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指南
A. 1996年6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颁布了什么法规
《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及立法指南》
B. 试述立法的基本原则
所谓立法的基本原则,又称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在整个立法活动中贯穿始终的、立法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守,受其指导的总体准则。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立法指导思想在实际立法活动中的具体化和体现,是对国家立法意图、目的、目标的总体的系统的概括。一般来说,立法的基本原则凝集着一定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的权利、利益的期待和追求,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建设和巩固的需要和要求,反映着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法律精神、法律价值、法律理想和法律目的,浓缩了一定社会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现实。因此,立法指导思想必须与人们的利益、权利的要求和实际相协调,必须与一个社会、国家的现实相适应,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相符合。
立法基本原则是法律的灵魂,立法活动的指南针和支柱。立法基本原则实质上是立法所遵循和追求的目的、价值、理念、精神,它构成了法律的灵魂之所在,形成了立法工作的指南和基础。“原则表达了详细的法律规则和具体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目的,因为,人们把原则看作使这些基本目的始终如一、紧密一致、深入人心,从而使其完全理性化的东西。因此,法律原则正是规则与价值的交汇点。”(麦考密克语) 确立立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使立法者明确自己要遵循哪些标准来制定法律,要制定什么样的法律,这些法律的目的、目标何在,结构、功能、作用是怎样的。确立了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性的东西,就为将要进行具体的立法活动确立了方向,规范了目标、目的,使之循着这个基本的方向和前提来进行规范化的活动,从而使立法活动的形式和结果不致偏离立法者所希望的目标和结果,达到预期的立法目的。立法活动中的每一具体步骤、具体工作都要受基本原则的指导和制约。显然,一国立法活动科学与否,成功与否,与一国所确立的立法基本原则大有关系。
立法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成为立法的基本原则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这些条件和性质主要为:⑴严密的科学性;⑵系统的整体性;⑶结构的规范性;⑷高度的概括性;⑸较强的稳定性;⑹一定的操作性;等等。这些特征使立法基本原则既有别于立法指导思想,又区别于立法的具体原则,成为立法及其各个环节的基石。
《立法法》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了立法的一些基本原则,“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第四条),“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五条),“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C. 那有论我国物权担保制度完善的论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主任 姚红
担保物权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民事法律制度。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在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中,首先对担保问题作了原则规定,在保障交易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5年,我国制定了《担保法》,实施十几年来,对于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担保物权是物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物权法》,在《担保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担保物权制度,将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担保物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安全阀和助推器
担保物权法律制度是为交易安全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担保物权通过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三种不同方式,在保证债权实现的同时,活跃了市场交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关于抵押权
抵押权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比如甲向乙借款 20万元,将自己正在使用的房屋作为还款的担保物,承诺到期不还款时,乙可以拍卖该房屋,用拍卖所得的价款得到优先清偿。采用抵押的方式担保,抵押人在继续占有、使用抵押财产,利用抵押财产取得收益的同时,享受了交易的好处;抵押权人在不承担抵押财产保管义务的同时,取得了交易安全的保障,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促进作用。
设立抵押权的关键是哪些财产可以抵押。根据《物权法》规定,财产抵押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抵押财产有处分权;二是必须为《物权法》规定的可以抵押的财产。
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可否抵押一直存在不同意见。考虑到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从全国范围看,现在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和抵押的条件尚不成熟。农民一旦失去住房及其宅基地,将会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影响社会稳定。为了维护现行法律和现阶段国家有关农村土地政策,禁止以宅基地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抵押。
关于学校、幼儿园、医院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可否抵押,也曾有过不同意见。考虑到学校、幼儿园的教育设施是用来教书育人的,不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都是为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如果允许以学校的教育设施抵押,一旦实现抵押权,不仅办学目的难以达到,严重的可能造成学生失学,影响社会安定。从国家、民族的未来考虑,从维护社会安定出发,从教育的目的着眼,禁止以教育设施抵押。医院是为了保证公众健康而设立的,也是一种公益事业,如果允许以医疗设施抵押,一旦实现抵押权,就会影响公众看病、治病,不利于保障人民健康。
抵押权作为物权,抵押权人对抵押财产有控制和支配的权利,即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不得随意处分抵押财产;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抵押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由于抵押财产多为不动产,价值较高,不能移 动,有登记制度保障,以其担保的债权回收率比较高,是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担保方式。
关于质权
质权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动产质权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比如甲向乙借款20万元,将自己的古董交给乙,作为还款的担保,承诺到期不还款时,乙可以拍卖、变卖该古董,用拍卖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权利质权是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享有的财产权利出质给债权人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就该财产权利优先受偿的权利。比如甲向乙借款20万元,将自己的股权作为还款的担保,承诺到期不还款时,乙可以卖出股权,以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采用质押的方式担保,出质人将暂时不会利用的财产用于融资,质权人直接控制质押财产,使债权实现有了更可靠的保障,可谓两全其美,物尽其用。
可用于质押的财产范围比可抵押的财产范围广,不仅包括动产,也包括财产权利。按照《物权法》规定,法律、行政法规不禁止转让的动产都可以设立动产质权。对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应收账款等可以设立权利质权。
动产质权设立后,质权人应当妥善保管质押财产,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押财产折价;也可以直接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就卖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现代社会,无形财产权利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无形财产权作为权利质权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债权人的重视。
关于留置权
留置权指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就留置的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比如甲公司给乙运输货物后,乙不向甲支付运输费用,甲可以留下运输的货物,通知乙在一定时间内支付运费,乙逾期不支付的,甲可以拍卖、变卖货物,就卖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权的行使,可以使债权人及时收回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留置权不同于抵押权和质权,后两种担保物权是约定产生的,而留置权是法律规定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债权人可以直接行使留置权。债权人留置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比如保管费债权,可以留置保管的财产,对非因保管关系产生的债权,不能对保管财产行使留置权。
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应当与债务人约定履行债务的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债权人应当给债务人两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权可以督促债务人及时履行义务,避免债权人陷入繁琐、复杂的追债程序,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有效形式。
完善担保物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担保作为融通资金、活跃资本市场、保障交易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各国法律的重视,许多国家进行了担保法律制度改革,包括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等在内的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都相继制定了担保交易示范法和立法指南,旨在帮助其成员国制定简便高效的现代担保交易法律机制。近些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经济上的发展变化,迫切需要完善我国担保法律制度,扩大可供担保财产的范围,简化担保设立程序,建立高效、低成本的担保物权实现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权法》在担保法规定的基础上,总结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国外担保物权立法的先进经验,对《担保法》作了修改、补充。
