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评价标准

发布时间: 2020-12-20 01:50:10

A. 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根据有什么区别

道德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动物不讲道德,有一点类似道德的行为也是本能,是进化形成的行为特点。
人和动物本质上一样,人性本私,个体之间充满竞争。但人类社会高度的分工,已经使个体无法脱离社会独立生存。这就需要一套规则,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制止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对社会的破坏力。这就是人的社会性的来源依据。

但是,来源于本私人性的社会性,却使个体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由于个体能力不同等差异,能力强的个体对社会贡献大,理应从社会获取较多回报,却由于没有好的制度约束,这些个体形成了对普通个体的支配、奴役、压榨和盘剥。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行为还是建立在暴力维护的权力基础之上。

利用暴力维护社会不解体,掩盖和抵消了反社会性行为对社会的破坏作用,掩盖了人在本私人性驱使下作恶的丑恶,从而使某些个体这样做不受惩罚,在客观上把人的动物性弱肉强食竞争保持并发挥到了极致。

道德精神就是为了对抗和制约以上这种恶的体制、恶的“动物性弱肉强食竞争”现象和价值观而产生的。是规范人的社会性,使之保持公正善良的精神原则,也是人道主义原则。人的符合道德精神的社会性是善的,反对道德精神的社会性是邪恶的。前者如从奉行坚守道德底线的普通人到奉行高尚道德的君子;后者从打家劫舍的强盗到邪恶的专制大魔头(例如希特勒、东条英机等),他们的社会性是建立在掠夺奴役他人信念之上的。

道德精神不是用来评价本真人性的。因为人性本私,既不善也不恶,无可评价。它是用来评价人的社会性行为的。评价人们奉行的价值观的。因为内心信奉什么样的价值观,个体的社会性行为就存在什么样的表现。部分个体知道自己奉行的价值观丑陋不堪,因而不敢公开承认,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真实信仰包装起来,说一套做一套,利用假话骗人。但其行动无法掩饰他们真实信仰的价值观。

B. 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法律评价人们行为的方式有哪些

你的问题本身包含了一个的观点要先厘清,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

这个观点,来源于不文明社会,立法者的文明程度不够高,以至于无法订立符合道德的法律。

联系理论阐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道德规范自然发起于人们的良知,在人们交易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的人们自然秉持着匡定正义的联系的文明。人们根据道德底线订立法律,要求每个人必须遵守,其所具备的强制性,反映善良的人们自我确认与社会认同的普遍要求,人人平等的基本关系。

在文明社会中,法律和道德是一致的,标准不同只是量化等级的不同。例如信口骂人(主观过失)罪,不道德,但不违法;因而打人(主观过失)罪,不道德,也违法,但是未必构成(量刑)犯罪。当伤害到一定的程度(主观过失)罪,不道德、违法、(量刑)犯罪。

法律评价人的行为基于道德评估,而道德评估一般采取联系的道德范式:

主义原则: 道德规范的本质,确定主体目标形式、准则与道义抉择方式,亦即道义。功效标准: 道德规范的附则,衡量实现目标的作为的价值观,亦即功德。名利观: 第一道德观。确认现实目标的价值以及符合道德的价值取向。荣辱观: 第二道德观。确认为人目标的价值以及符合道德的手段方式的选择。正义期望: 确认符合道德观的目标。道德风险: 存在破坏正义的主观因素、违背道德攫取目标的可能。文明的契约:标的及交易的形式和内容均符合道德的契约。权利与义务:契约的重点。约定围绕现实现目标的具体作为与达成目标后的利益分配。共同秩序: 道德规范的核心规则,约定人们共同确认的目标交易方式。自我保持: 确立恒久目标、特定价值观。在共同秩序下的个体精神包括利益、品格、尊严、名誉、特色的展现和保持。

在此基础上,法律评价人的方式体现在契约的重点,即权力与义务的约定和履行。

刑事体现在定性量刑:确认主观过失,即行为的性质,量化标准,行为的结果与影响。

C. 道德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

人们对什么是道德标准有不同看法:
1、一种观点认为,道德标内准就是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容间关系的非暴力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道德规范在中国已经系统化、精炼化,熟记这些规范,不但有助于应对一些重要的考试(考核),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我们立身做人。
①个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③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④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另有观点认为,道德标准比道德规范更根本
道德标准是制定道德规范的标准。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标准是“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D. 道德标准是什么

判断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道德标准不是超历史、超现实、超人类的东西,在其直接意义内上,它是一容定社会、阶级或集团所倡导或实际通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凡是符合这种原则、规范的行为,就被判断为善的行为,否则,就被判断为恶的行为。判断行为善恶价值的标准,归根结柢是从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和需要中引申出来的。正因为如此,不同社会、阶级或集团往往有着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道德标准,有着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善恶观念。道德标准是不是科学的,主要看它所表达的经济关系和相应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E. 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的基本特性是

