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极端主义立法

极端主义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1-11 13:33:59

Ⅰ 实施极端主义破坏法律案件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立案标准是:
1、煽动、胁迫群众以宗教仪式取代结婚、离婚登记,或者干涉婚烟自由的;
2、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司法制度实施的;
3、其他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制度实施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
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Ⅱ 什么是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Extremism)的定义是:为了达到个人或者小部分人的某些目的,而不惜一切后果地采取极端的手段对公众或政治领导集团进行威胁。极端主义的定义是指人们往往片面的而非全面的看待事物或行为,同时往往在处理事物时会通过偏激的方式来解决。 极,顶点的意思。极端,事物顺着某方向发展到顶点。主义,是指对某一学术问题有系统的理论见解或主张的人。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特征:极端个人主义的要点特征,是个人本位、自我中心、利己主义,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极端个人主义反映在权力运用上,突出表现为用权不公、以权谋私;感情高于原则,关系代替政策,甚至出现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极端个人主义反映在职务提升上,突出表现为在个人名利问题上“盯着干、等着干、比着干”。“盯着干”就是盯着位置干,有的是职务有盼头工作有劲头,反之职务到了头,就觉得再干没奔头;有的是一看到有个“位置”,就觉得该是自己的,如果没有得到这个“位置”,就埋怨领导不公。“等着干”就是消极等调职,熬年头、混日子,安心不尽心,在职不尽责。“比着干”就是在职务上盲目攀比,比高不比低,比快不比慢。极端个人主义反映在利益关系上,突出表现为过分计较个人得失,有利的事就干,无利的事不干;得到表扬沾沾自喜,听到批评乱喊乱叫,甚至争功诿过,追名逐利 。

Ⅲ 什么是极端主义

为了达到个人或者小部分人的某些目的,而不惜一切后果地采取极端的手段对公众或政治领导集团进行威胁,又可分为:宗教极端主义、极端恐怖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
折叠编辑本段手段介绍
绑架、暗杀等,手段极其残忍!
折叠编辑本段特点介绍
他们在做某件事情时,虽然明知道可能他们目前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式不是最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或方式,但他们宁愿就按已经选择的方法或方式来解决问题也不愿意多花些时间来想想有没有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式。他们性格上严重偏执,对于他人的意见往往也不管好坏一律不听,一旦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后果则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所以,人类社会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坚决打击极端主义,这也将是个全人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Ⅳ 什么是极端主义者

极端主义者是为了达到个人或者小部分人的某些目的,而不惜一切后果地采取极端的手段对公众或政治领导集团进行威胁的人员,又可分为:宗教极端主义者、极端恐怖主义者和民族极端主义者。

延伸:宗教极端主义、极端恐怖主义和民族极端主义(三股势力)的相关联系

所谓“三股势力”,准确一点说,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三股势力”各自的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本质并无根本不同。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他们以宗教极端面目出现,以“民族独立”为幌子,一方面制造舆论,蛊惑人心,一方面大搞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安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制造混乱,在乱中推翻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按照他们的“纯粹教义”建立“纯粹伊斯兰政权”。

“三股势力”在中亚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这一地区特定历史、地域和人文条件的产物。在中亚居住着一百多个民族,这诸多民族、宗教、文化因素长期在这里相互交汇与融合,又彼此撞击与冲突。上个世纪,在直到一九九一年前苏联解体的七十年中,这里一直包括在前苏联的版图内,按主体民族的聚居情况划分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五个加盟共和国。前苏联解体之后,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原有的主导思想体系和组织体系迅即瓦解。一时间,中亚地区出现一个巨大的“思想文化真空”。

