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与学问

道德与学问

发布时间: 2020-12-20 02:09:47

Ⅰ 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什么意思

就是,一个人要是但有学问,但没有道德,就像一个恶霸有道德但没学问,都是粗俗的人!
鄙夫: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

Ⅱ “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是什么意思

释义:一个人要是有学问但是没有道德,就好像一个恶汉;而有道德却没有知识,就如同一个粗俗的人。

Ⅲ 在品德与学问面前,该如何选择作文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内因为人生不容再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品德,那你就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因为你失去了人最重要的一样东西。
品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是让人知道生活中主要的人品和道德,让人变成有追求到的完善的人。

Ⅳ 为什么学问道理越来越高,而公众的品德却越来越低

我们说的学历仅仅只是西方认为的学历也就是科学的知识,而非我们中国传统认为的包括了道德的学问和道理。自然,学历高和道德问题是没有关联性的。
东西方都一样的啊,西方是因为宗教的影响力减弱了,东方是因为道德的限制力减弱了。
原因是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极力推崇科学,而科学本身就哲学角度而言也是一种宗教,并且很大程度上还和其他的宗教相抵触,所以西方的宗教束缚力就减弱了。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次都自毁文化根基,去进行西化(极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潮过去也是有过的),最后导致社会的各种适应不良,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又引入了西方的司法等等系统,但是问题在于中国本身就有着发展了数千年的道德司法系统(中华法系),之后又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兼容,最后发现民主变成暴民政治,司法变成独裁,人权还要被西方国家指摘存在问题。
所以,现在国家不是又开始宣传儒家文化想要把原来的道德系统修复起来,把原来的中华法系发展起来(社会调解机制)。是因为进过了长期的观察发现,西方的系统和理论其实并不全是用于中国的情况,反而原本中国实施了数千年的道德系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奈何该毁的东西已经毁了,只有从头开始再一次发展起来。
说白了,清朝的末期中国和世界岔开了一大截,然后开始不要命的追赶,导致把原本独有的社会系统都给破坏了,学习西方但是没有西方民主的文化根基(根本而言,东西方对人性的假设存在分析所以各自发展处了独有的社会系统和对政治的观念),自然社会会出现各种问题。

Ⅳ 学问,学识,和人品,道德哪个更重要些

打个比方,学问学识决定你能不能成为一个武功高手。人品和道德决定你是不是一个正道人物。看你怎么想了。

Ⅵ 道德与学问两者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领域屡屡出现让人沉痛的话题,为什么范跑跑和杨不管现象竟能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响?

这恐怕不是一个能简单做出回答的问题。

尽管中国有着孔子开创的优良的教育传统,尽管秦汉以来的封建社会强调道德在教育中的绝对主导作用,尽管我们把“以人为本”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但“范跑跑”和“杨不管”还是出现在当代中国的舞台上。除了媒体报刊清一色劈头盖脸的口诛笔伐外,也有不少网友逆反式的为他们力挺辩护。

当大部分国民都冷静下来之后,当所有批叛和评论范杨二人的言论尘埃落定之后,问题争论的焦点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范杨”现象,反映的其实是当代教育学问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再进一步说,就是教师的教学与育人的关系问题。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讨论。

首先声明一个前提,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崇尚教师个人修养的。传统说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强调的就是教师与学生道德伦理关系,而不是强调知识。韩愈在《师说》中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传道放在第一位,足见其对教师道德品质的重视。近代以来,无论是西方的卢梭、杜威、罗素,还是中国的胡适、陶行知、叶圣陶,兜无不强调教师的道德素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打一个比喻来形象的说明这个问题,教师教授学生的知识好比是发动机,那么教师的道德品质就是方向盘了。只有发动机性能良好,方向盘把握准确,教育这辆大车才能稳健的运行下去。如果徒有良好的发动机,没了方向盘,那么这两车恐怕也要翻车的。因此,教育必然包括两个方面:教学生知识和教学生做人,二者不可偏废。

但审视我们目前的社会教育,问题偏偏就出在这里。社会追求倾向的物质化,经济发展的技术化,人的价值的独立化都迫使人们有意无意的轻视道德的作用,而重视技术化,造成了严重的“重技轻道”现象。这一现象的蔓延,势必会影响人们不惜以牺牲道德的代价来赢得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虽然不乏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过来的。

教育为社会服务,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极需要的不是道德,而是对科技知识的需求。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直接打破了知识和道德之间的平衡,让人们一夜之间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这一思想渗透道教育领域,就相应出现了重视理科,轻视文科的教育现象。社会的大势如此,学校教育岂能例外,于是乎,文凭至上,考试至上,知识至上,科技至上;于是乎,道德沦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前几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狗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忍杀害同宿舍同学的惨剧还历历在目,这些天之骄子的知识不可谓不丰富,但道德品质败坏,做人失败,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范跑跑和杨不管的出现,正是整个社会重知识、轻道德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

先说范跑跑。范跑跑在地震发生后,毫无情感的离开了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了教室,成了地震发生时所在学校第一个跑到操场的人。从当时情况判断,范跑跑的速度应该和牙买加短跑名将博尔特有的一拼。范跑跑以人师自居,却背叛了最基本的师生伦理关系,破坏了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道德契约关系,实属为人师表者所不齿。范跑跑的逃跑行为和后来一番大言不惭的辩词是公开的对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的挑衅,是对人类最美好情感的蔑视。范跑跑事件报道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大讨论,教师,这个生存在社会夹缝中的群体再一次被推到了全民批判的风口浪尖。

