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法治动态
❶ 全民消费网是骗局吗
现在网上有好多骗子有很多收到和技巧千万要小心谨慎。
❷ 按静态、动态区分,中国法治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摘要 新时代中国法制建设的三个阶段是指;
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已于2001年9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119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0月26日起施行。
二○○一年十月十七日
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活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自然人或者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等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二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谋取个人利益,以个人名义将公款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三条 本解释施行后,我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的有关内容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相关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1998-5-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分子依法正确适用缓刑的若干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1996-6-26)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086486或 更多联系
====================================
《法律图书馆》网全文检索
《法律图书馆》公众微信
关注《法律图书馆》网站公众微信号,即可每日获取最新的法规法规,法治动态等法律专业信息。
关注方法: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law-lib
购安卓版软件,赠平板电脑
凡购《新法规速递》安卓手机版服务三年,赠预装法规软件的最新款七寸平板电脑一台。购一年服务者,另有U盘赠送。
软件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
软件有免费版可下载试用。
《新法规速递2015》电脑版
全新推出绿色版,免安装
软件收录1949-2015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性法规约13万件。“云检索”功能,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浏览50万件法规,可下载收藏浏览过的法规。2015年推出免安装绿色版
软件可以免费下载试用,但未注册用户不提供更新和在线检索服务。
《法律图书馆》在线数据库
收录1949年至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事务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英文法律、英文行政法规、英文地方性法规;各地裁判文书、仲裁裁决、合同范本、法律文书、立法草案、法规释义、参考文件等信息;数据库记录近60万件,每天增加法规数百件。
提供数十种组合检索方式,并有自定义首页,收藏法规,保存浏览检索记录等多种个性化功能。
《新法规速递》苹果手机版
系新法规速递软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兼具数据本地化及云端查询功能,使用本软件将与您的手持终端完美结合为一部掌上法律宝典。
本软件适合安装在使用苹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或平板电脑上(iPhone或Ipad)。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最新的法规到本地。软件有免费版可在Apple Store下载使用。
《新法规速递》U盘版
使用4G的U盘,方便您将法规数据库随身携带,在不同的电脑上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以当作普通U盘使用,复制拷贝文件。软件功能和电脑版完全相同
❹ 大学生如何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树立法治意识
摘要 首先,作为大学生,应该自觉的履行疫情期间应尽的抗疫责任,比如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做好登记事宜,严格贯彻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的抗疫措施.其次,关注最新的疫情进展,掌握疫情的发展动态,并将相关的情况普及给周围不知情的人们
❺ 法治与静态意义的法制、动态意义的法制的联系与区别急求专业人士解答
静态意义上的法制就是法律制度,即有关法律和制度的条文规定、惯例。动版态意义上的法制,指立法、执权法、司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各各环节构成的一个系统,就是我们讲的法律系统工程。法治,首先是指一批原则、制度和程序(1959新德里会议);其次指依法治国,即国家治理的方式,与人治相对立;最后,法治是一个制度前景和理想状态。联系:法治与法制之间具有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法治是法制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价值准则,法治的实现又需要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
❻ 法制与现在法治
法制是静态的,主要是指法律制度,自从有了国家就了法制,是指包括法律本身。
法治是动态,主要是指国家与公民的的一切活动均是依法而行,实行法律至上,权力屈服于法律,领导人也屈从于法律,强调权力制衡。法治的近代民主的产物。与民主、人权等具有对应的关系,而法制不必然具有此类内容。
教材上一直说,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应当是正确的。
我国执政党的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明确将民主作为整个国家和执政党的奋斗目标。
❼ 2015年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是正确还是错误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十八大报告对于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回即到2020年实现答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新目标要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新要求,设定的期限是 2020年。为什么恰好是2020年呢?我们知道,2020年要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各项工作和事业,都是要围绕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法治建设当然也不例外。所以,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新要求,实际上是小康社会总目标之下的法治目标之一。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康社会,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方面的小康,而是全面的小康。这个全面的小康,必然包含法治小康。换言之,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没有法治的小康,小康社会就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同时我们更应当认识到,法治政府建设不能仅仅是就法治谈法治,就法治建设法治,而应当把法治政府建设放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总要求之中,法治政府建设必须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这样,法治政府的建设才会有中心,才会有大局,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价值。
❽ 地方立法权的各地动态
随着立法法修改,贵州省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5个设区的市及黔东南、黔南、黔西南3个自治州有望获得地方立法权,同级人民政府也将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贵州省可以立法并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地区增多,贵州地方立法格局将重新构建。
