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家庭作用对道德

家庭作用对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1-07 22:55:47

A. 对家庭道德教育的心理学理解

许多家长都把优秀子女定义为学习好,听大人话的孩子,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学习好只是智力较高,听话只是性格温顺,而光有这些孩子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的。要成为一个优秀人才,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品德,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尤其是品德因素是判定一个人“好坏”的惟一标准,如一个人品德不好,即便他有才华,也只能算是个歪才,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都没好处,如我们看到的极端例子:大学生杀人犯马加爵。
培养一个有道德的子女家长该怎么作?
首先是正人先正己,说白了就是家长本身就必须有德重德。这点现在可不太容易作到了,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观念的变化,许多家长对是非都看不清楚,他们或就把些不对的道德观(如先为自己着想)教给孩子,或就把道德教育不当回事,任随孩子发展,前种作法肯定不对,而后一种作法也不对,在一个社会道德环境不太好时,任凭孩子自我发展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而家长如何正身,这非本章讨论内容,暂不谈。
其次是掌握有关握道德教育的方法,如心理学研究成果及一些家长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儿童的道德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它在出生时萌芽,不断发展直至成年。帮助孩子道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介绍一下道德发展方法的的十大观点:
1。道德的核心是爱心: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一切生命形式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通俗点说就是:把自己当回事,天生我才必有用;也把别人当回事,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怎么对待别人。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2。道德发展是渐进的,分阶段的:
出生到三岁的发展阶段:许多道德发展的重要事情都发生在这个阶段。给出生的婴儿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婴儿依恋抱他照顾他的人,这就是他和人群最初建立的重要的关系。有一种“皮肤饥饿”的说法,即有时婴儿大声哭闹不是要吃,而是要别人抱!一岁学走步,理解语言;两岁尝试独力思考,有“反抗”举动;三岁已能和他人合作。在所有这些年龄段里,孩子都有机会进行很多道德学习,如知道一些规则和限制,玩东西不能丢掉;和小朋友玩不能打人。还会学会遵从要求:“到这里来”;”把它给我“等。这些都是孩子道德成熟中重要的第一步,家长们常无意地帮孩子完成了,但若有意去作,可能效果更显著。
学龄前到成年阶段:也叫道德推理阶段,人处在儿童,青少年,成年各个道德发展阶段中,对什么是对的都有不同的观点。如四岁多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推理:”我自行其道就是对的“;上幼儿园的孩子是无原则的服从:”照大人说的去作就是对的“;低年级的孩子具有公平观,只公平对待那些公平待己的人;高年级小学生及初中生表现为人际顺从:”我应作个好人,满足别人对我的期待。“;高中生已有对社会服从的观点:”我该对社会价值系统负全责“;刚成年时具备良知原则:知道维护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力。
阶段论教会家长不要期待孩子一步跨入他们还没准备好的阶段。(阶段论详解将在以后刊出)
3。尊重孩子并要求孩子用尊重回报你:家长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孩子是一个有自己权力的人,而不是一个等着我们去操纵的傀儡!培养一个有道德的孩子的第一步就是用道德的方式对待孩子。过去道德始于恐惧,如果现在尊重不能代替恐惧,那孩子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严肃地看待道德。
4。树立榜样来教育:帮孩子将道德推理转变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榜样来教育。切记:家长最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家长们一定要好自为之!
5。说服教育:榜样的力量较大,但孩子接触坏榜样的机会也是很多的,即便是好榜样也未必十全十美。这时就需要用语言来告诉孩子隐藏在榜样后面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东西。同时也提醒了孩子:不要怕错,重要的是知错能改。
6。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教孩子是一回事,而让孩子能接受是另一回事。这时让孩子能接受的好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只有他想通了,理解了,才能真地接受家长对他的教育。家庭里经常对社会现象进行一些道德讨论并得出道德判断,这很有助于孩子的思考。
7。帮助孩子担当起真正的责任: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道德推理,而且可促使他们发展相应的道德行为。孩子的责任感从小就该培养,先从对自己负责开始,如照顾自己,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同时要要逐步学会照顾他人,即培养对他人的责任。当一个人从小养成帮助他人的好习惯,长大将会为广泛的社会作贡献。
8。平衡自由和约束: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是父母和孩子和平相处的关键。但孩子并不是成年人,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需要家长给于指导和约束。给孩子自由是让他们有机会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慢慢地成熟起来。而约束只是给自由保驾护航,而不是限制自由。这两者的平衡现实中较难把握,但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9。爱孩子并帮他们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对自我概念来说,正是被人爱,帮助我们懂得了爱自己。爱自己是对自我价值的意识和尊重,是自信自强的前题。”象爱自己一样去爱你的邻人,“你要作个关心别人的好人,首先要自己感觉好!除了给孩子爱,帮他们发展某些技巧和才能也能让他们为自己骄傲,这是自重的重要源泉。
10,培养道德发展的同时培育一个快乐的家庭: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常有冲突,家庭里的道德发展中也就难免有冲突。有冲突是正常的,但发生冲突后须合情合理的给于解决。这样不但有助于孩子的道德成长,还有助于增强家庭抗冲突的能力,使家庭成员享受更多的快乐。好的家庭的特征是:家人共同在一起消磨时间,共同承担家庭义务。在培养优秀子女方面,家庭纽带是重要的因素。
对离婚家庭来说,你们的孩子立即有三个基本的需要:知道离婚不是他的错;知道你们没抛弃他还很爱他;保持他的生活有一定的连贯性。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双方保持联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B. 结合实际谈谈道德的作用

