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关于学生道德的诗

关于学生道德的诗

发布时间: 2022-01-11 21:31:42

㈠ 有关道德的诗句

快读网-轻松阅读,快乐生活移动版

快读网 > 诗歌大全 > 诗词歌赋 > 正文
有关道德情操的诗句
>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123下一页
标签: 道德 古诗 情操 诗句

上一篇: 描写小草的诗句大全›
下一篇: 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
最新文章

教师节送给老师的优美的诗词

1、《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

有关中秋节的著名诗词

1、《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

有关处暑的诗句,原来可以这么美

1、《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

立秋古诗词,暑去凉来,秋天不远。

1、《立秋日曲江忆元九》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
诗词丨立秋,岁月匆匆去,倏然又惊秋

1、《秋风词》【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十首处暑诗词: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1、《早秋曲江感怀》唐•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
热血铸军魂,最燃诗词送给最可爱的人

1、八一感怀 作者/霍庆来南昌举帜炮声扬,暗夜沉沉现曙光。大渡河...
温风至,盛夏始,小暑古诗词带来清凉

1、《小暑六月节》【唐】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
芒种时节,邂逅最美的芒种诗词

1、《芒种 其一》宋代:韩淲田家一雨插秧时,成把担禾水拍泥。分段...
唐诗宋词中赞美母亲的诗句34句

1、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黄景仁《别老母》2、...
热门文章
学子路上,多少心酸谁知晓?

斜倚西窗,细雨微茫。 望断崇阿,不见晴川。 墨落成章字里伤,霖云流风木叶扬。 曾许题名金榜,而今...
静一静疲惫的心

倦了,累了 在车马的喧嚣中 寻一静处 或忆往昔 或小憩 有个肩膀更好。没有 独自的安静 又何尝不...
关于秋的诗词共13首

1.【标题】:悲秋 【年代】:唐 【作者】:卢殷 【体载】:七绝 【内容】:-------------------- ...
别董大高适古诗拼音版

qiān lǐ hung yn bi r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běi fēng chuī yn xuě fēn...
描写风筝的诗句

描写风筝的诗句 1、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2、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
描写花落的诗句

描写花落的诗句 花落更同悲木落,莺声相续即蝉声。荣枯了得无多事,只是闲人漫系情。唐司空图《上方》...
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
描写冬至的诗句,形容冬至的诗句

描写冬至的诗句 《冬至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
冬至诗,关于冬至的诗句

冬至的诗 踩着前人的脚印 走着先人的路 寻着祖父辈的根 一方坟墓 一束鲜花 深深鞠躬 迎风而立 ...
祝福新年的诗词大全

新年祝福诗词(一) 新梅香气暖江风, 年逝黄梁紫燕同。 快马逐云寂寥赞, 乐铺花色起苍穹。 云色...
闽ICP备12022453号-17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㈡ 关于道德的诗句古诗词

关于道德的诗句,古诗词有
宁静致远,淡泊以明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㈢ 关于道德的诗句名言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魏晋)嵇康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希腊)德谟克里特

如果儿童任意地让自己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 (希腊)德谟克里特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希腊)亚里士多德

道德当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 (美国)富兰克林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㈣ 关于道德的诗词

将一些可能有问题的字词加《垩》字隔开了。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垩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垩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垩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垩品垩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垩治的人垩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垩志行为缺少垩羞垩耻。说明统垩治垩者必须重视提高垩国垩人的思垩想垩品垩德垩素垩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垩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垩格,要有独垩立垩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垩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垩白垩贫垩穷,不可用卑垩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垩正垩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垩导垩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讲解】善于做官的,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品垩德;不善于做官的,往往招来怨垩恨。意谓为官者要树德,不要积垩怨。

