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与道德经
❶ 《道德经是心经还是哲学
Yoka是好人486:你好。
《道德经》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系统论集,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内,政治观容和认识论。“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道自然而然无所依。道生万物,却生而不宰,任万物自然发展。老子是一个无神论者,“道”不是神,不是绝对精神,而是实在。老子眼中的宇宙是一个没有主宰者的自然宇宙,宇宙因没有主宰者的主宰而自发和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应该效法没有主宰者的自然自发的天道,在人世间建立没有主宰者的自由和谐世界。无为而治就是防止统治者主宰国家和百姓,在人间去除主宰者。没有主宰者人世间就是人人互不主宰,人人各自保有自由的人世间。天道自然,人道自由。本文旨在发掘道德经中所包含的自由平等思想,以便建立自由平等等普世价值的本土文化根基。
❷ 心经和道德经可以一起读吗
按佛教的叫法,老子也是佛,所以心经和道德经都是佛的体悟,是完全相通的,是完全不矛盾的!认为有分别,只不过是宗教的徒子徒孙水平不够,心胸更不够,误解或曲解圣人的经典而已。
❸ 心经和道德经哪个厉害
一个是佛教最短的经典
一个是道教最主要经典
❹ 《心经》和《道德经》都很短,为什么能容纳那么多佛法
道德经有一本书那么厚,而且是道道的,心经是佛教的。
❺ 《心经》的“空”和《道德经》的“一”是同一个意思吗
他的意思是说:花也有世界,然一朵花就是一个世界,佛祖有法相万千,以普度天下,佛祖的化身多如树叶啊
❻ 《心经》和《道德经》都很短,为什么能容纳那么多佛法或道理
净空法师---你能说《四书》不如佛经吗?不可以说,我眼目当中《四书》就是佛经,是佛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称为“经”,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应,妄心不相应。妄心恶转恶,行,愈转愈严重;恶转善,转不过来。用真心很容易转过来,为什么?真心本善。
你看儒家所讲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来的。用真心,它就现前,妄心,它就不见了。“止于至善”是谁?佛陀。菩萨还没有达到,还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不能叫“至善”。“至善”是善圆满了,圆满的善才叫“至善”。他还有一点欠缺,不圆满。所以“至善”是正觉,必定正觉,“至善”。
你能说《四书》不如佛经吗?不可以说,我眼目当中《四书》就是佛经,是佛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它里面所讲的话,不是说“等一下,让我想想看再给你说”,不是。他没有“想想看”,你一问他马上就答复你,没有思考,那是什么?那是自性,从自性流出来的,止于至善。这就说明,只要称之为“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称为“经”,《论语》、《孟子》是独立的,“十三经”里头独立的,《大学》《中庸》是《礼记》里面的两篇,“十三经”,这“十三部”都称之为“经”。既然是“经”,就是自性流露出来的,跟佛陀的经典等量齐观,用平等心看待,真经。
“注解”那都称为“论”。“注解”里头有圣人说的,那跟经没有两样;有贤人说的,有君子说的,那个就不一样了。
“至诚感通”,“诚”太重要了!《中庸》说理论,理论归纳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个字——“诚”。
“诚”什么意思?经里头有说明,说一个很简单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骗自己,这是“诚”。人,一定是先欺自己,再欺骗别人;不欺骗自己的人,肯定不会欺骗别人。
❼ 佛学问题:我读心经,读出了道德经的味道。每次读到心经就能让我明白一些不明白的道理。不知道为什么一
业消智朗、暗合妙道、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