1、在飞快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社会问题暴露出,我们的整个社会需要加强培养个人的道德素养。个人的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世界观和荣辱观等问题。因此,个人品德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根本。

2、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社会公德。公民的个人品质高,才会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个公民个人道德品质高的社会,人与整个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地关系都会是和谐稳定的。

3、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个人职业道德水平。一个具有较高的个人道德品质的人始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在本岗位上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公道、勇于竞争、敢于创新、团结协作,在行业的改革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个人道德品质对于树立好的家庭美德有着重要作用,每个家庭是整个社会的小细胞。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的公民,对家庭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尊爱长辈、爱护配偶、呵护孩子,为建立和谐安宁的家庭而自觉遵循道德准则。

C. 怎样理解家风对家庭成员个人修养的作用和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

演员杨大侠:“书香”家风伴我成长
供一捧清茶洒青冢,还几许牵挂寄奶奶。今年清明节,回乡下老家扫墓,用鲜花表达对逝去奶奶的哀思。烟雨朦胧的农家,天然带着几许诗歌的味道,空气中充满着回忆的情绪。

从我记事起,奶奶就引导我多读书、读好书,把我引到爱好读书的路上。尽管她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固执的她深知: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于是,一种“书香”家风,植根在我童年的心田里,开始萌芽、生长。

然而,童年岁月,僻居乡下,穷苦异常。虽然早早上了学,可除了薄薄的两本语文、算术课本,实在再看不到别的东西。孩提时候,书本让我看到了一个个崭新的世界,使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生活在知识饥荒中的我,总是认真地阅读咀嚼每一张到手的纸片。街边一分钱读一本的小人书,也可以让我磨蹭半天,那几十本每本价格才一毛钱左右的连环画,是我童年时代的全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尤其是对我这样一个出生在农家的孩子,所有阅读是有限的,同时也是反复的。不过现在反观,反复地阅读不仅不是浪费,也有非常大的收获!
然而,童年岁月,僻居乡下,穷苦异常。虽然早早上了学,可除了薄薄的两本语文、算术课本,实在再看不到别的东西。孩提时候,书本让我看到了一个个崭新的世界,使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生活在知识饥荒中的我,总是认真地阅读咀嚼每一张到手的纸片。街边一分钱读一本的小人书,也可以让我磨蹭半天,那几十本每本价格才一毛钱左右的连环画,是我童年时代的全部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尤其是对我这样一个出生在农家的孩子,所有阅读是有限的,同时也是反复的。不过现在反观,反复地阅读不仅不是浪费,也有非常大的收获!

每当我走过新华书店时,透过橱窗望望里面各式的图书,久久不愿意离去,因为那也能过把瘾啊!如果借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简直是高兴得不得了。赶忙用眼睛阅读,用心灵感应,用双手抚摸。这个时候,奶奶节衣缩食,把钱给我买书,满足我愿望。记得当初我第一次买来《边城》时,这部薄薄的小书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夜晚来临,孤灯一盏下,捧卷读,掩卷思,一种烟雨苍茫的感觉涌向心头。我用心一字一句嚼着,品味隐在文字里的深邃韵味,如同在咀嚼一片嫩茶叶,直至一种甘甜清新的感觉渗入我的灵魂。湘西连绵的细雨天气,我感受到了沈从文那颗善良、悲悯、宿命的心。世上万物仿佛已经隐退,我屏住呼吸,调动心灵进入一个崭新鲜活的天地,在文字的桥梁中,我开始寻觅先生灵魂思考的行迹,并开始审视自己。“三更有梦书当枕”,在淡淡的书香中,牵引着我去寻找一段美丽忧伤或许不怎么美丽却很欢快的传说。“文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若是能与书本结下良缘,以至于终老,即便是尘世苦海,此生又复何求!

