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希特勒立法

希特勒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1-10 13:23:25

Ⅰ 来说说希特勒有哪些伟大的事迹吧……

耐心点看完,会对您有帮助的,我可不是随便乱复制粘贴的

在执政的第一年里,希特勒政~府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得相当成功。反对党被不违反民~主的程序和手段取缔了,莱茵河西岸重工业区的工厂相继恢复了正常运转,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收回了大量主权。除了被取缔的那些政党的忠实追随者外,大部分德国人民对反对党和工会的消失都并不反对,甚至很赞成。魏玛共和国的14年统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场丧权辱国的灾难,人民生活水准比一战前的帝国时期大大下降,所以他们对这个民~主政体及其政党并无好感;旧工会连起码的就业率和工人最低生活保障都争取不到,更遑论其它。1933年,希特勒除了把少数反对党成员打入监狱以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他的亲手设计和主持下,人类历史上不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绝后的伟大经济奇迹开始了。

自1928年起,各种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就已经纷纷出台了,但总是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而作罢。希特勒对这个计划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因为德国人当时穷得叮当响,连能否保住饭碗都有问题,根本没钱买汽车。但希特勒还是决定拉紧裤腰带来加以支持,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必须先有路,然后才能有汽车,不然汽车就是造出来也没地方开。何况高速公路可以创造大批就业机会,而高失业率又使得当时德国人的工资低廉,降低了建筑成本。所以他力排众议,跑遍全国各地,喊了许多口号,四处为工程剪彩、奠基。有的时候,口号比钱还管用,德国人民真的不计报酬,不讲待遇地跟着他们的领~袖,以军事化的纪律,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谁也不能否认,他的政~府在经济方面表现得实在出色:1933、1934、1935,仅仅三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

在这三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工资上涨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管理阶层不久就找不到什么东西,是他们买得起,而工人们买不起的了。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工人,三年前还在下岗,为了每小时工资只够买一块面包的临时工岗位,你和你的左邻右舍争得头破血流。而三年之后,你却坐着豪华游艇去非洲或美洲享受阳光假日去了。工薪阶级有权并有钱出国度假,这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英国没有,美国没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工人直到现在还没有(甚至想都不敢想),而在1935年的纳粹德国就有。

随着长达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它至今还叫做“希特勒路”-建成,各种造车厂、修车店、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1938年建立的“大众汽车”公司。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在比较飞机和飞艇之间的优劣,以决定他下一个支持建立的交通公司到底是应该叫做“大众飞机”,还是“大众飞艇”呢。当然,希特勒热衷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积累实力。他曾经说过:“人民需要度假,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精神状态。”

国力的迅猛增强,大大提升了德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归属理念。1935年1月13日,萨尔州举行了未来归属问题的全民公决,结果以90.8%的高票率,决定回归德国。同年,柏林获得了1936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1936年夏天的柏林奥运会,成为希特勒和纳粹党宣传的盛大舞台。那是一届高科技的奥运会,场面前所未有的壮观。这次演出的高潮其实在揭幕式上就出现了:成百上千的外国运动员-其中包括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苏联人、波兰人……这些德国未来死敌的运动员们,集体向观众席上的希特勒和纳粹官员们行举臂礼。它也同样是希特勒的独创,在当时的欧洲被看作极其时髦的礼仪。纳粹德国在本届奥运会上制作的纪录片,也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著名、最成功的杰作之一。

尽管德国运动员在田径场上输给杰西·欧文斯让希特勒很不愉快,他拒绝和这个美国黑人握手的事件甚至引发了官方抗议,但这在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已。第11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经令德国人民对本民族和希特勒政~府的信心空前高涨,同一个声音在全德国各地响起:“Heil,Hitler!”(赞美你,希特勒!)如果他在此时突然意外去世的话,必将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流芳千古。

希特勒曾采取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仍具有超前意识的措施。他亲自提议建立了全国癌症病人注册治疗制度,这是此类病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受到如此重视,而当时在其他国家,癌症远远未被认识到是一种日益严重的与工业化有关的绝症危害。希特勒通过立法规定,农药中凡是含有砷这种致癌物质的一律禁止生产使用。吸烟能导致肺癌,希特勒又提出在公共场所禁烟,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以政府名义干预此事。

到了1941年时,德国已在所有学校中宣传吸烟的害处,并且在60个城市全面实现了公共场所禁烟。一年之后,也即希特勒发动的这场世界大战如火如荼之际,这位人士居然还有空儿关怀海洋鲸类的生存问题。他曾就此说道:“鲸脂消费的增加势必使得鲸类的数量降低,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挽救。”当时,到哪儿能找到这么一位关心地球生态环境的友善人士呢?