扩大可担保财产的范围,为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担保物权是融通资金、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担保物权是对物的交换价值的利用,财产抵押不仅可以融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又可以继续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使得财产的价值量成倍增加;财产质押出质人将暂时不使用的财产作为履行债务的担保,充分发挥了物的效用。
现代社会,利用财产的交换价值融资受到普遍重视,从国外担保法律制度看,担保的类型越来越多,如动产抵押、最高额抵押、企业财团抵押、浮动抵押、统一权益担保,而我国《担保法》规定的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还不够广,担保方式略显单一,不能满足生产者的融资需要。担保财产的范围不广,对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影响尤为明显,由于它们缺少可利用的不动产担保资源,难以贷到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不仅如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因缺少担保财产资源不敢贷款,经营效益也受到影响。
为了疏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瓶颈,特别是为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银行资本流动,《物权法》在《担保法》规定的担保财产的基础上,扩大了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增加规定:(1)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可以抵押。实践中,建设工程往往周期长、资金缺口大,以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作为担保,对于解决建设者融资难,保证在建工程顺利完工具有重要作用。(2)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可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作抵押。以这种方式抵押,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可以将抵押的原材料投入成品生产,也可以不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的财产,抵押权人对于抵押期间转让的财产没有追及的权利。当发生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未受清偿、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成就,或者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情形时,抵押财产确定,抵押权人就确定后的抵押财产优先受偿。这是一种灵活的融资担保方式,为中小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发展提供了便利。(3)基金份额可以质押。规范和发展各类投资基金是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2003年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基金份额交易作了专门规定。《物权法》将基金份额作为权利质权的标的,符合证券市场的发展的需要。(4)应收账款可以质押。应收账款指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者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不包括因票据或者其他有价证券而产生的付款请求权。公路、桥梁等收费权属于应收账款。由于企业的资金往来一般都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直接划转用于担保的应收账款的方式实现债权,程序简便。因此,以应收账款质押,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乐于接受。《物权法》的上述补充规定,为融资需求提供了多种选择,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物权公示制度,为建立安全可靠的资本市场奠定基础
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构建统一、高效、安全、便捷的担保物权制度和物权公示制度。国外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采用的担保公示方式越来越丰富,如电子登记、互联网登记,大大降低了担保物权的设立成本,提高了查询的效力。而我国目前的物权公示系统分散、登记程序复杂、登记费用较高、登记查询不便,特别是动产没有全国统一的登记系统,以至于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贷款安全,更加依赖不动产担保,使得担保资源更加稀缺,信贷环境更趋紧张;另一方面,企业和农业生产者大量的动产闲置,没能用于担保,影响了资本能量的充分释放。
为了给资本运行构建良好的信用基础,《物权法》完善了担保物权的公示制度,规定:(1)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2)登记机构进行登记不得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不得以年检名义重复登记等。(3)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登记资料。(4)以现有的或者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抵押,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5)以应收账款出质,质权自信贷征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发生效力。这些规定对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具有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简化担保物权实现机制,为金融稳定保驾护航
担保物权是以确保债权实现为目的而设立的物权。由于现代担保大多数围绕金融业展开的,因此,债权能否有效实现,直接关系存款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和金融市场稳定。现代担保物权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担保物权的实现机制,而我国《担保法》规定,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如不能与抵押人就实现抵押权达成协议,必须通过诉讼实现抵押权。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目前商业银行经司法程序实现担保物权的时间大部分超过一年,有的担保物权实现时,担保物已失去了使用价值。漫长、繁冗、昂贵的债权实现程序,大大降低了银行贷款积极性,同时助长了一些债务人的违约心理,带来融资领域的恶性循坏。
为了促进担保物权的及时实现,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物权法》简化了担保物权的实现程序:一是增加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即除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可以实现担保物权外,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出现,也可以实现担保物权。二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达成协议的,可以不经诉讼,直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这些规定简化了担保物权的实现程序,降低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成本,缩短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时间,对于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整体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健全交易保障制度,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创造条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担保法》的规定对于建立诚实守信、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按照《担保法》规定,市场主体可采用抵押、质押方式保证债权的实现,也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行使留置权。但由于设立抵押权、质权需要当事人事先约定,《担保法》规定行使留置权一般限于因运输、保管和加工承揽发生的债权,因此,一些没有约定担保物权又不能依法行使留置权的债权就缺少了信用保障。
为了制止市场主体随意违反合同约定,拒不履行义务,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物权法》从两个方面完善了《担保法》的规定:一是不再限定留置权的适用范围,只要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债权人就可以留置其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二是企业之间留置财产可以不受该动产必须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的限制。这些规定严格了交易保障制度,免除了交易活动的后顾之忧,简化了企业间相互清欠的复杂程序,为优化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D. 中国有没有个人破产法
1、我国没有个人的破产法,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只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回企业破产法》答;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 0 0 6年8月2 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E. 烟草与健康
【烟草简介】
拉丁语学名:Nicotiana tabacum 英语名字: tobacco plants
“烟”和“烟草”之类的名词在中国古代已有,但和现代意义的“烟草”区别很大。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这部书的卷十上“火部”里,有“烟,火气也。”烟的本义就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由此产生许多有关词语,烟雾、烟霞、烟花、烟波、烟柳、烟云等。烟草传入中国后,国人渐称之为烟。近现代还常称鸦片为烟,有大烟、烟土等词。
【起源】
我们从现存的巴伦克寺院之阳刻像中可以看到,一僧侣施行宗教仪式时,彼头戴鹫形之冠,足踏一条蛇,背脊披以豹皮,手中持着管形之 烟管,烟管之端,似起摇摇晃晃的烟火。时代变迁,风气亦异,吸烟特权不限于僧侣阶级,一般平民亦相染成习。
玛雅文化在西历四七0年至六二0年间达到了顶峰时期。据雷丁考证,彼辈此时,都市突然发生了天变地异,化为垃墟,不得已移居于北方,或尤卡坦半岛。因而玛雅文化逐渐滋蔓,再开二度之花,数世纪后仍恢复旧时之盛。当时播迁之际,烟草之用已超出神道仪式之外了,成为了土人日常吸食之用。今日于美洲密西西比亚盆地著名之墓(推定为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所作,为住屋而兼墓之用的土作物)中,时有发现。类此珍奇之墓,俄亥俄山谷间,随处皆发现有最完好的原型,其中当亦埋有许多原始的烟管破片。......
