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医师

立法医师

发布时间: 2022-01-07 19:50:00

『壹』 新医师法如何解读

如下:

新的《医师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同时废止。

新的《医师法》共计7章67条,将为保障医师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保护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立法历程

202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发布信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

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贰』 设立药师节已纳入立法,医师节还会远吗

医师节本来就有好吧。

『叁』 立法拟明确医师公共场所自愿施救不担责,你赞成吗

对于立法拟明确医师公共场所自愿施救不担责这个问题来说,我其实是赞成的。虽然人的生命很短暂,而且很珍贵,但是也会有出现问题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是需要医生来进行抢救的。不过幸好现在的医学水平发展的比较快速,很多疾病都得以治疗,但是也有些疾病我们医学专家正在研究当中,需要时间来证明是否能够得到治疗。但是呢,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人们恢复的时间长短和恢复的程度也有变化。

而且在公共场所,医生救人只是一种责任,并不是义务,而且现在这样的事情有很多,让很多医务人员寒心了,让他们变得不太敢在外救人了,因为会有一些家属会强词夺理,甚至会打上官司。所以我觉得这个政策也是很有必要的。

『肆』 合法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1,其必须在依法取得执业许可的医疗机构中,按该机构法定的科目范围行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第二十七条规定: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2、医师必须经国家通一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也就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执业医师法》第十二条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但此时医生仍不具备执业资格)
3、其必须在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后依法注册取得某一专业《医师执业资格证书》,并且是在法定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内执业。
《执业医师法》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二十一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 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 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以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
3、若从事的特定专业医疗活动,则还必须持有特定的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像计划生育手术必须取得“《计划生育手服务上岗证》;放射治疗,则必须取得《放射治疗专业医师证书》、《放射物理师执业证书》,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取得《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后才能从事放射治疗工作。
由此可知,一个人无论其是否是医生,若要取得合法的行使医疗活动的执业资格,必须具备以上各项条件;只有附合了以上法定的条件,才能说这个医生具备了“医生执业资格“。(特别紧急情况下除外,乡村医生另有规定)
有的人认为医师超科目超执业范围行医不好认定是不是非法行医,其理由是刑法没有明文规定医师超科目超执业范围执业就是非法行医。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刑法已做出了明文规定。它明确规定了“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是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只是有些人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不了解从而不了解什么是“医生执业资格”这一概念罢了。
从上述规定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没有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者没有医师执业证书的人,是一种“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而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或者有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如果超出了医疗机构登记核准的诊疗科目或者超出了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也是一种“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不是医生的人”只不过是非法行医中的一种而已。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医疗机构使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本专业范围之外的诊疗活动的,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处理。第八十八条第二款规定 卫生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取得卫生技术人员资格或者职称的人员。这已明确说明了,医务人员在本专业之外从事医疗活动,就已经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医务人员,就没有从事医疗活动的法定执业资格。
l因此,看一个医生有没有取得执业资格,不仅要看他有没有《医师执业证书》,而且要看他所实施的医疗行为与其注册的执业类别范围等是否相符。只有在持有的《证书》与其实施的行为相吻合条件下,才能说他取得了合法的执业资格。
医学科学本身是一门非常复杂而又严谨的科学,医疗事业又是风险极大的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的事业,不同的专业都需要有不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特定的医疗条件。这就是,不同的病种需要不同专业的医生来看,比如,妇科与牙科;不同的治疗方式得有不同的专业人员来操作,比如,同为癌症病人,外科医生用手术治疗,而放射治疗医生则用放射源来治疗,他们的治疗理论和操作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级别医院,其服务设施条件也各有差异。
因此,国家通过立法对医生的执业资格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提高医疗质量,保护就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这也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为什么要对“诊疗科目”进行核准登记、《执业医师法》为什么要对医师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进行注册,并要求医师按上述规定从事执业活动的根本道理。
有的人之所以会对非法行医的概念产生歧义,其根本原因就是把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和“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划了等号。一个医生取得了某一专业的《医师执业证书》恰恰证明了他在其本专业内有执业资格,对于未经注册的其他专业而言,他仍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
对于不是医生的人能成为非法行医的主体大家无什么分歧。但对于是医生的人是否能构成非法行医的主体,有此人就糊涂了。
我们不仿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无论驾驶何种车辆的人,我们均可称其为驾驶员,但并非只要是驾驶员,就能任意开各种车辆。
比如一个人取得了摩托车驾驶执照”对于摩托车的驾驶,他自然是取得了驾驶资格的人。但对于大客车,在他未取得大客车驾驶执照前而驾驶了大客车,针对于大客车而言,我们能说他是取得了驾驶资格的人吗,绝对不能。
同样,医生也是如此,其在注册后,其在相应注册的范围内从事医疗活动,当然是取得执业资格的人,但超出其法定的许可范围,其就不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对于其超范围而实施的医疗活动而言,其当然就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综上所述,一个人只有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及诊疗科目范围内、依法注册取得本专业的《医师执业证书》并且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活动,才能说他取得了医生执业资格。
因此,除了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生执业证书》的人,属于“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外;医疗机构中有《医生执业证书》的人,如果没有按照上述法律、法规的执业要求从事诊疗活动,同样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同样可以构成非法行医罪的主体。