这么一位“思想超前”的人物,还倡导了一场防范核辐射污染的运动。另外,希特勒在杰纳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尼古丁危害的科研院所,并动用国家经费和设施,首创基因遗传学的起步研究,堪称这一领域的先驱。许多年里,一些国家还对其大力挞伐,称其为“法西斯主义者的唯心论命题”,并将其列为研究的禁区。而人类对核辐射污染的防范,直到20世纪末才被重视。

希特勒把新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Ⅱ 希特勒一生分为哪几个阶段

在闪击荷兰比利时突破啊奇诺防线的将军是谁,为什么不把他派往德苏战线?是谁葬送了精锐空降师,把精锐轰炸机葬送在英伦三道,没把他用在高加索? 是谁把海军零散出去,等闲把法国意大利海军浪费掉?是谁把旧大陆精锐科学家赶到了美国? 元首可以统帅不起

Ⅲ 希特勒上台后进行改革的详细内容

一、面对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的发展。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加了600亿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帝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德国国家有能力进行有规模的投资和军事订货。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1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剥夺犹太人资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4.强制卡特尔化

强制卡特尔化是希特勒政府扩大垄断组织统治及加速生产与资本集中的重要措施,并且比历届德国政府实施得更彻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加到2500个。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结果,据德国官方统计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公司绝大部分遭到淘汰,资本为10-50万马克的公司减少一半,而资本在500万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资产阶级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从1937年起,由于局势工业的劳动力供应问题日益尖锐,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业和小商号为由,连续颁布了若干法令,勒令所谓“负担过剩”及“经济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业和小商号停业,把数十万手工业者及小商人骗入军事工厂服苦役。据统计,到战争爆发时止,被迫停业的手工企业近20万家,小商店约10万家。 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大大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势力空前加强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部门生产的垄断化达到惊人的程度。垄断组织控制生产的比重在钾盐、炼铁、金属加工、人造氮、水泥、制糖、化学及药品、电力等部门为95-100%,在机器及运输工具制造、人造丝、麻织业、制纸业等部门为80-95%,在优等钢生产中为60-70%资本进一步集中于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们已经控制了了全国股份资本总额的85%,为数众多的小业主沦于破产。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1933-1936年秋,帝国经济部是最高中央调节机关。它下面设有各种专业管理局,分管各工业部门、农业、时常、对外贸易、物价等等。同时,根据1934年的“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交由垄断寡头及其亲信直接掌握。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式是经济集团,共有四级。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等6个最高集团;下属44个经济集团;它们下面又分350个部门集团;最下一级则为640个专业集团。地区调节机构采取了省经济厅(下属市、区分支机构)的形式,全德共有18个。这两类调节机关都具有政府机构的权力,它们统一归帝国经济部下设的全德经济院管辖,同时,两者的地方基层组织有是同一的东西。通过各级经济集团和省经济厅系统,在有关中央专业管理局的协同之下,垄断资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图自上而下地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双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国经济部下面还设立了“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它是由垄断寡头直接把持的备战经济总参谋部,拥有很大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令的制订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经济调节机构已形成为一个自中央到地方的庞大体系,按军事化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1936年秋,“四年计划全权督办”戈林又设立了一个调节机构“四年计划全权机关”,引起了两大机关职能的重复。 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但同时,德国的部门经济却出现了不平衡。在军火工厂加紧制造武器的同时,德国的纺织及制鞋工业的半数设备被闲置起来。在农业方面,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不过全部的农业事务,包括播种面积及作物类别、农业就业人数、化肥的分配、饲料的购买、农产品义务上缴数量、农产品价格、经营农产品贸易的利用额、农户的收入,甚至农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运送给城市亲友的蛋品数量等,都受到国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时期的德国粮食产量基本停滞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粮食进口量与20年代差不多,约在400万吨上下。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时期,德国国家所掌握的股份资本绝对和相对额都增长。1932-1939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 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资本集团,以优惠价格收购了柏林各大银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业公司的部分股票。随着这些企业的扭亏为盈,希特勒政府把国家持有的巨额股票廉价卖给有关的私人垄断资本集团。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的结合也加强了。企业主职能与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8.扩大对外贸易