依上所述,北美中美之印第安人吸烟之风,似极盛行。南美除委内瑞拉等海岸国外,在西班牙侵人前,习俗如何,不得而知。总之,在纪元前一二世纪,新大陆土著已经吸烟,但旧大陆之人对于烟草,一如对于新大陆,尚无丝毫知识也。[1]
【吸烟有害健康】
1 肺癌每天吸烟20支以上,肺癌率是从不吸烟者的l4倍。美国环保署已将吸二手烟作为肺癌的原因(A组致癌物),每年美国有3000例非吸烟者因吸二手烟死于肺癌 。如果戒烟,肺癌率下降,戒烟1O年,该率仅为继续吸烟的30% ~50% 。故医生应致力于早戒烟,而不是早发现肺癌,因为肺癌一旦发现,进展快,治疗难。[2]
2 慢性呼吸疾病吸烟作为慢性化学刺激,引起通气道和小肺泡炎症,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肺实质分解,引起肺气肿。戒烟减少呼吸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慢性呼吸疾病引起的死亡率 。
3 心血管病吸烟引起血管内皮退行性变,增加血小板附着动脉内皮,促进动脉急性闭塞;高密度脂蛋白c能防止.
。动脉硬化,吸烟降低高密度脂蛋白C,易感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病率。戒烟l5年,该率与常人相同拉 。
4 消化道疾病吸烟增加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危险性,如不戒烟,抗溃疡药很少有效或无效。 此外,吸烟与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相关联,戒烟后,癌症率则下降 。
5 生殖系统疾病吸烟增加不育、异位妊娠、自发性流产、提前分娩、新生儿体重过轻、胎盘突然剥离和前置胎盘,绝经提前1—2年。吸烟还与子宫癌相关联,但不与乳癌相关联。如妊娠全程戒烟,则新生儿体重过轻率与不吸烟者相同 。[3]
【我国居民对烟草使用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
我国人群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有明显的变化,知晓率增加,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吸烟的知识和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高于农村,西南部高于其他地区。医生、教师和学生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识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农民中掌握这些知识的比例最低。人们对吸烟、被动吸烟和孕妇吸烟对胎儿健康有严重危害的认识比例以及吸烟易患肺癌、冠心病和支气管炎的认识比例均有很大提高。吸烟、被动吸烟危害健康、孕妇吸烟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知晓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孕妇吸烟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知晓率随年度呈现上升趋势 ;[4]2006年广东省居民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知晓率达到94.49%和89.99% [5],明显高于2000年的调查结果。无论吸烟者或非吸烟者已经意识到吸烟、被动吸烟、孕妇吸烟对健康或胎儿是有害的,但相当多的人认为危害轻度;还有超过1/3的人认为吸烟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6]吸烟和疾病关系认识方面,吸烟致病的知晓率呈波动状,人群对吸烟和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癌的关系认识清楚,对吸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癌达到75%和80% 以上,对吸烟与非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的关系认识却不清楚,知道引起冠心病的人微乎其微,仅1/3人群认为冠心病、高血压[7]发生与吸烟有关,一些地区城乡居民中只有10% 的知道吸烟会引起冠心病、高血压l5 ;1996—2000年天津市市区人群吸烟状况及变化也表明,居民对吸烟、被动吸烟和吸烟导致肺癌有较高的知晓率,并呈上升趋势,但对吸烟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的知晓率仍处于22.75% 以下较低水平,[8]可见,人群对吸烟危害认识仍存在片面性,较易忽视对机体危害的严重性。吸烟行为与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吸烟率低于受教育程度低者,辽宁省第二次吸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均是大学文化程度吸烟率最低,文盲吸烟率最高,小学中学文化程度居其次。[9]广东省 和其他省市不同人群调查 均表明吸烟者的吸烟行为与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文化程度低者吸烟率高,这与不同知识层面人群对烟草使用相关知识、态度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有一定关系。人们对待吸烟的态度也是影响吸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人群中有60% 以上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45%支持禁止烟草广告;公众对吸烟的态度同样表现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医生、教师、学生赞同比例高于文盲、小学教育者和农民,城市好于农村;在西南地区人们赞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和禁止烟草广告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在控烟态度方面,人们持有积极的控烟态度,大多数认为学校、医院、政府机关、交通工具和候车室应禁止吸烟,更多的人认为餐馆、娱乐场所应禁止吸烟。赞同医务人员、教师不吸烟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占82.45% 以上;赞同禁止香烟广告、赞同在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警语和赞同禁止给青少年出售香烟的人数比例也相对较高,达到72.94%以上,而赞同进一步提高香烟价格的相对较低,占41.53%l5,而且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持赞成态度的比例上升。人们认为吸烟的好处大于坏处也是吸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社交活动离不开烟,给别人递烟容易与人接近,也直接导致了男性的吸烟行为;加之,男性居民在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的同时,受社会、周围环境、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知识向正确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转化还较为有限,很大程度影响了男性的控烟态度并导致其吸烟行为。
【WHO的相关规定与公约与烟草控制】
尽管大多数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件不是特别针对烟草的,但是确实存在很多非约束性的文件涉及烟草的使用。如从1970年开始,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许多决议,内容有关于公开吸烟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发现;使用警语标签和大众媒体的反对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禁止广告和促销;学校禁烟教育规划;限制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吸烟;戒烟干预;限制青少年获得烟草。[10]虽然这些文件不能创造出有约束力的国际法,但并非没有法律意义,许多文件中都反映了新兴的原则,最终被纳入了WHOFCTC的谈判中。为了减少烟草危害,WHO于1996年5月提议进行FCTC的谈判。1999年5月,第52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启动公约的谈判,并确定在2003年5月完成。2000年l0月,公约的政府间谈判正式开始,并于2003年3月通过公约最后文本。2003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一致通过了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公约FCTC,为在全球控制烟草危害、共同维护人类健康提供了法律框架。这一公约及其议定书对烟草及其制品的成分、包装、广告、促销、赞助、价格和税收等问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公约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由各缔约方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实施烟草控制措施的框架,以便使烟草使用和接触“二手烟”频率大幅度下降,从而保护当代人和后代人免受烟草对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造成的破坏性影响。2005年2月27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11]
