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第一个主张依法治国者是
① 依法治国的对象是谁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2017年10月18日,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2018年3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中文名
依法治国
外文名
Governing the country by law
前提
有法可依
依据
宪法、其他法律
核心
依宪治国
地位
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
提出时间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
执行部门
司法机关
必要保证
违法必究
关键环节
依法执政(执法必严)
中心环节
有法必依
法治对象
国家机关,中国公民
注音
yīfǎzhìguó
收起
背景原因
历史教训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建国以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势头急转直下,最终酿成十年“文革”的历史性悲剧。“文革”的教训极为惨痛和深刻。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国记者如何避免类似“文革”那样的错误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发展需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 依法治国最开始于那个朝代
依法治国最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版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权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③ 依法治国是谁提出的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法治国家”版概念。
依法治国是中权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六、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七、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 西方第一个主张依法治国的人是谁
亚里斯多德
⑤ 韩非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依法治国的人对吗
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第一个提出依法治国方针的人是墨家墨子,墨家的主张是非攻兼爱。
⑥ 西方第一个主张依法治国者是
要说第一个的话就远了,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啊,亚里士多德啊,伯利克里之类的,后来到了工业革命那时候,诸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也是主张依法治国的。
⑦ 依法治国什么时候提出
依法治国是1997年9月提出的。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发展需要是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依法治国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⑧ 正式提出依法治国科学概念的人是谁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⑨ 依法治国是第十几大提出的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⑩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主张依法治国是谁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主张依法治国的是近代“法学泰斗”沈家本。
沈家本,字子敦。清光绪年间进士,早年入仕,历任天津知府、刑部左侍郎、法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资政院副总裁等职。任职刑部其间,广泛收集我国古代法律史料,并作了系统整理和考订;后奉命主持修订法律,改良清代律制,先后主持修订《大清律例》、《大清现行刑律》;同时参考泰西刑法,制订《大清新刑律草案》。使中国几千年的旧刑法体制有了改良;他主持制定的民法和商法草案,虽未得实施,却给中华法系以强烈震动,中华法系以此为标志终结,近代中国法制历史从此掀开第一页。
沈家本坚信以法救国,以法强国的主张。他认为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凌,就是因为法律制度落后和不完善;通过修律,参照世界通行规则,加强权利保障机制,就能收回治外法权,摆脱列强的控制。
1931年6月9日,中国近代贯通古今中西的法学泰斗,在北京去世,享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