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道德
Ⅰ 为什么说西方古代道德是公德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是私德文化
然后又有人说中国古代法律是公法化,西方古代法律是私法化,这是缺什么补什么吗?
Ⅱ 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道德价值观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中国的文化教育注重集群主义,从古至今,中国人处理个人与家族,集体,以及国家的利益关系方面,提倡集体主义原则。因此,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中,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同时,这种集体主义原则和精神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是中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被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所借鉴吸取。
在西方国家,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个人主义道德观普遍开展,极其强调个性的发挥,在注重个人主义道德教育的培养的同时,更注重个体的发展与完善。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初期,适应当时的竞争形势,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逐渐借鉴了中国道德理论的相关精华,注重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高度统一。
西方的以个人为本位的道德取向和中国的以家国为本位的道德取向的不同和甚至对立,使得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不同的特点。
1.中国注重人伦,西方注重契约。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注重的是人伦情谊关系。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忠”“孝”为核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的宗法伦理思想体系。而西方注重契约,对西方道德观影响深远的基督教,在圣经中贯穿着伦理关系中的契约精神。其圣经《旧约》、《新约》均是神与人的契约。《旧约》可以说是基督降临前神与人订的契约,而《新约》则是基督降临后神与人订的契约。
2.中国注重道义,西方注重功利。中国儒家把追求伦理作为最高价值原则,儒家这种义利观是建立在道德理性和感情欲望对立的基础上的,强调用道德的理性去克制感情欲望,使义和利、整体和个人的关系得到调节和调制;西方注重功利,西方的基督教的人和神的关系完全是建立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的,由于基督教把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宗教化,就使西方人形成了“人惟求新,物惟求新“的社会心理。
3中国强调性善论,西方强调性恶论。中国的儒家思想从性善论出发,”人之初,性本善“,以个人道德为起点,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强调在内心上下功夫来完善人格。强调“自天子及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的个人“内省”。西方的性恶论主要来源于基督教的“原罪说”。由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智慧果实而犯了“原罪”,因而亚当和夏娃的子子孙孙也有犯罪的内因,也要为自己的祖先承担责任。西方道德观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影响,基本上是宗教道德决定世俗的理论,由于西方宗教认为人生来就有罪,
Ⅲ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西方道德传统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如果探究其原因,也许只能从文化中找寻。
传统文化常常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传统道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瑕玉并现、积极与消极并存的复合体系。因此,学习借鉴传统道德,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辩证地分析,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是一个总的原则,即强调继承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有批判、有选择、有目的的继承。如忠孝,古代的忠孝是为帝王服务的,统治者提倡为国尽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报国尽忠就是忠于君王。今天,我们应当去除“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愚孝思想,同时要鼓励和提倡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志向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首先要坚持“四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努力践行借鉴积极内容。其次,要坚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思潮。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传统的失落。所以,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并通过这种传统道德的复兴中止和取代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模式和民主社会制度。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这两种思潮都割裂了人类道德传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关系,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虎工港继蕃荒歌维攻哩唯物主义原则,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明和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具有严重的消极影响,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
Ⅳ 关于生命道德理论,中西方有什么区别
这个区别很大,西方的“道德”理念主要是指社会性的行为规范;
中国的道德理念是两个层面;天道和人德,天人一体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Ⅳ 中西方的道德差异在哪里
中国人受儒家影响极大,喜欢温文儒雅,强调君子,爱好和平。 而西方人受宗教影响极大,认为强权才是真理,武力才是一切,因此崇尚战争,强调英雄。 中国的你可以想下孔子,西方就想下拿破仑。
Ⅵ 中西方传统道德比较:中西方的传统道德差异 及其原因的探究
只是个人的看法和想法:
中国人是讲道德的,是让别人有道德,是用版道德来约束别人。权
西方人是讲标准的,是用标准来衡量所有人所做的事。
西方人先讲标准,定标准,按标准做事,做事要有标准,一旦养成习惯,做人也要有标准。
中国人是讲道德的,但对道德的理解有问题,稀里糊涂,做人没做好,养成了稀里糊涂的习惯;又要做事,做事又没有标准,结果做事也是稀里糊涂。
道德就是标准,标准就是道德。用人做人上就是道德,用在做事上就是标准。
Ⅶ 古代西方思想家怎样论述道德的
早期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抛弃了超自然的解释而诉诸自然的解释。其蕴含的思想: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和 个人利益是服从法律的唯一动机,服从法律的条件只限于法律符合个人利益 曾一度造成希腊的道德之风败坏。
苏格拉底出现后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 ,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柏拉图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而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柏拉图著书以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述说,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Ⅷ 中西方的道德差异在哪里
西方没有道之思想,德之思想。何谈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