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酒道德经
㈠ 鹿邑县的经济
鹿邑县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4亿元,增长14.3%;工业用电量3.82亿千瓦时,增长24.41%;固定资产投资134.82亿元,增长1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7亿元,增长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5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4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70元,增长11.8%。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继续保持了“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级文明城”和省“红旗渠精神杯”荣誉称号。 鹿邑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烟叶等。
2014年粮食总产92.04万吨,实现“十一连增”。积极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8家企业被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辅仁药业集团被评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13年,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粮食总产18.4亿斤,增长1.6%,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建设22个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示范方,培育27家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76个,新发展种养大户500多户,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荣誉,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1.3万亩,植树182万株,均超额完成责任目标,顺利通过省级林业生态县验收;治理重点沟河10条,新挖沟渠12条,新建维修桥涵392座,新打机井95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连续九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 2014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75亿元,增长3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从业人员2.7万人,增长31%;实现税收3.3亿元,增长12.6%,被省政府评定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上市公司辅仁集团总部顺利入驻鹿邑;两家企业入选2014年度全省百强企业。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个,合同金额314.7亿元。在承接产业整体转移上取得新突破,实现了鹿邑招商从“招企业”到“招产业”的转变。展翠食品、华泰实业、铃木电梯、供销物流、豪瑞斯木业、中原户外等一批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增长44.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3·10工程进展顺利,基本完成年度计划。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征地报批,出让国有建设用地1457.6亩,成交金额7亿元。
2013年为工业企业供地1100多亩,协调贷款9.8亿元,中国银行落户鹿邑,金融环境更加宽松。建成投运赵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我县输电电压等级由110千伏向220千伏的历史性跨越,用电紧张局面得到有效改善。产业集聚区工业物流园区、户外休闲产业园、是锦毛都产业园、产业集聚区第一新型社区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新铺设供水管网6000米、供气管网8000米,改造高低压线路14500米,新规划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成立了统计分局和警务室,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新入驻工业企业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2家,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增长43.8%,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39%,税收2.93亿元,增长31%,从业人员2万人,增长89%。农副产品加工、尾毛纺织、医药日化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链进一步拉长。实施品牌兴县战略,新注册商标23件,帮助企业申报驰名商标2件,三和皮革等3家企业被确定为县质量标杆建设重点企业,组织宋河酒业成功申报省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辅仁药业成功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宋河粮液被评为“中国网络十大畅销名酒”。 鹿邑县形成了皮革、粮食、医药、肉食、尾毛、草编、板材、纺织八大产业特色:
2014年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进展顺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创历年新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参与投资拍摄电视剧《老子传奇》;越调电影《圣哲老子》首映式在省人民会堂播出后获得好评。央视4套“走遍中国”、央视7套“美丽中国乡村行”、央视10套“探索与发现”等相继播放老子故里专题片。组织参加第十届深圳文博会和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我县非遗文化产品虎头鞋、虎头帽和尾毛制品等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评价。第三产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比重达到20.7∶53.3∶26。
2013年,举办了老子庙会、老子诞辰2584周年公祭大典、“大道西行·重走先哲出关路”、豫陕自驾逍遥游等旅游推介活动,签订了豫陕两省五地四景区合作联盟战略协议,实行资源共享、线路同推、门票互通,游客接待量增长18.5%;编撰弘扬老子文化、宣传老子故里书籍5部;组织人员参与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录制曾仕强先生解读《道德经》活动;配合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拍摄了《鹿邑:老子不老》专题片并播出,实现在央视播出老子故里专题片的突破;协助完成越调电影《老子》的拍摄工作。曲仁里老子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并入围省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候选单位。中棉农贸市场、华联商厦城市广场开工建设,传统服务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转变。鹿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16亿元,增长15.1%,各项贷款余额76.71亿元,增长27.58%。鹿邑新增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共计30亿元,是责任目标的1.5倍,实现资金流出地向资金流入地转变,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㈡ 老子一定是鹿邑的
老子为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人,其故里位于河南省鹿邑县,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鹿邑是两千年来公认的老子故里,并获得了古今中外权威机构对太清宫老子故里的支持与认可,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亲临太清宫祭拜老子。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如“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等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
㈢ 鹿邑名酒叫什么酒
1、九酝春酒
东汉建安年间(公元196年), 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即古井贡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自此“九酝春酒”(古井贡酒)成为历代贡品。
古井贡酒的商标注册却颇费周折:1960年2月26日,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商标时,3月18日,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却致函答复:古井酒厂申请注册的古井牌商标可以使用,但“古井贡酒”最好改为"古井酒",也就是“贡”字不能用。后经据理力争,后经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使用古井牌古井贡酒的注册商标和产品简介。古井贡酒1960年5月被评为安徽省名酒,1963年11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第二名。从此,古井贡酒进人中国名酒行列,名字也越叫越响。
十年浩劫期间,文化界及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最严重的摧残。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最浓的“古井贡酒”也难逃劫难。1967年古井贡酒的“贡”字被戴上了“四旧”的帽子惨遭战害,数十万套“古井贡酒”商标被一举焚之,简易新商标“古井酒”以“革命”身份进人“革命者”手中。然而,文化的魁力是无法消退的。应消费者的强烈要求,古井酒厂1973年上报安徽省轻工业局请求恢复使用古井贡酒商标。1973年9月1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轻工业局下发文件,同意恢复古井贡酒名称的批复。
从此,古井贡酒这个历经政治、经济、文化沧桑的品牌才被固定下来,并为人们所钟爱。
2、鹤年贡酒
创立于明朝永乐三年的北京鹤年堂在明、清两朝就专门为皇宫配制御用养生酒、养生茶等而扬名海内外,被誉为“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现专供于中央国家机关的《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系运用鹤年堂世传六百年御用养生酒酿制工艺精制而成,色泽瑰丽、口味醇香,酒性温和,营养丰富,养人养生,是中老年养生保健的上好嘉品。
鹤年堂把歧黄之术融于酒茶之道,他善长用佛手、桂花、金橘、茵陈、玫瑰等配以多种中药泡制成佳酿,制成后,酒的色泽瑰丽,红、绿、黄、紫无不晶莹剔透,花果之香浓郁,醇甜回味悠长,极投合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浪漫意境;而且具有解郁理气、保胆利肝、补气养血之功效,少饮养性,多饮微薰怡情,有酒意而无酒醉,且体无酒攻脾胃肝之害,人无酒后少德行之象,从永乐皇帝起,就把此酒列为皇宫御饮,永乐徐皇后、清朝慈安、慈禧等还以“金瑰酒”为养生养颜常用饮品。此方曾列为宫廷秘方,1927年曾按传承之方重新配制金佛酒、金橘酒、金茵酒、金瑰酒,深受京城名流雅士欢迎,甚至外宾也争相饮用。
