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天尊赞偈

道德天尊赞偈

发布时间: 2022-01-09 12:20:55

A. 常念,太清道德天尊有那些好处

修行天尊法门好处
第一,天尊加持,所在之地土地城隍皆护佑此人
第二,智慧明净,所做所行皆是天意,行天之意,无所畏惧
第三,平安相随,常年奔波之人受得四海大龙王护佑,舟车平安
第四,财源广进,正财,偏财,禄神常伴
第五,广传道音,功德无量,常庇福荫,灾祸远离
第六,渐生气力,皆受天星照耀,气力渐增
第七,寿命长久,阴司众等,闻听天尊尊号,皆嵇首而礼
第八,死者超度,死者闻生时亲属能够常年天尊尊号,生出诸端妙处
第九,地域安宁,尊号声起,五路瘟神皆远离,地域安宁福无量
第十,死时超脱,常念天尊尊号,死时一念生起救苦救难太乙天尊,即能前往东方极乐界
福生无量天尊,尊号响起,万邪避忌,诸病离身。

转天尊
因为考虑到大家的工作学习都很紧张,所以避开繁琐的修持仪轨,也不需要诵经。大道至简,修者惟专。接下来介绍的法门就是道教非常方便的“转天尊”法。

第一,持诵雷祖宝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此圣号出自《玉枢经》,经云,持诵天尊圣号,能得以下十种利益:

1、疾病者痊愈。2、消除种种不顺。
3、化解口舌官非。4、常得如意。
5、安镇神煞。6、保佑孕妇胎产。
7、驱逐精怪邪魔。8、消除瘟疫之气。
9、禳解灾难。10、祈晴消旱。

第二,持诵太乙宝号: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此圣号出自《太乙救苦护身妙经》,经云,持诵天尊圣号,能得以下十二种利益:

1、消除疾病,2、加禄升官,
3、保佑舟船不遇风浪困阻

4、安定心神,消除恐怖,
5、消除家庭、工作、社交中的不和因素,增加人缘,
6、保佑国泰民安,人安物阜。
7、消除妖怪邪精,虎狼虫蛇之害。
8、求子遂愿。9、使求仙者学道有成。
10、解脱牢狱之灾。
11、超度过世亲人生天
12、消除诅咒,解冤释结。

第三、持诵玉皇宝号: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此圣号出自《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经云,持诵天尊圣号,能得以下三十种利益:

1、诸仙赞重,2、先亡天在,3、宿殃解脱,4、所往通达,5、无盗贼事,
6、所求遂心,7、除水火厄,8、横事潜消,9、夜梦吉祥,10、疾病不临,
11、智慧聪明,12、人见欢喜,13、衣食丰盛,14、子孙荣贵,15、六亲见喜,
16、门族和睦,17、除三恶报,18、转女成男,19、形容端严,20、为国大臣,
21、生为帝王,22、鬼神钦仰,23、得宿命通,24、诸神护念,25、九族受荫,
26、处世长年,27、有情赖善,28、魔王保迎,29、决超三界,30、白日上升。

那么转天尊的方法是什么呢?一般要先洗手、漱口(吃过荤酒之后尤其注意),找一个安静,清洁的地方。心里默默想着所念诵的天尊的形象,想天尊放大光明,照在自己的身上,这时默默地持念相应的圣号。念诵的遍数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订,少则十分钟,多则半小时都可以。如果想要记数的话【念珠就行,也起源于道教。但是道教是流珠,没有头尾】,念一句记一句,正统道教转天尊的修持是以十万遍为限。
念完之后,再念一个回向偈: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心明了。
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无上道。
这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愿望以默默祝祷的形式向天尊说出来,冥冥之中自有感应!
简便的《早、午、晚持诵“三大天尊”圣号》修持方法
早上持诵“玉皇赦罪天尊”圣号:
赞曰:玉皇修证在香严,普放神通十七光,为教众生除罪障,法门真一广宣扬。

