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事例名人

道德事例名人

发布时间: 2020-12-20 09:05:15

A. 谁能告诉我有关道德的名人事例

赖宁,英雄少年。来14岁(自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存都不得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又去扑火。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B. 名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

1、左公与曾公的胸怀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2、汉武帝的胸怀大度

汉武帝刘彻,是个胸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身贵贱,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为将相。他说到做到,破格录用了许多下层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岁的汉武帝带着随从微服出访,来到一个叫做柏谷的地方。晚上,他们住进一家客店。店主人见他们年纪轻轻,行动诡秘,以为是一伙盗贼。

汉武帝口渴了,想讨点水喝。店主人脑袋一扬,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只有尿!”说完,就偷偷溜出店门,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袭击这伙可疑的旅客。店主人的妻子是个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计,连忙跟了出来,好言相劝说:“我看他们不像盗贼,那领头的倒像个贵公子。

你千万不能轻举妄动,错伤好人。”店主人有些犹豫了,妻子乘机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语地劝他喝起酒来。不大一会儿,店主人就被灌了个烂醉。于是,女主人又是杀鸡,又是宰羊,摆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第二天一早,汉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回宫之后,他立即召见店主人夫妻俩,先赐给女主人一千两金子,接着又把目光投向男主人。顿时,大殿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人们以为男主人一定会受到惩罚。谁知,汉武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称赞他疾恶如仇,是个壮士,并当场拜他为羽林郎。

3、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4、不与人争功的晏子

晏婴,又称晏子,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 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之子,齐灵公时期,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却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齐景公从诊断患病后,已经十几天卧床不起了。这天晚上, 他突然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结果败下阵来,惊醒后竟吓出 了一身冷汗。

第二天,晏子来拜见齐景公。齐景公不无担忧地问晏子:“我 在昨夜梦见与两个太阳搏斗,我却被打败了,这是不是我要死了 的先兆呢?”晏子想了想,就建议齐景公召一个占梦人进宫,先 听听他是如何圆这个梦,然后再讲道理。

齐景公于是委托晏子去 办这件事。 晏子出宫以后,立即派人用车将一个占梦人请来,占梦人问: “您我来有什么事呢?”晏子遂将齐景公做梦的情景及其担忧告 诉了占梦人,并请他进宫为之圆梦。占梦人对晏子说:“那我就 反其意对大王进行解释,您看可以吗?”晏子连忙摇头说:“那 倒不必。因为大王所患的疾病属阴,而梦中的双日属阳。

一阴不 可能战胜二阳,所以这个梦正好说明大王的肾病就要痊愈了。你 进宫后,只要照这样直说就行了。” 占梦人进宫以后,齐景公问道“我梦见自己与两个太阳搏斗 却不能上取胜,这是不是预兆我要死了呢?”占梦人按照晏子的 指点回答说:“您所串的病属阴,而双日属阳,一阴当然难敌二 阳,这个梦说明您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齐景公听后,不觉大喜。由于放下思想包袱不,再加上合理 用药和改善饮食,不出数日,果然病就好了。为此,他决定重赏 占梦人,可是占梦人却对齐景公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晏子 教我这样说的。”

齐景公又决定生赏晏子,而晏子则说:“我的话 只有由占梦人来讲才有效果;如果是我直接说出来,大王一定不 肯相信。所以,这件事应该是占梦人的功劳,而不能记在我的名 下。” 最后,齐景公同时重赏了晏子和占梦人,并且赞叹道:“晏 子不与人争功,占梦人也不隐瞒别人的智慧,这都是君子所应该 具备的可贵品质啊!”

5、暮夜无知

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

6、许衡的故事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C. 名人讲道德的事例

沈从文(1903~1988)成名之前,吃过不少苦。数九寒东,大雪飘飘,趴在桌上写作,常常被冻得瑟瑟发抖。当时沈从文并没多少钱,买不起足够的煤,屋里常不生炉子,潮湿阴冷,寒气逼人。为了御寒,他用棉被包着腿和脚,不过手却因为要写东西而被冻得红肿。
在某天,突然有个陌生人来到他的住所,这人和善的问:“请问沈从文先生在这儿吗?”
“我就是。”
“哎呀,你就是沈从文……你原来这么年轻。我是郁达夫,我看过你的文章。”
在之后的聊天过程中郁达夫看了看沈从文样子,连忙解下自己脖子上的围巾,给他围上,并请他到附近饭馆吃了顿,临走前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三元钱也资助给了沈从文,并鼓励他说:“好好的写下去,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只因为对对方文章的欣赏而前去拜访,并在看到对方的情况下对一个后生加以帮助,既不是因为对方出名(因为他还没出名),也不是因为是老朋友(因为才刚认识),且当时的郁达夫经济上也不宽裕应该算是个道德故事。