㈤ 有关道德的古诗词

  1. 《列女操》

    唐. 孟郊抄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2.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㈥ 求关于文明礼仪、道德的古诗词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 孟子是中国儒家早期了不起的人物,他倡导人性本善,坚持仁义并举,丰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理论,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中。《孟子》一书对后人的教育和启发甚多,影响深远。在《孟子》一书中,“君子”是一个高频词,出现八十余次,书中从人格上、道德上把仁人志士、仁义之人、有道之人称作君子。国学大师钱穆讲“中国人讲人,列出许多区别来,如君子小人,善恶贤不肖等,而最高则有圣人”,还说“讲做人道理,实为中国文化之精髓”。 在孟子眼里,“君子”有古今的分别:“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公孙丑下9,本文引用直接注明孟子篇章名和节数,下同)这是说,从对待过错的态度和做法上,可以看出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高下之别。有过则改而不顺,更不得从为之辞,应是君子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君子不仅有古今之别,也有与庶民、小人的差别。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下19)人和禽兽有差异,但差异几希、有限。君子存之者为何物?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离娄下28)仁和礼存于君子之人心。孟子又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离娄下28)人己之间互敬互爱,在今日社会也是需要提倡的,可以是良好的夫妻关系,也可以是和谐合作的上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朋友关系。 孟子以义为路、以礼为门:“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万章下7)常将仁和义并举,以仁为宅、以义为路,如“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11)“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10)孟子能近取譬,以宅、路、门比仁、义、路,阐述了如此一番君子之道和做人道理,影响深远。人生之中不居仁宅,不走正路,岂不可哀可叹! 《孟子》中“君子”“小人”的对比,有明朗朗的一句“君子小人,每相反而已矣”。(滕文公上3)提醒人们注意君子和小人的分别。与小人对立的还有“大人”。大人者,德行高尚的人。如“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14)体有贵贱,有小大,所以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孟子提出了“心之官则思”的名言,明确了大人“立乎其大”的要求。(告子上15) 大人存其仁心、养其大志,就是君子。与“君子”“大人”相媲美,尤为后世称道者为“大丈夫”。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是对大丈夫的绝妙概括,成为亘古以来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和行为自律,为大人、做大事、行大道成为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的人生理想和坚定信念。 人生会面临很多变数,个人有得志与不得志的状态,孟子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9)穷独达兼的思想,得志泽民利民,不得志修身行道,一直为后人所景仰。孟子得志有“三弗为”,深知而且践行“养心莫善于寡欲”。(尽心下35)。 不得志独行其道,反映了君子志于道的坚定。孟子还提出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4)不亲、不治、不答,无怪乎他人,而是反思自己是否仁爱足够、智慧充足、恭敬有加。 仁、智、勇被儒家认为是三大德,仁是第一位的,不仁就谈不上智和勇。仁者无敌,知耻后勇。《孟子》中讲了君子之耻:“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18)名声超过了实情,君子会感到羞耻。人和水一样,要有本源,才能形成壮阔之势,而不能靠虚假包装,蒙混社会大众。“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人不能没有羞耻感,失去了耻感,就真的很无耻也很可怕。后世顾炎武特别讲到做人要“行己有耻”。做人要自己知耻,否则无从谈起。 关于君子之乐,孟子也有一番宏论。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尽心上20)孟子所言君子三乐,王天下不与存,且其一乐、三乐皆需依赖外部条件满足,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则纯由自己而定。君子所乐者,乐于仁义,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上27)君子做人问心无愧,言行留好样于儿孙,心术无愧对天地。 《孟子》中还讲到君子之忧患,忧和患二字多是分开而言,“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离娄下28)“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所忧为何?舜是人,我也同_是人,我怎么能够像舜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有德有才之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激励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修身正心做君子。 《孟子》中讲君子之道的也有很多。如“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滕文公下8)一节,攘邻之鸡,无论日偷一次还是月偷一次,都是不义之行,非君子之道,必须从速改过。君子讲仁爱、走正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14)孟子强调君子深造以道,贵在自得,也就是学习做人做事要思要领悟,悟到的才是自己的。“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尽心下32)孟子强调了君子之言不离正道,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君子一生的行动坚守。 本文梳理解读了《孟子》中的“君子”。君子与庶民、小人有别,君子存的是仁心。君子有君子之志,有得志与不得志之分,不得志则独行其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君子有君子之耻,有君子之乐,也有君子之忧。概言之,孟子教人当君子、为大人,要反求诸己,修身走正道。 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的高校教师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孟子中的“君子”思想对新时代青年成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我们要抓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借鉴传统优秀文化,做到落实落细,持之以恒,这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青年时代

㈦ 关于道德的古诗

短歌行》曹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咏蝉》唐.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内.
《史容记.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论语.里仁》
德不孤,必有邻.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求通亲亲友》曹植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淮南子.修务训》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㈧ 关于道德的古诗句

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
【出处】宋·苏辙《盛南仲知衡州》
【讲解】正:使端正。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自身品德行为不端正却能使别人端正的人。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出处】《礼记·中庸》
【讲解】涂:同"途"。意思是:君子遵循待人处事不偏不倚、不过头也无不及的原则前行,如在半路上停止不前(就不能算是君子),我是不会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出处】明·高拱《本语》卷三
【讲解】去除一点利己的私心,就等于从圣人身上学得一点好品质。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处】《论语·季氏》
【讲解】患:忧虑,害怕。寡:少。意思是: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出处】《国语·越语上》 【讲解】古代贤明的君主,不担心他统治的人民数量不多,而担心他们的心志行为缺少羞耻。说明统治者必须重视提高国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讲解】摩:通"磨"。倜傥(ti tǎng):卓异。意思是:古时发财做官而名誉不著的人,不知多少,只有卓异才能的人才能被后人称颂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根,学人言语。 【出处】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讲解】意谓人要有人格,要有独立性,要自我尊重,不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出处】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
【讲解】浊:浑浊,形容卑劣的手段。意思是:宁可一生清白贫穷,不可用卑劣的手段致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处】《论语·子路》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意谓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㈨ 有关道德的诗


善行天下不求名
正道人间百路通
漫漫长河今古事
仁和道义总关情

人情来往乱纷纷
切忌匆匆认错人
一路人生诚为信
积德行善便是神

心中有梦盼成真
品德优良值千金
温暖他人心自暖
平凡厚德令人尊

热点内容
劳动法怀孕不给交保险 发布:2025-02-14 07:28:25 浏览:801
借钱用于赌博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4 07:25:02 浏览:477
澳门法院图片 发布:2025-02-14 07:18:38 浏览:366
生存者法规 发布:2025-02-14 06:38:09 浏览:64
成人自考经济法答案 发布:2025-02-14 06:24:14 浏览:386
司法局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盖 发布:2025-02-14 05:52:54 浏览:93
北京西城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2-14 05:44:56 浏览:95
民法析理 发布:2025-02-14 05:33:07 浏览:652
刑事诉讼法133条 发布:2025-02-14 05:30:51 浏览:985
夫妻只有一个人工作劳动法 发布:2025-02-14 05:03:10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