注:扣齿三通,观想圣容,(有时间念赞,然后持圣号,没时间仅)持诵“玉皇赦罪天尊”名号,7声、9声,乃至千百声,多多益善。
中午持诵“雷声普化天尊”圣号

赞曰:广宣帝德起群生,三界英灵侧耳听,莫道上天无一语,须知司令有雷鸣。

注:扣齿三通,观想圣容,(有时间念赞,然后持圣号,没时间仅)持诵“雷声普化天尊”名号,7声、9声,乃至千百声,多多益善。

晚上持诵“太乙救苦天尊”圣号

赞曰:救苦天尊妙难求,身披霞衣累劫修,五色祥云生足下,九头狮子导前游。盂中甘露时常洒,手执杨柳不计秋,千处请师千处降,苦海常作渡人舟。

太清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⑵。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⑶。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⑷。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⑸。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⑹。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⑼。
[注释]
⑴太清:原指三清境之太清仙境,为太上老君所治之处。。此引指太上老君。
⑵随方设教,历劫度人:随方,随便在什么地方。此指到处。设教,即开坛传教。道教奉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之一,尊为教主。认为老君应感随方变化,无世不在。因此,老君自然会处处开坛传教。历劫,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此指无数此劫。度人,度化世人。因老君为代代化生,故言历劫度人。
⑶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皇,黄帝。《太上老君开天经》称:“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故言“为皇者师”。《犹龙传》说:自三皇五帝以来,老子改名换号,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秦汉时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生。唐代帝王尊崇道教,奉老子为先祖,立庙祭祀。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太上老君为“大圣玄元皇帝”。故又称之为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道经称老子虽降生子殷代。但老子之号则始子无数劫,甚杳杳冥冥,渺邈久远。开辟之前,复下为帝师,代代不绝,后又化生降世,为王者师。老君为代代化生,无世不在,只不过其名不同,故称假名易号。
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立,建树、成就。天之道,即天道。指宇宙万物化生之本源。地之道,指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隐圣显凡,指老君隐圣降凡,成就天道、地道和人道,从而造化社会和世人。
⑸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总,聚积。官君,官员及君王。老君代代化生,为历代帝王师,众多达官贵族皆宗奉于他。包,包容。梵炁,大梵之气。指构建太清圣境之气。
⑹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老子铭》称老君“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故言其化行今古。道德,即《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或又称《老子五千言》,为道教之祖经。《吕览·不二篇》谓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下经”五千言,即此书。该书分上下两卷,八十一章。为韵文哲理诗体,上卷三十七章言“道”,下卷四十四章言“德”。故称“道德凡五千言”。
⑺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主握,主持和掌握。阴阳,指化生天地万物的原质之气,雷霆,指疾雷。九五数,即九五之道。指雷法中的修持修炼养方法。认为,金长生在已,旺于酉五数也,墓于丑九数也;水土长生在申,旺于子五数也,墓于辰九数也;木长生在亥,旺于卯五数也,墓于未九数也;火长生在寅,旺于午五数也,墓子戌九数也。壬子为东方之根,丙子为北方之源,甲为雷,庚为霆,甲庚为雷霆之号令,壬为雷霆之局,丙为雷霆之令,子为雷霆之宗。即施用雷霆须依时令而发。
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
⑼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等同于“道”,称其“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为先于天地的神灵。东汉时,张陵创立道教后,著《老子想尔注》谓“一(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把老子尊奉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为老子的神名。道教最高神“三清”的第三位神。

B. 如果接引道人和老君打起来,谁更厉害一点

接引道人的修为要比太上老君更高深一些。谈及《封神演义》中最至高无上的存在,当然就是高高在上,几乎无所不能的圣人了。他们都是先天大道的宠儿,自身法力和三界相和,有着无穷无尽,即便是开天辟地,也易如反掌的恐怖威能。

封神世界中,天地之间一共有六大圣人。分别是道门的“三清”,西方教的准提,接引,和妖族的女娲娘娘。这六人中,一般来说,读者都公认老君和接引的法力最为高明。

接引何许人也?他是东方药师琉璃光王如来的弟子,号称“南无接引归真佛”,在开天辟地之前,就已经修成正果,神通参天并地!怪不得连老君也不如他!

C.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洞府兜率宫。率字怎么念

正确的拼音:shuài

兜率宫证券读音是:dōu shuài gōng

兜率宫的“兜率”出自佛经,因古代译经对地名、难译名称常用音译;玄奘法师将之译为“睹史多”,由此译名之汉字发音,可知兜率宫的“率”字绝不会读“绿”。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住在离恨天的兜率宫里面。兜率宫只是老君在离恨天的一个宫殿,而不是指佛教的兜率天。兜率宫在是三十三天,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 ,而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二者不同体系,不可混为一谈。

(3)道德天尊赞偈扩展阅读:

太上老君是天庭中的地位极高的神仙,他是道教始祖三尊之一的道德天尊。西游记中常看到他腾云驾雾从天庭飞来屡次为众仙分忧解难,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宫殿练仙丹,那么太上老君住在哪里呢?

