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涵

发布时间: 2022-01-13 01:54:26

A.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涵,目标和关键

内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目标: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关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 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法治的基本内涵为:

1、法治作为一个动态的或能动的社会范畴,其基本的意义是依法办事。

2、现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办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办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标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四个缺一不可的要素.这四个要素的实质是依法办事。

5、法治不是单纯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种法律秩序都称得上法治状态,法治是有特定价值基础和价值目标的法律秩序,即是有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涵扩展阅读:

在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

政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执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国家权力,服务的是人民群众,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

切实将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

要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要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灵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C. 依法治国的内涵是什么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报告

1、基本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7.9.12十五大报告

如果需要记原文,可抓住四个要点:3管、1保、2化,2不改。

2、地位作用(重要意义)

1999年 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3、内在根据(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D.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

一、积极培育发展市场经济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先决条件
(二)市场经济追求契约自由和效率优先的特点会推动法治的产生、一)市场经济追求权利本位的特点要求依法治国。三)市场经济具有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因素为实行法治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
其一,现代国家的民主,只能是一种代议制形式的民主。其二,政治是不同的政治主体(包括阶级、政党、政治团体和民族等)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一定利益而影响、控制或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其三,民主政治是公民平等参与的政治。。

三、健全法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是把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有机结合、和谐统一起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有:(1)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政治。人民民主是法治的目的和核心内容,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方略和形式。(2)社会主义法治是以确认、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维护、巩固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的。(3)社会主义法治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法治。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4)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思想和道德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文化特征。对我有帮助
0回答时间:2010-6-11 15:01 | 我来评论 | 检举

向TA求助 回答者: ssr213 | 十四级采纳率:38%

擅长领域: 社会民生 医疗健康 文化/艺术 生活

社会主义法制 通常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法制是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法制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基本原则主要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律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社会主义法制有两义:
①是指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社会主义的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②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全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地、平等地遵守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之上的法律制度,绝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超越于法律之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所谓“有法可依”,是指要制定反映以工人阶级为领
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的、确认和保护有利于
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法令、条
例、决议、命令和地方性法规,等等。这样才能使得社会主
义社会中重要的和基本的社会关系,具有法律化、制度化
的性质;也才能在事关国家和社会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
上,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上升
为国家意志,取得全体公民一体遵守的法律效力,以便使
人们在这些领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确立和实现社会
主义法制的前提。
所谓“有法必依”是普遍守法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
法制的可靠基础。普遍守法就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
员、社会团体及全体公民都必须守法。要做到这一点,首
先要在人们心目中树立法律、特别是宪法至尊至上的地
位,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
活动,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其
次要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公民在从事工作和活动的
时候一定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自己的准则。因为,如果允
许把法律撇在一边,即使有再完备的法律,也只能是一纸
空文。
所谓“执法必严”,是特别针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
讲的。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实现的重要条件。执法必严,首
先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行政机关和检察、审判机关
的行为,必须有法律上的根据,不得超出法律规定的范
围。执法必严,不是指办案中运用法律一律要从严,运用
法律从严或从宽,只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的具
体规定确定。执法必严的主要含义是指要维护法律的极
大权威,宽、严都要有法律的根据。其次,执法必严还指上
下级之间、主管部门和下属单位之间要相互尊重已被规
定的权限划分或者权利义务的界限,既要防止和反对在
执法和护法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专横和对权力与职位的
滥用,也要防止和反对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纠
正权力过于集中现象造成的不良后果。再次,执法必严还
指要严格尊重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一切执法
机关和公职人员都必须严格尊重公民的权利,都必须在
国家法律允许的限度以内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允许滥用
职权损害公民的权利和合法利益。
所谓“违法必究”,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任何人,不
管地位多高、功劳多大都没有违法、犯法的特权;任何人
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被及时揭露,依法承担应有的法律
责任。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有力保障。如果对违法犯罪分
子不能及时地、准确地依法予以制裁,社会主义法制就会
遭到干扰和破坏。要做到违法必究,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民
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建设,切实搞好三机关的
分工负责、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真正保持审判机关和检
察机关应有的独立性,坚决排除其他行政机关、团体或者
个人对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独立行使自己职权的非法干
扰。同时还要求各级人民代表机关、群众团体、社会舆论、
广大人民群众和党的各级组织对司法机关实施经常的、

