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和知识

道德和知识

发布时间: 2020-12-20 06:19:09

⑴ 知识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对道德与知识的关系辨析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根本不相信道德的存在。典型的就是“杨朱哲学”。《孟子·尽心上》曾说它“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其一则是信仰道德的。孔子和庄子都属此类。他们的本义虽有出入,但对生命本身都是持有道德观的。其不同处在于,孔子将道德根源置于人的经验领域(血缘和心理)中;而庄子则将之赋予超验的“道”的地位。

对于不信仰道德一派,笔者不予讨论。因为没有讨论的基础。

对于孔子,显然是持“道德高于知识”这一信念的。道德属于人的精神领域,崇高的道德是排斥功利和实用价值的。而知识,作为人类种族维持生存和寻求发展的文化工具,它的目的恰是纯粹的功利效益。因此,道德与知识产生矛盾具有必然性。

社会发展依靠知识的积累和增长,依靠“物”与“利”对人本能的刺激和奖励。从某一角度来讲,“恶”往往成为历史进步的杠杆。这种进步也必然要以牺牲人类纯洁的童年、美好的人性、道德感和对善的追求为代价。这就是历史与道德、理性与人性、真与美的二律背反。

孔子解决此两难处境时,是以保护道德,限制、否定知识来进行的。如在《论语》中我们可以见到,他反复阐释的就是“道德高于知识”这一信念。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有徳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子路》)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知德者鲜矣。(《卫灵公》)

巧言乱德。(《卫灵公》)

这些记载都鲜明地表达出孔子对知识(“言”、“巧言”、“利口”)的道德批判和道德立法。他要求的是言行一致,且合于礼(道德规范)。虽然儒家(尤其是理学)能在理论体系上统一道德与知识,但一落到实践上,全然就走了模样。挂道德之羊头,卖私欲之狗肉。

道德的价值与功利、知识毫不相干。事实上,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结果总是为“恶”披上道德的外衣,或者成为一种乌托邦。儒家将道德植根于人性心理(孟子谓“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和对经验典范的追求模仿(孔子的“吾从周”),实际上就失掉了道德根源,为不道德、伪道德实践大开方便之门。而且越有知识,就会伪装的越隐蔽,危害也越大。

⑵ 道德传授和知识传授的区别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次家长在谈论起孩子的教育时,都绞尽脑汁,恨不得倾其所有,重视程度由其可见。仔细想想,为人父母哪个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教育是一个悉心灌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欠勿心浮气躁。

作为家长,我们除了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掌握知识,拥有智慧外,还要给她讲品德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从小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品德培养胜于知识传授。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怀。一个好的父母不是肯为孩子花多少钱,而是懂得传授她做人的道理和尊严,让她长大成人后,能昂首挺胸地立于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拥有良好品德修养的人,才能更易获得他人尊重及认可。

图片发自简书App

首先,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国人一直把诚信作为立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只有孩子拥有诚实的心性,心中才有一片坦荡光明,才更宜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后走上社会交到有品质的朋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次,培养孩子做一个谦虚的人。

谦虚,顾名思义就是实事求是,不说大话。为人处事不浮夸,并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我们要告诉孩子谦虚是“一切美德之首。”只有谦虚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欣赏和敬仰。从小培养孩子谦逊的态度,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孩子才会得到不断进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

告诉孩子:凡事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因为只有善待他人,才能调整失衡的心态,解脱孤独的灵魂,走出无助的困境;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充实快乐的感觉,踏入充满机遇的境界,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宽容的人。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段台词这样写道:“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在人类一切美德中,宽容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底善良、性情温和、招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就该把时间用在好好学习上,别的啥也不用干。甚至溺爱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地步。实际上我们应该适当鼓励孩子做家务。事实表明:一个会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易于就业。

《曾国藩诫子书》“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勤劳的人更宜接近成功,懒惰者必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热爱劳动,远离懒惰,接近勤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云:“百善孝为先。”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有了这样美好的心灵,才能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

