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的草书

法学的草书

发布时间: 2022-01-10 17:50:38

A. 在合同上用草书签名,签名具备法律效力

具备。只要是本人真实的意识表示,最好是手印,以防日后对方不承认。

B. 当代草书“南林北李”是哪两位书家

当代草书“南林北李”两大家
李志敏先生是当代草书大师,与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并为中国当代书法界的两面旗帜。
林散之草书为飘逸之美,李志敏草书为苍茫之美,

C. 借条上借款人用草书签名,借条有法律效力吗

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 借据最好是由借款人本人全部书写,主要表达清楚,借款的数额,借款人已实际收到,收款的方式,还款日期等等,签名最好是用看到清楚的字体书写,最好同时按手印。一是产生纠纷,不至于在借据的真实性产生争议,也防止借款人刻意改变书写习惯导致纠纷产生。

D. 草书书法怎么练

简单每天学一个到3个草书的字 识字
拿毛笔画圆圈和横竖线 练功
选一种纸三年内不要换 创作
当然了 要成为家还有字外功

E. 字画落款草书看不懂!求翻译!

落款译文为:

右吴道子画五帝朝元图,参政翟公所藏也。后以归余。不改装褾,犹旧物之质者焉。乾道八年六月望,歧阳张子□书。

余尝见山谷跋武虞部五如来像云:‘虞部笔力遒古,可追吴生,便觉石恪辈相去远甚,不足可观。’此图是虞部真迹,宣和谱中所载朝元仙仗是也。与余所见五如来像正同,故不敢以为吴笔。然实数百年间宝绘也。虞部名宗元,字总之。大德甲辰八年望日。吴兴赵孟頫跋。

这段文字为《朝元仙仗图》的题跋。

《朝元仙仗图》为绢本白描画,长790厘米,高58公分,真正的高头大卷。武宗元(?~1050年)是北宋著名的人物画家,画法学曹不兴和吴道子,《宣和画谱》说他“笔法备曹吴之妙”,尤精于佛道鬼神图像。此卷上钤有有宋徽宗藏印四方,应是宣和旧物,惜无作者款印。卷上最早的题跋署为张子□(此字无法确认)在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所题,相传吴道子所作。但赵孟頫在大德甲辰年(1304年)的题跋,说经过考证之后,他认为这是武宗元的真迹,即《宣和画谱》著录的《朝元仙仗图》。后世普遍认同赵孟頫的说法,此卷也是现今所存武宗元画作的孤本。图中绘帝君、神将、金童、玉女等仙道人物共87名,身旁还以楷书注明其职称。这数十名人物在玉阶上逶迤而行,阶前云气氤氲,莲花绽放。人物的面相以淡墨写成,修眉秀目,端雅而高古,配以华美的装饰,珠络宝钗,珊珊环佩。衣裙袍带则用浓墨描出,线条遒劲而绵长,宛转飘翻,表现出“吴带当风”之美。他们手持珠幡香篆、奇花异宝,还有一队龟兹乐人,奏弄着琵琶笙笛等各式乐器,神态雍容而妙曼。全图虽无设色,却令人觉得满纸流光艳采。难度最高的是这八十多人的位置安排,以及衣裙飘漾时的交互穿插,画家都能处理得自然妥帖,婉约流丽。卷前引首为罗振玉所书,画末绢素有张子□、赵孟頫两跋。

F. 个人借条怎么写才正确,法律才会生效,最好有范本

借条的内容需要把借款人、借款时间、借款金额、款项回交付、担保,这些要答素写清楚。借款人需要写清楚姓名、身份证号,借款发生的日期最好精确到日,可以在借条中约定还款日期,未约定还款日期的,借款人可随时主张返还,约定了还款日的,需在还款日届满后,才能要求还款。还款日届满仍未归还的,出借人应在三年内起诉,逾期不起诉则丧失胜诉权利,另外,借款金额要同时用大小写写清楚,并写清币种,款项的交付尽量选择银行转账的方式,并在借条中明确对方收款账号和转账日期。

G. 在合同上用草书签名,签名具备法律效力吗

是本人亲笔签名就有效
效力无关字体 只关真伪

H. 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谁

当代草书“南林北李”也,即林散之和李志敏。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填补了20世纪狂草史空白,对书法史贡献巨大。