下面是我从网上找的,比较详细

1923年8月,20岁的沈从文离开湖南来到北平。他来北平的本意,是进一所大学读书,然后再图发展。但是,他当时仅有高小文化水平,外语一窍不通,虽然也读了一些新书报,却连标点符号也不会使用。他参加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竟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自然无法正式进入大学学习。他只好独自住在前门外杨梅竹斜街的酉西会馆里,开始第一阶段的自学,立志靠自己的努力闯入文坛。

沈从文每天早上吃一点冷馒头、泡咸菜,就走出酉西会馆到宣武门,跑进京师图书馆看书,一直到闭馆才返回住处。

同许多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一样,沈从文最初的习作,投寄报刊犹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在窘迫与贫困中,沈从文以一个文学青年的身份,向社会发出了呼救。他曾经用书信的形式,描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文学青年的处境,但因无钱买邮票而没有付邮。后来发表在1924年12月22日《晨报副刊》上的散文《一封没有付邮的信》,是沈从文正式发表的第一篇作品。1924年11月,沈从文也曾向在京的几位知名作家写信,倾诉自己的艰难处境。当时受聘于北大的创造社著名作家郁达夫,接到沈从文的来信后,便去”窄而霉小斋“,看望了这个尚不知名的文学青年。

11月13日,大雪纷纷扬扬,寒气逼人。沈从文正用棉被裹着双腿坐在桌前写作,听见门响,走进来一个身材瘦削、面庞清癯的30多岁的年轻人,他就是郁达夫。沈从文向他诉说自己来北平后的境遇。郁达夫扫了一眼小房间里的寒酸,一切都明白了。当他知道沈从文尚未吃饭时,便邀他到附近一家餐馆吃了饭。郁达夫拿出5块钱付了账,将找回的3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他还将自己脖子上一条浅灰色羊毛围巾摘下来,掸去上面的雪花,披在了沈从文的肩上。回到住处,沈从文禁不住哭了起来。直到晚年,沈从文回忆起这段往事,还眼里充满了泪花。

郁达夫看望沈从文回去的当天,写下了著名的文章《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针对沈从文想进大学读书及其目前的境况,郁达夫发出了愤激之辞:“我真佩服你的坚忍不拔的雄心,不过佩服虽可佩服,但你的思想的简单愚直,也却是一样的可惊可异。”因为“像你这样一个白脸长身,一无依靠的文学青年,即使将面包和泪吃,勤勤恳恳在大学窗下住它五六年,难道你拿到毕业文凭的那一天,天上就忽而会下珍珠白米的雨来吗?”文中,郁达夫为文学青年设计了摆脱目前困境的上中下三策:去外面找工作,或者去革命,去制造炸弹;想法弄几个路费,返回湖南故土;去应募当兵,或者做贼去偷。

D. 关于道德的名人事例

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深为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担忧。二十一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此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思想十分活跃,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和当时以反清为目的、在东京组成的革命团体"光复会"的一些成员发生联系。1904年9月,鲁迅按照其通过医学救国的理想,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学习极为刻苦认真,深受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赞许。但是,鲁迅没有想到,他学习成绩优异,竟会引起一些日本学生的嫉妒。在这些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是"低能儿",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他们甚至认为,鲁迅所以每回考试都是好成绩,是因为老师把考题透露给了他。他们看不起中国留学生,这使鲁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1905年学校里发生的另一件事,给鲁迅的刺激更大:一次上细菌课后放映纪录片,内容是宣传日本军国主义所谓战绩的。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侵略者枪杀,而周围观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当时,看这部影片舶只有鲁迅一个是中国人。看完影片之后,大家拍手欢呼。这影片、这掌声都深深地刺痛了鲁迅,他在数月内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为此曾一个人走进深山里放声悲歌。他翻来覆去的苦苦思索:为什么有人对自己的同胞被杀害而无动于衷?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由此,他毅然弃医从文(尽管他在医学上的学业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笔唤起中国人觉醒的道路。

E. 品德高尚的名人事例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吉田忠雄在回顾自己的创业成功经验时说过,为人处事首先要讲求诚实,回以诚待答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离开这一点,一切都成了无根之花,无本之本。
在他创业的初期,他曾经做过一家小电器商行的推销员。开始的时候,他做得并不顺利,很长时间业务并没有什么起色,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坚持做下去。有一次,他推销出去了一种剃须刀,半个月内同二十几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但是后来突然发现,他所推销的剃须刀比别家店里的同类型产品价格高,这使他深感不安。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向这二十家客户说明情况,并主动要求向各家客户退还价款上的差额。他的这种以诚待人的做法深深感动了客户,他们不但没收价款差额,反而主动要求向吉田忠雄订货,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品种。这使吉田忠雄的业务数额急剧上升,很快得到了公司的奖励,这给他以后自己创办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F. 名人道德故事

