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和法治文化

依法治国和法治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1-13 02:19:48

A.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1. 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内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容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 2.意义: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B. 法制文化建设对依法治国有什么好处

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和文化土壤,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支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贯彻落实这一重大部署,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对依法治国的促进作用。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精神支撑作用,营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在我国法治实践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对法治建设起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已经开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法治精神,需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树立法律信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们对法律越是尊重与信仰,法治意识与法治氛围就越浓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应以此为契机,加强法治文化教育,引导人们逐步形成对法律的信仰。二是坚定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引导公民树立崇尚法治的信念,培育和发展法治文化,促进全社会尊法、护法、守法、用法,使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信念和追求目标。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塑造作用,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风尚。法治文化由法治价值内化而来,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和调控功能,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与行为共识。只有法治成为人们自觉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全社会才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法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发挥法治文化的价值塑造作用尤其重要。一是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精神。重视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思想,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二是借鉴国外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既要认真学习西方国家法治经验,又绝不照抄照搬。应根据我国社会实际借鉴国外法治经验和法律条文,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动力保障作用,开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良好局面。法治文化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力,是推动我国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强化领导、完善机制,多措并举、持之以恒。一是充分发挥党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领导作用。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根本保证。二是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与规范体系,将法治文化建设上升到制度高度,为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提供重要保证。三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法治文化建设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全社会真正理解现代法治精神,自觉弘扬法治文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发挥应有作用

C. 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 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示范作用的要求。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的保障。③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D. 论述依法治国与法治(只要有关这方面的知识都行)

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论断。从中可看出:“依法治国”与“法治”并不能划等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什么是法治?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指一种治国的思想体系,又指一套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还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状态。
一般认为,法治包含如下基本涵义:第一,是一种社会调控模式;第二,是指法律主治、法律至上的原则;第三,是指法律秩序。换言之,所谓“法治”,其实不仅仅是“以法治国”的意思,而且含有用以治国的法律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或理想的意思,如“公正原则”、“平等原则”和“维护人的尊严的原则”,“法治的核心在于保护公民的权利,约束国家权力”。

而依法治国,则是强调以法治国的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一种治国方式。在理解依法治国时,需要注意“法律工具论”的认识误区。这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在旧时代的中国,我们的祖先曾经缔造过一部部法典,它们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界碑般划分着一代代辉煌,在纵横数万里的中国版图上曾经镌刻出典型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我们今天的一切共性和民族性,都可以从中找到根和源。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旧时代的中国始终未能真正实现法治。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法律制度多么完备,它们都只是统治阶级统治民众、治理社会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统治权力本身并不受约束!

总之,依法治国是强调以法治国的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一种治国方式。具体来说,根据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可见,依法治国是法治的外在形式和实现过程,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精神和原则。依法治国应当体现法治的精神和原则,而法治又必须通过依法治国来实现。

应当说,关于依法治国与法治二者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升华的认识过程。1997年9 月,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但是,十五大报告并没有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与法治的关系。这样一来,在实践中就可能产生“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依法治国”与“法治”是一回事的误解。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以说,这是对于“依法治国”与“法治”二者关系的准确诠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间关系的科学把握,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E. 依法治国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一、依法治国与法治的联系

法制又称为以法而治,即法律是政府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法制和法治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联系在于,实行法治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

二、依法治国与法治的区别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律制度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制度来说的,法制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制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

而法治从来都是相对于人治来说的,没有人治就无所谓法治,相反亦然。法治则相对于人治,法治内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

2、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一套法律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怎么指定、怎样执行和遵守等制度;法治与人治则是两种对立的治国理念和原则,即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应寄希望于一两个圣主贤君,而关键在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和制度,这些良好的法律还应得到切实的遵守。

3、与法治相比,法制侧重在法律的使用上,是法律工具主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不一定是实行法治。

(5)依法治国和法治文化扩展阅读:

法制是指当权者按照法律治理国家,但这些法律不一定是由普通公民组成的立法部门制订的。法治下,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是执行该等法律,并且受该等法律拘束。

因此法治和法制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法律是否拘束人民,而是在于行政、立法、司法这些政府权力是否也和人民一样,受到法律的拘束和控制。

法治的内涵,与其说是要求所有人民守法,毋宁更侧重于法律对政府权权的控制和拘束,否则法治即与法制难以区分。

对于社会上常见的违法或脱序现象,尤其是以激烈、游走於法律边缘的手段向政府争取权利的行为,某些政府官员常常会呼吁和要求人民“守法”以尊重“法治”,这其实是将法治的意义误解和窄化为法制。

F.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社回会主义答法律规范的制度为载体,以民主立法、依法 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和自觉守法为过程的法治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前提和依托的法律制度。
2、 法律以社会主义道德为合理性基础的法律规范体系。
3、 以追求公平正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
4、 以崇尚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为内在要求的法治心理。

G. 为什么说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什么意思

2014年12月4日,13亿多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这一天,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从各大媒体到各个校园,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加深了对宪法的认识,普遍增强了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宪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阐明了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深远。