I. 什么是狂草

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1]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引证解释
1.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相传创自 汉张芝 ,至 唐张旭 、 怀素 始有流传。 清冯班《钝吟书要》:“虽狂如 旭 素 ,咸臻神妙。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日工夫细也。” 清高士奇《<藏真自序帖>跋》:“ 唐 怀素 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其自叙一卷,尤为生平狂草。”
李志敏狂草作品
2.随意潦草。巴金《家》二五:“从 倩如 的狂草的字迹看来,可以知道她是多么愤慨。”[2]
3.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张旭史称“草圣”。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张旭由‘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中悟得奇怪之态,又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低昂回翔之状。他正是以造化为师,墨池功深,才成为狂草大师。”[3]
由来
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尤其狂草,书写者往往是充满激情,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完成的,读者从墨迹中隐隐地感受到某种情绪。这其实正是一种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狂草产生于唐代,当时的绘画基本上属于工笔重彩的表现形式,范山模水,描眉涂目,都须凭藉理性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完成的。即使如吴道子那种带有表现主义成分的画法,也终归要受到物形的限制,并不是能够完全放开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书法中出现了狂草,则可以借用来比较充分地表现情感或情绪。这恐怕是表现主义书法产生的主要缘由。
狂草名家
张旭
张旭,字伯高,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今吾长史,故世人又称张长史。张旭平生嗜酒,性情放达不羁,往往酒醉后一边呼叫一边狂走,乘兴而挥毫。画史上记载,他曾经用头发濡墨书写大字,当时人们叫他“张颠”。
尤中会狂草
张旭的狂草左驰右鹜,千变万化,极诡异变幻之能事。韩玉涛先生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三个特点。其一为“狂”,写起来一气呵成,始终一贯,保持一种气势,满眼是“意”,“无惜是非”。其二为“奇怪”、“变态”。如“游云千万朵”,变幻莫测,下笔结体,都不易捉摸。第三个特点是“可畏”。“可畏”不是“可悦”、“可媚”,摈弃妍美、纤弱的病态,而产生一种岩石压顶之感,“观者对字,若‘逼利剑之锋芒’,感到‘肃然巍然’”。张旭的草书虽狂虽草,但不失法度,一点一画,皆有规矩,因为他的楷书亦有相当高的成就。张旭传世的作品不多,可见到的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幼年便出家当了和尚。他比张旭晚二十多年,曾受张旭和颜真卿的影响,幼年学书,十分刻苦。“笔冢墨池”的成语典故就是由他所得。他的书法热情奔放、豪迈恣肆,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当时的诗人李白、钱起等都有赞美他书法的诗篇。韩偓在一首诗中写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把他的字与张旭字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笔画偏肥而前者偏瘦,所以,怀素在《自叙帖》中有“奔蛇走虺势入座”、“寒猿饮水撼枯藤”的诗句,以“奔蛇”和’枯藤”作比,甚为贴切。
林散之狂草《毛泽东词 清平乐 六盘山》局部
怀素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皲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在张旭和怀素以后,历代都有草书大家出现,如宋代黄庭坚、明代祝允明、徐谓、王铎,清代傅山,现代林散之、毛泽东、李志敏、于右任等。每一书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融进了自己的个性。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纵观20世纪书坛,以草书名世者,莫过于右任、毛润之、林散之、李志敏等人。但于右任和林散之的草书均属小草范畴,并未进入狂草境界。毛体草书虽有狂草气势,却夹杂了较多的行楷书结体,并非纯粹的狂草。而李志敏则走“纯草”路线,开创引碑入草独特书风,填补百年狂草史空白。即使他在法律教学中使用的钢笔讲义都由草字撰写,其致友人的小字草书信札也处处彰显大字狂草格局。[4]
林散之
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5]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6]与季羡林、金克木并称“北大三支笔”的老一辈书法家陈玉龙说:当代书家如沙孟海、林散之、李志敏等人的作品,飘然出尘,云海滃郁,都十分朦胧,让人浮想连联翩。[7]
李志敏
李志敏先生(1925—1994)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法学泰斗。早年求学武昌艺专,后常年授业北京大学。精通英、法、德、俄四国外语,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工诗文,擅绘画,篆隶楷行草皆能,尤精魏碑和狂草,其狂草填补了20世纪中国狂草史空白。同时,书法理论研究贡献颇巨,著有三春堂《书论》和《草论》。[8]李志敏的思维里有着明确的取舍原则和强烈的求变思路,即集中将碑的最本质笔法和雄强之风貌,从根本上植入草书特别是狂草实践之中,同时,他又敢于果断舍弃一些固有的技法原则和要求,结字高古,取法汉魏,用笔大胆,点画简省,结体奇异险峻,使他的草书书风兼具“流放姿纵”和“苍茫雄浑”的神韵。[9]在20世纪书坛,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是具有代表性和学术研究价值的书法大家。与其他书家相比,他开创的引碑入草的新路填补了20世纪狂草史空白,而且因其精通英、法、德、俄四国语言,推动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传播。[10]
李志敏信札书法
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1879年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是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 创立了“标准草书”。[11]而当代书法大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推崇于右任“雄强深厚”的草书,堪称当代巨擘,但他不赞成于先生搞标准草书。依他之见,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划一。品读古今作品,也“最忌偏于一好而排斥众美”。[12]
罗树人
“草仙”罗树人,原名罗振荣,1970年生于广东阳江,1991年毕业于暨南大学金融系。与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国画大师,“梅花大王”关山月先生为同乡。阳江人流行两句话“一花一草一世界,拈花惹草两大师”,拈花大师为有“梅花大王”之称的关山月,“惹草”大师则正是“草仙”罗树人。
共20张
罗树人作品
高占全
高占全狂草书法形意同源,一挥而就,得意得气,浑然天成,其字中风生水起。在笔力、布局、章法、 虚实、平衡、矛盾、对称、个性、行气、正邪

热点内容
房租涨价条例 发布:2025-04-29 12:15:23 浏览:227
法院诉讼平台 发布:2025-04-29 12:11:12 浏览:195
婚姻法乙肝能不能结婚 发布:2025-04-29 12:00:20 浏览:963
司法改革的核心 发布:2025-04-29 11:38:34 浏览:328
法硕司法考试 发布:2025-04-29 11:25:18 浏览:936
铁路运输第一法院 发布:2025-04-29 11:23:34 浏览:110
废止深圳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4-29 11:23:33 浏览:273
新纪律条例心得体会部队 发布:2025-04-29 11:17:58 浏览:737
劳动合同法11月工资双倍 发布:2025-04-29 11:14:37 浏览:219
司法体制改革检察官 发布:2025-04-29 10:59:45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