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契约包括

道德契约包括

发布时间: 2022-01-08 02:59:29

A.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分为哪几个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发展的六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版罚与权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人际和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

B. 在道德方面,社会契约的最佳结果是什么

公平社会抄道德观从袭分配的方式强调,薪资分配不因性别、种族、年龄、资历等差异而不公,应消除这些因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影响。
社会契约道德观强调以地域为核心,应入乡随俗。如位于不同区域的员工,可能能力、职位、性别、年龄这些人口指标相近,但可能工资上待遇上会很大差别。
其实两种观念下的很多做法,恰恰相反。公平社会道德观理论上是合理的,但执行中往往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表面上的公平可能掩盖了事实的不公平,反倒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比如大锅饭。而社会契约理论同样存在问题,虽然入乡随俗是可以理解的,但契约主义的泛滥,一样会出现很多问题。

C. 公平公正道德观和社会契约道德观有什么区别啊可以举例子说明吗

两者本质不一样
前者是社会主义道德观
后者是资本主义道德观

D. 道德自律包括三个环节

所谓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这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回具有了主答观性,这是道德判断水平发展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根据这种自律的道德,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神圣不可侵犯、至高无上的,而是同伴之间取得协议的结果,大家以民主方式取得一致意见时,可修改规则。
自律是相对他律而言。皮亚杰从大量研究中总结出儿童道德发展的总的规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谓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这时儿童的道德判断具有了主观性,这是道德判断水平发展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根据这种自律的道德,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神圣不可侵犯、至高无上的,而是同伴之间取得协议的结果,大家以民主方式取得一致意见时,可修改规则。皮亚杰称这种规则为彼此相互尊重的合理规则,与此相对立的是他律道德关系的单方尊重的强制性规则。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由“他律”逐渐地转向“自律”。年幼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评价主要依赖于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处于他律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判断已经逐步摆脱了成人惩罚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准则对行为做出判断。

E. 道德认知发展的六个阶段中包括

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提出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有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三种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其中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即: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手段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F.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分为哪几个阶段

科尔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的性质分类的)如下:
1.前习俗水平(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这以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一下两个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的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G. 道德契约规范性要求

道德契约规范性要求
要求个人在集体中
遵循集体的道德约束

H. 常见的道德观包括___、___、___、___、___

不偷,不抢,不骗,不贪,不乱停乱放,文明办事,礼貌用语,都属于道德规范。

I. 契约理论下消费者的三种道德义务是什么

契约理论下消费者的三种道德义务是什么?消费者的三种道德义务肯定就是在这个理论下它符合他这个特征的三种道德义务。

J. 小组契约包括哪些内容

Ⅰ.角色:工作者:策划活动的小组工作者:
志愿者:协助小组工作者提供资源、动员组织组员;
组员:小组活动的参与者,活动过程的增能者;
Ⅱ.目标:
长期目标:掌握与异性特别是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增加自己人际关系的砝码,从而乐于且敢于拓展自己更广阔的人际关系。
短期目标:第一次活动目标:小组成员以及工作者互相熟悉,培养小组气氛,打破沉默。
第二次活动目标:发挥组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交流能力,培养其换位思考的能力,增强同理心。
第三次活动目标:充分认识非语言行为的发生,了解他人,学会聆听的同时表达自己的反馈意见。
第四次活动目标:增强组员间的信任度,培养其对周围人健康的认识心态并试着作出评价。
第五次活动目标:顺利结束小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组员目标:利用实践活动,加强人际关系;利用课余时间,交往更多朋友;
Ⅲ.活动所拥有的资源:
人力资源:两名工作者,两名志愿者,六名组员。
物力资源:道具、场地
财力资源:机构提供、社工或组员捐赠、社会捐赠、政府拨款、
Ⅳ.工作者守则:
1.真诚接纳每一个组员的长处和短处;
2.积极促进组员间互助合作关系的培养;
3.工作工程中要热情,要有 人情味和自律性;
4.问题解决和决策过程中要体现民主精神;
5.尊重组员自觉性、资源性;
6.工作者和组员都要坚持保密原则;
VI:小组工作者契约
1、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小组成员
2、在工作过程中,组员自主参与活动,工作者不可强求
3、遵循服务对象自决原则,工作者要尊重组员的尊严,风俗习惯,防止家长作风
4、保密原则,社工对于组员讨论中涉及组员隐私的部分一律不得向外透露
5、安全原则,社工要注意保护组员的安全
6、当社工与社工辅助人员合作时,社工居于主导地位
7、社工与组员保持工作关系,反情感转移,关系不得越位;小组工作结束后,解除工作关系
组员活动守则:
1.积极主动参与,配合社工活动;
2.坚持收拾、保密原则;
3.尊重社工劳动成果,支持其他组员。

热点内容
合肥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30 21:08:40 浏览:436
合同法与租赁合同关系 发布:2025-04-30 21:00:19 浏览:278
独立法人法人 发布:2025-04-30 20:39:42 浏览:955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 发布:2025-04-30 20:24:13 浏览:378
道路交通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30 20:13:53 浏览:30
物理法学小说 发布:2025-04-30 19:55:33 浏览:242
经济法学名词解释 发布:2025-04-30 19:55:32 浏览:873
道德违禁感 发布:2025-04-30 19:54:57 浏览:766
最新劳动法2017辞退 发布:2025-04-30 19:45:58 浏览:810
合同法承包合同期限 发布:2025-04-30 19:42:43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