(1)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
(2)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应当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3)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应当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F. 如何正确看待道德的评价标准

(一)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 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两者 相辅相成、相互促益。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 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 觉遵守的。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 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 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2.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 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 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 道德的培养,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 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 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 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 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 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 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 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调整的对象不同。法调整的是人们 的外部行为,即意志的外在表现,因为法定首 要任务是要建立一种外在秩序。道德则不 同,它同时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和内在动机 都符合道德准则。它给人们提出并要求解 决的不仅是举止行动,还包括动机和世界观 问题,而且更注重后者。 2.表现形式不同。法是以“国家意志”形 式出现的,表现在政权机关所制定的宪法、 法律、法规、决议、条例、指示等规范性 文件中。道德则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 的,作为“社会意志”,它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 式,如医务道德、政治道德、商业道德、社 会舆论、社会公约等。 3.调节人们行为的方式不同。法是通 过为人们确定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建立法律关系来调节人们之间的关 系。而道德则主要是通过为人们指出在社 会生活中的义务,在人们中间建立起以义务 为纽带的道德关系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 系。 实践中应尽力从两个方面来正确处理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是健全“法 制”与强化“德制”同步进行;二是在法律 与道德之间再造资源,构建区别于法律和道 德又能对法律和道德予以双向弥补的第三 种力量。 首先,在健全“法制”方面,应取向法律规 范极限度周延并实效于经济生活的所有领 域,构建法制形式合理与价值基础相统一 的“现代法制”。“现代法制”的起点就是 对“传统法制”从法律观念、法律体系到法 律实施予以系统性变革。 其次,在强化“德制”方面,应奉行道德制 度化建设。道德制度化路径,是把道德调整 由内在心里扩延至外在行为、由舆论谴责 升格为强行制裁的过程。这种通过道德制 度化赋予道德“硬”的约束力的做法,就可以 迫使人们履行道德义务,或者遭受道德惩罚, 在法律难以干预的地方,使用此“道德权 力”来弥补。 最后,道德制度化建设何以让道德 有“硬”的约束力呢?道德的天性决定其无强 制威慑的约束效果。所以,只有寻求另一种 强制力的帮助,以此构建道德的硬性约束力 ——道德社会强制力。法律制定的严格过程 性及其高成本,决定了法律规范是永不能触 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而道德随机应 变的特点恰恰符合变幻莫测的社会,但作用 力弱化常常让道德无法发挥其作用产生良 好社会效应。正是因为“强制性”有余而“灵 活性”不足的法律规范,与“灵活性”有余而“强 制性”不足的道德规范之间的这种天然性的 互引需求,在法律和道德之间很容易构架起 与法律、道德相关联又明显区别于法律、 道德的第三种力量。 综上所述,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 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法律并不是万能的, 高度的法律化一定离不开道德的支撑。正 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必将对社会的发展 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G. 评价一个社会道德水平高低,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

评价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应该以人们的思想水平来作为判断,正确的价值观两个标准,一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一个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H. 道德是以什么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则

善恶

道德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社会准则。道德标准亦称“善恶标准”。是指判断和评价回人们行为是非、善恶答、荣辱的尺度或根据对于道德标准问题。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认为:人们总是以他们所处那个时代的社会或阶级所倡导或实际奉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直接作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凡是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或规范的行为,这一社会或阶级的人们即认为是善,反之即为恶。

(8)道德评价标准扩展阅读:

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内,为了指导并约束这一时间区域内的人们行为规范所形成的理论是不是科学的,主要看它所表达的经济关系和相应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道德标准是伦理体系的定盘星是界定人为形为是非的准绳,抛开其阶级和历史成因,它当是人道主义品德的标准。

如简单的理解成父母与子女之间、弟兄姊妹之间以及泛化的人际之间如何相处、做人的基本准则,这不是高尚的标准,如儒家的一些道德思想是适用于一夫多妻制的旧式道德标准。

I.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注:现在很多老师已做不到啦!

J. 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根据有什么区别

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与恶。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象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
延伸:道德
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

热点内容
政府规章县级 发布:2024-11-17 07:31:28 浏览:794
葛鹏起律师 发布:2024-11-17 06:44:25 浏览:393
工商法中是否有试业期 发布:2024-11-17 05:47:28 浏览:560
企业法律顾问公示 发布:2024-11-17 05:37:34 浏览:986
经济法基础教材电子书非广告 发布:2024-11-17 05:22:41 浏览:101
参与传销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17 05:21:48 浏览:149
工厂寝室规章 发布:2024-11-17 04:54:42 浏览:179
幼儿园职业道德 发布:2024-11-17 04:30:51 浏览:37
新婚姻法课件免费 发布:2024-11-17 04:25:02 浏览:725
法律责任的比喻句 发布:2024-11-17 04:24:12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