一 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是什么关系

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这是由宪法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宪法是根本法、是总章程。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我国现行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宪治国,最重要的也是坚持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从内涵来看,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思想基础和活动准则,也就是说,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都在宪法中得到确认和体现。依法治国的过程,首先就是贯彻落实宪法中所确立的制度和原则的过程。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础。从效力上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基础,所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讲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依法治国所依之法,首先就是宪法。

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确定了最高准则。从权威上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超越宪法,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可以说,法治的权威,首先体现为宪法的权威;对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对宪法的遵守。

因此,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表明了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中的核心地位。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南和保障。

二 依宪治国和“宪政”是一回事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反响。同时,也存在一些误解误读。比如,有人认为讲依宪治国,实质上讲的就是“宪政”;还有人认为我们搞法治,最终就是要走西方“宪政”道路;等等。要保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弄清依宪治国和“宪政”的关系,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

的确,“宪政”这个词,单从字面意义上看,好像就是依据宪法来施政,与依宪治国差别不大。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宪政,初衷也是想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搞清这些观点的是非对错,首先要搞清楚“宪政”的来龙去脉,认清有些人宣扬“宪政”的本质所在。

其实,“宪政”这个概念,有其特定的含义。“宪政”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否定封建专制的产物,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模式的概括,是西方法学理论对自身经验的理论总结。“宪政”在经过西方学者的反复阐释和演绎后,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指向和特定内涵的范畴,主要包括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基本内容。因此,西方宣扬的所谓“宪政”,是特指西方的法治发展模式,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怎么搞法治,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已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法治道路,在实践中已见成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根植于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符合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规定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些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历史选择和历史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我们讲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就是要坚持好、落实好这些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使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果丢掉了这些根本,盲目地跟着西方所谓“宪政”跑,就无异于削足适履,自毁长城。

反观一些西方国家法治发展历程,它们的所谓“宪政”模式也各不相同,而且也问题多多。特别是近年来,西方宪政民主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一些西方学者也承认,西式民主正面临深刻危机,民主制衡演变为权力掣肘,党派博弈绑架国家利益。就连“历史终结论”的提出者弗朗西斯·福山,也不得不修正自己的观点,发出美国“政治衰败”的哀叹。

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在世界上大打“宪政”牌,极力推行它们的“宪政”模式。但我们从历史和现实都看得很清楚,它们并非真是为其他国家好,而是以此为手段来搞乱别国、控制别国,最终维护其霸权地位。有些发展中国家没有看清西方国家兜售所谓“宪政”的本质,盲目照搬照抄,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实现国家繁荣发展,反而陷入无休止的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教训十分惨痛。比如,菲律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特别是完全克隆了“美式民主”模式,被当时的西方舆论一致看好。但时过境迁,菲律宾已落到亚洲很多国家后面,甚至一度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东南亚的一个失败国家”。

由此可见,对有些人宣扬的所谓“宪政”,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决不能被其“美丽的外衣”所迷惑。要珍惜好、呵护好我们自己成功走出的法治道路,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使之越走越宽广。

固国安邦之磐石——怎样理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理论-人民网

H. 以法制国”,与“依法治国 有什么不同!

前者,法律是治国者的工具,他们可以置身其外;后者,治国者也与平民一样必须受法律的约束。

I. 从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的角度,谈谈我国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你好
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版法治文化建
设,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是建设权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J. 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国的区别很大吗

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国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区别很大,具体区别如下。

一、两者概念不同

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的方略。

2、以法治国是韩非法律思想用语。指的是用法律治理国家。主体是人,根本上还是人治,法律是工具,可用则用,不可用则不用。不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因此与依法治国的法治根本性不同。

二、两者的历史背景不同

1、以法治国、以法为本是韩非法律思想用语,是秦朝法制的重要思想。法家奉行“以法治国”,主张“国不可一日无法”。即使在独尊儒术以后,其法治的精神也渗透到儒术之中。尤其是法家的君主独裁的主张,奠定了秦以后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2、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建国以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势头急转直下,最终酿成十年“文革”的历史性悲剧。“文革”的教训极为惨痛和深刻。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三、两者的意义不同

1、法家反对“礼治”,主张“法治”的重要观点,对秦朝法制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对中国封建法制的确立、巩固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2、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热点内容
学习法律法规的意义 发布:2025-04-27 09:37:11 浏览:970
虚开增值税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7 09:37:10 浏览:642
证券期货法规汇编 发布:2025-04-27 09:37:03 浏览:808
国际商法教材下载 发布:2025-04-27 09:06:32 浏览:500
法学调剂容易 发布:2025-04-27 08:48:51 浏览:303
法律效力与法律时效有联系 发布:2025-04-27 08:42:57 浏览:819
信托公司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7 08:39:09 浏览:468
在职研究生考试经济法 发布:2025-04-27 08:26:06 浏览:319
2019女职工劳动法保护规定 发布:2025-04-27 08:26:04 浏览:526
仁怀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27 08:24:45 浏览: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