原著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孙悟空喝醉了酒,无意间走到了兜率宫,他自言自语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

孙悟空身居齐天大圣之职,整天没事干,到处拜访神仙,所以他不会认错地方。也就是说,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别墅叫兜率宫,处在三十三天之上的离恨天。但奇怪的是,任你翻烂佛道典藏,都找不到这离恨天究竟在哪?

兜率是天界的梵语,意指极乐净土,这个地方由七个部分组成,常年仙气缭绕。入口称为天门,进去有一个玄典台,经过这个台能进入五材宫。五材宫旁边有一个天一金池,池水常年流淌,雾气缭绕让兜率宫居住怡人。金池旁边有一个会仙福地,是接待宾客的地方。会仙福地后边就是太上老君的炼丹室。炼丹室里的炼丹炉常年都折射出金光,炼丹室后面就是太上老君日常居住的宫殿大清殿。

离恨天的境界,是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的境界,是满天迷雾仍能看清方向的境界,是你已悲观绝望他却说“放心有我”的境界。

D. 老君爷怎么供奉

神位宜面南背北,这个方向是神的正位,是神最喜爱的方向。
即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是公认的道教创始人,又称道德天尊、太上道祖、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开皇末劫天尊。因此,家中供奉太上老君神像最好摆放在房间中面南背北的位置。
但是,现代楼房设计为了充法梗瘁妓诓幻搭潍但璃分利用空间和有效采光,找一个面南背北的神位并不容易。在没有正位的情况下,面东背西,面西背东也可以的,但是就不要面北坐南。
神位要尽量选择干净明亮通风的房间为好。不要靠近厕所、卫生间。神位也不能正冲厕所卫生间,这样对神灵不敬;居住农村的人家把神位设在中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家中有条件,房间多。把神位设在一个明亮安静的房间里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样的房间称为静室。
如果没有多余的房间,正巧家中有书房。那么将神位设在书房,对爱好书法、文学、多善学习,宜走仕途的人士来说将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现在城市里的住房很紧张,空间狭小,往往不能有专门的房间来设神位。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在卧室里设神位了。在卧室里供神位尽量不要使神像面对卧床。在午休和夜晚入睡时用黄布把神像遮住比较尊敬神灵。
专业角度讲,老君神像不能单单从方向来判定供奉位置。得看你的原点(家里的话一般是主人床)在哪里,由原点定六亲,神像供奉在父母位是最好的,妻财位也好,其他的官鬼位、子孙位、兄弟位都绝对不行。
贡品水果里不要有梨和葡萄,不要有荤的,品种以单数为佳,清水一定要供,不要用酒供。
西方

恭祝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圣诞!

农历二月十五日,是太上老君圣诞,国际道教节!太上老君既是太清仙境大罗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尊神之一,是公认的道教教祖,又称“开皇末劫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师宝天尊”等。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作为道教尊神,肯定受到道家的崇奉,与此同时也得到民间的虔诚供奉。老子就是老君爷的第十八世化身。度人无数,为三教之师;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道教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是道教最高尊神。在道教宫观“三清殿”中,老君塑像居左位,手执蒲扇。太上老君居住在太清圣境。

太上老君是天地未开、混沌未分时的一团气。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化成五色玄黄大如弹丸的一团光投入玄妙玉女口中。玉女怀圣八十一年,到了周朝武丁王的庚辰年二月十五日卯时降生在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一棵李树下,老君从玄妙玉女左肋降生,生下来就是白发白须,并指李树为姓。降生凡间的老君世号老子,又叫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曾当过周朝管理图书、史料的守藏室史,后辞官归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真经》,后西入流沙化胡而去。西出函谷关的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见的---紫气东来的来源。

《道德经》

汉安元年(142)五月一日,道祖太上老君降临蜀郡,传授张道陵“天师”之位和“正一盟威之道”。从此道家正式成立道教这个组织。道教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和基本信仰,认为道“无形无象,生育天地万物,是宇宙本原”,用《道德经》中的“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天人合一、天下太平、宇宙和谐,追求长生久视、得道成仙、无量度人。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著名经典,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李耳(老子)所著。《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首”、“万经之王”。《道徳经》也是世界上发行量较大的文化典籍,因为它距今时间久远,文字古奥,内容艰深,于是注家蜂起,版本众多。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探究中华智慧的底蕴。