1、左公与曾公的胸怀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2、汉武帝的胸怀大度

汉武帝刘彻,是个胸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身贵贱,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为将相。他说到做到,破格录用了许多下层出身的人才。

有一次,十七岁的汉武帝带着随从微服出访,来到一个叫做柏谷的地方。晚上,他们住进一家客店。店主人见他们年纪轻轻,行动诡秘,以为是一伙盗贼。

汉武帝口渴了,想讨点水喝。店主人脑袋一扬,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只有尿!”说完,就偷偷溜出店门,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袭击这伙可疑的旅客。店主人的妻子是个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计,连忙跟了出来,好言相劝说:“我看他们不像盗贼,那领头的倒像个贵公子。

你千万不能轻举妄动,错伤好人。”店主人有些犹豫了,妻子乘机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语地劝他喝起酒来。不大一会儿,店主人就被灌了个烂醉。于是,女主人又是杀鸡,又是宰羊,摆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第二天一早,汉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回宫之后,他立即召见店主人夫妻俩,先赐给女主人一千两金子,接着又把目光投向男主人。顿时,大殿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人们以为男主人一定会受到惩罚。谁知,汉武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称赞他疾恶如仇,是个壮士,并当场拜他为羽林郎。

3、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

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4、顾恺之

我国古代东晋,在南京建造了一座佛教寺庙叫瓦棺寺,寺庙落成后,和尚请众人捐施。顾恺之来到寺庙,在捐款薄上写了个“百万”的数字,人们都有很惊讶。

因为数日来,在众多捐施者当中,还没有一个人捐款超过十万的,大家以为这个小名叫“虎头”的穷年轻人吹牛乱写,所以和尚当即让他把写的数目涂掉,但是顾恺之却十分有把握地说:“你们先给我找一面空白墙壁。”

于是,他就关起门来,在指定的空白墙壁上画了一幅像唯独眼珠没有画。他对和尚说:“第一天来看画的人,每人要捐十万钱给寺庙;第二天捐五万钱,以后,捐助数目由你们规定。”

等顾恺之当众点画维摩诘眼珠时,寺门大开,如同神光显耀,满城哄动,人们争相来寺观画。纷纷称赞这幅画画得生动传神。看画的人络绎不绝。没有多久,百万数目就凑足了。

5、房玄龄

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G. 有道德的名人事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往往还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蕴含着道德的真谛。
前些天我回乘公交车答去外婆家。车至中途,车厢内已座无虚席。此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妇女。靠近车门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忙热情地站起来让座,只见中年妇女二话没说,径直坐下,随后有说有笑地逗起孩子来。我在对小伙子投以赞许目光的同时,心中也生出一种怪怪的感觉。 小伙子主动给带小孩的女同志让座,固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我总觉得在“理所”与“当然”之间,似乎还少点什么——中年妇女是否应该向小伙子道谢呢? 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报,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大至社会的认可,小到一个人的认可。假如那名中年妇女对小伙子说上一句感谢的话,相信小伙子心里会感到一种付出的快乐!芸芸众生,人人都应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吝啬你的感激;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也要学着去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也是一种有道德的体现。

H. 道德修养的名人故事

:《列宁守纪的故事》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I.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名人事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往往还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蕴含着道德的真谛专。
前些天我属乘公交车去外婆家。车至中途,车厢内已座无虚席。此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妇女。靠近车门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忙热情地站起来让座,只见中年妇女二话没说,径直坐下,随后有说有笑地逗起孩子来。我在对小伙子投以赞许目光的同时,心中也生出一种怪怪的感觉。 小伙子主动给带小孩的女同志让座,固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我总觉得在“理所”与“当然”之间,似乎还少点什么——中年妇女是否应该向小伙子道谢呢? 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报,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大至社会的认可,小到一个人的认可。假如那名中年妇女对小伙子说上一句感谢的话,相信小伙子心里会感到一种付出的快乐!芸芸众生,人人都应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吝啬你的感激;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也要学着去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也是一种有道德的体现。

J.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1、《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基本介绍: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热点内容
发错微信应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3 13:54:22 浏览:341
司法邵武人 发布:2025-01-13 13:52:51 浏览:879
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都适用劳动法调整 发布:2025-01-13 13:40:31 浏览:716
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题 发布:2025-01-13 13:03:40 浏览:156
民事诉讼法143条规定 发布:2025-01-13 12:44:07 浏览:843
民法典删除的法律 发布:2025-01-13 12:44:02 浏览:711
刑法人员 发布:2025-01-13 12:36:07 浏览:865
法院没给票据 发布:2025-01-13 12:33:17 浏览:995
什么是职业道德含义 发布:2025-01-13 12:32:26 浏览:147
江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3 12:31:05 浏览: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