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是这么

道德是这么

发布时间: 2022-01-10 22:41:20

1.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在对待恐惧时,有三种选择,鲁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这种选择就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两种选择就被认为是违反道德的,所以说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是,一只燕子带不来春天,一次良好选择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还要多加一个限定,即养成习惯。综上所述,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

(1)道德是这么扩展阅读:

一、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二、道德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

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2. 道德是什么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很难有清楚的解释。我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不妨把“道德”这一抽象的概念分解为几个成分:
1、道德感
2、道德判断
3、道德实践
道德感:(Moral feelings)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行为时所体验到的情感。这句话说明了几个问题。
首先,情感也许是我们道德的基础。孟子就有过很好的论述: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颧颧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看到小孩子掉到井里,难免就为他难过心痛,并不是和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交情,或是要什么荣誉。我们只是有一种恻隐之心,否则我们就不是人了。
所谓的”恻隐之心“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共情(Empathy,有些人译为同理心,哎,还不如恻隐心呢)。每个正常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别人的痛苦,常常能让我们掩泣,别人的快乐,也能让我们开心。正是因为我们能感受到别人的喜怒哀惧,我们才会用道德来对待别人。
其次,道德也是社会性的。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就不存在所谓道德与不道德了。而因为道德具有社会性,所以古今中外、各个民族,他们的道德就会存在区别。比如,中国古代有裹小脚的传统,欧洲人贩卖黑奴,在那个时代可以被接受,在我们现在就不行,就是因为整个社会价值发生了改变。
道德判断:道德就是人们对社会行为来进行价值判断,形成道德观念。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对道德判断及道德发展做了很好的论述。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道德判断的一些分类。
科尔伯格用两难故事发来考察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然后得出了他的结论。两难故事的例子如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镭,而这点药他竟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请问海因兹应该这么做吗?为什么?
根据儿童的回答,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推理存在三个层次,每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前习俗层次,年龄在4-10岁左右
第一阶段:这个时候儿童的道德完全依赖于是否受到惩罚。孩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就是,“海因兹是不对的,因为警察会抓他。”
第二阶段:这个时候儿童的道德依赖于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比如,孩子们会说,”海因兹的老婆要是对他好,就应该去偷,对他不好,就别偷。“这种道德,是互惠型的,而非有什么原则。
(2)习俗层次,年龄在10-13岁。
第三阶段:这个时候道德是一种习俗,如果行为能得到表扬,那么就是好的。孩子们会说,”他偷药会让家人蒙羞,她其中也不一定要吃,他不应该去偷。“
第四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是强调权威的,就是说看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是否遵从权威。”他偷东西是不对的,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他妻子的情况就变得合法。“或者,”偷东西是不对的,但是不这么做,他又没有尽到做丈夫的义务。“
(3)后习俗层次。年龄在13岁以后
第五阶段: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规范的存在,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因此规范是可以质疑的,也可以进行理性分析、进行协商。孩子们会说,”他不应该偷药,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务。药剂师虽然不对,但是这毕竟是他的权利。“,”法律禁止偷窃,但是没有考虑为了救人而偷窃的情况,这说明法律存在问题。海因兹是对的,错的是法律不够完善。“
第六阶段:道德是基于普遍的伦理原则,比如平等、尊严、自由、生命等。这个时候的道德往往成为一种体系,会根据个人所选择的某些伦理原则而形成系统的、全面的道德体系。这个时候的回答就会变成,“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尊重其他生命,这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海因兹的偷盗即使受到惩罚,那也是值得的。”“海因兹这么做是不对的,也许城里还有其他人得病,他们本来可以买到,但是因为他的偷窃他们却得死去。他的偷盗是自私的表现,对别人不公平。”
科尔伯格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到达最后的道德阶段,有的人一生都停留在权威阶段。因为最后的阶段,人的道德水平是基于他的理性认识才产生的。他必须认识到道德的相对性,然后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伦理原则是要取舍的。

3. 道德是什么意思

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回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答为规范的总和。

读音:[ dào dé ]

引证: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夸张地感觉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过了这个快要崩溃的大家庭。”

例句:道德之演进,如大江之行,回旋起伏,变化万端,激浊扬清,终归于进步。

(3)道德是这么扩展阅读


近义词:德行、品德

一、德行

读音:[ dé xíng ]

释义:道德和品行。

引证: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你没有那个瘾,交不上捐你去坐监牢。德行!”

