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行为一定是违法道德的
Ⅰ 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这话是错误的,请举例说明。
比方说深夜,一出租车载着个伤情严重即将死亡的伤者去医院抢救,途中他超速、闯红灯了,但是没有肇事,也没造成其他后果,那么他超速、闯红灯都是违法的,那么请问他的行为是不是违反道德呢? 违反道德的比如婚姻情感方面的问题,比如另寻新欢什么的,显然违反了道德,但是法律没有说另寻新欢就是违法呀!
Ⅱ 违法行为一定是违法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都违法
说法是对的,原因是因为法律和道德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如下:
1、确立机关不同
法律通常由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国家认可的习惯表现出来,成为国家意志。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是通过社会舆论确立的。
2、实施效力不同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法行为会引起相应的法律制裁。道德依靠人们的信念、社会舆论以及习惯力量来维持。不道德行为会受到人们的谴责,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强制,但同国家强制有重大区别。
3、阶级性不同
法律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历史现象,始终具有阶级性。道德则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道德不具有阶级性;只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才具有阶级性。
4、统一性不同
只有统治阶级的意志才能成为法律,因而一国内的法律是统一的。而道德则不然,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统治阶级的道德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常常是相互对立的,而居于支配地位的总是统治阶级的道德。
5、具有的特点不同
法律具有鲜明性的特点。它是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依法作为或不作为,就会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所以,法所规定的许可、命令和禁止必须明确、具体。而道德规范往往只就人们行为作一般原则性的规定,不象法律规范那样明确、具体。
(2)违法行为一定是违法道德的扩展阅读
道德的特征如下: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3、历史继承性
道德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
4、自律性
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与道德、网络—道德
Ⅲ 为什么说违法一定是违反道德
1、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法律只制裁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对轻微的回违反道德行为,由社会答进行评价和道德制裁。例如:通奸行为是违反公序良俗的,但并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然后条款。
2、道德的要求比法律要高得多。道德要求不全部都是法律要求,法律只规范那些必须由国家进行强制约束的道德行为。如果某种行为违法了,必定也是违反道德的。
Ⅳ 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法正确吗
C是正确的;
解析: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专,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属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违法一定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是违法的本质属性。一个社会的法律之所以要将某些行为规定为违法,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行为具有对社会的危害性质。人们制定并实施法,是为了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秩序,进行社会控制、保障并促进社会发展,维护人们的利益。如果一个行为并不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没有侵犯社会、国家、集体或个人的合法利益,就不构成违法。
Ⅳ 如何解释:违法行为一定违反道德;违反道德行为,不一定违法
1,违法一定违背道德
法律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经过甄别,取其精华而成的。所以,法律的基础就是道德,违反了法律,肯定会违背其基础道德。
2,违反道德不一定违法
因为法律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并进行甄别的,因此,法律不可能包含全部道德范畴,道德并非全部有法律覆盖的,违反道德,有时候不一定违反法律
Ⅵ 凡是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反版道德的权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强有力地维护秩序,规范行为。
Ⅶ 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则必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这句话对吗
错误。
详细解析: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可以用举出反例的方法证明其错误。版例如,为了做一件权有利于群众的事违反了法定程序,但却没有触犯道德准则。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7)违法行为一定是违法道德的扩展阅读: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般地说,违法行为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称违法行为:
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
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Ⅷ 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吗
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例如:各地的盗窃线从500到2000元不等,同样是盗窃行为,同样是盗窃500元钱,在贵州等偏僻地区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而在北京等大城市(盗窃线2000元)不构成犯罪,只是一般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最高处15日治安拘留。 ############# 有一个著名的法谚:“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或“法律是道德底线” 但是,违法者必不道德的论点也存在绝对化的问题。这个观点是一个相对正确的观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违法者都不道德,其不道德不仅体现在其主观思想,还体现在其客观行为和违法后果上。因为,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存在社会危害性,没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