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新华社

依法治国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22-01-11 20:47:59

㈠ 七五普法时间是什么时候

七五普法时间为:2016-2020年。

七五普法是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通知指出,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拓展资料

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为党员群众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党内法规建设活动中,引导党员群众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素养。

4、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

(资料来源:七五普法——网络)

㈡ 从呼格案 谈到依法治国 大学生层面

一个18岁的青年在18年前含冤离开了这个他眷念的世界。近日,曾轰动一时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冤杀案”或将启动重审程序的新闻再次引起人们对此案的关注。呼格吉勒图如果天上有知,或会感到一分迟来的安慰罢。

据媒体报道,呼格一案如同其他众多冤错案一样,产生于运动式的“严打”之中,其办案讲究速度,也正符合当时政治要求的“从严、从重、从快”。呼格被执行枪决,距离案发只有62天。这起案件在当时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严打期间的成功案例,被媒体大肆报道,相关办案人还获得表彰和奖励。

随着九年后另一名罪嫌赵志红主动招认,呼格的冤案由此而来。但是,调查认定冤案以及启动重审程序却走上了漫漫之路。新华社内蒙分社先后发送5篇内参,高层多有批示;自治区有关部门先是确定为冤案,后来复核又中止。一位多年关注此案的北京媒体人士认为:“当年办理‘呼格案’的办案人,后来几乎都得到了提拔,在公检法各条战线上成为把关人,这个案件一旦被翻转过来,问责机制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若此言不虚,便是该案久拖不决的症结了。

类似的案件还有许多,久拖不决出人意外,其实又在意料之中。中国有着漫长又顽固的专制传统,培养了人治、集权的土壤,权大于法,法外有法。在如此土壤里开出的花朵天生地普遍只崇拜权力,轻视或蔑视法律,法律沦落为权力的玩具。今天,在那些罔顾法律、民声载道的地方,往往是说好的集体领导变成了独断专行,加强党的领导演变成插手、干预司法办案。因此,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中全会为漫漫法治路程点亮了一盏灯。它强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中央全会决议还明确了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办案。“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错杀的生命已不可挽回,但人心和对法的信仰还可以唤回。曾参与赵志红案研究的公安部刑侦专家杨承勋对“呼格案”明确表示:“这就是一件错案,证据严重不足”。“这个案子启动重审程序不是今年才有的说法,去年初甚至在2012年,内蒙古当地就提出了这个事情,但是有人先是说要在十八大之后运作这个事情,后来又说应该等到两会之后,总之是各种理由,把事情耽搁下来”。

中国的改变必定从捍卫和维护人的基本权利开始。无论呼格案启动重审程序的新闻是否属实,在呼唤、力倡法治的今天,对这样人命关天的案件复查,更是不能不了了之,应当有一个说法。

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四中全会《决定》: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要坚持五个原则

中新网10月28日电内 据新华社消息,《中容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于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资料来源 :

四中全会《决定》: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要坚持五个原则--时政--人民网

资料链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28/c70731-25926001.html



㈣ 为民伸冤,有谁知道新华社或者人民日报的记者联系方式

只能查到这个电话, 你打过去问他们要个记者的电话, 就说你要报料, 他们马上就会给你号码。

人民日报电话010-66486969

㈤ 依法治国在中国未来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新华社北京月25日电
23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海外人士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将引领中国不断进步。

英国议会上院议员查尔斯·鲍威尔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中国需要法治扮演更重要角色。他说,这是中国进一步完善法治的一个新开端,是积极的一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十八届四中全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对此寄予厚望”。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侃如说,四中全会是中共中央全会历史上第一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主要议题的会议。会议公报反映了中国积极的前进方向,显示出法律制度将更加有序、透明、质量更高,减少受利益集团和地方官员的干预。四中全会为实现这一目标给出了新的动力、新的方式以及主动性。

