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治
㈠ 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活动有什么意义
开展社来区法制宣传活动可源以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居民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推动社区法治建设。
法治宣传活动意义在于,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加强社区人民对法律知识基本了解,提升社区居民对法治意识的认知力,加强社区居民防范意识,做好社区治安管控力度。
加强社区面治安防控措施,减少违法犯罪,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黑恶势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社区治安环境。
(1)社区法治扩展阅读:
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内容
除了宪法,还有民法典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精准脱贫、扫黑除恶、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安全生产、森林资源保护、非法集资、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防金融诈骗、社会救助等等。
法治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
开展法律“十进”活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景区、进网络、进宗教场所、进家庭、进军营),广泛进行座谈、培训,发放法律知识读本、挂图。
免费赠阅《百姓法治宝典》,举办广场集中宣传、开展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制作微视频、微动漫、抖音,充分运用电子显示屏、制作公益广告等。
㈡ 社区法治文化阵地"五个一"指哪些
社区法治文化阵地"五个一"指
1、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
2、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
3、建设“一支普法宣传队伍”。
4、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
5、开展“每季度一场法制宣传活动”。
㈢ 从社区工作谈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应该重点有哪些措施
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特别是市场经济,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全体公民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有序发生,社会各项事业才能纳入法治轨道。因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确保普法教育真正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之中和其他工作一并落实,一并考核。
明确职责、齐抓共管。首先要明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党委、政府在开展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协调机构,而且是政府编制内的常设机构,不是市司法局的内设股室。依法治理办公室拥有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考核等职能和权限。依法治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组织指导和协调保障作用。法制宣传教育是全党的任务,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普法的主管职责,责无旁贷。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大普法”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发动一切力量开展普法工作,才能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完善制度、强化考核。“六五”普法要在考核评估上下功夫,建立一种权威性的长效考核机制。由依法治理办公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标准和办法,对考核取得优秀等级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对其主要负责人实行免职;个人在年度考核中不合格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建立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考试制度。按照任命权限,由任命机关组织,对考试不合格的暂缓任命,对经两次补考不合格的不予任命或不再提请任命,以激励和督促各单位及其主要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建立个人学法档案制度。将个人年度学法考试、考试结果列入个人绩效档案,作为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
强化队伍、抓好落实。做好普法工作,关键靠人、靠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一支专职普法青年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来源于全市乡镇从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人员和村级干部,这些人应当挑选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普法的工作人员;二是组建一支以律师、法律工作者、从事法律教学和法律工作为主体的普法讲师团。三是建立一支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干部和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组成的义务普法志愿者队伍。鼓励、引导和组织三支队伍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中坚作用,以骨干普法带全民学法。
抓好重点、紧贴实际。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已经形成制度,有较高的法律素养、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已成为全体公职人员的行为标准。“六五”普法在重点对象上,应由公职人员向村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青少年和刑 满释放人员方面转移,在普法内容上,突出维护社会稳定,普及依法行使权益,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宣传教育。在普法形式上,举办各类法制学习班,发放法制学习资料,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把法律交给广大公民、人人争做法律“明白人”。
落实经费、保障运行。开展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经费问题至关重要。普法经费要按上级的精神列入每年市财政预算,专项划拨,专项专用,切实落实到位。不要把普法专项经费与司法局办公经费混在一起,普法专项经费是用于全市普法工作,是全体普法对象的经费;司法局的办公经费是司法局工作人员工作经费,两项经费有严格的区别。司法局工作人员不多,所拨付的办公经费也相应有限。更不能把普法经费名义上列入财政预算,敷衍上级检查,而实际并未真正拨付。没有经费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
创新形式,营造氛围。以农村法制宣传月,青少年法制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载体,继续运用宣传车,法律咨询,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创办法制宣传栏,悬挂法制横幅标语等传统方式营造法制宣传氛围。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政府内刊,信息网站等传媒,加大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站要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栏目,建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在休闲公园,车站,码头,集贸市场等人员集中的繁华地段,设置法制宣传栏或者法制宣传公益广告牌,使全体公民出门见法,抬头见法,时时刻刻把法律装在心中。
法治实践、普治结合。普法教育坚持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抓重点、治难点、重实效。以“法治县(市区)”建设为平台,加大三个创建活动的力度。一是以“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的“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二是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重点的“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的创建活动;三是以依法办事为重点的“依法决策示范领导班子”创建活动。
㈣ 社区应如何依法行政主要适用的法律有哪些
社区是基层群众组织,不涉及行政,但是要依法办事,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共产党党内有关规定即可。
㈤ 社区法治文化润民心活动怎么策划
山东省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版部门和社会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青团山东省委积极引导广大青年以“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服务人民群众需求,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