E.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一、积极培育发展市场经济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先决条件 (回二)市场经济追答求契约自由和效率优先的特点会推动法治的产生、一)市场经济追求权利本位的特点要求依法治国。三)市场经济具有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因素为实行法治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二、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 其一,现代国家的民主,只能是一种代议制形式的民主。其二,政治是不同的政治主体(包括阶级、政党、政治团体和民族等)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一定利益而影响、控制或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其三,民主政治是公民平等参与的政治。三、健全法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保障

F.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法治建设上的体现。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它既有包容一切先进的法治理念的进步性,又有立足现实、强调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性。忽略其进步性,容易导致迁就人治的现实倾向;忽略其具体性,则容易导致超越现实可能性的空想或思想混乱。

扩展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以及法治发展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建设上的重要体现。

它指导和调整着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工作,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国刑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的有力武器,其三大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G.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十万火急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依法治国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是服务大局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是党的领导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是具有人们可遵循的代表人民利益、反映人民的利益,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和切实可行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国家。

第二,是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力的监督制度,有着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司法和法律监督人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强的国家。

第三,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崇高的权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司法,公民依法活动,国家权力受到法律的可靠保证和有效制约,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实保障的国家。

第四,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享有最广泛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力,法律代表和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国家。

第五,是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维护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追求共同富裕的国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⒈是维护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法治。

⒉是维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的法治。

⒊是维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法治。

⒋是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法治。

H.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什么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2、①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才能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②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这不仅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源头。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执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做好执法工作,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真心实意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牢固树立“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宗旨,始终不渝地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③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要求,第一是要有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第二是这种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所谓“良好的法律”,就是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法律。所谓“普遍的服从”,就是法律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都得到全面的实现。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只有坚持公平正义,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有效,才能实现公正执法,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④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法治作为国家治理方式,必须服务于国家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要树立大局观念,坚持执法工作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把打击刑事犯罪、惩治贪污腐败、调停民事纠纷、稳定社会秩序等各项具体工作,纳入党和国家整体工作部署来通盘考虑。只有这样,政法工作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与党的中心工作同步进行,与时俱进;才能顺党心,合民意、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作用。
⑤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方针、政策集中反映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蕴涵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内涵,是制定法律的根据,是执行法律的灵魂。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自觉地把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执行法律统一起来,既要防止用政策代替法律,又要坚持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要政策、策略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依靠和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与严格依法办事,把执行法律与执行党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I.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涵、目标、关键

依法治国
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注意法治国家,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重要目标。
依法治国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民主
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变化改变。
要把握住:
依法治国
的主体是党的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这些事务事业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所依之法最重要的就是宪法和法律,它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法制的健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任务:坚持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坚持一切公民在法律前平等,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
司法体制改革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
司法制度
等。
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时的十六字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热点内容
国际商法教材下载 发布:2025-04-27 09:06:32 浏览:500
法学调剂容易 发布:2025-04-27 08:48:51 浏览:303
法律效力与法律时效有联系 发布:2025-04-27 08:42:57 浏览:819
信托公司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7 08:39:09 浏览:468
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法 发布:2025-04-27 08:26:06 浏览:319
2019女职工劳动法保护规定 发布:2025-04-27 08:26:04 浏览:526
仁怀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27 08:24:45 浏览:109
中国有没有行政法 发布:2025-04-27 08:18:28 浏览:862
借款人写借条欠款人签字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27 08:17:49 浏览:67
会计应负那些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7 08:17:43 浏览: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