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好书

法学好书

发布时间: 2022-01-12 10:41:41

A. 法学入门必读的书籍

大学四年的主攻复科目有:刑法,民制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法理学,商法,宪法,国际公法,国际司法,国际经济法
你现在要自学的话,先从刑法和民法开始看。是法学学生的话,以后参加司法考试,得刑法者得天下,得民法者称诸侯。这两门很重要。。。。
楼上给你的那张图是自学考试的科目。我是法学学生。。。。。告诉你的你可以采纳。。我今年都已经开始考研了。。。

B. 谁能推荐几本大学生学管理类的和法学类的好书

选大学其实就是选专业帮你分析一下专业问题1.教师。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我国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不到43%,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13%,而师资不足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按照“十五”计划的发展要求,高中阶段教育要达到60%的毛入学率,以学生老师比18:1测算,教师队伍的缺口将达到116万人,以普通高校师生比15:1测算,教师队伍缺口也将达到11万人。总之全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师资缺口达120多万人。2.软件人才。全球IT业的低迷波及了一系列相关产业,但其中也有例外――IT培训市场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作为IT领域内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中国对IT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软件人才的缺口是每年35万人以上,而这部分人才如果靠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不仅数量上难以补缺,更远远满足不了我国软件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要求。3.医药人才急缺。据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由于北京各郊区县医疗事业的发展,引得医药人才市场供需两旺。从1月12日举办的医药人才招聘会来看,医药类用人单位提供了3765工作岗位,其中需求临床医学、生物制剂专业人才1780人。而北京医药专业毕业的600多生源明显供不应求。4.速记人才。随着北京日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会展经济空前发展,对速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北京速记协会培训中心的唐老师介绍,由该协会培训的学员没有失业的,北京几家有培养速记人才资格的机构,例如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等,培养出来的速记人才也十分抢手。速记市场上肯定会吸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5.特色突出、“人职匹配”的专科毕业生,如海运、高级护理等专业和有高级技工技能的毕业生也都供不应求。6.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市政和社区管理、维护的相关专业人才,将有较好的就业空间法律、会计 英语,报名榜第2,需求榜第8; 计算机类,报名榜第4,需求榜第2; 电子信息类,报名榜第6,需求榜第3;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报名榜第10,需求榜第7; 财会类,报名榜第9,需求榜第10; 管理类,报名榜第3(指工商管理),需求榜第5(泛指管理类)。 至少在5年内,以下十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 1.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2.生物技术类。相关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资源科学等。 3. 现代 医药类。相关专业: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等。 4.汽车类。相关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等。 5.物流类。相关专业: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等。 6.新材料类。相关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 稀土 工程等。 7.环境 能源 类。相关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资源环境与科学等。 8.管理类。相关专业: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9.法律类。相关专业:法学、国际法、国际经济商业法、国际商法等。 10.营销类。十大热门专业新一轮的毕业生即将汇入就业大军,市场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需求催生了许多热门职业,就业形势、就业趋势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甚至面临高考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扬州市人才交流中心、扬州科技学院、技师学院等,为您搜集了扬城十大热门专业。 机械类:就业率100% 机械及自动化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扬州毕业的该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 机械行业的人才强调技术性。企业希望招聘到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论知识,懂得思考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希望到外企工作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要掌握好外,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能力也不可忽视。 化学化工类: 5年内不愁找工作 化学及化工专业属于人才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2007年扬州本地毕业的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生供求比例达到1:3。 该行业对人才的技术性要求较强。需求职位中以技术类、销售类、管理类职位为主。从行业来看,该专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化工业、能源业、医药、生物制药业以及环保业,附加值高的化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制造业等也都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由于对专业技术

C. 法学书籍

呵呵,你要是打算大三司考的话,那么还准备考研么??要是准备考研的话,还是别准备司考了。。。这样往往两边都准备不好,但是,要是不打算考研的话啊,司考只是背诵法条与司法解释,特别是司法解释。建议你买一些法条书去背,然后还有中国政法的蓝皮司考丛书还可以,,,不过,法学院的学生,更应该阅读下期刊,比如《人大复印材料》《人民司法》《法学家》《最高院公报》《最高检察院公报》等等,还有一些名著,比如《联邦党人文集》《论法的精神》《英宪精义》《政治学》《理想国》等等。。。其实不要好高骛远,首先打好基础,到大二的时候再看写期刊名著,大一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吧教材学好,基础打好,,,至于司考,不要急功近利,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呵呵,哪儿的法学院学生哈?

