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营商法治环境

营商法治环境

发布时间: 2020-12-20 06:14:44

❶ 谈谈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过程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

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首先要不断适应改革的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引领和保障改革,即应当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编纂民法典,制定期货法等一系列新法律,修改证券法、票据法等既有的商事交易法,协调整合三资企业法、公司法与合伙企业法等商事组织法,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为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奠定制度基础。
具体来说,一是要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减少公权力对私法主体行为的过度干预,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二是依法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全面确认和保障市场主体的人身、财产权益,消除人们的不安全感,鼓励人们在合法的范围内大胆创业和创新,保障市场主体对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的合理期待。三是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四是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不仅要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而且还要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法律意识。
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也要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的理念,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根本上约束和限制公权力,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障权力的正当行使。要扎牢制度的笼子,使权力的运行守边界、有约束、受监督,逐步建立一个职能科学、职权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与此相适应,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压缩行政审批权;转化政府职能,合理规范政府的行政许可行为,明确审批的内容和程序,推进政府的信息公开。对市场主体而言,法不禁止即自由;对政府而言,法不授权不可为。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化,将监管模式从事前监管转变为市场秩序维护,最终使从事核准、审批的政府机关逐渐从市场的监管者转变为市场的服务者。
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裁判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依法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监督权,禁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案件的审理;需要深化司法公开,构建阳光司法。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业已生效裁判文书的执行力度,努力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❷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有什么积极意义

国务院开年第一会研究的主题是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引人注目地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达到“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的高度。

据媒体报道,目前营商环境虽整体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区发展的“软肋”和“硬伤”。具体归纳起来有:一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二是搞地方保护,有的市场准入门槛高,各种隐性壁垒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投资环境恶劣,有的部门不依法行政,随意执法、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

为什么优化营商环境这么重要?

首先,优化营商环境,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瓶颈精准发力。总理在报告中提及“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和营商环境欠优、放管服改革滞后有千丝万缕联系。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是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不公平对待或搞地方保护”;“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一定要让我们的企业家、市场主体真正感觉到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的最佳投资地……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净化社会风气,打造法治国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频频发生的污化营商环境的事例,正是对法治的藐视,对规则,对公平正义的破坏。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建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要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的环境,除了基础设施的可得性外,更强调企业开办、运营、关闭和市场维护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规合一”联合审批平台,形成以“表单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为特征的全新审批模式,提交“一套申报材料”,填写“一份申请表单”,即可“完成多项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不断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二要做强监管的“加法”。着眼优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环境,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处理;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不能对企业不公平对待,不能搞地方保护,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抓紧建立营商环境的评价机制,制定相关评价指标和办法,推动各地由过去的争资金、争项目向争创优质营商环境转变。同时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用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

❸ 什么是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营商环境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招商引资的多寡,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经营企业,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概括地说,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和社会要素等。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营商环境法治化的内涵,则是指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 正透明的具体法律、法规和监管程序;营商环境国际化的内涵,是指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在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构建上,要考虑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 融资环境和法治环境,推动实现投资自由化、对外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更高阶段,这要求有三个转变:一是监管理念的转变,即从货 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二是贸易体制的转变,即从现有的贸易壁垒、配额限制转变为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三是向开放型和创新性政策转变,如放宽外汇政策和税 收政策都将更加开放并具有国际竞争力。

