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20章

道德经20章

发布时间: 2022-01-08 04:37:21

A. 道德经第二十章怎么理解

碎花铅笔来裤620:你好。自
《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此篇是讲【价值取向】:贵、贱、善、恶、是、非都是相对形成的。人们对于价值的判断,经常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换;随着环境的差异而更改。世俗的价值判断极为混淆。众人所戒忌的,也正是自己不必触犯的。
本章旨在说明老子与世人不同之处。世人都表现聪明有能,而老子却表现愚蠢鄙陋;殊不知老子的愚蠢,正是他聪明的地方。而众人的聪明,正是他们的糊涂处。只是一般人思想浅薄,眼光短近,仅能看到表面,而看不到深处。于是就把“愚公”,当做愚人。而把“河曲智叟“当做智者了。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是人们学习《道德经》后。经常念叨的。愿与共勉。

B. 老子第20章译文

译文:应诺与呵斥,相差有多少?美好与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人所普遍害怕的,就不能不怕。由来以久呵,这种风气不知何时能够停止。众人都是那样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又好象春天登高望远那样心旷神怡。惟独我淡然处之,无动于衷,象个还没生长的婴儿。疲乏懒散就象是无家可归。众人都很满足,惟独我若有所失。我真是个愚人的心肠啊!世人都那么清醒,我却如此糊涂。世人都那么精明,我却这样懵懂。辽阔啊,像无边的大海。飘忽啊,像疾吹的狂风。众人都有一套本领,惟独我显得笨头笨脑。为什么惟独我跟众人不同,是因为我是用道来滋养自己呵。

C. 道德经20章阿怎么读

楚简作“可”,应为“诃”,音:he平声,虎何切。

“唯与可,相去几可”,唯,答应,回可(诃),呵责。答
刘师培曰:「阿」当作「诃」。----------【当时未有楚简,其人理解可谓透彻】
说文:「诃,大言而怒也。」
广雅释诂:「诃,怒也。」「诃」俗作「呵」。
汉书食货志「结而弗呵乎」,颜注:「责怒也。」盖「唯」为应声,「诃」为责怒之词。人心之怒,必起于所否,故老子因协下文何韵,以「诃」代「否」。唯之与阿,犹言从之与违也。

D. 哪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道德金》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原文:

《道德金》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释:


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 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是万物的开始。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

作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E. 老子道德经二十章

“唯”可以来理解为“唯唯源诺诺”的应承;“阿”理解为“阿谀奉承”的谄媚。两者表面上看有区别,但是本质上却都是一样的。所以老子反问“相去几何?”

“众人皆有以”这句的关键在于“以”字的理解上。一般来说,这里“以”是有所凭借的意思,亦即,众人(寻常人)都有借以生活的东西(财富、目标、信仰、自尊…………)。“而我独顽且鄙”可独独只有我不懂变通、性情粗鄙。“而贵食母”,“母”也就是老子遵从的“道”,《道德经》第一章谓“有名万物之母”。
其实这一章是《道德经》中最长的一章,主要也就是罗列出老子和众人的对比,借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道”。用通俗点的话说,也体现了老子“不走寻常路”的自信……虽然老子推崇“卑微”,但仍遮掩不了身为大哲学家、大智慧者的自信。楼主还可以参阅“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F. 请问:《道德经》第二十章。“善之与恶,相去若何”是不是就是“善之与恶,相去几何”的意思。