中亚五国的主体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而同五国相邻的中东地区又是世界伊斯兰势力最集中的地带。独立之初的中亚各国政府在一时惶惑之中,都不约而同地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填补前苏联解体留下的“思想文化真空”。包括一些国家元首在内的政府高官,带头到清真寺祈祷或赴麦加朝觐。这为伊斯兰势力在中亚的复兴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于是,伊斯兰教宗教团体、清真寺数量和信教人数急剧增长。到一九九七年,哈萨克斯坦的宗教团体由独立前的二十多个增加到一千一百八十个,清真寺由六十三座增加到四千多座。吉尔吉斯斯坦的清真寺由独立前的二十座增加到近两千座。在乌兹别克斯坦,宗教组织一下子冒出两千零七个,清真寺由八十座猛增到一千八百一十六座。他们利用人们的宗教热诚,散布有悖于宗教经典的异端邪说。他们超出正常宗教信仰,介入国家政治事务,甚至鼓吹发动“圣战”,“消灭异教徒”,企图推翻世俗政权,建立“纯伊斯兰国家”。这样,一个通常的宗教问题很快就转化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Ⅳ 请问什么是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 就是主观的去臆断一切事物 把这当做了自己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准则。 当然应该是无意识刻意的。

Ⅵ 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对宣扬极端主义利用极端主义什么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依法追究

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对宣扬极端主义,利用极端主义危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人身财产、妨害社会管理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对宣扬极端主义,利用极端主义危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侵犯人身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规定:

公安机关发现极端主义活动的,应当责令立即停止,将有关人员强行带离现场并登记身份信息,对有关物品、资料予以收缴,对非法活动场所予以查封。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宣扬极端主义的物品、资料、信息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组织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反恐怖主义工作的需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Ⅶ 什么叫极端主义者

极,顶点的意思。极端,事物顺着某方向发展到顶点。主义,是指对某一学术问题有系统的理论见解或主张的人。
极端主义的定义是指人们往往片面的而非全面的看待事物或行为,同时往往在处理事物时会通过偏激的方式来解决。

极端主义者的特点:他们在做某件事情时,虽然明知道可能他们目前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式不是最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或方式,但他们宁愿就按已经选择的方法或方式来解决问题也不愿意多花些时间来想想有没有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方式。他们性格上严重偏执,对于他人的意见往往也不管好坏一律不听,一旦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后果则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所以,人类社会想要长久健康发展就必须杜绝极端主义,这也将是个全人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Ⅷ 什么是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条之四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为准备实施恐怖活动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危害不特定人和物的安全而积极为之,并且希望这种恐怖活动的结果发生。过失不构成本罪。
(三)客体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利用极端主义煽动、胁迫群众破坏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的行为。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利用极端主义;二是在些基础上的煽动和胁迫;三是针对的对象是不明真相的人群;行为的目的是达到国家法律确立的婚姻、司法、教育、社会管理等制度实施。一般的煽动和胁迫行为,以及针对个别人的煽动和胁迫不能构成,或者只是单纯出于个人特定的目的的煽动和胁迫行为,不能构成本罪。
所谓极端主义,是指极端主义为了达到个人或者小部分人的某些目的,而不惜一切后果地采取极端的手段对公众或政治领导集团进行威胁;所谓煽动,是指怂恿、鼓动;所谓胁迫,是指威胁和强迫;所谓群众,是指群众,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
本罪是行为犯,只要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即构成本罪。本罪物“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有待于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作出界定。
具体咨询 太琨律 很不错

热点内容
公务员辞职当律师 发布:2025-04-29 01:16:10 浏览:976
幼儿园举办者应该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9 00:50:43 浏览:701
法治部分 发布:2025-04-29 00:28:13 浏览:496
合同法105 发布:2025-04-29 00:21:28 浏览:171
2015年会计财经法规 发布:2025-04-29 00:17:17 浏览:471
关于水法规 发布:2025-04-29 00:11:21 浏览:873
中级经济法票据法期间 发布:2025-04-29 00:11:13 浏览:895
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发布:2025-04-29 00:04:45 浏览:404
国外法官袍 发布:2025-04-28 23:59:35 浏览:9
汽车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8 23:58:00 浏览: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