❹ 中国政府是如何营造良性营商环境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的

看看郑州市的案例
一、郑州市营商环境现状
(一)优良的政务环境正在逐步形成。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投资项目“容缺办理”机制全面推行;二是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得到全面提高,2018年全市90%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已压缩至120个工作日内;三是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得到全面推进,“企业直通车”制度、干部直接联系企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良好的商务环境正在优化升级。“单一窗口”免费申报制度在电子口岸得到实施。交通工具正在向“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迈进,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高速公路物流运输费用得到降低。机场、铁路经营性收费得到规范。优化市场主体接入水电气暖审批“绿色通道”得到建立。合理调控最低工资标准,融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三)优越的市场环境正在持续提升。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非禁即入”要求,努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郑州竞争发展同门槛、同规则、同待遇。市场监管体系、“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双创”平台载体建设得到政府有力支持。
(四)公平的法治环境正在有序推进。符合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要求的法规体系正在推进建立。中国郑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郑州市知识产权法庭正在加快建设。健全涉企执法制度体系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正在得到建立。
(五)平淡的城市环境正在向好改善。一是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向好,正在向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迈进,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舒适度宜居度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城市服务品质得到一定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三是增强基础设施承载力,统筹地下地上空间利用,加大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市民生活变得更舒心、更有保障。
二、郑州市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简政放权的“含金量”还不够高,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还不到位。一是一些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打循环。二是政府部门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全市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四是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还不顺畅,机制还不健全。
(二)一些惠企政策落地存在障碍,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一是惠企政策的发布渠道还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市场主体知晓度不高,极大地抑制了政策红利效应发挥。 二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市场准入以及获取各类生产要素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三)涉企收费依然较多,中介服务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一是企业生产成本偏高,挤压了企业赢利空间。二是“收费养人”的问题在一些基层部门仍然存在,各类检查收费和罚款依然禁而难止。各种认证、评估、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不规范,标准不公开。“红顶中介”还普遍存在于一些服务行业和领域,群众意见很大。
(四)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不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一是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面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形成推动中小企业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二是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三是金融机构整体合力不强。没有形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合力,加重“融资难、融资贵”。
(五)城市人文、法治环境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不够。城市信用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人人讲文明、人人树诚信的氛围以及奖惩措施。二是法治环境不完善,目前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服务性行政执法机制、健全商事纠纷机制等等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营商环境的优化、助推不够。
(六)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一是我市选人用人的政策环境与北上广深等地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造成经济发展急需的适用型、效益型科技人才短缺。二是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少,住郑院士以及各类国家级的顶尖人才同其他先进城市相比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
(一)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切实做到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发挥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整体合力。二是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调整机制,用有力的“放”和有效的“管”,进一步提高放权的协同性、联动性,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要认真进行方式流程再造,切实做到前置条件减少、审批手续简化、审批时间缩短。三是在人才、经费、技术、装备等方面给予基层更多保障,确保基层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努力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
(二)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效提升优化服务效能。一是实施“智慧政务”工程,以“信息技术+制度创新”推动政务流程再造、政府管理体制变革,重构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流程及标准。二是下大力打通数据壁垒,打通政府部门内部之间数据孤岛,建立集办公、审批、对外服务、监察、信息公开等于一体的全市统一智慧政务平台,实现与身份信息识别、银行信息、社区网格化、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衔接融合,除特殊规定外,推动企业开办、税费缴纳、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水气供应等事项一网通办。
(三)打破部门利益化格局,稳步推进中介机构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二是坚持推进政社分开,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改革,深入整治“红顶中介”,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三是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四)加快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一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利用私募股权融资专业化优势可扶持、带动创业创新的优质项目,促使上市公司转型,为融资对象提供更好的投后服务。支持和鼓励创业投资发展,合力推动形成郑州本土有巨大影响力的创投巨头。二是加快商业银行改造,助推科技企业发展。创新商业银行还贷模式,降低倒贷成本。规范民间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减少高利贷利滚利的现象,减少高利贷对企业伤害。三是发挥政府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建立科学合理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机制。
(五)以诚信、人文、美丽为目标,努力营造宜居宜业典范城市环境。一是健全信用运用机制。利用大数据对企业、对市民进行信用画像,推进智慧信用监管。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信用信息清单,在个人积分入户、保障房申请以及公共资源交易、产业扶贫资金申请、工程招投标等领域,查询和使用相关主题的公共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二是充分挖掘郑州历史文化文明,多媒体多层次宣传,郑州的历史文化独一无二。要充分发挥“特”的作用,为厚植、增加城市软实力服务。三是“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争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各类绿色产业基金,大力推动低碳产业发展,让城市增加更多的“绿树青山”。
(六)深化人才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一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最大限度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二是合理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选人用人、经费使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三是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真正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技成果“活”起来。

❺ 打造法制化营商环境坚持什么原则

  1.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版商环境有助于推进市场经济权法治建设。

  3.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促进公共治理现代化。

  4.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建设诚信中国。

  5. 全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竞争力与领导力。

❻ 如何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及建议有什么

国务院开年第一会研究的主题是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工作报告引人注目地强调“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达到“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的高度。
据媒体报道,目前营商环境虽整体有所改善,但仍然是部分地区发展的“软肋”和“硬伤”。具体归纳起来有:一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民间投资增势疲弱;二是搞地方保护,有的市场准入门槛高,各种隐性壁垒不同程度存在;三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投资环境恶劣,有的部门不依法行政,随意执法、手续繁琐、效率低下、遇事“推绕拖”等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
为什么优化营商环境这么重要?
首先,优化营商环境,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瓶颈精准发力。总理在报告中提及“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和营商环境欠优、放管服改革滞后有千丝万缕联系。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是一个地方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不公平对待或搞地方保护”;“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一定要让我们的企业家、市场主体真正感觉到营商环境的切实优化”;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的最佳投资地……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净化社会风气,打造法治国家的要求。一些地方频频发生的污化营商环境的事例,正是对法治的藐视,对规则,对公平正义的破坏。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公共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建议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努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要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的环境,除了基础设施的可得性外,更强调企业开办、运营、关闭和市场维护全流程的便利化: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全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最大程度实现准入环节的便利化;要搭建“多规合一”联合审批平台,形成以“表单共享、材料共享、流程共享”为特征的全新审批模式,提交“一套申报材料”,填写“一份申请表单”,即可“完成多项审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不断提高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二要做强监管的“加法”。着眼优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环境,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快处理;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政府要严守承诺,不能“新官不理旧账”,不能对企业不公平对待,不能搞地方保护,要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科技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坚决查处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抓紧建立营商环境的评价机制,制定相关评价指标和办法,推动各地由过去的争资金、争项目向争创优质营商环境转变。同时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用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