D. 法学经典书籍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一、《洞穴奇案》
萨伯
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为了生存,大家约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一个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提议人,不过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它四人却执意坚持,结果恰好是威特摩尔被抽中。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这是美国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提出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这一公案后来成了西方法学院学生的必读文本。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写出了的判决意见……本书兼收了富勒和萨伯两人共十四个观点,借以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二、《论犯罪与刑罚》
贝卡里亚
由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著写的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该书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谥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介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译为多种文字,它对地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三、《别在异乡哭泣》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内容的是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作者把这些成长的历程记录下来,希望对远离故土、追逐梦想的年轻朋友,特别是刚走上法律道路的朋友们,能有一些启发。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四、《寻找法律的印迹》
余定宇
法律是什么?这是本书作者一直在追问的问题。他循着法律的印迹,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精神之旅:通过尼罗河俾格米人对于自己发现的食物香蕉的一种先占观念,证实了人类法律最原始的足迹---"权利"的足迹;通过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基于人性的审判,宣示了古希腊人天然的神学情怀和宗教感受;通过手持天平利剑、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宣示了古罗马人对法律"成熟稳重"、"公平正义"的期求。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十五、《民法思维》
王泽鉴
本书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本书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本书对于大陆和台湾地区民法的比较研究也应有所助益。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六、《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是一本由博登海默编写的书籍。本书把散见于1940年《法理学》一书中的有关法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资料集中在第一部分。本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对一般法律理论的实质性问题所作的论述,乃是以某些蕴含在我研究法理学问题的进路中的哲学假设和方法论假设为基础的。
必看的经典法律书籍七、《政法笔记》
冯象
本书为作者在《读书》杂志上开设的专栏"政法笔记"文章结集(少数刊载在其他报刊上)。作者开设专栏的用意在为中国的普通读者写一本书,谈谈新旧政法体制衔接转型中的一些法律问题。因此,在该书中,读者不感兴趣的专业性太强的话题没有涉及,作者关注的是普通读者感兴趣的与自己现实生活相关的一些法律问题,如名誉权、肖像权、版权、官司为什么难打等等,作者结合有关案例,深入浅出,给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E. 法学专业应该看什么学术书籍知乎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 2.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写得精彩,译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支撑法律的东西。“没有信仰,法律它将形同虚设”。在中国既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传统?当然,读此书时,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语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3.刘瑜:《民主的细节》 这本书是众多学者推荐的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我一直喜欢读刘瑜的文字,她的生动是智慧的生动。在洞察力和解析能力的背后,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悟性的独立思想者。我总是读完一篇就在等着她的下一篇文章出来。 ——林达 今日中国的公共讨沦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总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所以刘瑜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 ——梁文道 我喜欢刘瑜的评论,她讲求事实与论据,不轻易选择左中右的某一方立场,对群众和权力,少数与多数都保持警惕和观察,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避免振臂一呼的冲动,避免智力上的懒惰。有这样的理性,才有负责任的时评。 ——柴静 4. 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二》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从“美国总统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开始,用一连串的故事,层层铺排出美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深刻地了解美国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统中,通过“平衡和制约”去实施对权力的监督和限制。 5.王铭铭、王斯福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 本书聚集了一些法学和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判断与描述,以及对其中的秩序状况的把握与解释,为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就法学来讲,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遗憾的是,如今再没见后续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学术气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我们借此反思如何营造中国学术传统的一本书。 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著作,阐述了自然权利观和三权分立等思想。虽然作者的“分类和框架”与他提倡的社会考察的方法有某种裂痕,但这恰好是优秀著作的标志——确立了一个“范式”,供后继者超越。 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见, 充分展现了他横溢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进行长久的反思。关于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仍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8.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方法运用上的自觉。它是事实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辩异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多种史料的采用,而是对这些史料的解释。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决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法史研究上的经典。本书作者的功力深厚,语言平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当然,社会学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种,本书可能还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视中国的社会,这一学术取向本身就让人尊敬。 10.江山:《中国法理念》 作者在中国法学界是独树一帜的。他很幸运,没有受什么现代西方产业化学术体制的“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的现实和理想的解读必然是浸淫着真正的中国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着眼于“现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称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国人写的书。 1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在中国影响颇大的综合法学著作。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思想的历史,后半部分论说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理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法为立场的综合法学观。该书的价值之一是它对中国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法理学的影响。 12.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 作者的治学进路和思考进路都深深体现了某种宏大和理性的情怀。书中对当代西方法理学说和域外(特别是日本)法治经验的绍介,都无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关切。该书论证严谨,学术色彩浓厚。 13.博西格诺等:《法律之门》 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 14.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 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最具备学术意识的一本书。作者以自己的学术实践做到自我的总结、批判和反省。如果我们的学术都能建立在这样的一步步的积累和批判的基础之上,相信这才是中国学术的真正希望。 15.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一本“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化的“激进”之作。作者的立场自不待言,其用语的鲜明甚至“鼓动”,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学术的味道。自由主义实际上在中国还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广大学生来说,“自由”的各种思潮实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书提供的是一种积极的进路,我们还应该有一种更全面和冷静的思考。 16.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本书系统阐述的作者的权利观。是当今研究权利问题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等的分析对我们深化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怎样关怀和尊重人的权利?这始终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17.罗尔斯:《正义论》 本书被誉为是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本书涉及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为前提,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 18. 德肖维茨:《致年轻律师的信》 艾伦·德肖维茨,律师、法学教授、作家。28岁即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法学教授。成功中国过许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林顿总统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等著名案件,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辩护律师”。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执教哈佛和律师执业37年间的人生阅历和心得,提炼出37条忠告,内容涉及人生悟、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做人原则、职业规划及建议等多个方面。既充满哲理,又发人深醒。希望这样一本观点独特、精华浓缩的小书,能够给站在人生岔路口的年轻律师以及法学院学生一些帮助

