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和司法
广义上
立法抄 法律制度袭的确立
司法 法律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的合法性判定程序
执法 事件或行为判定后的结果执行
狭义上
立法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法律草案 或 行政机关审议通过的行政法规的法律内容
司法 检察院 法院 警察刑事机构进行的对社会生活的管理
执法 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依法进行行政行为的活动
三者关系立法是司法执法的基础前提,司法执法对立法具有实践检验的反射效果,促进立法的科学理论性的回归,使立法行为更贴近社会生活,从而增进立法的合理性。
⑵ 什么叫“司法”和“立法”两者的区别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立法就是制定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司法就是执行法律,立法是司法的前提,司法是立法的保障。有法不依,立法形同虚设。
⑶ 立法与司法的关系
在我国,全国各级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享有立法权。
立法工作进行由全国各级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包括对现行法律的修订与增删、制立新法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享有最高立法权。各级人大有权通过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是否通过各个代表的立法提案,从而制订本级行政单位(如河北省、上海市、海淀区等)内部通行的法律。
而我国政府享有行政立法权,可制订行政法规,不是法律。即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和本地区执法(公安、城管等机关出动)时使用、生效的规章制度。
根据我国宪法,享有司法权的国家机关为各级人民法院与各级检察院(公安机关属于执法机关,行政机构)。我国司法机关享有独立司法权。这一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有本质差别。在我国,即使是身为权力最大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也无权干涉司法进程。
我国司法机关不受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权力机关)——全国各级人大与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府及其各级地方政府的制约。
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向人大进行立法申请,人大讨论修改后可通过、立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受我国法律保障的国家意志。即全国各级人大主持立法,享有立法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工作,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立法范围,但中国共产党不享有立法权,立法权为我国各级权利机关——各级人大独有。
⑷ 立法与司法有什么不同
三者的区别是: 1、主体不同 1,司法是由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适用法律的活动。 2,执法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来执行法律的活动。 2、内容不同 1,司法活动的对象是案件,主要内容是裁决涉及法律问题的纠纷和争议及对有关案件进行处理。 2,执法是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执法的内容远比司法广泛。 3、程序性要求不同 1,司法活动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违反程序,将导致司法行为的无效和不合法。 2,执法活动也有程序规定,但由于本身的特点,特别是基于执法效能的要求,其程序性规定没有司法活动那样严格和细致。 4、主动性不同 1,司法活动具有被动性,案件的发生是引起司法活动的前提,司法机关(尤其是审判机关)不能主动去实施法律,只有在受理案件后才能进行应用法律的专门活动。 2,执法则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对社会进行行政管理的职责要求行政机关应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法律,而并不基于相对人的意志引起和发动。立法是人大,司法是法院,执法是公安和监狱。立法就是制定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司法就是执行法律,立法是司法的前提,司法是立法的保障。有法不依,立法形同虚设。 1、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对某种权利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保护,是一种立法行为。 2、司法保障,就是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活动予以保障,是一种实践行为。 3、反家暴法是立法对家暴受害者的保护,应是立法保护。
⑸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效力有什么区别
1、解释主体不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属于立法机关,其作出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而“两高”属于最高司法机关,其作出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
2、解释效力不同
作为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而“两高”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是工作层面的,其解释效力要低于立法解释,不能与立法解释相冲突。
3、解释情况不同
根据立法法第42条第2款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针对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解释: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而“两高”只针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解释。
4、解释程序不同
根据立法法第43、46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可以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而“两高”的司法解释主要由其内部的业务部门或者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并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通过。
⑹ 司法,和立法有什么根本区别
司法:
1.古代官名抄、星官名
2.现指检袭察机关或法院依照法律对民事、刑事案件进行侦察、审判。
3.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中国当今法学中,对“立法”一词有四种理解。
从狭义的解释来看,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立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制定和变动法律这种特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从广义来看,立法是指从中央到地方一切国家机关制定和变动各种不同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两者之间的解释,立法是指一切有权主体制定和变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北大教科书解释: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规范的活动。
⑺ 司法,和立法有什么根本区别
立法保护是对某一法律关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对人们的行为加以指引,评价等
司法保护是司法机关,我国指法院和检察院,通过审判,公诉等形式,对违反法律的行为加以惩罚,合法行为加以保护。
⑻ 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怎么区分和联系
1.制定主体不同,一个是司法机关,一个是立法机关。
2.针对性不同。前者是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做了解释,后者是针对术语概念进行解释。
3解.释效力不同。一般来说,立法解释效力更高。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以立法解释为准。
两者的联系是:都是对我国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释。
司法解释指司法机关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说明。对某一案件在适用法律上所作的解释,只对该案件有效,没有普遍约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释,对下级法院通常具有约束力。违背宪法与法律的司法解释无效。
立法解释又称法律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作出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8)立法和司法扩展阅读
立法解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法律草案在审议通过,立法机关所作的起草说明或者对法律草案的修改说明,当法律草案通过后,其“说明”也视为一并通过,“说明”中有关适用法律的具体解释也自然就属于立法解释的范畴;
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正在施行的法律的有关条款的具体含义等问题所作的解释;三是在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规范的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出现原则分歧或者对有关法律适用的理解不一致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处理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立法解释。
实践证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法律规范的具体含义进行立法解释活动在国家的法律实施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徒法不能自行”,必须要经过司法机关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法律规范基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过于具体和明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在理解和适用上的偏差(如农村村、社基层组织人员能否视为“国家工作人员”而成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等)。
此外,由于“最高两院”都是“司法机关”而不是立法机关,它们在各自具体的司法活动中对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在理解和掌握时难免没有局限性,因此,这时就特别需要相对独立于司法机关之上的立法者自己对立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司法解释可以分解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1981年6月《关于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
根据立法机关的授权,“两高”在审判、检察工作中,针对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相继制定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及其他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如批复、答复、复函等),这对正确、及时、有效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立法也起着拾遗补缺、举足轻重的作用,司法解释不仅成为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渊源,在我国法律解释体系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