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丹经

道德经丹经

发布时间: 2022-01-09 08:03:52

㈠ 丹经万卷,不如守一,守得其—,万法归—。请帮我完整的解释这个古语的含义!感谢!

心一,保持本心不为名相所动,如果能够心如止水,就自然明了万法的根源。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坛经》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坛经》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㈡ 哪位知道 道家学说方面好的丹经给介绍一本 比如<<阴符经>>呀,<<道德经>>呀

宋元以前的道书丹经,《道德经》、《阴符经》和《周易参同契》是必须重要研读的。宋元丹经,我们推荐一些主要的如下:
《悟真篇》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金丹大要》(上药、妙用、须知诸章要用心看)
《金丹四百字》(其序非常重要)
《还源篇》
《丹髓歌》
《紫清指玄集》(玄关显示密论、修仙辨惑论、谢陈仙师寄书词首段、必竟恁地歌、快活歌可作重点)
《翠虚篇》(紫庭经、丹基归一论着眼)
《规中指南》
《中和集》
《钟吕传道集》
《西山群仙会真记》
以上宜熟研,另外《吕公泌圆春丹词》、《崔公入药镜》、《破迷正道歌》、《周易参同契发挥》、《悟真篇注释》、《悟真篇注疏》、《悟真篇三注》等可以同参。
明清丹经,可以先看如下几篇:
大道论(《张三丰先生全集》)
玄肤论(《方壶外史》)
修真辨难(《道书十二种》)
悟真直指(《道书十二种》)
三车秘旨(《圆峤内篇》)
这些都是丹经主流,历代都很重视,基本已囊括丹道大端。《道藏》中还有很多丹经,各有其价值存在,可作为下一步研习的内容,以领略丹经的变化万端,于中寻见其宗,也是一大乐事。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备两本《道藏提要》(最新版是第三版)、《中国道教史》(四卷修订本)之类的工具书,以便随时检索。

㈢ 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道德经

B 本题考查的是《金刚经》。《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故选B。

㈣ 《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此章中心在于阐明修真养性的要旨。“营魄”指魂魄,实指人身中的元神和元精。元神属阳,轻清易飞而上行,元精属阴,重浊易凝而下行。二者相反而互补。先天元神本为清静,因后天欲念所扰而散乱不安。若祛除妄念,清心寡欲,则神自清静,元精也会自安。“载”是元神元精同载于一车(喻搏入炉鼎之内),含有抱一不离,互为运转之意。

道教丹经《悟真篇》第一首诗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这也是说炼养时必须首先在体内安炉立鼎,“锻炼精华”,使魂魄合和抱一,聚结成丹。此可谓“清静真一,不二法门”。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专”是指专一之意。常人因私欲妄念所扰,心神散乱不能专一,在无意之中导致其气粗暴、神气不合、母子失守、阴阳不交、坎离分居、先天与后天脱离关系。因此,人在炼养时,必须心神专一,调和呼吸,由粗浅到深长,由强硬到柔和,若初生之婴儿。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涤除”是洒扫清除之意。“玄览”是洞观无碍之意。 “疵”是弊病。欲修真养性,必须清除心界一切杂念,使先天圆明的体性重现。《清静经》中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又说:“净扫迷云无点翳,一轮光满太虚空。”皆强调修道之人的首要功夫是清静神心。还其人之先天本性,洞观无碍。

㈤ 道教最著名的五部经文

怎么说呢,道教的经文浩若烟海,各家有不同的观点,总的来说若论最著名,SC方敏同学与墨白散人同学所说的前五部应该都可算是正确答案,个人补充几点如下
1、《道德真经》世称《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教立教之根本,这是最著名的经典,注意没有之一,它与佛教的《金刚经》,儒教的《论语》一样出名,在中国这个国度,只要你认识中文,那么绕来绕去总要看看这部据说是世上一切养生,修仙理论总纲的书。
2、《庄子》即所称之《南华真经》,这本书与《老子》一样出名,盖因为只要上过学的同学,都读过不下十篇它的节抄,如《逍遥游》《庖丁解牛》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读过《老子》一书的,大多都会再看看《庄子》,这是一个很让人费解的事情,但老庄、老庄就是先看老再读庄,要不怎么说《庄子》一书是“天下第一奇书”呢。
3、《冲虚经》即《列子》这个算是道教最著名排在第三绝对没问题,因为你看完庄子,就会对书里面被庄周批的狗屎淋头但又会御风飞行的奇人——列御寇产生兴趣,有机会的话,你当然会去看看他写的书是个什么样子,是不是真的有《御风》奇术藏于其中。
4、《文始真经》即《关伊子》就是那个强留老子在函谷关,求其传道的关令伊喜写的书,这个之所以叫《文始真经》,是因为他从《老子》中悟到了“道”的密秘,并把它们记述下来,将“文明”传著后世而得名《文始》的。当然,有学者考证现世所传之《文始经》实为伪作,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的传播,开玩笑,冲着老子大弟子的名号,用脚趾头想也明白,能不著名吗?
5、《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是魏伯阳读《阴符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及《易》后而著有“万古丹经之祖”的称号,想要长生,修仙的没有不读的。
6、《黄庭经》分《内景》《外景》两卷,为魏晋时期成仙的女道士魏华存所作,其中详细记述了多种修炼方法,无论养生、修炼、求仙,这是属于不可不看的经典。
7、《云芨七签》是北宋天禧年间,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精要万余条而成,其中记述多种祷神、养炼之方法,算是道教法术的集大成的一部经典,想学法术的同学那是一定要看的。
8、《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传为记述了黄帝与歧伯、雷公的问答之作,作者是黄帝。大家不要以为我写错了,说这是一部中医学的书啊,与道教有个毛的关系。哈哈,你以为古人常将道家学说归于“黄老之学”是怎么来的,“黄”就指的是轩辕黄帝啊,这个《黄帝内经》当然是道教的经典了,看看里面写的是什么,都是教人治病、养生的,知道彭祖这个典故出自那里吗?就是《内经》,知道所有的修炼方法的理论来源吗?当然还是《内经》。你说我说错了吗?
9、《老子想尔注》又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这是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所著的著作。想不出名实在是很难很难啊。
好了道教认为九为数之极,过而溢之,我就不再写了,写太多了没什么人看哦。