鹤年堂重又按古方及工艺研发生产,《1405·鹤年贡》系列养生酒,一经推出,立即受到追求健康完美的人士所钟爱,成为名流聚饮、亲朋馈赠的上等嘉品,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也有人闻讯而至,未曾上市,就订购一空。
鹤年堂最负盛名的“鹤年寿酒”等功能性养生酒,更是具有传奇色彩。明嘉靖四年(1525年),当时才25岁的严嵩任南京翰林院侍读,文章书法已负盛名,来京公干时住在菜市口南边的江苏会馆,距鹤年堂很近。此时的鹤年堂已经从丁家转到浙江药商曹蒲飒的手中。当时人们称他为“曹菩萨”,口碑极好。一日严嵩偶染小恙来到鹤年堂,“曹菩萨”为他亲自开方配药,相谈甚欢,“曹菩萨”知道严嵩书法极好,就请他给药铺写个牌匾,据说严嵩当时欣然提笔写下了“鹤年堂”三个字,从此,围绕这块牌子匾,演绎了许多传说。据说此匾一挂上去,便吸引了过往的行人,人们对这三个雄浑大字赞叹不已,认为京师无二。
有一位山西的老举子,站在匾下端详许多,点点头又摇摇头,说:字是好字,有功底,有韵味,可惜笔锋转折处,时时透出一股奸气。后来严嵩果然成为权臣,当然,这只不过是后人的附会。
严嵩题匾之后,从此与鹤年堂来往我了起来。后来严嵩嘉靖十五年(1536年)入京为礼部尚书,费尽心神,攀爬仕途,终于位至首辅,由于过于功于心计,官场明争暗斗错综复杂,如履薄冰,太过劳神,刚过花甲之年,就已老态龙钟。他到鹤年堂讨教调养之方,鹤年堂幼主曹永利用结合祖先之法,以培植中气、调节气血运行的原理给他配制了“鹤年长生不老酒”,用了年余,竟然白发变黑,脸色红润。严嵩和他的家人始终都在使用鹤年堂配制的中草药,“鹤年长生不老酒”更是每日必饮,身体慢慢调养的非常健康,严嵩一生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竟然活了八十九岁(1408-1569)高龄。严嵩喝鹤年长生不老酒而神爽体健之事,后来传到了嘉庆皇帝的耳朵里,他是又喜又怒,喜的是世上竟然有此等妙方,怒的是“严嵩有此秘方,未尝呈录,可见人心是难料啊!”于是传旨命太医院到鹤年堂照方配酒,交将此方改名为“鹤年寿酒”,列为宫廷秘方,严令不得外传。此方也秘传至今,鹤年堂福、禄、寿、禧贡洒,就是用此系列配方配制,功效强,效果好,始终非常受欢迎。
3、枣集美酒
枣集镇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其酿酒历史久远,上可追溯至春秋,盛于隋唐,产出的酒被宋真宗赵恒钦定为“宫廷贡酒”,有“天赐名酒,地赐名泉”“枣集美酒,名不虚传”之美句流传。公元前51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祖师孔子问礼拜谒于道教祖师——老子(李耳),老子奉上枣集酿造的美酒招待孔子,孔子饮后遂留下“惟酒无量不及乱”的千古名言。宋真宗赵恒于在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夜宿老君台前“明道宫”饮用枣集酒后才思大发,命笔写下“先天太后赞碑”立于太清宫门前,并下诏地方每年进贡两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
4、酃酒
又名酃酉录酒。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而且还被历代帝王祭祀祖先作为最佳的祭酒。湖之酒最初是酃湖附近农民自制的“家作酒”,后逐步进入市场,民国24年上海版《中国实业杂志》载:清末民初,衡阳城内有酿酒作坊179家,每年产酒达32,600担。故城衡阳酒店遍及大街小巷,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赞。今衡阳四乡,每家每户都会酿制。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用湖之酒待客。湖之酒用途广泛,除作饮料酒外,还用来作烹调佐料,除腐去腥,添色添香。其酒糟加淀粉冲蛋,甜酒糟煮汤元等美味可口。
5、鸿茅酒
鸿茅酒始创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产于内蒙古凉城县的鸿茅古镇。
独特的地域风貌,独特的气候环境,独特的原料宝藏,独特的上乘水质,独特的酿造工艺,造就了鸿茅基酒绵爽清冽,香醇宜人。
清乾隆四年,山西榆次县王家堡驰名中医王吉天行医至鸿茅古镇,见此等上乘好酒,便毅然收买了鸿茅基酒(当时叫鸿茅白酒或称鸿茅酒)酿制缸坊,将自家历代秘传的中草药秘方用该酒浸提,制成了功效卓著的鸿茅药酒。自此,王吉天便停止了此酒的销售,专用作鸿茅药酒的基酒使用,故使得此酒更加神秘,外界很少见得到。后道光年间,与鸿茅药酒一并被选为宫廷贡酒。抗战期间,贺龙元帅在凉城工作期间,常饮用此酒,以御塞外严寒。
6、羊羔美酒
羊羔美酒配方独特,用料考究,选用优质黍米、嫩羊肉、鲜水果及名贵中药材陈酿而成,酒业呈琥珀色,酒度17度,融酯香、奶香、果香、药香于一体,酸甜适度,风格独特,具有滋阴润肺,增补元气,壮腰益肾,开胃健脾,养肝明目及乌发美容之功效。
三国时诸葛亮以羊羔酒犒赏三军,在《空城计》中,当司马懿兵临城下时,诸葛亮在城楼上唱到:“大开城门将您迎,我用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唐代羊羔美酒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供皇帝享用,唐玄宗李隆基给杨贵妃过二十岁生日时,从“沉香亭”贡酒中特意为杨贵妃选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贺,贵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酒兴排击奏乐。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同客人畅饮羊羔美酒时,挥笔写下了“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泻钱唐药王船”的精美诗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的滋补保健用品;清朝学者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记载羊羔美酒系栾城所产,并将羊羔美酒列为当时55种名酒之量。
7、杏花村汾酒