大唐开元三年,玄宗皇帝亲自下诏,定二月十五为玄元节,规定为法定节日,全国休假三日以襄庆祝。从此老君的诞辰便由天子主持庆贺,而普天之下的道院宫观都在这一天遥相呼应,共襄盛举。玄宗皇帝为庆贺老君圣诞还特作《玄元皇帝赞》一首:

爰有上德,生而长年。

白发垂相,紫气浮天。

含光默默,永劫绵绵。

万教之祖,号曰玄元。

东训尼父,西化金仙。

百王取法,累圣攸传。

函谷关右,经留五千。

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太清宝诰》

至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E. 太上老君的赞怎样写

1.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
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
室内炼丹搀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
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记人间几万年。
2.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仙音隔陇闻;
辟地开天为教主,炉中炼出锦乾坤。
3.玄黄世兮拜明师,混沌时兮任我为;
五行兮在我掌握,大道兮渡进群贤。
清净兮修成金塔,闲游兮曾出关西;
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弭。
4.一气三清势更奇,壶中妙法贯须弭;
移来一本还生我,远去分身莫浪疑。
诛戳散仙根行浅,完全正果道无私;
须知顺逆皆天定,截教门人枉自痴。
5.混元初判道如先,常有常无得自然;
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
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混沌从来不计年,鸿蒙剖处我居先;
参透天地玄黄理,任我傍门望眼穿。

F. 封神中,除了道德天尊的谶语,还发生了什么奇异现象

出征前,看到师叔姜子牙向元始天尊询问东征伐周的吉凶,黄天化有些小激动。

又看到,哪吒、杨戬、土行孙等第三代玉虚弟子,都得到了师父们的指点迷津,黄天化悬着的一颗心,更是按捺不住了!

元始天尊的弟子清虚天道德天尊,眼见黄天化命数不长,只是爱徒心切,又不能直言相告。

有这样的结果,有些是命数已定,有些则是自身的大意所致。

想想看,先有清虚得德道真君的偈诗在先,后有记头功时的异象发生,如果识时务、知时运,早做防范,小心谨慎,或许就会免遭陷害。

G. 供奉老君爷之位〈怎样写〉

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的正确写法,你家的神龛写对了吗?


所谓"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天不连二,地不离土,君不开口,亲不闭目,师不齐肩,位要端固。

天:天字要分两笔写,第一笔写一个正楷的一,第二笔写一个大。

地:地不分离,地字需要一笔写完。

君:皇帝金口玉言,所以君口不开,口一定要封严。

亲:亲不闭目,所以目千万不能封严。

师:师是老师、孔圣人,所以师不并肩,币字要写下点。

然后就是用正楷字写‘之位’二字。


天:老天爷,上天;

地:土地爷;

君:皇帝,国家;

亲:父母,祖宗;

师:老师,圣人。

“天地君亲师”五字成为人们长久以来祭拜的对象,充分地表现出中国民众对天地的感恩、对君师的尊重、对长辈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众的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这几个字正体现出中国民众的终极关怀所在,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由于它的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正使得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

"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上无君师,下无父子,夫是之谓至乱。"敬天地君亲师,希望大家学仁义礼智信。

天地君亲师神位一般一年除夕都要重写一次。


"天地"二字写得很宽,取天宽地阔之意;"君"字下面的口字必须封严,不能留口,谓君子一言九鼎,不能乱开;"亲"(亲)字的目字不能封严,谓亲不闭目;"师"(师)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谓师不当撇(撇开)。反映出民间对五者神圣的崇拜。写"天"必须站着写,写"地"则必须坐着写。"地"不能大过"天","国"虽然不可大于"天",但最好看上去跟"地"一般大小,以示我国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亲"与"师"则字体略小。

旧社会,一般都写的"天地君亲师",民国后,我国君主制度废除,民间遂将君字改为"国"字,成为"天地国亲师",不过,现在是两者并存,并无定论。有的家里,并不每年都重新写牌位,有的就装裱成卷轴悬挂,可以用很多年。


在一张纸上随"天地君亲师"同时供奉的,还有正对纸的左边,从左到右是"*氏先祖","赵公元帅",正对纸的右边,从左到右是"灶王府君","观音大士"。"*氏先祖"也有做"*氏门中"的,"观音大士"也有做"观音菩萨"的。 在“天地君亲师”牌位的两侧,都有一副对