【世界卫生大会在促进WHO FCTC批准和实施中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的第29条规定:每个成员承诺,在卫生大会通过一个公约或协议的l8个月内,取与接受公约或协议的相关行动。每一成员应该通知大会主管其所采取的行动,如果一国在规
定的时间内没有接受公约或协议,那么将提交一个没有接受的理由声明。由于WHO FCTC是第一个要求WHO成员国考虑通过的公约,所以这个宪法性条款还未发生用处。WHO FCTC可能扩大了条约成员国实施烟草控制的政府权限和责任,解释了一项国际协议生效之前必须符合的国际和国内条件,说明了可能促进WHO FCTC批准和实施的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可能提高世界卫生大会在这方面潜在地位的机制的重要性。[12]近年来对烟草流行的意识已经显著增强。具有历史意义的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WHOFCTC)的谈判加速了这一进程,对该公约的谈判提供了一个历时三年的全球卫生研讨会,加深了世界各地官员对烟草和健康问题的理解。正如这些官员所学习到的,烟草控制立法现在已经很好地建立了起来。历史不会倒退。WHO FCTC将继续推动人类对抗烟草流行的进程,促进有关立法措施的采取。即使在可能没有签署该条约的国家,也将建立起行动的全球标准。随着各国政府认识到其继续前行的责任,当前努力的重点也转移回到了国家资金、卫生部、地区立法机构和国内委员会等相关问题上。如果立法指南能够使那一进程稍微容易一点,那么也就达到了目的。WHO FCTC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主持达成的第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也是针对烟草的第一个世界范围多边协议。截至2007年7月,已有148个缔约方,涵盖了全球80% 以上的人口其中145个缔约国已批准公约生效。2003年11月,中国成为该公约的第77个签约国。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批准了该公约,10月正式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书。[13]
F. 建设工业集团政策性破产,职工是真拿不到赔偿吗
自2000年以来,新破产法草案历经多次修改。在2004年6月财经委提交人大常委会的草案中,有关企业法人治理的条文已经相当充实。大体上讲,这些条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破产程序期间对管理层行为的限制,二是对破产程序开始前行为的追究。
目前,新破产法草案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两次审议。其间,法律委员会对破产法草案做了一些改动。本文以下的论述和引用的条文,均以2004年6月财经委提交常委会的审议稿为依据。至于法律委员会改动后的条文,不妨等到新破产法正式颁布以后再作介绍和评论。
一、破产程序期间对管理层行为的限制
1、接管制度
草案设立了管理人这一法定机构。管理人由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时任命。草案第23条规定的管理人职责中,第一项就是“接管债务人的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印章等”,接下来还有调查财产状况、决定内部事务和日常开支、聘用人员、决定营业、管理和处分财产、接受给付和参加诉讼等职责。为了保证这些职责的履行,草案规定了债务人企业的管理层必须承担的一些义务。草案第18条规定,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之日起,债务人的有关人员承担下列义务:(1)妥善保管其占用和管理的所有财产、帐册、文书、资料、印章和其他物品;(2)根据人民法院、管理人要求进行工作,并如实回答询问;(3)列席债权人会议并如实回答债权人的询问;(4)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离开住所地;(5)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董事、经理等职务。这里所说的“有关人员”,包括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经人民法院决定,可以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主要业务人员。
按照国际上使用的术语,上述义务中的前两项为“合作与协助义务”,第三项为“信息提供义务”,最后两项属于“附属义务”。关于合作与协助义务,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拟订的《破产立法指南草案》(2004年稿)指出:“为确保破产程序可以有效和高效率地进行,一些就一定程度内替换或监督债务人作出规定的破产法,对债务人规定了与破产代表合作和协助破产代表履行其职责的一项一般性义务,而有些法律则规定债务人不得作出可能有害于程序进行的行为。合作义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将是交出资产控制权以及业务记录和帐册,从而使破产代表能够对破产财产实行有效的控制。”[8] 关于附属义务,该文件指出:“一些破产法在债务人的合作与协助义务之外,还规定了一些附属义务。例如,这些义务(适用于自然人债务人,或法人债务人的管理人员和董事)可能包括(未经法院或破产代表许可)不得离开其惯常居住地,债务人提出离开或被迫离开其居住地须通知法院或破产代表,必须向破产代表或法院披露所有往来通信,以及其他一些涉及个人自由的限制。对于法人债务人,还可对法人总部的搬迁实行限制,而破产法可以要求取得法院或破产代表的同意。这些限制可能极为重要,有助于避免因在破产程序启动后债务人离开营业地和董事及管理人员辞职这种通常做法而造成破产程序的中断。这些附属义务如果列入破产法,应当与其基本宗旨和给予合作的一般义务这一种宗旨相应;这些义务也可能受到上述有关人权公约和协定的限制。”[9]
2、营业事务
在适用重整程序的案件中,债务人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被授权执行营业事务:第一,在管理人监督下的自行管理;第二,经管理人聘任负责企业营业事务。草案第70条规定:“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第71条规定:“无本法第七十条规定的情形,管理人行使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职权。”“管理人可以聘任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负责企业的营业事务。”
在第71条规定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在执行营业事务方面更为活跃。这比较接近美国破产法中的“占有中债务人”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在于,中国的破产法草案考虑到管理层 “道德风险”问题的难以避免,规定了管理人对债务人的监督权,而美国破产法采用的是“要么由企业自行管理,要么由受托人(trustee)接管”的模式,所以在债务人自行管理时并不存在这种监督。
草案中适用于管理层的强制性手段之一,就是重整程序可能终止并转为破产清算。第77条规定:“在重整期间,具备下列事由之一的,经利害关系人请求,人民法院审理确认后,可以裁定终止重整程序:(一)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财产状况继续恶化,缺乏挽救的可能性;(二)债务人有欺诈、恶意减少企业财产、无理拖延或者其他显著不利于债权人的行为;(三)由于债务人的法人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致使管理人无法执行职务。”“重整计划没有被提请批准的,人民法院依职权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在前二款规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同时作出宣告债务人破产清算的裁定。”该条第1款所列的三种情形,都可能涉及到管理层的事务执行。而一旦重整程序终结,转入破产清算,管理层首先面临的是失去现有职位,然后是对其不法行为的追究,以及其他进一步的不利后果。
上述规定在国际上也不乏先例。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上述文件指出,债务人对企业经营保留控制权的做法“也可能存在弊端,其中包括将重组过程用于显然不可能获得成功结果的情形,拖延不可避免的结局,其结果是资产继续流失,而且债务人有可能在控制期间不负责任地行事,甚至采取欺骗手段,从而破坏重组和债权人的信心……。其中一些困难可通过采取某些保护措施而减轻,例如要求债务人定期向法院报告程序的进行情况,允许法院在某些情况下指定一名破产代表负责监督债务人,让债权人在监管或监督债务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或规定将程序转换为清算程序。”[10]
3、制裁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如果债务人不遵守其义务,破产法需要考虑应如何加以处理,同时要考虑到义务的不同性质和适当的制裁。例如,债务人扣留资料的,可利用某种机制强迫其提供相关资料。对于较为严重的扣留资料情况,一些国家实行刑事制裁。对于违背其他义务的,也可采取类似的做法。[11]