走上工作岗位了,自己已经有了一份稳定收入,买书的费用支出已经不成问题。然而自己,爱看书的我却难以提起看书的精神。读书似乎越来越物质化了,书买得越多,读得却越少;就像钱赚得越多,快乐却越少一样。如今云开日出,百花齐放,什么书都有了,都可以读了。出版商为赚钱而出书,畅销书满天飞。苍白、浅薄,一口气读完了,喉咙里还翻不出一丝味道。那种舍得掏出大把银子来买书的人,多半是应付考试、图个锦绣前程。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倘若你花一个晚上的时间阅读一本书,第二天肿着眼睛上班,别人还会神经兮兮地称呼你为才子或才女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收拾家里的垃圾时,无意中发现了儿童时读的小人书,那种久违了的激情才重新涌向心头。翻开它,尽管很土旧很脏,可是自己却欣喜异常,就像与旧友相逢。瞬间所有往事跳出来,记忆复活重生。而往事回忆总是快乐的,哪怕伤感。这些书就是我的旧友。在朋友的身上,还保留着我少年的痕迹和温馨的经历。它映照着我的脸庞,似乎在说,时光流失,经历了多年成长和变化的你,如今理想在哪里,生活在何处。

想起在儿时,奶奶节衣缩食给我买书阅读,现在却没有如饥似渴的阅读,内心充满着愧疚。那种“书香”家风,无论如何也不能够丢失,那是传家宝。奔走在红尘中的每一天,许多事令人无法释然。不知道是浮躁的心情使我停滞了求知的脚步,还是书籍的浅薄阻碍了思想的沟壑。其实我多想不知疲倦地读书啊,哪怕被人指责在四处卖弄。在读书的过程中阅读宇宙万物,阅读尘世百态,同时也阅读自己的心灵律动。

忘不了奶奶,忘不了儿时读书的味道,沐浴亲情恩泽,让我不能自已。“书香”家风,我会把他传承下去,这是对奶奶最大的尊敬和最深的哀思。

演员杨大侠(HeroYang),杨家将之后,企业家、创作家、时尚古风先生。

D. 结合自己的教育成长经历说明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的启蒙教育,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家庭教育与日常相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在无形中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

E. 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道德是利用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对一定的行为进行约束,没有法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版但是其通过人们权的舆论来影响人的行为和内心,对人有一定的自律作用。
法律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具有国家强制性的规则,人们必须遵守,否则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违法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反法律,但有时道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上升为法律。比如“包二奶”行为为道德所不齿,但法律并未将其列入违法行为,对其只能靠人们的舆论谴责。

F. 中美为什么重视家庭,对社会道德气什么作用

社会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G. 职业道德与家庭道德的关系

我们先解释一下这四个德的含义:
一.职业道德

因为自己本身是老师,所以我就先谈谈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韩愈在《师说》中曾给教师下过这样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说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而同时教师不但要“通其业”,还要“成就其道德”,也就是说,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也说过这样的两句话:“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认为教师要有学识,但更要有德行,品德行为是根本。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不但要有学问,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为我们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的师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有个别老师看到那淘气顽皮的学生总是会用教鞭来教训他们,,而我因为,作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是不应该打学生的,我们应该用心来教导我们的学生,跟他们讲道理,谈心,让他们慢慢懂得我们的用心和苦心。我们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也有些人认为教师并是一个好的工作,刚毕业时我也不想当老师,那个时候我爸爸是一名中学校长,我爸爸坚持让我考老师,我听从了我爸爸的意见考取了教师,既然我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爱这份职业,对此我要摆正我的思想态度,做老师并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富裕,而是为了能够培养出祖国的下一代,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一点点的教授给自己的学生,我们应该在头脑中牢牢的树立一种信念:我所做的一切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满意、放心。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无论我做了什么都是毫无意义、徒劳的。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有烦躁心情时,不把自己的心情带到课堂上,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就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情,不让课堂受到自己心情的影响。