澳大利亚资深法律专家沈寒冰认为,四中全会释放的信号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中国法律制度将逐步完善,这对中国将来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法权地位的提高,将使海外投资者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埃及前驻华大使马哈茂德·阿拉说,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像往常一样强调党的领导,这是正确的决定。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来领导法治建设,才能保证稳定有序。此外,公报还强调重视宪法的作用,这有助于使法治精神贯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外交与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文安立说,中国领导人决定在四中全会上聚焦法治是非常积极的,这是中国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法治体系。四中全会是中国法治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大学中国语言文化教授朱塞平娜·麦勒奇奥内说,四中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她说,中国打击腐败、消除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阻碍的努力至关重要。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这是中共有史以来第一次把中央全会的主题定为“依法治国”。为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就必须在中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在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上撰文说,四中全会发出明确信号,决定推动法治体系建设,更好保障国家的稳定和治理。

㈥ 我要所有法治教育资料

浅 论 法 治

内容摘要:
***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总书记分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强调指出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十六大会议中***同志又再次重申了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法制建设进程中更好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对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 键 词: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1978年以后,我国法学界和政治学界曾经就法治与人治问题开展过一场大讨论,出现过三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即:要法治,不要人治;法治与人治应当结合;法治(依法治国或以法治国)概念不科学,同“法制”概念没有什么区别,应当抛弃。虽然经过长期的讨论和争鸣,“要法治不要人治”的主张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但是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对法治概念和依法治国的口号、方针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看法和疑虑。直到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总书记分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强调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和属于政治文明的法制建设都放到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来论述,并且强调二者的结合,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在这样一个前提和背景下就要求新一代中央和国家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现实条件的变化和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有关民主与法制的理论,继承和发扬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新时期新局势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
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新时期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思想——“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相关问题作简要论述: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在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诞生前夕,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8年3月5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中,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该法案第1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这一天起,“依法治国”被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标志者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法治时代。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邓小平理论,民主和法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关联的,密不可分的。认为民主是基础、是本质,提出“没有民主,就没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法制则是保障,“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同志是积极主张推进法治,否定人治的。
***同志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同志的这段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它表现为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和途径,依法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务。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未经人民授权或者超越人民授权成为人民之外或者人民之上的治理国家的主体,更不允许少数国家公职人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㈦ 蓬佩奥演讲具体说了什么,引发了新华社的逐条批评

说起蓬佩奥这个人,其实挺有意思的,1963年12月30日出生的他是个意大利裔美国人,毕业于西点军校和哈佛大学法学院,33岁的时候创办了塞耶航空。2016年之前,也就是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前,他的主要从政经历是美国堪萨斯州共和党国会议员、美国众议院的情报委员会成员,2017年1月,被特朗普提名担任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2018年3月,再次被特朗普提名,担任了美国第70任国务卿——由此可知,特朗普是非常信任蓬佩奥的,而蓬佩奥也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


蓬佩奥的演讲内容紧紧围绕否定中美关系、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挑拨中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关系、中国威胁论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恶意,内容归纳起来多达26条。

是可忍,孰不可忍,新华社随即发起反击,对蓬佩奥的26条言论逐一进行批驳,揭示真相,抨击谎言,反击内容多达3万多字,有理有据,掷地有声。希望美国政府还是好好做个人吧,别以为转移公众视线就能解决他们自己国内出现的一些列问题。

㈧ 依法维护网络安全,是全面推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11月24日,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山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刘云山指出,互联网的互联互通,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给社会进步注入巨大活力。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学习交流、购物娱乐、创业兴业,上网用网、在线互动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在充分享受互联网种种便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络侵权时有发生,网上黄赌毒、暴力恐怖以及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屡禁不止,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利益。维护网络安全、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㈨ 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法治中国网络电视台河南工作站地址在哪里

在郑州市金水路六号省反贪局院内

热点内容
生存者法规 发布:2025-02-14 06:38:09 浏览:64
成人自考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02-14 06:24:14 浏览:386
司法局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 发布:2025-02-14 05:52:54 浏览:93
北京西城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2-14 05:44:56 浏览:95
民法析理 发布:2025-02-14 05:33:07 浏览:652
刑事诉讼法133条 发布:2025-02-14 05:30:51 浏览:985
夫妻只有一个人工作劳动法 发布:2025-02-14 05:03:10 浏览:820
公司印章的法律风险 发布:2025-02-14 04:25:21 浏览:700
北京李华律师 发布:2025-02-14 04:20:19 浏览:423
中介官司法规 发布:2025-02-14 04:17:01 浏览: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