草案在第10章“法律责任”中,规定了违反上述限制的相应制裁。例如,第152条规定:“有义务列席债权人会议的债务人或者债务人代表,经人民法院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列席债权人会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拘传,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债务人和有说明义务的其他人员拒不陈述、回答,或者作虚假陈述、回答的,人民法院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又如,第153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债务人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财产状况说明书、债务清册、债权清册和有关财务报告的,或者提交不真实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本法规定,债务人拒不向管理人移交财产和与财产有关的帐簿、文件、资料、印章的,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财产证据材料而使财产状况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两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破产程序前行为的追究
1、债务人经营失败的责任追究
在起草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呼声,要求调查管理层对导致企业破产的经营失败所应承担的责任。2004年6月草案有如下规定:
第一百五十一条 企业董事、经理或者其他负责人违反对忠于职守、勤勉尽责义务,致使所在企业破产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所在企业破产的,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人员,在民事责任履行完毕之前不得进行高消费和投资活动;自破产案件终结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董事、经理或者其他经营管理职务。
这与2000年草案第156条的不同之处在于:[12] 第一,将忠于职守义务和勤勉尽责的义务作为一般行为准则写进了条文;第二,将故意和重大过失设定为加重责任的情形;第三,采用了资格限制措施。该条文也不同于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第42条;后者没有采用民事责任和资格限制的制裁措施。
资格限制是破产法影响公司法人治理的一项强有力的措施。早在1986年,英国在新破产通过后,随即出台了《公司董事资格取消法》,作为破产法的配套立法于同年12月与新破产法同时生效。我国在1993年《公司法》中也有关于资格限制的规定。[13] 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也有这方面的规定。[14] 但是,《公司法》的规定只适用于依公司法登记的企业,而该司法解释赋予人民法院的仅仅是关于资格限制的建议权。新破产法草案第151条的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并将资格限制作为一项破产法上的制裁措施,置于司法裁判权的掌握之下。当有关人员违反第151条第2款规定在法定期限内担任了被禁止担任的职务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作出确认其任职无效的判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6月草案第一章“总则”中,第9条增加了一个新的语句:“依法追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15] 这表明,强化对造成企业破产的经营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已成为立法者的决心。
2、程序开始前交易和转让的撤销与追回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指出:“许多破产法都载有从某一特定日期(例如破产程序申请或启动之日)开始在一规定期限(通常称为嫌疑期)内具有追溯效力的规定,其目的在于推翻破产债务人过去作为当事一方参加的交易或涉及在债务人的财产中具有某种效力的以往交易。这些效力包括减少了债务人净值(例如,通过赠予其资产或以低于公平商业价值的价格转让或出售资产),扰乱了同等级债权人之间平等分配的原则(例如,通过向无担保的债权人偿付债务,或向当其他无担保的债权人尚未得到偿付和担保时本来也属无担保的债权人给予担保)。许多破产法以外的法律也论及这些对破产范围之外的债权人有害的交易。在某些情况下,破产代表除了适用破产法的规定之外还能适用这些破产法以外的法律。”[16]
在中国的大多数破产案件中,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前已经是长期处于无力偿债的状态,其经营管理人员有充分的时间为他们自己或者为关联企业的利益隐匿或转移财产。这对债权人整体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十分常见,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的:“债务人在走进或被拉进破产程序的时候,人们意识到这种结果不可避免可能已有数日、数周、数月乃至数年之久。所以,在预见到破产程序的正式启动的情况下,债务人可能背离他们惯常的商业实践,试图抽逃财产以免债权人追索,包括虚假负债、给予个别债权人特殊优待,馈赠亲朋好友等等。”[17]
我国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设立了对程序开始前的有害债权人的转移财产实行追回的机制。第35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六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破产企业的下列行为无效: (一)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二)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五)放弃自已的债权。”“破产企业有前款所列行为的,清算组有权向人民法院申请追回财产。追回的财产,并入破产财产。”实践表明,这一规定存在两大缺陷。第一,案件受理件前六个月的时间太短。第二,程序开始前的不公平个别清偿被忽略了。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指出:“虽然有各种界定,但有三种大致常见类型的可撤销交易,可在大多数法律制度中找到,并被用作本指南中的讨论基础。这些交易是:旨在挫败、阻止或拖延债权人以使其无法追收债款的交易、压价贱卖交易和与某些债权人进行的可视作特惠的交易。根据每项交易的具体情况,有些交易可能具有其中一个以上不同类别的特点。例如,就看上去特惠的交易而言,当交易的目的是使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得不到资产或在其他方面妨碍该债权人的利益时,以及如果交易是债务人无法在债务到期时偿付债务时或是在给债务人留下的资产不足以进行经营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这种看上去特惠的交易则更可能具有旨在挫败、阻止或拖延债权人的交易的特点。同样,压价贱卖交易当其涉及债权人时也可能是特惠的,但是当涉及第三方时,则可能并非如此,而如果明显有阻止、挫败或拖延债权人的意图,则应被归入第一类交易的范围。在此类情况下,破产代表或许能够确定应予撤销的交易属于哪一类,从而可以利用一般适用的证明和嫌疑期要求的差异。”[18]
针对这类交易,新破产法草案在第四章“债务人财产”中设立了以下条文。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一年内,有关债务人财产及财产权利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一)无偿转让财产或财产权利的;
(二)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财产权利的;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
(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
(五)放弃债权的。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六个月内,债务人已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的,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是,个别清偿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条 有关债务人财产及财产权利的下列行为无效:
(一)隐匿、转移财产的;
(二)捏造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
第三十六条 因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或者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行为而取得债务人财产或者财产权利的,管理人有权追回。