F. 学习法律必读的几本书

法律人必看的十本经典著作(岳运生推荐)
1、《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一本美籍华人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让人感觉在美国,法律就是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独特又敏锐的洞察力,结合血肉丰满的生动案例,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矫正了一些人们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令人获益匪浅。
2、《政法笔记》——冯象
本书可以说是冯象的“案例”随笔,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的“普法文章”。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笔记》所做的,即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定社会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与批判。
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朱苏力的著作,往往从身边日常惯见的“俗话、俗语或俗事”出发,分析出令人惊叹的学术意义来。本书亦是如此,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看法或认为想当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尽管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苏力的观点,但是他对问题的态度、对观点的论证过程、特别是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足以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感觉到知识的愉悦。
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在传统与变革之争中,人们往往以外在的现象为准则判断优劣,而忽视其本质根源。在对西方法律的移植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只由于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荣,而没有看到他们的本土资源。从而使我们开始彷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结果是“把‘现代法制’看作一个有待于明天实现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的两难困境”(赵晓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苏力用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困境以期寻求最佳答案。
5、《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并非纯粹性的学术著作,而是美国大学法学院的法理学教材,这对我们了解西方法理学、西方的法学教育、西方的教材撰写编排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因此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其意义要比纯粹性学术著作更大,是能启发法学思维的一本好书。
6、《正义论》——罗尔斯
正义论是一部学术内容丰富、思辨难度颇大的著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它不仅反映了西方学术界20年来争论的主要问题,而且深刻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内在矛盾,为读者思考正义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文献。
7、《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本书虽囿于时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西方的法学著作中,可称之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网络全书,也是西方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孟德斯鸠与其以前的法律学者主要满足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不一样,他力图从法律以外,从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从社会的进步去探求这种精神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规律,并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8《乡土中国》》——费孝通
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确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
9《论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
《论犯罪与刑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犯罪与刑罚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也是一部震动了全世界的经典之作。该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三大刑法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10《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梁治平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论文集。作者追随法儒孟德斯,而力图推陈出新,以“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原则,以奠定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理堂奥,因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目为之一新。
(岳运生,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律师协会规章制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联谊会副主席、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法律咨询专家。)
说明:本文出处我忘了,在网上应该很容易搜到,此处擅自转载敬请著作权人谅解

