无私无争的品格。私欲会迷惑人的眼睛,迷乱人的心智,争斗会伤害彼此。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善良、真诚,格守信用,以崇高的品德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三、谦卑的态度。始终避上趋下,不妄自尊大,奉献社会但不强求回报,做别人所不愿做之事而不抱怨,从而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四、宽容博大的心胸。天之高,海之深,都比不过人的胸怀的宽广,容纳万物,包容万物,则一切都将拥入你的怀抱。
五、坚韧的毅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滴可以穿石,靠的是毫不畏惧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精诚之至,以此为道,则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难关不能攻克,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完成。
水无为而无不为,无形而无不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老子的眼中,这或许是最完美的事物了。

⑺ 老子道德经里面“水”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始祖老子,十分崇尚“水”。在《道德经》第八章里,老子发出了“上善若水”的感慨,认为“水德”是最崇高、最完美、最善良的品德。
老子崇尚“水”的第一个理由,是因为水性柔弱,正好体现“无为”的基本精神。“无为”是“道”的核心价值观,是老子竭尽全力而推导的政治主张、政治策略、政治方针。老子希望实行“无为而治”,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认为,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但是,它却能够穿透坚硬无比的石头,这就是“水滴石穿”的道理。在《道德经》第四十三章里,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其意思是:水这个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之中,说明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因此,使“我”认识到“无为”的益处。在《道德经》第八章里,老子还告诉人们如何学习和坚持“水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就是要求人们,做“上善”之人,必须做到“七善”,要居处善良之地,保持沉静之态,秉承真诚之举,恪守信用之言,善治“无为”之政,发挥自身之长,把握有利之机。
老子崇尚“水”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水总停留在“卑下”的地方,正好体现“不争”的基本要求。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在非人为干预、干扰、干涉的情况下,水总是从海拔高的地方不断流向海拔低的地方,总是停留、停滞、停顿在相对最低的地点。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水往低处流”的通俗而真实的道理。“不争”是“道”的重要人生观,是老子竭尽全力而推行的社会主张、处事策略、待物方针。老子希望人们都能做到“不争”、“处下”、“以下”,象水一样善于“卑下”。在《道德经》第八章里,老子感慨水的这一特征:“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因为,一般人奉行“人往高处走”的信条,厌恶处于卑下的地位,而水则天性喜爱最低的地方、不顾一切地奔向最低的地方、心甘情愿呆在最低的地方,所以说,“水德”是近乎于“道”的。由此,老子总结出一条经验:“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之人,只所以赢得“不争”的美德,是因为他没有过失,人们对他也就没有怨尤。
老子崇尚“水”的第三个理由,是因为水能够滋润万物,正好体现“道”的基本功能。世间万物,发生、发育,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了水,万物俱灭,人类也将无法生存,水是这个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石。“道”是老子竭尽全力而推崇的最佳世界观,在老子心目中,“道”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永续的基础元素、基本因素、基点要素。在《道德经》里,老子在反复地阐述、阐明、阐释“道”的性质、功能、特征等,比如,在《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里,老子指出:“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其意思是:“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但是,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老子还说:“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这就是说,“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里,老子又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语中的:“道”是世间万物之源,“道”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与水一样重要。
总之,老子崇尚“水”,就是用“水德”喻“道”,以形象、具体、生动的手法,来传播、传授、传导他老人家首创的“道”的要旨。钟鸣夏梦

⑻ 道德经与易经对水的解释为啥不一样

道德经是道家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为了表明水是他们所推崇的一种状态和象征。也就是道之象征。
而易经里面对水的解释主要是,五行学派的天干地支阴阳等。它是一种预测或者是五行哲学里边的。主要为了表现为相生相克。

⑼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的品德:

一、利万物而不以为意。

1、原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2、解释:意思为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二、以柔克刚顺势而为。

1、原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解释:意思为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因为不管用什么都不能代替它。

三、潜移默化的作用力。

1、原句: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解释: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9)道德经水扩展阅读:

《道德经》的普世意义: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当今的社会上,压力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但是滋养我们心灵的场所特别少,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指引灵魂的灯塔,那就是《道德经》。

老子就讲了正确的处世态度是功成身退。不要富贵而骄,持才傲物,锋芒毕露。要淡泊名利和地位,才能功成身退。事物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相反的一面,福祸相随,因此在这里奉劝大家见好就收,不要贪图名利,要收敛。

⑽ 在《道德经》中,老子为什么总是用“水”来喻道

在中国古代,生命是由水形成的,先秦时期盛行的五行学说认为,水是五行之首,是万物产生的第一要素,管子·水地》曰:“水,何处也,万物的起源,万物的宗族,”明确提出水是万物之源的思想。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幅“海神执地”的绢画,在画中,海神于强站在自己的化身上,双手捧着大地,流露出万物皆源于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

老子说,最好的应该像水一样,润物不争,水有涵养世界的美德,但水利不是万能的,水的特性是谦卑,但人们的追求却是相反的,人们都向往光荣富足的生活,他们总是为利益而战,仅仅因为水的位置是人们不喜欢的,它就更接近“道”。

热点内容
陕西路政条例 发布:2025-01-10 10:51:08 浏览:61
合同法302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10:38:06 浏览:983
违反诉讼保全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0:17:14 浏览:637
劳动法中室内工作最低温度 发布:2025-01-10 09:58:34 浏览:392
新公司法虚假出资 发布:2025-01-10 09:42:55 浏览:178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 发布:2025-01-10 09:33:16 浏览:913
无人生还法官怎么知道罪行的 发布:2025-01-10 08:51:58 浏览:444
没有合同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0 08:47:08 浏览:541
要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08:42:28 浏览:425
海南废止法规 发布:2025-01-10 08:17:07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