㈥ 海裕社区法治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些啊
“法治复”与“人治”的区别主要有制以下几点:
第一,“法治”与民主相容,“人治”与专制相合
“法治”是与市场经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治国方式。现代民主政治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法治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人治”是与自然经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一种治国方式,君主专制是人治国家的主要统治形式。在人治国家中,一切人只服从拥有权力的人及其意志。
因此,“法治”是“人治”的对立物,也是“人治”的天敌。现代国家要走出“人治”的局限,清除“人治”的痼疾,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法治”。
第二,“法治”强调“权自法出”,人治强调“法自权出”。
“法治强调权自法出,即所有的公共权力都应当具有合法性根据,没有合法性基础便不得行使任何权力,即使人们在法律之外行使了相关权力,也不发生法律效力。‘合法性’这个概念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其一是政治哲学所使用的合法性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讲,它与合理性概念有内在关联;其二是法学上所使用的合法性概念,事实上,它所讲的就是合法律性。”
㈦ 如何认识社区依法治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加强社区管理的需要。在社区管理中,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本身就是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搞好依法治理,社区管理才能够真正得到加强。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过去由政府或所在单位包揽的就业、医疗、保险、养老等社会保障事务逐步由社区承担,社区日益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舞台和社会管理的主要领域。通过开展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为社区管理服务,规范保障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社区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原则。
(二)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伴随着社会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量离退休人员、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下岗待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员以及新迁居民涌入社区,汇成数量庞大、身份复杂、流动性强的“社区人”群体。“社区人”个体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工作职业的差异,使得日常社区管理中出现了多种矛盾纠纷,如普遍存在的下岗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发放、垃圾费的收缴、房屋拆迁、禁毒禁赌等问题,以及因空调噪音、滴水,车辆进出停放等原因而产生的邻里矛盾,街道社区由此成为了社情民意的综合反映地和各种矛盾、问题的汇聚地。靠过去那种由街道干部、居委会主任上门做工作的简单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只有加强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进行管理,才能够顺应民情,妥善解决矛盾、纠纷,确保社区的稳定。
(三)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保障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实现。实现的途径就是实施依法治理,通过加强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党的要求和宪法、法律的规定,把社区群众组织起来,广泛开展“自治”活动,切实把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城区法治化的目的。
(四)街道社区依法治理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物质要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街道社区为居民办实事,就是要整合力量,实施依法治理,采取建章立制,整治违章违法,推动法律、医疗、文化等服务进社区的多种形式,实现社区的居所安全、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㈧ 如何将社区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安定祥和、稳定有序的社区环境是社区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正随着社区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同步向社区转嫁。在城市化进程中,由行政村自治组织向社区自治组织过渡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质量、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加之社区内人员复杂、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致使社区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和纠纷呈现出突发性、群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大多属“公安不能抓,法院不能判、政府难处理”。因此,如何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化解诸类疑难矛盾纠纷,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社区,是当前城郊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展至城市郊区、农村,导致城中村的相继出现,影响了新城发展步伐,以前的村居组织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将被逐渐淘汰并取而代之,社区的建立强化了基层建设,开展社区普法与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势在必行。“依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全社会法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是“六五”普法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城市建设的关键。
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组建于2001年8月,由原尧辰村整建合并高庙居委会组建纯居社区,现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居民1615户,常住人口1983人,流动人口2926人,社区涉及范围广、居住分散,有铁路老小区、老供销社职工宿舍、农行宿舍、教师公寓房,另有城中村蚕桑队、高庙等。由于历史及多方面原因,小区无物业,各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人员结构复杂,难管理,居住人口性质以流动人口多、特殊群体多等特点。经历几次大规模拆迁后,形成了目前村居合一和高价商品房相交错的居住形式,居住人口不断增多。由此可见,城市郊区的社会结构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呈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社区社会职能相应扩展。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移交社会,转移到社区。一部分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管理和职能也逐渐剥离出来,大量的职工在提前退职、退养、工龄买断后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市居民”。因此,社区承接政府和企业分离的职能、事务日益繁重,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的压力成倍增加。同时,失业、下岗、待岗人员不断增多,社区在成为社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显得重要。
二是居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在不断增强,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区妇女维权岗、法律志愿者队伍、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队伍定期法律咨询等组织,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大规模的城镇拆迁和旧区改造,新城镇拓展和建设,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辖区居住外来人口多,建筑项目多,造成人口结构复杂。
四是弱势群体不断增加。老龄人口呈上升趋势,下岗失业人员居高不下、妇女儿童在社区常住比例不断增加,这些群体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而需要社区具备相应的体系功能。