G. 征求法学好书

最新权威法学教材下载全集
http://hi..com/payisi/blog/item/6545474e0b919d0db3de05bb.html

H. 作为法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哪些入门级的书籍值得推荐

如果想要学好法学,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从而形成扎实的理论功底。如果理论功底不够深厚,那么对法学专业的学习是很吃力的,在看许多专业书籍和期刊论文的时候会很不适应。作为法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可以阅读一些理论比较浅显的书籍,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对法学专业的兴趣,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I. 有没有谁能给我推荐几本法学名著啊

律人必看的十本经典著作(岳运生) 法律人必看的十本经典著作(岳运生) 2008-11-19 08:59 1、《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一本美籍华人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让人感觉在美国,法律就是身边 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独特 又敏锐的洞察力, 结合血肉丰满的生动案例, 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 向我们全面、 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矫正 了一些人们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令人获益匪浅。 2、《政法笔记》——冯象 本书可以说是冯象的“案例”随笔,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的“普法文章”。从孔 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 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笔记》所做的,即是对现 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定社会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与批判。 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朱苏力的著作,往往从身边日常惯见的“俗话、俗语或俗事”出发,分析出令人 惊叹的学术意义来。本书亦是如此,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看法或认为想 当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尽管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苏力的观点,但是他 对问题的态度、对观点的论证过程、特别是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足以让我们在阅 读的同时感觉到知识的愉悦。 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在传统与变革之争中,人们往往以外在的现象为准则判断优劣,而忽视其本质根 源。在对西方法律的移植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只由于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荣,而 没有看到他们的本土资源。从而使我们开始彷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然而大多 反思的结果是“把‘现代法制’看作一个有待于明天实现的理想, 而把本土情境 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 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的两难困境”(赵晓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苏力用 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困境以期寻求最佳答案。 5、《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并非纯粹性的学术著作,而是美国大学法学 院的法理学教材,这对我们了解西方法理学、西方的法学教育、西方的教材撰写 编排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 因此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其意义要比纯粹性学术著作 更大,是能启发法学思维的一本好书。 6、《正义论》——罗尔斯 正义论是一部学术内容丰富、 思辨难度颇大的著作。 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 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 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 本结构的正义理论。它不仅反映了西方学术界 20 年来争论的主要问题,而且深 刻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内在矛盾,为读者思考正义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文献。 7、《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本书虽囿于时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西方的法学著作中,可称之 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网络全书,也是西方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孟德斯鸠与其以前 的法律学者主要满足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不一样,他力图从法律以外,从历史、 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从社会的进步去探求这种精神在政治、 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规律, 并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 法律的精神实质,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8《乡土中国》》——费孝通 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 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 读后确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 9《论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 《论犯罪与刑罚》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犯罪与刑罚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 作,也是一部震动了全世界的经典之作。该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 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 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三大刑法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 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10《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梁治平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论文集。 作者追随法儒孟德斯, 而力图推陈出新, 以“用 法律去阐明文化, 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原则, 以奠定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 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 理堂奥,因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 目为之一新。 (岳运生,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律师 协会规章制度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社会与 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联谊会副主席、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 员会法律咨询专家。) 法律人值得读的十本书(周贤日推荐) 法律人值得读的十本书(周贤日推荐) 2008-11-19 09:00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广东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 广东省法学会劳动关系研究会副总干事 广州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委员会副主任

热点内容
公司印章的法律风险 发布:2025-02-14 04:25:21 浏览:700
北京李华律师 发布:2025-02-14 04:20:19 浏览:423
中介官司法规 发布:2025-02-14 04:17:01 浏览:647
财经法规案例分析无纸化练习 发布:2025-02-14 04:15:32 浏览:325
合同法多少年 发布:2025-02-14 03:59:49 浏览:683
人力资源和经济法 发布:2025-02-14 03:54:40 浏览:8
行政法有侵权必有救济 发布:2025-02-14 03:46:04 浏览:677
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学 发布:2025-02-14 03:23:43 浏览:9
深圳华旭司法考试 发布:2025-02-14 02:45:41 浏览:739
北海司法学校 发布:2025-02-14 02:08:12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