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发布时间: 2022-01-13 22:48:48

❶ 学生对《道德法治》课的认识不全体现在哪些方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2016年小学《品德与生活》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旨在引导小学生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渐让小学生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这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育意义的本质体现,本文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展开探析,以供广大学者参考。

❷ 关于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作文儿四百字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
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
才是硬道理。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难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来继续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问了什么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说: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诗人说:道德是半悬在头顶上的一柄利剑。

哲学家说:道德是愿者鱼儿上钩。社会学家说: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机,好好开车。法官说:道德是调整…………规范的总和。我说;
道德是面镜子,不但照己,还可照人。但关键是照己。
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不同的,可它们都是对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么,还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荀子有句话说的好;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所以说人要一步一个脚印,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在学校,我们一样要讲文明、讲道德。在学校,我们不能在楼道里追跑打闹。如果楼道里有许多的同学,那
必然会撞到其他的同学。在学校,我们还应该节约用水、用电。上操之前,应先把灯关掉。见了老师就向老师问好,这些都是在学校应该做的。

在家里,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能帮家人减轻一些负担。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个东西这种小事应尽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许
多尊敬长辈的事。比如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体将父母的枕席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种有道德的表现。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捍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❸ 如何正确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必不可缺的方式
1.地位
①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②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2.作用(都具有约束作用,但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
①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②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3.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是政治建设 政治文明(治外)
德治是思想建设 精神文明(治内)

❹ 道德与法治:如何认识和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变化

很多时来候情绪变化是难以控源制的,我们可以做的只是接受这种情绪的变化。
一旦发现情绪有一定变化的时候,需要对他进行适当的调节。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理性的思考,这对之后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需要多去处理一下情绪背后的经验。

❺ 对思想品德的认识800字

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看,需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是:通过优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依照素质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育模式:
我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构建和谐的教学体系,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以政策为依托,确保外部和内部环境的稳定。
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政治理论教育的良好氛围,是克服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淡漠情绪的前提。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无不是社会的产物。当前社会上政治淡漠主义和理论虚无主义有所抬头,给高等学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要使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在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统一的理论作指导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全党上下还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将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政治理论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实环境。
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是解决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教育淡漠问题的重要保证。全党上下齐心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高校党政领导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搞好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首先必须解决高校领导对政治理论教育的认识问题。根据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建立必要的配套措施 (如自费生的政治理论教育), 以保证政治理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 必须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 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必须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施和研究的投资经费。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使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造就一支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为此, 必须在人、财、物力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二、以人为根本,保持师生的活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和归宿, 体现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自主选择性、创造力。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也应力求多样化: ( 1) 开辟讲座课, 从广、深两个方面拓展教学内容, 缩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保持教学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 2) 组织讨论会, 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 准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理性解决; ( 3) 组织辩论赛, 在生动活泼的局面中开启学生多维视野, 激发学生灵感, 为之提供一个思想碰撞的有利环境; ( 4) 开设兴趣小组, 在此基础上撰写科研论文, 既可提高理论水平,又可在思想上尽快成熟。
教学应更加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一方面通过自身力量在补充学生人文知识的基础上, 将其提高升华为人文精神, 以使受教育者从自我表现的生命感悟出发对现实进行永无止尽的批判、否定与超越, 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类自由、自觉本性的全面发展所导致的资源、生态、人口、核武器等全球性问题的审视, 指导受教育者达到由人化、世俗化、社会化至完美化的境地。从而完成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健康心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大学生个性风格的、较稳定的审美情趣的审美观的培养中担负重要角色, 已经成为这一教育在第一课堂学习途径上的主要载体。要创造就会有挫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在思想、政治、道德、仪表等方面言行一致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教师要使课堂有活力, 关键是要苦练基本功, 创新教学方法, 完善教学环节,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应根据所授课程的特性, 广开思路、大胆试验,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下列教学方法是值得提倡和借鉴的:演讲式教学法、“问题引路”教学法、双结合教学法、四步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调研教学法、阅读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三、以创新为宗旨,促进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必须全面创新, 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促进整个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满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方法创新是动力。2.内容创新是关键。
总之,各方面都应该积极配合,以创建更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
个人的看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让我在“人性”、“德性”、“精神”、 隋感”、“胸怀”、“理想”、“境界”有了新的认识 。

❻ 道德与法治你是怎样认识的小伙伴儿三年级

我觉得法治只能够规定,一些基本的道德是靠个人的。

❼ 道德与法治课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1、树来立自信心,懂得做源人要自尊、自爱、自觉抑制不健康的生 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2、体验家庭生活中长辈对自己的呵护,热爱自己的家庭和长辈,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具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尊重理解他人的生活态度。

3、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热爱祖国,感受人民与军队的鱼水之情,懂得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体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4、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形成热爱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抑制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习惯与行为。

2、能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尽力为父母分忧,正确处理与长辈的矛盾。

3、逐步形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4、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爱好,加强某一方面的练习,培养一项文化特长。

(三)知识与技能:

1、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

2、学习关心、照顾家人的具体做法,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

❽ 如何写一篇300字的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所以我们又常常把法律称为“国法”。 因此,一直以来,法律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远的。

❾ 我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理解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专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属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将小学、初中政治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无疑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响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今,法治成为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还是作为学生成长的素质工程,将法治纳入义务教育内容体系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热点内容
用假发票贷款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6 13:17:19 浏览:799
法学案在线 发布:2025-04-26 13:17:08 浏览:934
开展道德教育的意义 发布:2025-04-26 13:08:28 浏览:602
国际商法作业集 发布:2025-04-26 12:48:20 浏览:632
律师胸牌 发布:2025-04-26 12:48:11 浏览:325
民事诉讼法申请抗诉期限 发布:2025-04-26 12:47:30 浏览:95
2015非法学法律硕士专业综合真题 发布:2025-04-26 12:47:25 浏览:716
行政诉讼法复议维持后被告规定 发布:2025-04-26 12:43:41 浏览:113
qs证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6 12:38:30 浏览:564
劳动合同法司法诉讼时效 发布:2025-04-26 12:23:16 浏览: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