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汾酒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宫廷贡酒。唐代大诗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更使杏花村和汾酒天下闻名,妇孺皆知。《唐国史补》、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窦革的《酒谱》、张能臣的《酒名记》、元朝宋伯仁的《酒小史》、明代王世贞的《酒品》、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都有关于杏花村美酒为历代名酒的记载。上世纪初的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优秀代表。
8、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堪称最古老的贡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关于它的配制有一段段优美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9、菊花酒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溥杰先生曾为菊花白酒赋诗:“媲莲花白,蹬邻竹叶青。菊英夸寿世,药估庆延龄。醇肇新风味,方传旧禁廷。长征携作伴,跃进莫须停。”为莲花白酒题诗为:“酿美醇凝露,香幽远益精,秘方传禁苑,寿世归闻名。”
10、“同盛金”烧酒
㈣ 老子是那里人,有人说是河南鹿邑人也有人说是安徽涡阳人,到底是那里人``
老子是安徽涡阳人
老子是哪里人?现在的主导说法有两种,鹿邑说与涡阳说。“安徽倪劲松”先生在贵刊撰文说老子是今河南鹿邑人,不是今安徽涡阳人。对此,我不能赞同。特为贵刊撰写此稿。
一、老庄文化是楚文化,鹿邑在老庄时代未属过楚
河南鹿邑说大概从清代以来就成为主要的说法:宋真宗皇帝曾在河南鹿邑的太清宫竖立了一个《先天太后赞》碑,是称颂老子母亲的。虽没有提到所谓老子故里,但可以肯定地说,鹿邑确是中国道教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教文化纪念地。近现代,在1990年以前,老子故里鹿邑说争议不多。
1990年以后,安徽省有关方面和涡阳县的一些文化人士通过对史料的检索和对当地的文物考古和田野发掘,获得了大量研究老子故里的文献与实物资料,他们确认:老子当是春秋时期宋国相人,出生在今天的涡阳县闸北镇太清宫的流星园址。从此开始了老子故里之争。
老、庄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所创立的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精神支柱。道家思想文化的源头,我以为,它也与儒家一样,是与历史文化地域有关联的。
明确记录老子籍贯的,是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解开老子的籍贯,应从这里开始。探究“楚苦县”在什么地方,至关重要。
《史记·正义》明确说苦县与“彭城相近”,同时引《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庙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县也。”亳州谷阳县在哪里,在鹿邑吗,谷阳必与谷水有关,鹿邑没有谷水,谷水入涡处在今涡阳。
老子诞生地有其地理特征: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命中常侍管霸与边韶去祀老子,边韶的《老子碑》文说:“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
公元六世纪初,北魏郦道元撰的《水经注》也记述了老子庙的地理特征:“涡水又东北屈,谷水注之”,“谷水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孔子庙…北侧老君庙,庙东院中有九井焉。又北,涡水之侧又有李母庙,庙在老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云:老子生于曲涡间。”
古代诗文中亦有对老子庙的描述:
《古诗源》卷十四,有北周诗人庾信(公元513~581年)的一首《至老子庙应诏》诗,诗中有“三门临苦县,九井对灵溪”之句;唐代诗人温庭筠(?~公元866年)也有《老君庙》诗一首,诗中有“庙前晚色连寒水,天外斜阳带远帆”之句,这二首诗将“涡水处其阳”,有“九井”、“灵溪”的地理特征描述得很明白。
《全唐文》中,唐僖宗(公元874~888年在位)有一篇《赐亳州太清宫敕》敕文指明“亳州太清宫是混元降诞之地”,地有“九龙之瑞井”。
唐代杜光庭(公元850~933年)的《道教灵验记·亳州太清宫记》(《道藏10–804》)中写道:“亳州真源县太清宫,圣祖老 君降生之宅也。历殷周至唐,而九井三桧宛然长在。”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序》也明确地指出老子的诞生之地:“诞生于亳,即今真源县九龙井太清宫是其地也。”(《全唐文》P.4301)
我们这里所列举的人文历史记录,反映出老子诞生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的特征,就是:这老子庙及老子故宅,是在涡水的北面,涡水处其阳;老子庙旁,谷水注之;老子庙东,必有九井。具备了这些特征,才能是老子的诞生地。而安徽涡阳今“天静宫”之地,是与之相符的。兴造于元代的“天静宫”老子庙至今还在,正在涡河北岸,涡水处其阳;庙旁的武家河(古谷水)注入涡水之中;庙中的九口春秋时代的古井,亦在田野考古中出土。
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考察,安徽省涡阳县正是春秋时代宋国相县,宋国相在楚国占领后改称苦县;今涡阳县与彭城(今徐州)相近,地域属沛。所以,史料中有老子是“宋国相人”、“楚苦县”人、“沛”人,等等,都是同一个地方,这地方就是今安徽省涡阳县涡河北老子庙之基。在唐代,这地方叫做真源县。有人说,真源县就是鹿邑县,有这个可能吗?没有!唐、宋、元代,真源县与鹿邑并存,倪 先生有一句话我很赞同:“古代县城相距百里左右”,不可能在几十里地的地方同时存在真源、鹿邑与亳州(谯)三个县。真源县是谷阳县改名,谷阳者,谷水之阳也。谷水不在鹿邑附近,它恰恰在今涡阳县入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