与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5条相比较,上述规定有如下特点:
第一,抽逃财产和虚假负债行为,为无时限地绝对无效。这样规定是为了加强对这两种严重侵害债权人利益的欺诈行为的制裁力度。在1986年的试行法中,没有规定虚假负债行为,而抽逃资产的追诉时限为案件受理前6个月。
第二,其他的欺诈性破产行为,设定为可撤销,其追诉期限延长为破产案件受理前一年。[19] 这些行为,一般说来有害于全体债权人的清偿利益,但在实践中,某项具体交易是否有害于全体债权人和是否需要加以撤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管理人作出判断和决定。
第三,增加了关于案件受理前6个月内的个别清偿可撤销的规定,并设定了例外情形。就一般而言,在案件受理前6个月时,企业无力偿债的事实已经出现或者已经可以预见。在这种情况下的个别清偿有损全体债权人的清偿利益。实践中常常有企业先以现有财产对个别债权人(包括关联企业)进行清偿,然后才申请破产的。这种行为在本质上违反了公平原则和破产法的集体清偿原则。但是,由于企业在此期间的经营并未停止,一些必要的支付,例如支付水电费、为继续生产购进原材料而支付货款等,只要符合“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条件,都不在撤销之列。
与上述规定相呼应,草案在第十章“法律责任”中设立了如下条文:
第一百五十四条 债务人有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五十五条 债务人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与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第41条相比较,[20]草案的上述规定更加明确和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试行法第41条中,“行政处分”是由政府部门决定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破产企业的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的案例十分罕见。由于种种原因,政府部门缺乏追究企业负责人行政责任的动机。此外,该规定只能适用于国有企业。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目前还没有针对第35条所列行为的制裁措施。鉴于由行政机关对非国有企业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缺乏法理依据,新破产法没有规定类似试行法第41条的行政责任。但是,这并不排除政府在破产法规定的制裁之外对有破产违法行为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按照现行规定,人民法院对违反企业破产法第35条的行为没有直接的处罚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中发现这类行为,只能向有关部门提出行政处分建议或者移送涉嫌犯罪的材料。[21] 这常常使不法行为人得以逍遥法外。而在新破产法的框架下,人民法院能够及时地对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制裁。这种制裁不仅使违法者付出经济上的代价,而且使他们不得不承受名誉和信用上的不利后果。应该说,它的威慑力是相当强大的。
对于新破产草案第33、34和35条规定的行为,管理人拥有撤销、主张无效和追回被转让财产的权利。这种权利不是一般的私权,而是一种法定职权。因此,管理人负有行使这些权利以便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义务。草案第25条规定:“管理人应当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管理人违反前款规定给债务人财产或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如果管理人应当和能够行使权利追回被非法转让的财产而不作为,债权人会议可以提出异议或者予以撤换,债权人委员会也可以行使监督权。如果管理人因违反勤勉义务或忠实义务而导致这些财产不能追回,可以按照第25条的规定追究其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以按照草案第161条的规定追究进一步的法律责任。[22]
3、对企业负责人非正常收入和挥霍浪费的追究
在新破产法起草过程中,一些人士指出,企业负责人非正常获取的财产,尤其是在企业处于困境的情况下获取非正常收入(如高额年薪、奖金、津贴、高档住房等)和挥霍浪费、侵占企业财产的现象,实践中比较常见(在国有企业中尤其常见),危害很大,需要加以规制。有鉴于此,草案设立了如下规定:
第三十八条 破产企业的董事、经理及其他负责人利用职权获取的非正常收入和侵占的企业财产,管理人应当追回。
第一百五十六条 债务人已知或者应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仍然不合理地开支费用,或者挥霍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随着《破产法》的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即将取消,按照国务院2005-2008年企业关闭破产工作安排,全国最后2116家企业抢在国家将于2008年关闭政策性破产通道前,纷纷抢搭最后的一趟“末班车”。
国企政策性破产开始进入倒计时,国企或将迎来新一轮破产潮。
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刚刚获得人大通过后的第5天,湖北7家国企踏上了政策性破产的“末班车”。
9月1日,湖北省国资委对外宣布:东风轮胎集团公司、湖北蒲纺三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自行车一厂等7个特困劣势企业,正式通过国家严格审查,获准实施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
湖北启程的第一列车
一切来得有些突然。
9月7日,记者闻讯赶往武汉自行车一厂,留守的余厂长对于自己的企业被纳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行列的消息感到十分突然。
“我也是前两天才从报纸上得到这个消息的。”
据介绍,1978年9月正式成立的武汉自行车总厂,由自行车一厂、二厂组成。分别承担28英寸永光牌和26英寸黄鹤牌自行车的生产、组装任务。最好的年份,总产值达到5320万元,利润298万元。一度是武汉市的创税大户。
9月1日,湖北省国资委对外宣布:东风轮胎集团公司、东风(十堰)轮胎有限公司、湖北蒲纺三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蒲纺三元印染有限公司、武汉市第一针织厂、武汉自行车一厂、武汉金属压延厂等7个特困劣势企业,正式通过国家严格审查,获准实施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与7月26日省国资委披露的名单有所变更的是,荆襄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石煤炭矿务局、咸宁市化学纤维厂和咸宁卷烟厂榜上无名。
而此时,在中国自行车市场上驰骋了28年的“永光”自行车早已锈迹斑斑,停止了转动。“现在只有留守的一部分工人在搞些其它的生产加工。”余厂长说。
据湖北省国资委有关人士介绍,自1994年国家开始试点以来,全省共有585个(全口径统计)项目列入了国家计划,核销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呆坏账和不良债权总计130.6亿元,妥善安置职工59.73万人,处置利用资产328.31亿元,减少负债352亿元。此次被纳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行列的7个企业分布在武汉、十堰、咸宁等3个城市,涉及职工总数23260人,可核销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呆坏账和不良债权18.94亿元。
按要求,政策性破产的国企破产财产,首先用于安置职工,不足部分由财政“兜底”,职工可享受提前5年退休的优惠政策;对大龄下岗职工、双下岗职工、特困下岗职工采取特殊政策,助其再就业。“而且,企业关闭破产方案需经职代会审议的,职工安置方案未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关闭破产所需资金不落实的,不得实施破产关闭。”
据悉,这次上榜的7家,只是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06)4号文件下达后,湖北踏上政策性关闭破产“末班车”的第一批国企。“到2008年底,湖北省共有31家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将采取非市场化债务清算的方式完成政策性破产。涉及武汉、黄石、十堰等7个市,职工81748人。”
或将引发新一轮破产潮
8月27日,经过12年的起草和审议,《破产法》最终以157票赞成、2票反对、2票弃权的高票表决获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随着这项法律的实施,作为国有企业“最后保护伞”的政策性关闭破产也将于2008年底退出历史舞台。除已列入国务院总体规划的政策性关闭破产2116户国有企业外,其余约10万户国企将失去“特殊照顾”,这就意味着,今后国企只能依据企业破产法,选择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据了解,国企政策性关闭破产始于1994年。到2004年底,全国共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3484户,核销金融机构债权2370亿元,安置关闭破产企业职工667万人,消灭亏损源1341亿元。