阿弥陀佛!
不是。若何和几何还是有区别的。“若”指相似,意思也就是善恶本一体,无从去分别。“几”代表距离,意思是善恶本不同,所以这两句话还是有稍许分别。

G. 道德经第20章体现了老子怎样不愿随波逐流的独立人格与独立精神

首先你要搞清楚什么是随波逐流!
你可以理解为河水流淌的大势,这种力量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如果你阻碍了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力量超出了你的想象,在它面前哪怕就是一座大山对于水来说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7章祖师爷就告诉了我们“人”的性是与天道相冲的!但是这个力量在大道面前却被大道所利用,用来干什么那?
答案是:用来对付“人”!
我们“人”的性,就像河流中的石头(众人皆有余),不断的影响这社会的未来发展(当一个新的集体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这个制度又变成了新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而这股混乱的力量来自于:“俗人昭昭”!说白了就是人们都很聪明(俗人昭昭),正式因为聪明所以(沌沌兮)。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这句话就是重点!意思是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利益观,都很聪明,因此你们都为了自己的观点吵的不可开交,一次一次的轮回,一次一次的胜负,一次一次的没有达到目的,所以你们都很聪明!而我很笨,不会像你们那样做这一些注定没有好的结果的无用行为!所以我很瞧不起你们!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你们都有你们的高处,你们用你们的长项来互相压制,而我不会这麽干,我会去将你们的长处拿来去部他人的短处,这是我要做的!

(我独异于人)只有我这个笨蛋才会去考虑他人的利益观,考虑他人的感受,从中找到大家的共同利益点!你喜欢地,那么地给你种。他喜欢衣服那么衣服让他作。你用你的粮食换他的衣服,他用他的衣服换你的粮食!

(而贵食母。)
我不会为了地和衣服与您们争,我要学习天地万物运行当中的每一个个体为什么可以共同运作,为什么可以互补所需,而他们却从来不打架?所以我要向这位创造一切的母亲学习平衡之道!
---------------------------------------------------------------------------------------------
道德经的每一章都有阴阳两面,每一章都独立性又有整体性,他的学问不是用文字可以描述的,越是学问高的人来解读道德经就越容易误导人们,越是解释的清楚就越是限制了读者的思考能力。
而道德经的精髓在于启发人们的自我思考,所以老子总是将道德经写的很模糊。
而后世的高等学者又自大的来翻译道德经结果就是限制了人们的自我思考,这是与道德经背道而驰的!
在现在对的在以后未必是对的!在小方面对的在大方面未必是对的!所以用学问是解读不了道德经的!
其整体性和独立性更是千变万化!我看道德经从不看译文,实在是看不懂了那译文做参考,在我看来译文就是放屁!坏了他人的慧根!
道德经是一个将世间一切的矛盾融合成一个整体的超级世界观构建,如果你能将道德经中的阴阳两面,整体和个体这四个矛盾联合在一起.那么前知五百,后知五百就如同一个儿戏一样。
在下也只敢说阴阳有通,将每一章的个体拿出来还可以,但是要是将他们连接起来....我刚刚连接了14章!哎~~~难那~
常人学道德经大多是阴连阴,阳连阳,微观连微观,宏观连接宏观,这样的人已经算是高手了。能将其中的两者相互连接你就是登峰造极了,能连接三者你就出神入化了,能连接四者你就.....反正不是人了!
普通人一般都是瞎连!
说白了道德经就是一个可以将整个宇宙运行装到脑子里的:“核心中驱”!也就是超级世界观。
你要是能将道德经的所有元素融合成一体,你就会发现“神”是如此的渺小!
孩子一本道德经才20元,如果你就是那个能将此书融合于心的变态天才,那以后天地神鬼就要靠你吃饭了!

H. 道德经二十一章

《道德经》而是一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专其中属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本章旨在对【道】作一番说明。【道】是很难用语言说明的。一旦能用语言来说明【道】,那就不是整个的【道】了。所以,老子在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但本章又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我们可千万不能执着,说【道】中真有什么东西。因为前面已经说:“复归于无物”、“是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说其中有“物”、“象”只是因为万物是从其中创生的罢了。
【道】与【德】:【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示它的功能。【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存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说的简单一点:【道】落实到现实层面就是【德】。

热点内容
合肥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30 21:08:40 浏览:436
合同法与租赁合同关系 发布:2025-04-30 21:00:19 浏览:278
独立法人法人 发布:2025-04-30 20:39:42 浏览:955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 发布:2025-04-30 20:24:13 浏览:378
道路交通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30 20:13:53 浏览:30
物理法学小说 发布:2025-04-30 19:55:33 浏览:242
经济法学名词解释 发布:2025-04-30 19:55:32 浏览:873
道德违禁感 发布:2025-04-30 19:54:57 浏览:766
最新劳动法2017辞退 发布:2025-04-30 19:45:58 浏览:810
合同法承包合同期限 发布:2025-04-30 19:42:43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