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卢等国钢铁垄断组织又联合成立国际粗钢输出协会,从而恢复了国际钢铁卡特尔。在国际钢铁卡特尔和国际铝卡特尔中,德国垄断组织也分别拥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或股份额。

9.兴办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头两年(1933-1934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共约5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筑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后来不少成为兵营)约7亿马克,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等约7亿马克,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等3.5 亿马克,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约5亿马克;对参加公共工程的私人发放补助金和减免税金约6-7亿马克。

二、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三、社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以上措施对于起动处于危机最低点的德国经济,减少庞大的失业人数,起了很大作用。客观评价希特勒,不能抹杀他对德国经济的贡献,就经济发展而言,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Ⅳ 希特勒是如何确立自己在德国的独裁地位的

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对德国打击沉重,由于是一战战败国,背负大量战争赔款,虽然在外国贷款和投资的拉动下,经济迅速发展,有人称为“黄金20年代”,但是经济危机的爆发,外国资金的迅速撤离使德国经济很快陷于崩溃的 边缘,受到影响最大的当属中下阶层,他们的反抗也不断,同时,统治阶级--垄断资本家和容克地主阶级也在思考建立一种独裁政体来代替民主制度,以达到对内控制和镇压中下层的反抗,对外摆脱凡尔赛合约的束缚并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双重目的。
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在于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主张摒弃现代民主制度,崇尚领袖崇拜和独裁统治,同时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排除来扇动民族复仇主义。他的这种思想机成功地讲国内矛盾转移到海外,又满足了统治阶级对外扩张的欲望,遂成为德国统治阶级的理想代言人。
1933年1月31日,在统治阶级的要求下,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1933年2月通过国会纵火案大肆逮捕共产党人以及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
1933年3月,强制国会赋予行政机关立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于一身,从而取消现代民主制度。
此后通过取缔共产党以及其他党派从而形成一党专政。
1934年8月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取消总统职衔并自任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由此建立起法西斯独裁专政统治。

Ⅳ 有什么关于希特勒的鲜为人知的趣闻

战争狂魔,变态性格。

希特勒:嗯,还是这玩意儿养生呀!多吃点!

六福雅士评曰:

希特勒“屁”多,所以他“屁话连篇”;

希特勒“蛋”少,所以他“行为怪异”;

希特勒左手震颤,岂非是表明自己内心恐惧?

希特勒爱看手相,岂非是知道自己命中注定?

希特勒为“孔雀之死”而悲伤流泪,但他却为屠杀犹太人而喝彩!

希特勒为“寻安全感”而怀揣小刀,但他却指挥大炮飞机去轰炸!

希特勒提倡“禁止吸烟”,但他却沉迷于“吸食冰毒”;

希特勒注重“自己养生”,但他却陶醉于“杀戮众生”!

这就是一个“变态狂魔”的颠倒世界观!

他引领德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他导致了全世界人民的悲惨命运。

这样的人物究竟是怎样成长的?怎样形成的?

颇为值得反思而防范之。

Ⅵ 希特勒是如何成为一个不受议会约束的总理的

纳粹党掌握了对每一个德国人随心所欲、生杀予夺的大权。

3月23日,希特勒软硬兼施,逼迫国会通过所谓授权法,授予他立法权、批准同外国缔结条约权和宪法修改权,使他成为不受议会任何约束的总理。

Ⅶ 希特勒在1933年登上了总理宝座,促使希特勒掌控国家政权的最主要条件是

A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希特勒如果没有碰到当时的经济危机,他是不可能上台的,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安定有碗饭吃就行了。他虽然很有口才,但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魏玛政府靠英,美等国家给他的贷款稳定了国内的动荡。这个时期支持希特勒的人开始减少,因为日子开始好了起来,这个情况知道29年经济大危机才开始转变,德国靠其他国家的钱来维持自己那脆弱的经济。这脆弱的结构在大危机强力的冲击下直接粉碎。德国的情况是当时世界上最糟糕的。就是在这个时期。希特勒以他那充满希望的声音,以美好的未来。获得了整个德国人民的拥戴。随后他在33年大选中获胜。
他用铁血的手腕排出了一切反对者。彻底的推行了一套几乎没有触动德国任何阶级利益的方案,所有人都应为他的这套方案收益了(除了犹太人),他用控制物价和工资的方法控制失业,用农业补贴和固定农户的办法,复习农业。德国当时几乎实现了“零”失业率,到现在任何国家都没有达到过零失业率,只有德国这一例。希特勒也实现了他对人民的承若。工人的工资涨了再涨,(马克思那一套在当时的德国工人都没有人鸟,如果有人宣传马克思,工人还打小报告)当时的德国工人甚至可以做游艇去别的国家旅游,这在当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德国发生了。当时德国的管理阶层发现没有东西是工人买不起的。。。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过“这是一个怎样的伟大存在啊!非凡已经不能为之形容大英帝国需要一个希特勒”
1936年著名飞跃大西洋的美国英雄林德伯格在柏林体育场上看到希特勒出现在人民眼前时,他的内心震撼了,十几万人同时向他们的元首疯狂的欢呼,敬礼。他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为他的人民发自内心所爱戴的领袖。”