H.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成书考

目前,学术界对 《 清静经》的成书年代问题仍存有争议,归结起来约有成书于唐代说,以南怀瑾与受佛教影响的全真教高功高道为代表,此说影响较大;成书于唐玄宗以前说和成书于六朝说,观点众多。对这部重要道经而言,厘清其成书时间,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那么 《 清静经》到底成书于何时 呢?经考证后认 为,《 清静经》约为陶弘景至北周末年之间的作品,后文即对之详述 。
《 清静经》的版本与流传
为厘清 《 清静经》的成书问题,笔者先将目前所见资料中有关 《 清静经》版本及流传之材料,约略归述于下:
( 一) 《 清静经》白文本及各家注本。 (1 )
《 清静经》白文本,见 《 道藏》洞神部本文类。(2 )杜光庭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为 《 道藏》所收 《 清静经》最早注本,见洞神部玉诀类。(3 )张君房 《 云笈七籖》卷1 7 ,收有 《 老君清净心经》 ,见 《 道藏》太玄部;此外, 《 道藏》太清部也收有 《 太上老君清静心经》 。 (4 )宋代王阶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 ,见 《 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另外, 《 藏外道书》第9册,第3 2 2-3 2 5页收有王阶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去注存图本。(5 )金世宗时人侯善渊 ①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② ,见《 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6 )金代刘通微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 ,见 《 道藏》洞神部赞颂类。(7 )元代李道纯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见 《 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又见于 《 道藏辑要》尾集一。(8 )元代无名氏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见 《 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9 )原题白玉蟾分章正误、王元晖注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成书于元代 ③ ,见 《 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道藏》洞神部玉诀类还收有 《 清静经注》1卷,含 《 大道渊源老氏圣纪》及图像数篇, 《 中华道藏》中丁培仁先生点校本认为其属白玉蟾分章正误、王元晖注本,而 《 道藏》误题为 《 清静经注》④ 。(1 0 )八洞仙祖合注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 ,见 《 道藏辑要》尾集一。(1 1 )彭好古刊《 道言内外秘诀全书》所收 《 清静经》 ,见 《 藏外道书》第6册,第2 3页。(1 2 )水精子 《 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 ,见 《 藏外道书》第 3 册,第7 1 5-7 4 4页。(1 3 )汶水居士注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元旨》 ,见 《 藏外道书》第 3 册,第7 4 5-7 6 6 页 。
( 二) 《 清静经》在唐代的注解与流传。据《 道藏》所收白玉蟾分章正误、王元晖注之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经后元代王大叙题识谓:“ 大叙尝获紫清白真人分章证误,司马子微解注之本,言 言 造 微,句 句 明 理,实 乃 修 真 之 指归……句曲山人王大叙谨识。 ”⑤ 司马子微即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武则天曾召其至京都,历经睿宗、玄宗朝,至7 3 5年告化,时8 9岁 ⑥ 。又据《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3 3载:“ 李思慕,成纪人。与东楚董练师、白先生结烟霞之友。周游三湘名山,后访南岳五峰。虽师范不同,而各有指归。白既于石鼓上升,思慕入京师,高力士嫉吴筠而进之于明皇。答问称旨,后乞归山,上厚赐饯行。注 《 清静经》 ,行于世。后玄化于紫盖峰。惟董混迹于衡阳后洞,常以咒术治人病苦。有酬之者,惟酒一醉为妙。于是无醒时,醉卧衢路或溪谷,遇雨而衣不濡,凌严霜而皓如也。数年,巡门告人曰:各好将息。人皆讶之,亦于洞后尸解,如蝉蜕也。唐杜甫有忆昔行诗,末句云:更访衡阳董练师,南游早鼓潇湘柂。 ” ⑦此外还有杜光庭注本,于是可知, 《 清 静 经》在唐代流传颇广 。
( 三)《 清静经》在宋元的流传。《 金石萃编》卷 1 2 5 载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 常清静等经碑》作 《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南宋绍兴改定《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 《 清净心经》 1卷。南宋郑樵 《 通志略》艺文略第五,道家第二,载录其所见 《 清静经》注本有董朝奇注、吴中起注、周申注、孙膺注、刘本注,另有别解 1卷。南宋黄震 《 黄氏日抄》卷5 8云:“ 后世有伪为道书者,曰常清净经;有伪为佛书者,曰般若经。千变万化,皆不出反常一语。初非异事乃雷同语耳。言用兵而不能明其所以用兵,言修炼而不能明其所以修炼,言鬼神而不能明其所以鬼神,盖异端之士掇拾异说,而本无所定。见者岂此其所以为阴符欤?然则人生安用此书为也。唐永徽五年尝敕禇遂良写一百二十卷,不知果然否?近世大儒亦加品题则事之不可晓者。 ”从以上所列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首先,《 清静经》已经在唐代流传颇广,据司马承祯曾注 《 清静经》之说,那么极有可能在武则天朝就有 《 清静经》流传。其次,宋代以后《 清静经》流传不绝,显示其较大的影响力。