二、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四、个人品德

我的理解,每个人先有良好的个人品德,才能有和谐的家庭美德,有了无数个美好和谐的家庭,才能为社会修炼更加美好的社会公德,才能建和谐社会,才能使我们社会大家庭安宁团结,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才能从事自己向往的职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去准守职业规范。反过来,只有在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中去努力工作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提高了,家庭成员的职业修养、文化素养也会随之上升,有了一个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每个家庭的美德修养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公德品味自然上档次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一个家庭是由N个人组成的机构,正是这些基本机构的道德意识上升了,他才推动着我们社会文明的进程,推动着我们民族的道德意识不断前行,推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素养向更高境界修炼,才能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之魂。因此,我认为这“四德”应该是相互补充、承接的关系。个人品德是家庭美德的基础,家庭美德又是社会美德的基础,而职业道德和个人美德相似,个人美德与家庭美德中间便存在承接关系。所以,个人道德修养影响着家庭美德,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有着直接、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个人品德高尚了,可以随处给我们周围的人带去温馨,送去温暖与关爱,公交车上,我们常看到大腹便便的孕妇、老态隆重的老人等需要帮助的人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照,村里邻里之间的谦让与文明,礼貌的交流与提醒……都是那么温馨,这些难道不是个人品德的高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和谐吗?个人品德高尚了,我们不仅展现个人修养,更代表你自己所在单位的形象,只要一个作为人的个体存在,他的言行举止绝不仅仅代表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因此,我们时刻铭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的传承靠我们每个公民。

其关系: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在四德建设中,人的能动性及个人品德建设是事关重要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文化体系的进程,个人的修养特别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是树立四德意识、规范言行举止、建设和谐家庭、模范地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可以说,个人品德修养犹如石投水中引起环形水波一样,是四德建设的波源和基点。实际上,这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自觉地以自身品德修养为起点,首先向内作工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为一种系列关系,个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个人品德、修养、构建和谐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有内在的统一性,个人品德修养是社会公德的扩大,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个人品质的外化与扩大。不仅如此,在道德建设与人的关系中,人还是道德的体现者,只有个人具备优良品德修养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体和社会。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和谐文化中道德建设也是如此。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H. 家庭教育对人道德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数量最多的构成单元, 也是一种社会基本群体, 是组成社会的基础要素。古往今来, 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 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在社会学家看来, 家庭一般具有经济功能、人口再生产功能、满足性需要功能、教育功能、赡养与抚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其中的 教育功能即是本文要探讨的家庭教育。教育功能与经济功能、人口再生产功能、满足性需要功能、赡养与抚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等相互联系, 特别是与经济功能、赡养与抚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共同保证家庭的和谐稳定、幸福安康。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环节, 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所受全部教育的起点, 一般由父母承担直接的教育工作, 整个家族相对被教育者年长成员都在实施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 是家庭功能的一部分。如果说家庭的功能首先在于给人的成长成才以物质的和安全的保障, 那么, 紧随其后的, 就应该是人生目标、价值判断的培养和社会生产生活技能的训练, 换言之, 家庭不仅负责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 也负责精神的再生产。虽然传统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内容是职业教育 (指谋生本领的传授 ), 但不可否认, 道德内容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表现为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训练, 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 家庭教育是第一环节, 发挥着基础作用。因此, 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让人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社会学家断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也是一所终生不会毕业的学校。

I. 家庭德育教育的意义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他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形式。一个家庭要生存,要发展,要繁衍后代,要教育子女就需要有一定伦理道德规范来维系和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家庭的道德。
从古至今,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每个孩子品德的影响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在身体与智慧的成长的同时,孩子们的思想、品性也在日趋成熟,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完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品德和行为对孩子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在家庭的品德教育中,家长和孩子一样,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变化。
家庭德育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由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而其核心就是品德教育。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就强调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增广贤文》中就有记载:“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就强调了忠孝的美德传世。并还强调有:“训子需从胎教始。”对孩童自幼就需加以教诲,使其动静,举止皆入礼合序。再如《礼记》中所记载:“祭者,教之本也。”古时还以通过对祖先的纪念,慎终思远,不忘先人之美德,先祖之养育之恩,从而谨慎自己的言行。

热点内容
合肥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30 21:08:40 浏览:436
合同法与租赁合同关系 发布:2025-04-30 21:00:19 浏览:278
独立法人法人 发布:2025-04-30 20:39:42 浏览:955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 发布:2025-04-30 20:24:13 浏览:378
道路交通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30 20:13:53 浏览:30
物理法学小说 发布:2025-04-30 19:55:33 浏览:242
经济法学名词解释 发布:2025-04-30 19:55:32 浏览:873
道德违禁感 发布:2025-04-30 19:54:57 浏览:766
最新劳动法2017辞退 发布:2025-04-30 19:45:58 浏览:810
合同法承包合同期限 发布:2025-04-30 19:42:43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