Ⅷ 使希特勒合法取得独裁权的法案叫什么

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可能是《授权法》吧。希特勒不是一下子变成独裁的,是一步一步演变的。开端应该就是《授权法》

Ⅸ 1933年希特勒是如何成为不受议会任何约束的总理的

1933年3月23日,希特勒软硬兼施,逼迫国会通过所谓授权法,授予他立法权、批准同外国缔结条约权和宪法修改权,使他成为不受议会任何约束的总理。

Ⅹ 二战期间希特勒执行的独裁政策的具体内容

纳粹党所奉行的国家统制政策和理念,包括一些政治观点和具有宗教色彩的极端思想:种族主义、反共产主义、极权主义、神学主义、反犹太主义、反同性恋以及限制与其意识形态相反的宗教自由。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民族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利应由其一人掌握。由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自上至下按领袖原则来管理的政府,提倡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作为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运动意识思想,重集体尚权威武力。
民族社会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之“基本单位”,宣扬种族优越论,认为雅利安族为最优秀的、对人类进步唯一有贡献的民族。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以作为形塑特定文化与政治主张之理念基础。在意识形态方面,以明确的准则为基础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区别,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歧视与之不同的民族。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苍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民族世界霸权。

利用国会纵火案,“在选举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过一个新的紧急法令,即‘总统关于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实际上暂时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权利。”在国会获得微弱多数,得以上台。
修改宪法,向国会提出《授权法》,“把为期四年的立法权授予政府。”
授权法案最终获得通过,表示希特勒与他的政府得到最高权力,可以在没有议会的批准下通过任何法例,并可以独立制定外交政策和违反宪法的规定。故此,希特勒可以用如此权力清除任何阻止他建立独裁的任何力量。在往後的几个星期内,希特勒的内阁通过数项法令,令德国人失去自由、各退任何非纳粹党员的公务员,以及将所有其他政党与联盟列为非法。第三帝国的统治开始。
纳粹党开始架空了人民党部长控制国家的权力。在没有警察的监控下,冲锋队进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共产党人、社民党人与中央党人可谓无处容身,被赶尽杀绝。纳粹党也开始以暴力手段镇压犹太人;1933年夏,它自以为所向无敌,取缔一切其他政党与工会,就连人民党也不例外。虽然纳粹党现在一党专政,但国防军完全不受影响。共和时期的军政分立之势仍然持续。同样地,大资本家与地主的私产不受影响;行政与立法部门所受影响甚小。
《授权法》通过后,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议会,使各州政府完全服从中央。这样,德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禁止政党和工会,“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党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附属团体。并公布法律,这个党被宣传为‘同国家不可分地连在一起’”。
集权,用希特勒的话说:“一个人身兼党、国家、行政数职已成为迅速得以实现的民族社会主义统治原则。”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提出的口号是:“信仰、服从、战斗”。

热点内容
不道德礼 发布:2025-04-29 12:22:22 浏览:622
承运法律咨询 发布:2025-04-29 12:21:39 浏览:177
司法会计检验 发布:2025-04-29 12:21:38 浏览:121
房租涨价条例 发布:2025-04-29 12:15:23 浏览:227
法院诉讼平台 发布:2025-04-29 12:11:12 浏览:195
婚姻法乙肝能不能结婚 发布:2025-04-29 12:00:20 浏览:963
司法改革的核心 发布:2025-04-29 11:38:34 浏览:328
法硕司法考试 发布:2025-04-29 11:25:18 浏览:936
铁路运输第一法院 发布:2025-04-29 11:23:34 浏览:110
废止深圳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4-29 11:23:33 浏览: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