当然我们要想培养孩子这种孝心,父母必身躬力行。一个有爱的家庭:长幼有序,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其乐融融,这样才更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培养孩子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弗洛姆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生命,是生命进程中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一个条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重老师,也要尊重任何微小的生命。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相应的尊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家庭这块沃土培养出一个品德高尚,心性优良的好苗子。当她破土而出时,才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真正做一个勇敢,自信,快乐,积极向上的人,愿君共勉。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⑶ 孔子怎样理解《品德》和知识的关系的

道德与品德之间的关系均为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与品德的区别:特点不同、出处不同、性质不同

一、特点不同

1、道德: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

二、出处不同

1、道德: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2、品德: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无论在品德方面,知识方面,还是娱乐方面。”

三、性质不同

1、道德:调控作用几乎体现于人们的所有活动领域,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2、品德: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⑷ 你觉得知识与道德有关系吗

知识的修养与知识的它所有关联有区别,道德素养是一种心态,维护与升华是一种境界,而专知识探索属是人们对自然世界感性的一种在认识,一种是心灵的坚守,一种是对感官世界的认识,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智者,有知识的人不一定要道德。

⑸ “道德和知识哪个更重要”辩论

如果对方说,落后就要挨打,被打了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还谈什么道德和尊严?我内怎么回答?..答。容如果没有理智就不会清醒的头脑,哪如何还手?要打也要先想好打那里。
如果对方说,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最以更重要,我怎么回答?答,起绝对性的作用,没有生产就没新的事物,就没有美好的明天。但是没有道德、理智。怎么生产?生产本来就是觉得这样东西好,才大量的生产。生产不是创造,而要以道德心来评判该不该生产这产品。。。所以说是盲目的生产重要还是判断重要呢?
我没有搞懂的是,你是哪方辩论,你的立场?

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每课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总复习【自己精心整理】

知识点 

1、宽容让人们彼此宽待、和睦相处,它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2、宽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友善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使我们的内心保持平和、安定,让我们生活得健康、愉快。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彼此之间难免产生摩擦、冲突。宽容能让我们心胸宽阔。 

4、宽容让我们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时大度、不计较;同时,也让我们面对他人的伤害时,平息心中的不满,放弃报复的想法,懂得原谅他人。 

5、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让我们平静下来,调整情绪,更为客观、大度地面对问题。 

6、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报复不是解决冲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冲突,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7、宽容,并非是窝囊,而是一种宽容精神,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

8、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9、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10、语言可以体现尊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分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被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11、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12、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1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由此可见,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让我们把所学的落实到今后的行动中,相信尊重之花会遍地开放。

⑺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有哪三类

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有三类,第一,走进社会生活。第二,遵守社会规则。第三,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

⑻ 谈谈你对知识和道德二者关系的认识

道德的修养与知识的探素有关联,也有区别。
道德修养是一种心态的维护与升华是内一种境界容,而知识的探索是人们对自然世界感性的一种再认识。
一种是心灵的坚守,一种是对感官世界的认识。
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一个智者,有知识的人不一定道德。
道德比知识更高尚,更具智慧和觉悟。
道德是先天具备和后天坚守的,而知识是后灌输学习或生活体验中得来的,道德比知识更具自我约束力。

热点内容
划清与西方司法独立 发布:2025-01-13 02:53:22 浏览:469
法院进家 发布:2025-01-13 02:51:46 浏览:239
丧家产假陪产假在劳动法中属于 发布:2025-01-13 02:40:24 浏览:65
法治歌歌曲 发布:2025-01-13 02:40:17 浏览:94
劳动合同法的解释 发布:2025-01-13 02:11:26 浏览:972
下列属于新条例 发布:2025-01-13 01:19:40 浏览:828
不戴口罩道德 发布:2025-01-13 00:53:23 浏览:9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发布:2025-01-13 00:10:51 浏览:779
马克思法学研究生 发布:2025-01-13 00:07:03 浏览:146
法律援助来源 发布:2025-01-12 23:44:24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