五是城区建设引起的拆迁、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归正人员就业等内部矛盾。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利益的调整,社区内出现的矛盾将呈现内容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原因复杂化的新特点,群体性纠纷呈上升趋势,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仅仅依靠民间调解方式远远不够。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重大变化,并且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社区法治建设,增强社区功能。特别是大力加强城郊社区建设,依靠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然而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要靠法制。只有把社区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民主化、法治化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才能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保障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
二、紧抓机遇,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
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是新形势下社区管理自治的新课题。我们在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要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社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自治机制,对于规范社区事务管理,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尧化街道尧辰社区十分重视创建活动的开展。首先,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是关键。成立社区民主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领导。其次,虚心向友邻社区学习。结合本社区实际借鉴好的经验、提升社区管理的新方法。三是选聘人才,配强班子。社区工作好不好,班子建设很重要,为了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社区选配了一支具有一定素质和协调办事能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者进入班子,让其更为充分的施展才能,使社区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为创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摸索健全社区民主法治的新载体
构筑新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途径。首先,构筑新的组织载体,是社区依法治理的立身之本。2011年4月,为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构建新的工作平台。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筹建社区“一站式”事务受理中心,它提供4项功能:一是行政事务受理功能。涉及计生妇联,代办相关行政性事务,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居民需要找政府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一站式”窗口得到“一条龙”服务,密切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事务服务功能。可为居民办理申请低保、大病救助、残疾人服务、居家养老等;三是劳动社会保障功能。社区人员再就业登记、退休工人管理、职业介绍与指导等事务;四是社区综治民调。社区调委会在上级司法部门业务指导下,承担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职能,对辖区内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综合调处和服务。
其次,构筑新的活动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立身之所。形式多样,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以“五五”普法工作为基础,围绕“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即:利用法制宣传栏,针对性地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邀请政法战线和离退休人员,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人民调解,给社区工作的展开添上了翅膀;设立一只法律服务联系箱,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居民遇到法律问题,为其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方便之钥。
第三,建立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社区建立安帮组,在做好延伸帮教的同时,积极拓宽归正人员的就业渠道,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归正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
四、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凸显的征地纠纷、拆迁纠纷、物业纠纷、改制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污染纠纷、借贷纠纷以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纠纷,这9类纠纷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并很可能转化成社会风险。它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复杂、深层的根源,也因此成为中国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与网路安全成为当今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线,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线背后的“炸药包”。由此,我们必须正视社会矛盾,通过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机制,让老百姓有“民意”可以与政府有效对接,有“民怨”可以与政府平等对话,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要正确解决和处理诸类纠纷矛盾,防止这些矛盾的发生甚至激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要广泛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我们深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化解民事纠纷矛盾的处理方式,原因在于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具有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工作特色。同时作为基层调解员具有介入早、零距离、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方法灵活、容易执行等特点。栖霞区某项目建设中,因企业改制,有8名职工下岗代劳。因拆迁分歧,阻止拆迁,矛盾激化到出手伤人,出动警力,历时3年,未达成拆迁协议。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确保人性化拆迁工作顺利实施。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介入调解该项纠纷,社区调解员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排除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抓住主要矛盾,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根据群众现实环境和需求,对症下药,开展对当事人教育疏导,各个击破,顺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该案例的成功调解得到尧化街道领导的高度赞扬,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新尧新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体现了基层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独到之处。同时可以看出,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提高基层社区纠纷的监控率和快速处置反应能力,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保障,是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好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民众诉求呈多元化趋势,矛盾纠纷也将不断尖锐。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应当重视社区各项工作的建设,对社区建设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法律进社区”和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为社区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正确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化解基层社区矛盾纠纷,引导居民走法治化轨道,形成民众知法、守法,正确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法制氛围,才能促进小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从而达到促进社区社会安定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