『伍』 什么是医师治疗特权,在我国立法中有何体现

所谓医师治疗特权:是指医生的一般权利服从于患者的权利,是实现患者自治,自觉的基本要求。但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需要限制患者的自主权利,实现医师职业对患者应尽的义务和对患者负责的目的。
立法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陆』 2013年8月国家卫计委将《执业医师法》列入立法计划,什么时候才能出台啊,怎么到现在一年多了一点消

立法的速度哪有那么快 是要召开人大会的 经数次讨论才可以 不要着急 只要消息确凿 该来的总会来

『柒』 什么是《执业医师法》及立法背景

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 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
业,从事版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权业务。 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
动。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 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
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 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 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常工作、
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捌』 医师法将于2022年3月1日开始施行,具体规定了哪些法律

为了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保护医师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医生法,口腔从业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医生法,该法将于明年3月1日通过。明确规定每年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保护医师的合法权益,规范医师执业行为,加强医师队伍建设。

医生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显然是不可侵犯的,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阻碍医生依法执业,干扰医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明确禁止以侮辱、诽谤、威胁和殴打等方式侵犯医生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对医师在法律允许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外或者注册地、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以外执业的违法行为,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玖』 我国拟立法禁止任何组织个人阻碍医师依法执业,具体做出了哪些规定

医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角色也的确很重要,他们需要承载救死扶伤的职责,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争取生命,争取机会。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很多医闹事件,导致他们的人身伤害出现了很大的威胁。那么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也是引起了重视和关注,并且针对这种情况,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这不,就拟立法禁止任何组织个人阻碍医师依法执业。那么具体做出了哪些规定呢?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得知,这相关的规定包括。对于医生的人格尊严以及人生安全不受侵犯,同时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阻碍医师依法执业等,这次立法,也是有法可据了,可以很好的保护医师的个人安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医闹事件的,情况发生,其实我们也能理解,那么,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医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所以说,做事,我们一定要理性对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并且避免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所以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千万不要冲动,不然后果不敢想象。不到会耽误事情,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拾』 国家制定执业医师法的目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是为了加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医师的合法权益,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的法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98年6月26日修订通过,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


考核和培训

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应当按照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医师的考核结果,考核机构应当报告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继续执业;对考核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热点内容
经营风险包括哪些经济法 发布:2025-05-01 02:05:11 浏览:981
司法考试2016年改革 发布:2025-05-01 00:51:19 浏览:429
劳动法实习规定 发布:2025-05-01 00:05:48 浏览:168
法院合同法警 发布:2025-05-01 00:01:21 浏览:182
中国法官协会成员 发布:2025-04-30 23:32:23 浏览:141
法院办公室先进材料 发布:2025-04-30 23:26:23 浏览:272
环卫工人有劳动法吗 发布:2025-04-30 23:11:12 浏览:682
北大国际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4-30 23:10:58 浏览:137
司法局签名 发布:2025-04-30 22:23:56 浏览:124
街道机关规章制度总则 发布:2025-04-30 22:04:22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