二、品德

读音:[ pǐn dé ]

释义:品质道德。

引证: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无论在品德方面,知识方面,还是娱乐方面。”

4.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4)道德是这么扩展阅读: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5.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的意思是:1.一种社会意识形态;2.合乎道德的。详细解释:1.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2.社会意识形态之一;3.老子《道德经》的省称;4.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6. “道德”的定义是什么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6)道德是这么扩展阅读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耿阁认为:“若能较为全方位系统的彻悟老子的思想理论的话其结论大慨(这里只能用“大概”一词)就是这样的,即:“说到永恒的这个“道”它常常是以与同时无间的德无间结合的方式表现为“有大行大为”的这个大德的道德之功能的同时而既所本然又所必然的所能达到的无所不能为无所不可为的那种地步或之境界的。”

这一句话的意思说的是:“道”和“德”之间的关系的问题。”“道”和“德”之间是一体的。“道”和“德”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道”和“德”之间是整体无间的。无道是无德的。有道是有德的。无德是无道的。有德是有道的。“道”和“德”之间是“无间整体”“整体无间”之一体的。

7.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抄选择习惯。

在中国,道德是道与德的结合。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美德是一种修养或习惯。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它的定义,即一个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类,好的选择是它的区别。

道德属于伦理范畴。它的主题是人类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类的幸福。道德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或逻辑规律。这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确定的规律。这是由于与道德规律相对应的主体的不确定性。因此,有些人怀疑道德规律的存在。

(7)道德是这么扩展阅读: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源于欲望,而不是理性。理性只能分辨是非,但不会引起任何活动。相反,欲望可以引起活动,但不能区分是非。欲望可以从属于理性,也可以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了好的选择,而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了糟糕的选择。道德就在于这样的选择,所以道德源于欲望与理性的统一。

再者,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它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自爱好,痛苦来自仇恨。爱一件事的人能给他幸福,所以道德也能使他幸福。因此,道德和幸福不一定都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8. 道德是什么

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拿破仑(法国政治家)

道德无所谓新旧,惟真纯的人才能够说得上道德两字,若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那不管你天天在高叫道德,结果终是一个坏人。郁达夫(中国小说家)

在毫无慈悲的生存竞争中,道德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杰克·伦敦(美国作家)

美德藐视人间的一切讥嘲,清白受到诽谤身价越高。

笛福(英国小说家)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比彻(美国作家)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财富的名誉不知大多少倍。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

一个人的美德不应由他特殊的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日常的品行来衡量。

帕斯卡(法国物理学家)

一切美德都是由于放弃自我而成的,果实之所以极度甘美,便是由于企求萌芽使然。纪德(法国作家)

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计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

道德的恩惠是时间和劳力的节约。道德的损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龙之介(日本小说家)

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为出身低微而悲伤,蔷薇常在荆棘中生长。

萨迪(波斯诗人)我们即便在有关生命的问题上,也不允许说谎。显克微支(波兰作家)

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胡宏(中国古代学者)优良的品德是内心真正的财富,而衬显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养。

约翰·洛克(英国哲学家)

我们想要涵养公正的品德,就应养成一种“不苟”的优良习惯。

林肯(美国政治家)

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从实际生活锻炼出来的。

叔本华(德国哲学家)

良好的品德是从对坏倾向作顽强的斗争中培养出来的。

德克斯特(德国心理学家)

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

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思想家)

胜利是暂时的,而美德却将千古流芳。普希金(俄国诗人)甚至在我们的欢迎中,恶习也会刺痛我们;但美德却能使我们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弥尔顿(英国诗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进行反抗,而决不屈从于它的人。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

道德观是人的独特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泰戈尔(印度作家)

有比快乐、艺术、财富、权势、知识、天才更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这极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优秀而纯洁的品德。塞缪尔·斯迈尔斯(英国作家)

道德面貌渺小的地方,不会有伟大的人物出现。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

甘地(印度政治家)

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更伟大的道德。

显克微支(波兰作家)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融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英国诗人)美德具备了纯然无限的价值,人生的不幸变成了不可比拟的渺小。

显克微支(波兰作家)

热点内容
镜魔法学院 发布:2025-04-29 08:29:50 浏览:780
孙大午非法集资案经济法和刑法 发布:2025-04-29 08:29:48 浏览:49
离婚后两个人写的协议有无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9 08:19:46 浏览:60
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法律后果 发布:2025-04-29 08:14:44 浏览:316
对法治有 发布:2025-04-29 08:05:24 浏览:68
宁夏公路条例 发布:2025-04-29 07:51:50 浏览:369
劳动合同法的宗旨 发布:2025-04-29 07:47:09 浏览:3
17年中级经济法笔记 发布:2025-04-29 07:46:17 浏览:965
法能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吗 发布:2025-04-29 07:44:54 浏览:580
2017二建法规目录 发布:2025-04-29 07:44:00 浏览: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