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的基本标准
㈠ 法治政府应当具有哪些基本内涵
关于法治政府的内涵,学界的观点不尽相同。大体来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政府由法律产生,政府坚持依法管理、对法律负责。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前提。
第二,各级政府都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一切权力都由人民通过法律授予。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应成为体现人民意愿的过程。
第三,政府的权力是有边界的,即只能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特征更加明显。比如,政府应主要负责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而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运行;有些事情应交给市场解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法治政府是诚信政府。诚信是政府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政府有义务为大众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加透明度,推行政务公开。
(1)法治政府的基本标准扩展阅读
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提:
敬畏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前提,“以对法律敬畏、对人民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这是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的开场白。
在谈到建设法治政府时,李克强又强调“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
敬畏法律,要求政府行政权的行使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统一、职权与职责统一,是政府依法行政中权责一致的基本原则。敬畏法律,要求政府官员必须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政府官员带头敬畏法律,这是起码的执政素养。
㈡ 法治政府的制度基础是什么
我的认为:“来合法行政自”,这也是行政法的首要基本原则。 以下内容也可作简单参看: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合法行政。行政机关事实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规定。 因此建立健全行政立法,作为重要。 另外法治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公权力关进笼子,这比赋予公民权利更为重要。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的教材上、老师的笔记有答案的话,以那上的为准吧。 不过既然是题目,自己也要开动脑筋,法律题目,除了客观题和依据法条的主观题,答案并不是唯一。
㈢ 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就是:(1)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2)严格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保障;(4)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
建设法治政府,基本要求就是行政机关自觉运用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
㈣ 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只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自由裁量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行政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正确处理自己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包括:其一,类似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企业和老百姓做不了或者不愿意做的事,为了形成市场的需要,政府都应该去做。政府应当创造硬件和软件条件,形成各种各样的市场。其二,制定好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这些规则,才能形成市场秩序,形成公平竞争,才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个方面,是政府必须分清楚自己跟市场的关系,它只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其三,用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自然和社会资源。其四,宏观调控市场。当市场失灵,市场自身的自净能力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政府就有必要干预市场、调控市场。调控的方法一要合法,二要市场化。学会用市场的方法、用激发市场机制的方法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用法律的方法来调控市场,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非法地去干预市场。其五,做诚信政府。面对市场,政府应当讲信用,应该在市场中让老百姓意识到政府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政府一定要对市场诚实守信。政府如果没有信用,市场就管不住了。
公平正义是基本价值取向
法治与公平、正义是一对孪生兄弟。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成为整个政府行为的基本价值取向。
政府怎样保证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除了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之外,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政府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把税收收起来。收多少税才够支出,又不会阻碍经济发展、损害老百姓的权益。这涉及公平问题。第二件事情是收上来的钱怎么用?分配过程中怎么避免流失甚至贪污?这也有一个公平问题。财富的分配问题永远是公平正义当中最重要的问题。
二是政府怎么来保证公平正义?政府因行使公权力、实施社会管理的需要侵犯老百姓的个人权益时,要有一个制度化的补偿机制。在这个问题上物权法主张及时、足额、有效的补偿。
三是促进正义。通过社会保障等形式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政府保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重要的方面。这个问题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程度,也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程度。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木桶当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来决定,而是由这个桶里边最短的那块木板来决定。一个社会文明不文明、进步不进步,很重要的是看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是否得到重视和保护。
关键是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
其一,从宗旨角度看,政府的一切活动包括执法活动,必须符合法律和制度设立的初衷,不违背和偏离其宗旨。这就是政府行为的正当性问题。所有的政府行为包括执法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宗旨,以保证执法活动的正当性。执法就是要保证法律设定的某一制度的所有目标都能实现。背离这个宗旨和目标,具体的执法活动哪怕是看起来形式上合法的也不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则。
其二,合法行政。行政执法活动除了在宏观意义上要符合宗旨的要求之外,具体的行政管理的活动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包括执法者自身要有合法的执法资格,在事实和法律上要有依据以及程序合法等。
其三,合理行政。合理行政在行政管理上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为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社会情况和社会管理很复杂,为了使管理有一定的弹性,必须赋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有一个限制,即不得显失公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求做到既自由裁量又有度,自由裁量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行政。针对相同性质、类似情节的违法行为,只能作出大致相同的处理,如果做出截然不同的处理,就是显失公平
㈤ 法治政府的标准有哪些
职能科学、权责法定 、执法严明、公开公正 、廉洁高效 、守法诚信。
信息出处:
2014年11月6日,国新办举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袁曙宏在介绍有关情况时表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标准,共有六个层面、24个字,那就是要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5)法治政府的基本标准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基本治国方略,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执法是关键。国家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各级政府来实施,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决策与执法活动是否合法、是否适当,不仅关系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也关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实。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在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方面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产生重大作用。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权力主体和管理者,政府部门极易主观行事,而多年来又没有形成对政府行为的有效制度约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要调整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与监督的立法角度,即从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禁止性立法转变为允许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做法律法规允许的事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允许的一律视为不允许。与此同时,要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改革,必须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但也要看到,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重要的是坚持方向,把握原则;重要的是不浅尝辄止,延搁拖沓。
㈥ 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必须;1自身廉洁.2秉公办事3.执法严明.4依法行政.5服务社会.6维护和树立政府公信度 !!
㈦ 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1、法律必须公开,为公众知晓;
2、法律必须是普遍的,法律不能是针对一些人特别制定,必须是对所有的人同等适用;
3、法律必须是可预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依据事先公开的、制度化的程序规则,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4、法律必须是明确的,必须能为公众所认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
5、法律必须没有内在矛盾,不仅同一法律内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间也不能互相矛盾;
6、法律必须合乎情理,切实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7)法治政府的基本标准扩展阅读:
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基本治国方略,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执法是关键。国家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各级政府来实施,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的决策与执法活动是否合法、是否适当,不仅关系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也关系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实。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如果能够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在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方面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将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产生重大作用。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权力主体和管理者,政府部门极易主观行事,而多年来又没有形成对政府行为的有效制度约束。
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监督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调整对政府行为的约束与监督的立法角度,即从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禁止性立法转变为允许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做法律法规允许的事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允许的一律视为不允许。
与此同时,要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严格约束政府行为。
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改革,必须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但也要看到,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重要的是坚持方向,把握原则;重要的是不浅尝辄止,延搁拖沓。
㈧ 《方案》规定,法制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什么
你指的是哪个《方案》?“法制政府”的说法是否错误?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指出基本原则是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
㈨ 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和任务是什么
“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这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指明 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标志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进入到一个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㈩ 建设法治政府的标准
简单来讲: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专法诚信的。
详细来属讲: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备,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人民权益切实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