㈥ 道家内丹怎么修炼

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和《阴符经》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
内丹修行就是积聚能量疏通自身经络,练功时间越长,正气越多,病、邪、秽气等不干净气态自然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从而内气充盈,病气无存,达到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继续修行能量互相感应形成人体生物场,尤其是练功时候这个生物场会无限制扩大,与宇宙不断重叠,直至合一, 这就是道家内丹说的天人合一,此时念的咒语会跟波一样随时来影响宇宙,这时人处在自身的生物场中无比的舒服愉悦,身心达到极好的调整。
内丹之学,源远流长,阐发于汉末,盛行于晚唐不断趋于成熟,并逐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多种多样的修炼途径。它宗依《道德经》《阴符经》等经典,融摄易、儒、医等学,实践体验,形成了基于人体生命顺逆升沉的独特理论,对气功、医疗、人体科学诸方面,都有广泛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㈦ 道家著名经文全文(除道德经外)

太长了,你自己找吧,有《庄子》、《列子》、《悟真篇》、《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
初学最好看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㈧ 丹经的数术认识

数术之学,也即所谓的阴阳干支、四象五行、星宿刑德等等学问,在中国古代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远超乎当今人们的想象。远至天道运行,近至人道吉凶,都渗透着数术的身影,丹道亦不能自免。数术之学的特点,在于用一个不是太复杂的框架,建立起了一个天地运行的动态模型。
那么于丹道而言,数术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其要领又是什么呢?我们说,数术实际是整个丹道的大背景,其影响无处不在。没有数术之学,也就没有丹道之学。而数术之学的精要,则在于《易》。
在前面谈丹道祖经时,我们没有提到《周易》,并非轻视《易》在丹道中的作用。相反,我们认为,《周易》是丹道的前提和基础。《易》之道,有象,有理。易理通过十翼特别是系辞传(其它九翼同样重要)的发挥,是人们较为容易看到和参研的。而易象的精妙之处,则除部分专门学者之外,大部分人多未能体见。
对丹道而言,最重要的易象,莫过于《复》卦。《复》之初九,象征一阳初起,其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得实在是太好了!然而真正体现天地之心的,并非《复》卦本身,而是《坤》《复》之间!看过《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在一些版本的圆图中,下方标有天根,上方标有月窟的字样。而天根的位置,正在《坤》卦与《复》卦之间的地方。为什么前贤以《坤》《复》之间喻天地之根呢?原因在于,易卦的阳爻,象征阳气,阳气主生。而《复》卦则是阳气初生之卦,有大地逢春,万物待发之象,所谓生意盎然就是指的这个景象。然而造化的奥秘,并非在此初生之阳气,而在于从阳气消隐,到阳气滋起的这段过程,这一段过程是人们无法观察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但睿智的圣人,却认识到此过程才是天地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因此用易象将之生动的表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坤》卦和《复》卦之间的意象。[1]《系辞》所说的“生生之谓道”,《道德经》所说的“天地根”、“归根”、“复命”,《列子》所说的“机”,都是讲的这个天地生生不息之道,也正是丹道所本之道。生生,即是纯阳。
《周易》先天之学,起创于北宋邵雍,尧夫先生在《伊川击壤集》中有一首著名的《观物吟》,其中段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此诗虽非指示丹道修习,然而如能常诵此诗,体其精义妙动之处,绝胜于兀坐十年之功!
数术的内容,有的精深,有的则刻板乃至迷信,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不能过于夸大其作用,也不宜忽视其应有的价值。特别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古代《日书》这样非常初级,且有些死板的数术应用,也反映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范围天地”、“把握阴阳”的数术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生生之道的最好表现。先人们这种质朴而深邃的智慧,令人肃然起敬。如果朋友们确实有志于丹道,那就绝不能避难畏艰,因离坎阴阳、四象五行、龙虎铅汞这此术语而止步不前!
注释:
[1]《参同契》所说的“晦朔之间”,所指正为《坤》《复》之间。契文中还对阳气初生的过程,作了让人称绝的描述和阐释,体现了丹道独有之特质。转录其文,以尽其意: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神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于是仲尼始鸿蒙,乾坤得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用芽滋。又云: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溷闷蒙鸿,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

㈨ 哪位知道 道家学说方面好的丹经给介绍一本

你看不懂的!

热点内容
上海劳动合同条例最新 发布:2025-04-30 10:17:14 浏览:935
法院何海峰 发布:2025-04-30 09:55:20 浏览:414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发布:2025-04-30 09:54:33 浏览:359
西南民族大学行政法学 发布:2025-04-30 09:52:57 浏览:835
非公司制企业法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30 09:41:25 浏览:710
劳动法员工受伤被开除 发布:2025-04-30 09:27:11 浏览:807
重庆法院易 发布:2025-04-30 08:57:52 浏览:807
江苏大学法律硕士调剂 发布:2025-04-30 08:56:17 浏览:299
简述我国合同法担保法规定的抵押制度 发布:2025-04-30 08:55:40 浏览:326
机关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2025-04-30 08:48:15 浏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