立法法修改一通过,各地就开始跃动,为“接得住”地方立法权做好准备。铜仁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正在申报建立立法机构,已获批建立法工委的黔南州人大常委会正在吸纳充实专业人才队伍,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在申报建立立法机构的同时,已经展开了饮用水源地保护立法调研……
各地热情高涨的背后,是强烈立法需求的推动。
“地处铜仁境内的梵净山和锦江河,亟需依法加强保护,但市人大没有地方立法权,不能制定相关地方法规,保护工作开展被动。”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与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强说,从2014年开始,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就开始积极争取地方立法。
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余盛龙称,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六盘水市2104年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立法,市委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开展专题调研、论证,完成了六盘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论证材料起草工作,并专题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
“随着改革发展和依法治省的推进,各地立法需求增多,但省人大常委会着眼全省的立法任务艰巨,一时难以满足各地的立法需求。”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路良说,立法法修改后,这个矛盾迎刃而解,将有效推动问题解决。获得立法权后,各地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地方改革发展、经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按照新立法法,我省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人大常委会综合考虑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路良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方案,“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构建好贵州地方立法新格局,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贵州。”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称,广东将分三批确立17个市的地方立法权。第一、二批力争在2015年内完成,第三批可以在2015年,也可以在2016年。黄龙云表示,第一批强调的是精,要求这些城市具有必要以及充分的立法能力。第二批要强调准,要求针对自身情况补足不足。第三批要强调细,在补足短板时要实实在在。
2015年4月14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说,17个市早点落实地方立法权还得先评估。能上首批评估名单的只有9个市。它们分别是: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韶关、梅州、湛江、潮州。若评估通过,经常委会批准,它们将成为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市。2015年4月14日起,省人大常委会组织3个评估组对珠三角地区5个市(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粤东西北地区的韶关、梅州、湛江、潮州是否符合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件进行评估。按照工作步骤,2015年4月27日,省人大法工委将汇总各评估组评定意见,并形成总评估报告提请主任会议审议。经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确定广东省第一批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市。 2015年12月3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十三个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并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❾ 法治强国的内容
法治强国的中国道路
刘小妹 莫纪宏
2015年10月26日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在法治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推进,形成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走上法治强国的中国道路。
回应法治建设的中国问题
我国发展越来越融入世界。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向。法治的中国问题与西方问题是不同的,认识法治建设的中国问题并将其阐释清楚,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基本国情出发,抓住树立法律权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等法治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刻阐述了党与法、权与法、改革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关系,着力构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各种国家治理手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协调配合机制。
关于党与法的关系,确立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即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党必须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可见,党与法的关系不是谁大谁小的问题,而是如何协调一致、相得益彰的问题。
关于权与法的关系,强调必须维护法治的权威,即权力必须在宪法法律之下运行,包括:必须依法设定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必须依法规范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关于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明确“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指导思想,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改革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在追求富强、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下,改革与法治作为强国路上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是简单的谁先谁后的关系,而是协同推进的关系,是“破”与“立”的动态平衡和辩证统一。一方面,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另一方面,不能因为现行法律规定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在法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之下,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要按法律程序进行依法授权,并及时总结改革经验,条件成熟的及时上升为法律。因此,完善依法授权机制也是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平衡改革与法治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构建法治建设的动态平衡体系
不同于西方文明强调主客体二元化的界分体系,中华文明以“合”为目标,注重在相互关联要素之间形成协调推进的合力。我国法治建设也特别注重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各要素之间,在法治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各层次之间,统筹协调、联动协作。比如,在法治建设与外部要素的关系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举措必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基本要求中,依次展开和贯彻落实。在法治建设系统内部,形成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系统发展,促进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上下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