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党员法治

党员法治

发布时间: 2020-12-20 02:35:15

1. 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怎么处理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专组织应当根据司法属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公职人员的由监察机关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党员依法受到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政务处分、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1)党员法治扩展阅读

对党员处罚的种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条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撤销党内职务;

(四)留党察看;

(五)开除党籍。

第九条对于违犯党的纪律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责令其作出检查或者进行通报批评。对于严重违犯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根据情节严重的程度,可以予以:改组或解散。

2. 党员被依法判处刑法,不按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新的党员纪律条令规定,必须给处分。党员被判刑,就该开除党籍。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四条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被依法判处刑罚后,党组织不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而不处分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2)党员法治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四条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二)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

(三)实事求是。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予以处理。

(四)民主集中制。实施党纪处分,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少数人擅自决定和批准。上级党组织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作出的处理决定,下级党组织必须执行。

(五)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3. 党员依法受到()的,党组织应当

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警告处分。

4. 党员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缓刑的

根据违法程度与过错抄性质由所在党组织给予相应的处理,一般不会开除党籍。

缓刑有哪些特点:

1.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予以量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2.既判处一定刑罚,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间内保留执行的可能性。缓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从裁量是否执行所判刑罚的意义上说,缓刑是一种量刑制度;从刑罚执行的意义上说,缓刑也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值得注意的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3.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5. 党员依法留置什么意思

留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的监察机关对涉嫌违纪违法人员采取的调查措施,大概相当于原来的“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
留置的期限为三个月,报决定机关上一级监察委批准,可延长三个月。

6. 如何加强普法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增强法制意识

如何增强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法制征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采取分层次、抓重点、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收到较好效果。在开展普法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 学习是增强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进步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是的一个知识含量极高的实际,新知识、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爆炸,信息爆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获取新知识,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法律知识是工作、生活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之一,是新时期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1、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法律是解决难题最理想的工具和手段。只有思想上重视法律,才能产生学法用法的浓厚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严格学习制度。利用周三、周五学习时间和党组中心组学习时间,以党组中心组普法学习带动党员干部的普法学习,努力使各项普法学习任务落到实处;
2、要在方法上突出重点。
法律知识门类繁多,系统庞杂,博大精深。大家工作忙、事务多,时间有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全学全掌握,在掌握基本方法、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重点,抓住要害。把学习基础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法规相结合,在本职岗位所必备的法律知识上下真功,在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上用苦功,不断增强驾驭本职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干部职工必须认真宣传好、学习好《环境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以及与禁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把握其精髓,不仅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普法学习,而且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自学,不仅做到学习有记录,而且还撰写学习心得,促进干部职工普法学习向深层次发展;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起权利义务对等的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合法权益,更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3、要持之以恒、学以致用。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学作决策、办事情,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否则就会出现决策失误,感情用事,甚至造成瞎指挥现象,害人害己。只有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事务,才能推动依法治区进程,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切实搞好法律知识的学习。采取多种形式。我们组织领导干部观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普法栏目,用发生在身边的法律故事引领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我们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学习中不仅采取领导宣讲、专题讨论、集中阅读、封闭测试等常用方式,而且要求每一名干部职工在把握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在全局普法学习中选择一个专题进行一次宣讲,起到大力宣传和锻炼干部的双重目的,充分发挥普法学习对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是增强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的保障
我校现有师生1600人左右。学生主要文化社区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能积极遵纪守法,但也有少数学生受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法制意识淡薄,纪律观念差,容易上当受骗。由于学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为保证向社会输送每一个合格公民,我们就运用法律武器,用多数来影响少数,完成我们的教育任务。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使每一个青少年学生从小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就加强法制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从小就有法律意识去遵纪守法,同时也可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法公民,这对社会文明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小学阶段是少年思想品德逐渐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培养知法、守法的新一代青少年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特别是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学校受各方面的影响较大,其中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借普法的东风,以法律为武器,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师生违法犯罪率连续多年为零,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文明单位。
《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既为学校指明了办学方向,又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护。因此,从学校内部来讲离不开法。只有学法、知法、守法,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步入正轨。普法教育不仅是学校的工作,更是全社会的工作,关心青少年是一项社会工程,我们只有与社会有关单位紧密联系,共同开展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
1、普法工作对加强和改善学校内部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校长负责制的推行实施,有可能出现“人治”代替“法治”。另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根据“老经验、老规矩”办事,有可能导致违法,从而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为使学校的管理也能走上依法办事的轨道,使教师的师德规范都建立在“法”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学法,用法律手段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法制教育为先导,以法律为武器,加强学校管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虽然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但学校秩序井然,校风校貌良好,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
2、狠抓组织落实,完善制度建设
为使“五五”普法活动能在我校正常、深入、持久地开展,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建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一把手校长任组长的“五五”普法和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同时还聘请了相城区法院的同志和派出所的所长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形成了党、政、队、班主任队伍为一体的普法领导组织网络。各条线在制订工作计划时都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制订在其中,并定期碰头,研究部署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
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开展普法教育不仅是建立一支法制教育队伍,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全体教职工。如果全体教职工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教育就会成为空谈,更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认真学法,提高思想认识和法制意识。利用周三的政治学习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宪法》、《刑法》的部分内容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重点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每学期至少请法制副校长或派出所、司法办的同志来校作一次法律讲座,并采用问卷、有奖竞赛、考试等形式检查大家的学法效果。利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组织班主任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大大增强了全体教职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并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增强法制观念。
充分利用有力的宣传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法律知识,是开展普法教育良好而又有效的途径。我们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横幅、红领巾广播、播放法制教育录像等宣传媒体,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普及宣传,通过开学典礼、集体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等向师生广泛宣传发动。与此同时,还有计划、有步骤地请派出所、司法办同志来校作“法律知识”讲座,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我们还积极注重学科渗透,充分利用上政治课主阵地搞好普法教育。近几年,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青少年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并根据德育大纲,重点抓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与实施。
我们还积极做好舆论导向工作,将每年的四月、十一月份定为法制宣传月。我们还通过有奖竞赛,每学期结束时的评优工作,如评选文明学生、五好学生、常规管理先进班等,树立典型,积极倡导模范遵纪守法。
3、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普法主题活动
升旗仪式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形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都会使在场的每个人的爱国心得到一次升华。因此,我们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形式,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法制教育。
班队积极开展“从小学法、知法、守法,争做宣传员”活动,广大学生人人积极参与,通过军训、扫墓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根据德育大纲,切实加强了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每年十一月份开展一次《我爱附小——从行为到规范》主题班会活动,利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编排法制教育文艺节目,以及开展“五五”普法主题班会活动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寓教于乐,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更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4、加强“三结合”教育,增强法制氛围
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单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开展“四五”、“五五”普法的同时,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这两个层面。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大环境,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形成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早在97年,我校就建立了家长学校,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举行家长会,介绍教育子女的方法,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建立家庭教育问卷制度和法制讲座,使家长和学校及时交流信息,及时解决孩子出现在萌芽状态的问题。
多年来,学校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意识,取得优异的成绩,多年来,学校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一直为零,办学效果较好,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市公安局评为“安全文明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
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使我校尝到了甜头,尽管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但我们会继续努力搞好普法教育,不断优化学校管理,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培养一批批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领导干部法律意识增强了,行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提高了,工作有了方向和准则,如今“六六”普法已悄然走近我们身边,我们领导干部一定率先垂范,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7. 党员被依法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怎么处决