就在全国人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质问之际,就在范跑跑的个人行为引起整个教师群体的道德危机之际,“杨不管”接踵而至,这如同火上浇油,一下子把民众对教师灵魂的拷问推向顶峰。

6月12日,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年级二班地理课上,两名学生发生争执并当着老师面打了起来,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正在授课的杨姓教师并未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事件见诸报端之后,杨老师被网友戏称为“杨不管”,甚至认为他比大地震时不顾学生自行逃命的都江堰市老师范美忠“范跑跑”更为恶劣。

我们在恭维杨老师上课时物我两忘的教学境界之余,也忍不住要怒喝一声,杨不管,身为老师,见死不救,你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范跑跑和杨不管在2008年5月和6月一前一后粉墨登场,给奥运会前和谐平静的中国社会制造了无限潜在的话题。也许是受到了范跑跑的启示,也许是受到了杨不管的启发,本届北京奥运会屡破记录,无不说明运动员良好的竞技速度和心理状态受到了二位的影响。

盘点上半年中国的风云人物,一定少不了范跑跑和杨不管。这两个教师行业的怪胎,也一定会被钉在中国教育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作为我,我要思考,要辩论,因为我知道,中国的范跑跑和杨不管远不至一个,而是一群。

披开现象的面纱,我们才能进入中国教育的内核。范杨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也不是一个地方偶然才有的,它们是中国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调和的产物。范跑跑和杨不管虽然是不同的两个人、两件事,但其本质是一样的,这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关系的淡漠,导致了教师学问与道德关系的脱节。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批判范杨二人的同时,就会中肯,就不能把全部责任推卸到它们身上。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也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范跑跑毕业于中国的顶尖级大学——北京大学,可谓满肚道德文章,但这所中国的最高学府常常会造就一些特立独行的奇异之士,再加上当代中国崇尚的“自我”价值观,范跑跑临危逃脱,不顾学生死活似乎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个体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更不用说,范跑跑在几乎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唆使他逃跑的,与其说是恶劣的道德品质,倒不如说是他的本能冲动。其实,在本次地震中,“自我中心”的人何止范跑跑一个。有一个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在解放军战士救助他的时候,他还不忘在废墟里亮出自己的官职:“救救我,我是张书记”。再有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的一刹那,迅速从五楼逃下,却因极度紧张竟忘了自己在幼儿园上学的孩子。因此,一味的指责范跑跑的自私是不合道理的。看看现在社会,坏人行凶时有多少人会上前行侠仗义就明白范跑跑的行为是多么正常的了。

再说杨不管。杨不管其实就是鲁迅同志笔下的看客,但他的看客身份也恐怕是受了外接的影响。在杨不管事件发生前夕,当事学校就曾发生过一起教师因管教学生导致老师手指被砍掉的恶劣事件。“杨不管”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说明我们缺乏对老师保护的得力措施和办法,让老师普遍没有安全感。虽然法律界人士指出,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但当教师因为制止了学生,或者说“管教”了学生,给自身带来人身危险时,那么,谁来保护教师的安全呢?对比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我们不难发现,前者实实在在保护了年轻学生的心理安全和人身安全,而后者只是对教师职责和义务的规定,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时,教师的心理和人身安全怎么保护?于是,近几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就是学生在和教师发生冲突时,无论教师对错,社会都一边倒似的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教师。这样下去,教师只能自我保护,保护的唯一方法就是减少与学生的接触,降低对学生的道德教化。这种不分是非一边倒的做法不但会打击教师的道德感,更会伤害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感化,实在是文明社会所不该有的。何况,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就会利用这种不分是非的潜规则在师生矛盾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助长学生的丑恶情绪。长此下去,教师如何去管学生,学校如何去管学生,国家又何来人才可用?

减少范跑跑和杨不管现象,我们需要的不是全民批判,而是全民动员,改变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师,一边教学生学知识,也要一边教学生学做人。前者属于学识范畴,后者属于道德范畴。前者可以教条的传授,而后者则需要情感的交流。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平衡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教师才有何能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道德情感去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但是,如果连教师自己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教师就会降低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做人要求,就会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Ⅶ 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国学相较于传统文化,多了一层学术的含义。

学术简介: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学术,是指对于方法的学习。它区别于学习知识。

国学简介: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传统文化简介:
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Ⅷ 弟子规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什么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翻译为: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

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原文选段: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译文:

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

(8)道德与学问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

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

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赏析: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

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Ⅸ 有人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话不全面。道德确实是做人的根本,但是没有一些学问和本领,只有道德,你的用处也就小了很多。比如名人有道德比普通人有道德影响更大

Ⅹ 劝学中点明有道德学问的人之所以超越一般人能取得成功并非他们和一般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热点内容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发布:2025-01-12 08:39:18 浏览:523
法学会研究课题 发布:2025-01-12 08:30:37 浏览:90
最新劳动法工伤界定 发布:2025-01-12 08:24:57 浏览:816
无锡市蠡湖景区条例 发布:2025-01-12 08:12:04 浏览:288
公司工作股东承担公司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2 07:52:31 浏览:1000
大连海事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 发布:2025-01-12 07:50:53 浏览:265
律师参与虚假诉讼 发布:2025-01-12 06:49:12 浏览:203
陈井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12 06:36:29 浏览: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发布:2025-01-12 06:26:49 浏览:235
电大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小抄 发布:2025-01-12 05:54:29 浏览: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