根据(2006)4号文件精神,国家对政策性关闭破产做了新的总体规划:一是新增1610户拟关闭破产企业,涉及国有金融机构债权1502.6亿元,职工228万人;二是目前已送各国有金融机构审核的拟关闭破产企业,共506户,涉及国有金融机构债权769亿元,职工123万人。今后三年里,政策性关闭破产2116户国有企业,涉及国有金融机构债权2271.6亿元,职工351万人。
“至于谁将进入政策性关闭破产名单,先由各省上报,全国领导小组然后按规定程序组织有关部门和国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核,上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其重点是: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支持军工企业改革脱困和资源枯竭煤矿关闭破产;继续做好有色金属困难企业关闭破产的收尾工作。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期限为2006年至2008年。”湖北省国资委有关人士介绍说。
随着2008年关闭政策性破产通道的即将关闭,全国特困劣势企业纷纷抢搭最后一趟“末班车”。有关专家预言,中国或将迎来新一轮破产潮。
记者从山东省国资委获悉,该省列入国家国企政策性关闭破产总体规划和规划外申报的项目共有66个,涉及职工15.14万人。
上海涉及的破产项目有13户。其中,上海地方企业7户,上海汽车总公司接收中国汽车总公司下属企业中的3户,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在沪企业3户。13户破产项目负债总额为36.7亿元,需核销银行呆坏账21.3亿元,在职职工总数为24061人。
甘肃省新一轮国企改革目标是:66户国有企业进行政策性破产;四川省在2008年以前拟实施项目52个,集中在煤炭、机械、丝纺行业,涉及职工12万人。
黑龙江省此次列入计划的145户破产企业共需安置职工30万人,核消金融机构债权193亿元,拟破产的企业户数、金融机构债权数额、职工人数等项指标将超过此前十年全省政策性破产的总和。
“因此,国有特困劣势企业实施的政策性关闭破产或将引发新一轮破产潮。”武汉大学的一名教授预言道。
G. 露华浓申请破产准备,是否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露华浓申请破产准备,是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一、预重整制度可以帮助其摆脱危机
根据相关文件《破产法立法指南》中说明预重整制度指的是使受到影响的债权人在程序启动之前自愿重组谈判中谈判商定的计划发生效力而启动的程序,这种程序就是我们现在简称的破产。这一块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整体预重整,即债务人在向法院提起重整申请程序前已完成重整计划的制定,向债权人征集投票并得到通过。二是分预重整,即债务人向法院提起重整申请程序前先与一部分而非全部债权人就重整计划中的条款进行谈判,而将对重整计划的表决放到重整程序中。
企业申请破产是为重组融资创制了一种特殊的清偿优先级,在缺乏这一优先级时,重组者通常面临一对矛盾:重组得以进行,必须获得新的经济来维持企业营运,并支付资产切割、结构调整、业务重组、雇员遣散等重组步骤所产生的相关费用,但是很少有人敢把钱借给濒临破产的企业,所以申请破产是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H. 英译中,不要翻译机,谢谢了
Principles enshrined in conventions and charters:
在公约和章程明文规定的原则:
In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guideline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incomplete buildings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is clear. It is strongly discouraged.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the obligations of UNESCO’s
在国际立法和指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不完整的建筑都应该被重建是清楚的。它是被强烈气馁。以最高水平的国际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义务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1972) are legally binding on the states party to it;
世界遗产公约(1972)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在美国上;
the number of states party is in fact the highest of any UNESCO Convention.
聚会的数量实际上是美国最高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
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操作指南》为实施《世界遗产
Convention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as follows:
会议解决这个重建建筑如下:
In relation to authenticity, the reconstruction of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r
在关系到真实性、重建考古遗址或
historic buildings or districts is justifiable only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历史建筑或地区是正当的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
Reconstruction is acceptable only on the basis of complete and detailed documentation
重建是只接受现状的基础上,完整而详细的文档
and to no extent on conjecture.
并没有程度上的臆测。
I. 烟草专卖
1.烟草是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之一,我们是给国家税收做贡献。
2.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做烟草生意,如果我们不做自然会有外国公司来抢占市场。
3.香烟确实能给人某种精神上的愉悦。
【烟草简介】
拉丁语学名:Nicotiana tabacum 英语名字: tobacco plants
“烟”和“烟草”之类的名词在中国古代已有,但和现代意义的“烟草”区别很大。在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这部书的卷十上“火部”里,有“烟,火气也。”烟的本义就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由此产生许多有关词语,烟雾、烟霞、烟花、烟波、烟柳、烟云等。烟草传入中国后,国人渐称之为烟。近现代还常称鸦片为烟,有大烟、烟土等词。
【起源】
我们从现存的巴伦克寺院之阳刻像中可以看到,一僧侣施行宗教仪式时,彼头戴鹫形之冠,足踏一条蛇,背脊披以豹皮,手中持着管形之 烟管,烟管之端,似起摇摇晃晃的烟火。时代变迁,风气亦异,吸烟特权不限于僧侣阶级,一般平民亦相染成习。
玛雅文化在西历四七0年至六二0年间达到了顶峰时期。据雷丁考证,彼辈此时,都市突然发生了天变地异,化为垃墟,不得已移居于北方,或尤卡坦半岛。因而玛雅文化逐渐滋蔓,再开二度之花,数世纪后仍恢复旧时之盛。当时播迁之际,烟草之用已超出神道仪式之外了,成为了土人日常吸食之用。今日于美洲密西西比亚盆地著名之墓(推定为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所作,为住屋而兼墓之用的土作物)中,时有发现。类此珍奇之墓,俄亥俄山谷间,随处皆发现有最完好的原型,其中当亦埋有许多原始的烟管破片。......
依上所述,北美中美之印第安人吸烟之风,似极盛行。南美除委内瑞拉等海岸国外,在西班牙侵人前,习俗如何,不得而知。总之,在纪元前一二世纪,新大陆土著已经吸烟,但旧大陆之人对于烟草,一如对于新大陆,尚无丝毫知识也。[1]
【吸烟有害健康】
1 肺癌每天吸烟20支以上,肺癌率是从不吸烟者的l4倍。美国环保署已将吸二手烟作为肺癌的原因(A组致癌物),每年美国有3000例非吸烟者因吸二手烟死于肺癌 。如果戒烟,肺癌率下降,戒烟1O年,该率仅为继续吸烟的30% ~50% 。故医生应致力于早戒烟,而不是早发现肺癌,因为肺癌一旦发现,进展快,治疗难。[2]
2 慢性呼吸疾病吸烟作为慢性化学刺激,引起通气道和小肺泡炎症,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狭窄,肺实质分解,引起肺气肿。戒烟减少呼吸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慢性呼吸疾病引起的死亡率 。
3 心血管病吸烟引起血管内皮退行性变,增加血小板附着动脉内皮,促进动脉急性闭塞;高密度脂蛋白c能防止.