萧登福先生认为,从内容来看,所谓 《 心经》者,通常是指该经之精华而言,如佛教的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 《 般若经》之精华,道教之《 高上玉皇心印经》是内丹修炼之精华,同理《 清净心经》也应是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的精华;既取其精华,所以 《 心经》通常较原经为短,然 《 清净心经》反而较 《 清静经》文字为多,不是取其精华,而是在阐释 《 清静经》的道理,所以 《 清净心经》应该是撰成在 《 清静经》之后,用以解释 《 清静经》者 。在学者们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持 《 清静经》较 《 清净心经》早出的看法,主要理由有二。其一, 《 清净心经》纠正了 《 清静经》的某些错谬。我们可就两经中相关经文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问题。 《 清静经》云:“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这一表述将动视为静的基础,显然与下文 “ 主静”的意蕴不符,这一表述在无名氏注本、李道纯注本、王元晖注本、王阶注本中皆与之相同。 《 清净心经》则谓:“ 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 ,即纠正了 《 清静经》的错误,在侯善渊本、刘通微本中都是如 《 清净心经》 “ 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的表达。这一方面说明《 清静经》本较 《 清净心经》本流传广,影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 《 清净心经》 “ 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的表述是对 《 清静妙》“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的修改,属于较晚的版本。其二,《 清净心经》中有不少文句是在注解 《 清静经》经文。比如 《 清静经》云:“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 《 清净心经》则云:“ 老君曰:夫道一清一浊,一静一动。清静为本,浊动为末;故阳清阴浊,阳动阴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我们知道,阴阳是道教教义的重要概念,《 太平经》就有 “ 天下凡事,皆一阴一阳,乃能相生,乃能相养”, “ 阴阳相得,交而为合,与中和气三合,共养凡物”的说法,这些论述显然指出了男属阳、女属阴的观念。就 《 清静经》与 《 清净心经》这两段文字相比来看,后者显然更详细,指出清静为本,还从阴静阳动中推出男动女静。因此认为后者是为前一段文字作解,是大有可能的。又如, 《 清静经》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 《 清净心经》则谓:“ 既常清静,及会其道,与真道会,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既无所得,强名为得,为化众生,开放便道。老君曰:道所以能得者,其在自心。自心得道,道不使得;得是自得之道,不名为得,故言实无所得。 ”很明显, 《 清净心经》这段话是在 《 清静经》表述之上的展开 。
三、《 清静经》成书年代考证
经上文梳理和分析,基本可以确认 《 清静经》是早于 《 清净心经》的,在此基础上,我可以进一步考察 《 清静经》的成书时间。笔者赞同将 《 清静经》看作是六朝时期经典的观点,并通过考证后认为 《 清静经》约为陶弘景至北周末年之间的作品。笔者是从考析 《 清静经》本身以及旁证支持这两个方面去考察其成书问题的。
首先,从 《 清静经》本身来考察。李大华先生提出从 《 清静经》与 《 清净心经》的 “ 赞”与“ 偈”确认两经成书早晚的思路对笔者有很大启发。但是笔者在对 《 清静经》中 “ 赞”的研读中有不同的理解。“ 赞”中有云:“ 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 炼 形,形 神 俱 妙,与 道 合 真。 ”这 里“ 玉符保神”实际上指出了神真授玉符以保护修道者身神的观念。如 《 云笈七籖》卷 9 “ 释太上神虎玉符”就说:“ 《 神虎玉符》太真九天父母所出。太真丈人以传东海小童、九天真王,九天真王以传太上道君,太上道君常所宝秘,藏于太陵灵都琼宫玉房之里,卫以巨兽,捍以毒龙,神虎七千备于玉阙也。神虎班其匠,金虎亘其真,智慧标其干,消魔演其源。微旨幽邃,妙趣难详。皆署天魔隐讳,或标百神内名。诵其章,千精骇动;咏其篇,万祅束形。以三天立正之始,传付太微天帝君,使威制六天,斩馘万神,摄山召海,束缚群灵。威魔灭试,回转五星。符在本经。 ”“ 金液炼形”则主要是说服食金液神丹以成仙,如 《 云笈七籖》卷4 3云:“ 二老因授青芝金液浆见,与以次存食芝而饮浆,青芝似莲华,浆似美酒耳。饮食都毕已,乃再拜帝君之前,言曰:今日清吉,帝君在庭,赐以神芝,金液玉浆,二老度籍,太一奉章,长生久视,寿命未央。 ”依照笔者对 《 清静经》中 “ 赞”的理解,其应该是反映了内丹道教兴起以前以神符保神及服食金液神丹而成仙的观念,并不具备隋唐道教内丹学初兴时的特征 。
