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依法治国
1.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依法治国的要求有以下内容:
1、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和完善法律;
2、行政机回关要严格依法行答政;
3、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4、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因为在材料中只涉及全国人大、国务院、公民,所以就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就是了.答案如下:
1、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和完善法律.全国人大公布《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说明全国人大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
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2011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说明国务院做到了依法行政.
3、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针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广泛提出意见和建议,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
2. 结合实践,中国如何实现依法治国
先引用程步先生《真商鞅》的前言:
-------------------------------------------------------------------------------------------------------
天下万事什么最难?
在一个腐朽没落的国家变法革新最难!
翻阅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截止到公元1949年,我们便会有一个发现,当一个国家腐朽衰败到一定程度之后,似乎是任何力量都难以挽救,除了用战争将它摧毁,然后重建,别无他策。历史已有数不清的国家消亡王朝更替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历史上也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不惜身死,试图力挽狂澜,但结果几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为什么?在一个腐朽没落的国家变法革新,为什么是天下最难成功的事情?
第一难,百分之十掌握权力的统治者拼死反对变革。因为变革就是利益再分配。每一个腐朽国家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统治阶级掌握着权力,享受着利益,却不为国家的发展出力。变革就是要把他们的权力和利益拿过来,给那些为国家发展出力的人。所以,统治阶级必然拼死反对。不幸的是,变革的所有措施却都要靠他们来推行实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变革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二难,百分之八十的人不愿意变革。千百年形成的规矩做成的习惯,一时改变,谈何容易?这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普通百姓,仅有的一点财富仅够维持温饱。就算变革变出个金山来,分到百分之八十的百姓手里,也就一粒沙子。可万一变革以后连现有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都没有了怎么办?所以他们对变革观望、消极。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个变革者失败之后喋血街头,而百姓茫然冷漠的原因所在。
第三难,百分之十想要变革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些人脑后有反骨,不满现状,不知分寸,难以驾驭。这些人虽然是变革的积极支持者,但他们更容易冒进而给变革招致灭顶之灾;他们更容易不满变革的进展速度而成为变革的反对者,最终的结果是导致激烈的对抗,天下大乱,玉石俱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许多变革,最终演变成血腥战乱的原因所在。
--------------------------------------------------------------------------------------------------------------------
从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要在中国实现依法治国是多么的难!
‘难’的不是指定一些列条款。而是如何让当今的既得利益者,主动去变法。这几乎就是个悖论。所以在这条路不可行的时候,只能是选择另一条人人都不希望看见的路,但又不得不如此。
依法治国,相互掣肘‘利益集团’的方法很多。问题就出在没有人去推动这个‘掣肘措施’,无法执行下去。再好的改革措施也无济于事。
3.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版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
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
群众。宪法权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所
说的法治,不应是“治民”,而应是“民治”,就是人民
当家作主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
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
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
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
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
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4. 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一、坚持科学立法,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必要前提。迄至今天,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领域、新情况、新特点,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及时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使立法更加充分地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更加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二、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一是要求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二是要求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正确使用相关行政措施和手段,避免损害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三是要求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尽可能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四是要求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五是要求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
六是要求权责统一。通过科学的法律和其他制度,合理规定和配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和责任,保持责任与权力的对应;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三、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发挥着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社会成员合法权益,建立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等重要作用。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要坚持司法公正。严格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理性地权衡案件所关涉的各种社会利益,妥善把握和处理好案件所关涉的各种关系,对各类案件作出正确处理,对各种纠纷予以有效化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实现司法高效。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完善司法程序,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司法活动的效率,有效应对社会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要树立司法权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要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决。
四、坚持全民守法,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社会成员知法、信法、守法、用法,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遵守法律;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尤其是在享受自由和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合法权利与自由,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运用法律规定或法律允许的方式与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掌握和熟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五、强化监督制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以保证执政党的权力和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权力的设置和行使始终不偏离我国民主政治的正确轨道。要围绕权力运行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种权力的配置,统筹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以及行政机关自我约束与监督的作用,扩大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有序参与,强化人民群众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广泛监督,同时重视和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要从法律上规范各种监督行为,不断提升监督的科学性、合理性,建设性和实效性。
5. 如何实现依法治国
国家方面:1.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通过科学立法,做到有良法可依。2.严格之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行政机关是执法的主力军,行政机关应该严格执法,依法行政。3.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生命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权利,树立司法权威。同时需要强化司法公开,提高司法的公信力。4.重视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个人方面: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公民应该:1.自觉学习法律2.遵守法律,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办事3.依法维权4.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情操
6. 如何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依法治国具有法律的硬性,道德治国是提高人们的素质依靠人们的自我道德约束和舆论约束,是柔性的约束。
7. 怎样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法治意味着秩序,稳定,抄平等。法治也不是万能的,社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也需要多方面的促进,法治不可能独自完全改变和完善社会。尽管法律不可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完美,即不可能没有漏洞的体现平等和正义,因为法律是人制定的,人不可能是圣人,人有人性的弱点,所以人的社会才要有法律来管理,才要法治。尽管立法者是一个不可能完美的角色,但不可因此而否定法律的作用,法律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制定的,而是延续的,发展的,进步的。还有,法律的价值取向不单单是平等,平等固然很重要,却不是重要到可以忽视其他诸如效率、秩序这样的价值。退一万步讲,如果法律不含平等,只体现效率和秩序,那也是有价值的。而事实上,法律的精神正是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体现正义,自由,秩序,效率。
法制的建设,法治的实现,对我国来说是空前的伟业,是我国人民走向幸福的基础。法治不可能包办一切,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不能单单依靠法治,但有法治不能使“巨龙腾飞”,但是没有法治,一切都处于悬挂的朝不保夕的境地。
8. 我国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
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版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权,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
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
群众。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所
说的法治,不应是“治民”,而应是“民治”,就是人民
当家作主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
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
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
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
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
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9. 中国共产党应怎样实现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其核心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
依法治国的法是指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在我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法治意味着秩序,稳定,平等。法治也不是万能的,社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也需要多方面的促进,法治不可能独自完全改变和完善社会。尽管法律不可能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完美,即不可能没有漏洞的体现平等和正义,因为法律是人制定的,人不可能是圣人,人有人性的弱点,所以人的社会才要有法律来管理,才要法治。尽管立法者是一个不可能完美的角色,但不可因此而否定法律的作用,法律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制定的,而是延续的,发展的,进步的。还有,法律的价值取向不单单是平等,平等固然很重要,却不是重要到可以忽视其他诸如效率、秩序这样的价值。退一万步讲,如果法律不含平等,只体现效率和秩序,那也是有价值的。而事实上,法律的精神正是平等,在平等的基础上体现正义,自由,秩序,效率。
法制的建设,法治的实现,对我国来说是空前的伟业,是我国人民走向幸福的基础。法治不可能包办一切,社会和国家的进步不能单单依靠法治,但有法治不能使“巨龙腾飞”,但是没有法治,一切都处于悬挂的朝不保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