党员被依法逮捕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内权和被选举权。

8. 党员被依法判处刑法后,不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怎么处理

2016年《党员处分条例》规定“党员被依法判处刑罚后,党组织不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或者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而不处分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9. 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什么

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培育和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一项极为关键的重要工作,应充分发挥其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由于我国缺乏民主法治传统、封建人治残余仍未根除,许多工作仍然惯性地需要由上而下地推动,这种特殊国情决定了公权力的行使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其中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能够依法办事,使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顺利开展,使自己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法治状况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还能给全社会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引领社会各界人士形成依法行事的共识与合力,使自己与全社会的法治状况形成良性互动。所以,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将直接决定党依法执政理念的落实、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效果,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成败。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法治思维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就像其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战略眼光、辩证思维能力一样。唯有他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才能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和感化作用。唯有他们事先正己,用行动作出表率,才能将依法治国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具体行为中去,才能对全社会形成法治氛围起到滴水穿石之效。

热点内容
企业融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2 10:50:34 浏览:727
执行司法解释2015 发布:2025-01-12 10:47:32 浏览:521
青少年网络法治知识 发布:2025-01-12 10:29:31 浏览:95
程序道德性 发布:2025-01-12 10:24:37 浏览:253
产品销售者责任纠纷的法律问题 发布:2025-01-12 09:17:13 浏览:872
开放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发布:2025-01-12 09:17:13 浏览:261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 发布:2025-01-12 08:39:18 浏览:523
法学会研究课题 发布:2025-01-12 08:30:37 浏览:90
最新劳动法工伤界定 发布:2025-01-12 08:24:57 浏览:816
无锡市蠡湖景区条例 发布:2025-01-12 08:12:04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