其次,从旁证加以佐证 《 清静经》成书时间。学者们在考证 《 清静经》成书时往往忽略了将与之相类似的系列经典— — — 《 太上老君内观经》 、《 洞玄灵宝定观经》等结合起来考定其成书问题。张君房编撰 《 云笈七籖》时将 《 太上老君内观经》 、《 洞玄灵宝定观经》 、 《 老君清净心经》同收录于 “ 三洞经教部” ,第1 7卷,这并不是随意的编排,而是根据这三部经典的共同旨趣进行的归类。丁培仁先生也指出,《 太上老君内观经》基于 “ 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和 “ 人能常清静其心,则道自来居”等观点,提出 “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乱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的修炼方法,其内观顺序涉及心、身、物三者。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与之有关联,更具体提出 “ 能遣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以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的三观法。 《 太上老君内观经》与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 《 洞玄灵宝定观经》思想连署,特征相似,当属同时先后的作品,据思想分析,《 太上老君内观经》应在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之前成书。萧登福先生也认为 《 清静经》与 《 太上老君内观经》关系密切,但他将《 太上老君内观经》视为解释 《 清静经》的作品。综合以上说法,我们能够确认的是 《 清经》与 《 内观经》等经典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在考察 《 清静经》的成书时间时不能仅围绕着 《 清静经》本身来做文章,应该参考《 内观经》等的成书来作出推断。那么 《 内观经》成书于何时呢?笔者留意到,杜光庭在 《 清静经注》中引 《 内观经》之论,其注 “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时谓:
人能断情,绝贪去欲,即无三业之罪。不以专志,修于内行,守于绛宫,自内观己心。心者,火也。故引 《 内观经》之言,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于火也。上应荧惑,下应心也。心为绛宫者,神也,妙用不测,变化无定,神明依泊,三叶如莲花。又云,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静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故使学人可以观之者,心处于形内,不以形观心。既使形观,则为二义。形者舍也,心者主也,舍不能观主,故不可观也。可使神观心。神者炁之子,炁者神之母。但心意引炁,存神而观之,自然感应。何以知之?古德云:为使炁神,神之与心,炁之与道,不相远离。故圣人设法教人,修道即修心也,修心即修道也。心无所著,即无心可观;既无心可观,则无所用,无所修,即凝然合道。故心无其心,乃为清静之道矣。
杜光庭引 《 内观经》经文以注 《 清静经》 ,这说明当时 《 内观经》已经影响较广了。此外,我们注意到,杜光庭注解 《 清静经》时所引经典大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所出,比如 《 黄庭经》 、《 西升经》等,皆距杜光庭的时代较远,这就说明有可能 《 内观经》也是距其时代较远的作品。此外, 《 太上老君内观经》云:“ 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长保者,以其不能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长存。 ”这一论述与 《 上清经秘诀》所录陶弘景 《 登真隐诀》佚文相似,即:“ 所论一理者,即是一切众生身中清净道性。道性者,不有不无,真性常在,所以通之为道,道者有而无形,形而有情,变化不测,通于群生,在人之身为神明,所以为心也,所以教人修心即修道也,教人修道即修心也。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生亡则道废,合道则长生也。”
陶弘景生于刘宋孝建三年 (4 5 6 ) ,于梁武帝大同二年 (5 3 6 )卒。此外,这一论述还见于《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 ,即:“ 劝人修道,即以修心;教人修心,自可见道。道不可得见,因心以见;道不可得闻,因心以闻。夫闻见于道,皆因以心;心不可常,用道以守。若非以道守,随心闻见,则是入邪宗,永不解脱,永不闻法。 ”王卡先生认为,《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约成书于南北朝末,因为 《 无上秘要》卷 3 7 已经著录此经。《 续高僧传》卷 2《 释彦琮传》谓北周武帝( 宇文邕)平定北齐之后,自缵道书号 《 无上秘要》。北周武帝 (5 6 1 - 5 7 8年在位)于5 7 7年平定北齐。上文中所引各经所论与 《 内观经》相似之经文,可能是引自 《 内观经》 ,当然也可能是道士造作 《 内观经》时从他经所摘录。若属前一种情况,那么 《 内观经》的成书就不晚于陶弘景生卒年间,即4 5 6 - 5 3 6年;若属后一种情况,我们结合前文分析,则 《 内观经》成书不晚于北周 ( 5 5 7-5 8 1 )末年。综合以上考虑,我们就能够推断 《 内观经》成书时间约在 4 5 6-5 8 1 年间。而基于 《 内观经》与 《 清静经》的密切关系,我们亦可推得 《 清静经》约为陶弘景至北周末年之间的作品 。