。动脉硬化,吸烟降低高密度脂蛋白C,易感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病率。戒烟l5年,该率与常人相同拉 。
4 消化道疾病吸烟增加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危险性,如不戒烟,抗溃疡药很少有效或无效。 此外,吸烟与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相关联,戒烟后,癌症率则下降 。
5 生殖系统疾病吸烟增加不育、异位妊娠、自发性流产、提前分娩、新生儿体重过轻、胎盘突然剥离和前置胎盘,绝经提前1—2年。吸烟还与子宫癌相关联,但不与乳癌相关联。如妊娠全程戒烟,则新生儿体重过轻率与不吸烟者相同 。[3]
【我国居民对烟草使用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
我国人群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有明显的变化,知晓率增加,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吸烟的知识和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高于农村,西南部高于其他地区。医生、教师和学生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识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农民中掌握这些知识的比例最低。人们对吸烟、被动吸烟和孕妇吸烟对胎儿健康有严重危害的认识比例以及吸烟易患肺癌、冠心病和支气管炎的认识比例均有很大提高。吸烟、被动吸烟危害健康、孕妇吸烟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知晓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孕妇吸烟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知晓率随年度呈现上升趋势 ;[4]2006年广东省居民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知晓率达到94.49%和89.99% [5],明显高于2000年的调查结果。无论吸烟者或非吸烟者已经意识到吸烟、被动吸烟、孕妇吸烟对健康或胎儿是有害的,但相当多的人认为危害轻度;还有超过1/3的人认为吸烟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6]吸烟和疾病关系认识方面,吸烟致病的知晓率呈波动状,人群对吸烟和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癌的关系认识清楚,对吸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癌达到75%和80% 以上,对吸烟与非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的关系认识却不清楚,知道引起冠心病的人微乎其微,仅1/3人群认为冠心病、高血压[7]发生与吸烟有关,一些地区城乡居民中只有10% 的知道吸烟会引起冠心病、高血压l5 ;1996—2000年天津市市区人群吸烟状况及变化也表明,居民对吸烟、被动吸烟和吸烟导致肺癌有较高的知晓率,并呈上升趋势,但对吸烟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的知晓率仍处于22.75% 以下较低水平,[8]可见,人群对吸烟危害认识仍存在片面性,较易忽视对机体危害的严重性。吸烟行为与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吸烟率低于受教育程度低者,辽宁省第二次吸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均是大学文化程度吸烟率最低,文盲吸烟率最高,小学中学文化程度居其次。[9]广东省 和其他省市不同人群调查 均表明吸烟者的吸烟行为与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文化程度低者吸烟率高,这与不同知识层面人群对烟草使用相关知识、态度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有一定关系。人们对待吸烟的态度也是影响吸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人群中有60% 以上支持公共场所禁止吸烟,45%支持禁止烟草广告;公众对吸烟的态度同样表现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医生、教师、学生赞同比例高于文盲、小学教育者和农民,城市好于农村;在西南地区人们赞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和禁止烟草广告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在控烟态度方面,人们持有积极的控烟态度,大多数认为学校、医院、政府机关、交通工具和候车室应禁止吸烟,更多的人认为餐馆、娱乐场所应禁止吸烟。赞同医务人员、教师不吸烟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占82.45% 以上;赞同禁止香烟广告、赞同在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警语和赞同禁止给青少年出售香烟的人数比例也相对较高,达到72.94%以上,而赞同进一步提高香烟价格的相对较低,占41.53%l5,而且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持赞成态度的比例上升。人们认为吸烟的好处大于坏处也是吸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社交活动离不开烟,给别人递烟容易与人接近,也直接导致了男性的吸烟行为;加之,男性居民在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的同时,受社会、周围环境、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知识向正确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转化还较为有限,很大程度影响了男性的控烟态度并导致其吸烟行为。
【WHO的相关规定与公约与烟草控制】
尽管大多数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件不是特别针对烟草的,但是确实存在很多非约束性的文件涉及烟草的使用。如从1970年开始,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许多决议,内容有关于公开吸烟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发现;使用警语标签和大众媒体的反对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禁止广告和促销;学校禁烟教育规划;限制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吸烟;戒烟干预;限制青少年获得烟草。[10]虽然这些文件不能创造出有约束力的国际法,但并非没有法律意义,许多文件中都反映了新兴的原则,最终被纳入了WHOFCTC的谈判中。为了减少烟草危害,WHO于1996年5月提议进行FCTC的谈判。1999年5月,第52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启动公约的谈判,并确定在2003年5月完成。2000年l0月,公约的政府间谈判正式开始,并于2003年3月通过公约最后文本。2003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一致通过了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公约FCTC,为在全球控制烟草危害、共同维护人类健康提供了法律框架。这一公约及其议定书对烟草及其制品的成分、包装、广告、促销、赞助、价格和税收等问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公约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由各缔约方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实施烟草控制措施的框架,以便使烟草使用和接触“二手烟”频率大幅度下降,从而保护当代人和后代人免受烟草对健康、社会、环境和经济造成的破坏性影响。2005年2月27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11]
【世界卫生大会在促进WHO FCTC批准和实施中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的第29条规定:每个成员承诺,在卫生大会通过一个公约或协议的l8个月内,取与接受公约或协议的相关行动。每一成员应该通知大会主管其所采取的行动,如果一国在规
定的时间内没有接受公约或协议,那么将提交一个没有接受的理由声明。由于WHO FCTC是第一个要求WHO成员国考虑通过的公约,所以这个宪法性条款还未发生用处。WHO FCTC可能扩大了条约成员国实施烟草控制的政府权限和责任,解释了一项国际协议生效之前必须符合的国际和国内条件,说明了可能促进WHO FCTC批准和实施的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可能提高世界卫生大会在这方面潜在地位的机制的重要性。[12]近年来对烟草流行的意识已经显著增强。具有历史意义的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WHOFCTC)的谈判加速了这一进程,对该公约的谈判提供了一个历时三年的全球卫生研讨会,加深了世界各地官员对烟草和健康问题的理解。正如这些官员所学习到的,烟草控制立法现在已经很好地建立了起来。历史不会倒退。WHO FCTC将继续推动人类对抗烟草流行的进程,促进有关立法措施的采取。即使在可能没有签署该条约的国家,也将建立起行动的全球标准。随着各国政府认识到其继续前行的责任,当前努力的重点也转移回到了国家资金、卫生部、地区立法机构和国内委员会等相关问题上。如果立法指南能够使那一进程稍微容易一点,那么也就达到了目的。WHO FCTC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主持达成的第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也是针对烟草的第一个世界范围多边协议。截至2007年7月,已有148个缔约方,涵盖了全球80% 以上的人口其中145个缔约国已批准公约生效。2003年11月,中国成为该公约的第77个签约国。200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批准了该公约,10月正式向联合国交存了批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