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解释活动
⑴ 立法的基本含义
中国当今法学中,对“立法”一词有四种理解。
从狭义的解释来看,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立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制定和变动法律这种特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从广义来看,立法是指从中央到地方一切国家机关制定和变动各种不同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两者之间的解释,立法是指一切有权主体制定和变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北大教科书解释: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规范的活动。
⑵ 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
法律规定,法律不溯及既往,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刑法的溯及力问题在刑法第12条中作了回特别规定,但该规答定仅适用于刑法典本身。
刑法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不是刑法典,并不适用该特别规定。应该适用一般的原则,没有溯及力,除非在该解释中有特别条款规定溯及力问题。
立法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作出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关系: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都属法律解释,有其共性的一面,都服务于法的实施和法的实现,但立法解释不同于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有关国家机关为进一步明确法律具体含义或针对法律制定后出现的新情况而明确适用法律依据所进行的解释,是一种有权的规范性解释,本质上属立法活动;司法解释是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具体应用法律规范的有关问题所进行的有权解释,既包括规范性解释也包括个别性解释,是司法适用的一个环节。
⑶ 立法是指制定法的活动 对否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称法律制定.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我国当今法学中,对“立法”一词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理解.从狭义的解释来看,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立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制定法律.从广义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也有在制定地方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力, 呵呵呵,刚学法学,显示一下
⑷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立法解释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因为作出立法解内释的是立法机关,也是法容律的制定机关,因此他们的效力是等同的。(立法机关解释)
2、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是适用法律的时候,结合客观实际作出的解释,其运用于审判/检察等司法活动的实践中.在我们实际操作中,他的效力也是很高的,但是从法理上来说,司法解释效力低于法律。(通常指两高解释)
3、学理解释是专家学者从法律理论/各家学说的角度对法律所作出的解释,没有法律强制力,不是法官审判案件的依据,不具法律约束力,但是从法律的渊源及将来的发展来看,学理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学发展的推动力量。(学者、专家的解释)
⑸ 什么是立法解释 他的作用是什么
又称法律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版的概念、术语、权定义所作的说明。作出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立法解释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因为作出立法解释的是立法机关,也是法律的制定机关,因此他们的效力是等同的.
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是适用法律的时候,结合客观实际作出的解释,其运用于审判/检察等司法活动的实践中.在我们实际操作中,他的效力也是很高的,但是从法理上来说,司法解释效力低于法律.
学理解释是专家学者从法律理论/各家学说的角度对法律所作出的解释,没有法律强制力,不是法官审判案件的依据,不具法律约束力,但是从法律的渊源及将来的发展来看,学理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学发展的推动力量.
任意解释是任意人员作出的解释,不具备法律强制力,不是法官审判案件的依据,不具法律效力,没有约束力.
⑹ 法律的解释活动是不是一种立法活动(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法律可以由立法机关解释叫做立法解释,也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解释叫做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效力高于司法解释,因为立法解释等同于法律。司法解释是对法律适用之中的问题进行解释和细化
⑺ 司法解释,立法解释,学理解释,任意解释他们的定义是什么
立法解释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因为作出立法解释的是立法机关,也是法律的制定机关,因此他们的效力是等同的.
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是适用法律的时候,结合客观实际作出的解释,其运用于审判/检察等司法活动的实践中.在我们实际操作中,他的效力也是很高的,但是从法理上来说,司法解释效力低于法律.
学理解释是专家学者从法律理论/各家学说的角度对法律所作出的解释,没有法律强制力,不是法官审判案件的依据,不具法律约束力,但是从法律的渊源及将来的发展来看,学理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法学发展的推动力量.
任意解释是任意人员作出的解释,不具备法律强制力,不是法官审判案件的依据,不具法律效力,没有约束力.
⑻ 法律解释是立法活动吗
有很多种法律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等
⑼ 法律初学者,“狭义的立法活动”是什么意思啊还有什么与它相关的概念吗期待通俗详解 …
对于立法,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立法,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不同的规范文件的活动。如,山东省人大制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和国务院制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狭义的立法,则仅指国家权力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出的刑法、民法、行政诉讼法
⑽ 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怎么区分和联系
1.制定主体不同,一个是司法机关,一个是立法机关。
2.针对性不同。前者是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做了解释,后者是针对术语概念进行解释。
3解.释效力不同。一般来说,立法解释效力更高。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以立法解释为准。
两者的联系是:都是对我国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解释。
司法解释指司法机关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说明。对某一案件在适用法律上所作的解释,只对该案件有效,没有普遍约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释,对下级法院通常具有约束力。违背宪法与法律的司法解释无效。
立法解释又称法律解释,是立法机关根据立法原意,对法律规范具体条文的含义以及所使用的概念、术语、定义所作的说明。作出法律解释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
(10)立法解释活动扩展阅读
立法解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法律草案在审议通过,立法机关所作的起草说明或者对法律草案的修改说明,当法律草案通过后,其“说明”也视为一并通过,“说明”中有关适用法律的具体解释也自然就属于立法解释的范畴;
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正在施行的法律的有关条款的具体含义等问题所作的解释;三是在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规范的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出现原则分歧或者对有关法律适用的理解不一致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处理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立法解释。
实践证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法律规范的具体含义进行立法解释活动在国家的法律实施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徒法不能自行”,必须要经过司法机关的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法律规范基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可能过于具体和明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在理解和适用上的偏差(如农村村、社基层组织人员能否视为“国家工作人员”而成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的主体等)。
此外,由于“最高两院”都是“司法机关”而不是立法机关,它们在各自具体的司法活动中对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在理解和掌握时难免没有局限性,因此,这时就特别需要相对独立于司法机关之上的立法者自己对立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司法解释可以分解为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分别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1981年6月《关于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的规定,“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
根据立法机关的授权,“两高”在审判、检察工作中,针对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相继制定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及其他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如批复、答复、复函等),这对正确、及时、有效地执行国家的法律、法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立法也起着拾遗补缺、举足轻重的作用,司法解释不仅成为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渊源,在我国法律解释体系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