I. 太上老君写了那些书

太上老君是神话人物,是不现实的,自然不会有书流传下来。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 又称道祖、太上道祖、开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师宝天尊。 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太上老君。
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J. 经常念《太清道德天尊》有哪些好处

第一,天尊加持,所在之地土地城隍皆护佑此人第二,智慧明净,所做所行皆是天意,行天之意,无所畏惧第三,平安相随,常年奔波之人受得四海大龙王护佑,舟车平安第四,财源广进,正财,偏财,禄神常伴第五,广传道音,功德无量,常庇福荫,灾祸远离第六,渐生气力,皆受天星照耀。

第二,持诵雷祖宝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此圣号出自《玉枢经》,经云,持诵天尊圣号,能得以下十种利益: 1、疾病者痊愈。2、消除种种不顺。 3、化解口舌官非。4、常得如意。 5、安镇神煞。6、保佑孕妇胎产。 7、驱逐精怪邪魔。8、消除瘟疫之气。 9、禳解灾难。10、祈晴消旱。

第三,持诵太乙宝号: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此圣号出自《太乙救苦护身妙经》,经云,持诵天尊圣号,能得以下十二种利益: 1、消除疾病,2、加禄升官, 3、保佑舟船不遇风浪困阻 4、安定心神,消除恐怖, 5、消除家庭、工作、社交中的不和因素,增加人缘, 6、保佑国泰民安,人安物阜。 7、消除妖怪邪精,虎狼虫蛇之害。 8、求子遂愿。9、使求仙者学道有成。 10、解脱牢狱之灾。 11、超度过世亲人生天 12、消除诅咒,解冤释结。

第四、持诵玉皇宝号: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此圣号出自《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经云,持诵天尊圣号,能得以下三十种利益: 1、诸仙赞重,2、先亡天在,3、宿殃解脱,4、所往通达,5、无盗贼事, 6、所求遂心,7、除水火厄,8、横事潜消,9、夜梦吉祥,10、疾病不临, 11、智慧聪明,12、人见欢喜,13、衣食丰盛,14、子孙荣贵,15、六亲见喜, 16、门族和睦,17、除三恶报,18、转女成男,19、形容端严,20、为国大臣, 21、生为帝王,22、鬼神钦仰,23、得宿命通,24、诸神护念,25、九族受荫, 26、处世长年,27、有情赖善,28、魔王保迎,29、决超三界,30、白日上升。

热点内容
行政法学控权论 发布:2025-04-30 10:24:26 浏览:702
信访条例d 发布:2025-04-30 10:24:25 浏览:762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16 发布:2025-04-30 10:24:24 浏览:87
上海劳动合同条例最新 发布:2025-04-30 10:17:14 浏览:935
法院何海峰 发布:2025-04-30 09:55:20 浏览:414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发布:2025-04-30 09:54:33 浏览:359
西南民族大学行政法学 发布:2025-04-30 09:52:57 浏览:835
非公司制企业法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30 09:41:25 浏览:710
劳动法员工受伤被开除 发布:2025-04-30 09:27:11 浏览:807
重庆法院易 发布:2025-04-30 08:57:52 浏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