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H=-190KJ/m
(1)化学平衡常数K=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即K=2,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减小,故答案为:K=2;大于;
(2)a.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V(O2)正=V(SO3)逆,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明反应得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ひ(SO2)正?ひ(O2)逆=2:1,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平衡状态,故b正确;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c错误;
d.该反应为气体的分子总数减少的反应,当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含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e.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反应是一个气体物质的量变化的反应,所以当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时是平衡状态,故e正确.
故选bde;
(3)当生成0.18molSO3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2SO2+O2 五氧化二钒 |
② 试论依法治国基本内涵和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一切工作都依法进行。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l: } ~ ?1 a* i; q, x9 P T (一)人民民主$ I/ r3 t& J! h 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党的十七大把“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任务。“依法治国”的“法”应当界定为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不是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和工具,依法治国必须以人民民主作为基础和前提。7 F3 X2 E8 O- e* X6 x" u: r (二)法制完备% ]: c1 ?: {/ G5 G$ V4 ~7 w, T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一。 (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2 R0 l5 Z( H8 |; X5 Q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一切国家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支配下发挥作用。1 }; E [/3 F& m ; ]1 M9 k) X% M1 [: B, _1 O- g (四)权力制约% i& E) P3 b+ w. ^ _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制权;没有权力制约,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根据民主法治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③ 法制手抄报内容
1、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2、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守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我办理的舒某抢劫、伤害案,案犯舒某原是一名中学的学生,因从小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一直不好好读书以至成绩越来越差,他的母亲给他转学后,他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还是自暴自弃,成天泡在游戏机房玩游戏,并结识了也是不读书的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监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三、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须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建议同学们如果在遭到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时候,切切要记住两点: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搏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人总是心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④ 接触法制硫酸的核心反应是2SO2(g)+O2(g)2SO3(g)△H<0.(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的表达式:K=___
(1)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比上反应物浓度幂之积,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的表达式:K=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变小,故答案为: ;减小; (2)已知某温度下,反应2SO 2+O 2?2SO 3,的平衡常数K=19.在该温度下的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c(SO 2)=1mol?L -1,c(O 2)=1mol?L -1,当反应在该温度下SO 2转化率为80%时,依据平衡三段式列式; 2SO 2 +O 2 ?2SO 3起始量(mol/L) 1 1 0 变化量(mol/L) 1×80%=0.8 0.4 0.8 某时刻(mol/L) 0.2 0.6 0.8 Q= = =26.7>19,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反应向逆向进行最后达到平衡, 故答案为:否;逆反应; (3)用过量的空气,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SO 2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
⑤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法制氧气,若要制得6.4g氧气,计算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 △ | .
⑥ 关于法制的名言警句
名人名言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 ——拉伦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黑格尔
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 ——萨维尼
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 ——强森
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 ——哈耶克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 ——伯尔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 ——陈弘毅
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 ——费尔德
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 ——边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滋贺秀兰
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 ——波斯纳
法律提供保护以对抗专断,它给人们以一种安全感和可靠感,并使人们不致在未来处于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鲁纳
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庞德
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 ——边沁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鲁赫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 ——亚里士多德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 ——劳伦·却伯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体系中生活比在无拘无束的孤独中更为自由。 ——斯宾诺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 ——西塞罗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护法律。 ——马基雅弗利
⑦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法制氧气,若要制得3.2g氧气,计算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
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2×158 32 x 3.2g = x=31.6g 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31.6g. |
⑧ 秦始皇法治
秦始皇:万里长城原是谶言的注脚?(2009-10-21 12:17:50)标签:帝王 荒唐 奈何生在帝王家 杂谈 分类:帝王荒唐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一代帝王,明朝的思想家李贽称他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生于赵国,十三岁时继承了王位,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摸爬滚打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这也是他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事迹,但即使是像秦始皇这样文治武功的人,人性中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六国统一之后,为了加强各国人民对秦帝国的认同感,同时也为了监视各国,秦始皇开始大规模修筑驰道,在他统一天下后的第二年,开始了漫长的巡游之旅,一直到去世,秦始皇始终没有中断过他的巡游事业。秦始皇的车队,西到秦国边陲陇西一带,东至山东半岛东南端海岸线,北抵辽宁西到内蒙九原的长城边境线上,南达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行程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中国版图,这事如果搁到现在来说,秦始皇是一名非常专业的旅行家。
中原等国虽然在武力上不足以与秦国抗衡,但是经济和文化都要先进很多。巡游天下的过程中,秦始皇渐渐接触到不同于秦国的地域文化,尤其对流行于齐地的方术迷恋不已。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东临碣石,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海上巡游,这次巡游的主要原因是听说碣石山住过两位神仙:羡门子高与高誓。碣石山有一个方士叫卢生,当地人传他与两位得道仙人是至交,秦始皇一心想得到不死药,于是委派卢生入海找这两位仙人。秦始皇对神仙的崇拜几乎到了一种盲目程度,这种盲目很大方面是来源于对生死的未知,同时,这也是历朝绝大多数帝王的通病。
能不能找到神仙,作为方士的卢生心里肯定清楚,但卢生还是欣欣然地带着秦始皇专门拨放的巨额经费踏上了海上寻仙之路。是这位方士卢生不怕死吗,不是,因为当时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方士徐福。徐福答应为秦始皇找不死之药,第一次无功而返,第二次建了一支求仙队伍,成员有三千童男童女,规模空前浩大,但是徐福这一去就再也没个音讯。分析徐福求仙的前后经过,卢生肯定了秦始皇带兵打仗上确实是内行,但是求仙问药,忽悠他一回也不是不可能的。
秦始皇巡游回来之后,一直在等着卢生的消息,好不容易卢生来了,但是带来的不是长生不老药,而是一本《录图书》。卢生非常郑重地告诉秦始皇,这本谶书上藏着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亡秦者胡也”。这本谶书以及谶书上的这句谶言有几分可靠性,没人能够说得清楚,其实说不说得清楚并不重要,关键是秦始皇相信了。卢生充其量来说,只是一个聪明的骗子,他很了解秦始皇的心思,胡人对秦朝构成的潜在威胁,这也正是秦始皇一直所忧虑的。
卢生这句很有可能杜撰的谶言,经他说出来,蝴蝶效应就要产生了,一场血腥屠杀在所难免。秦始皇下定决心,派大将蒙恬带兵三十万攻击匈奴,蒙恬于次年攻破匈奴主力,收复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地区,并渡过黄河,夺取了高阙、阳山等地,最终摧毁了匈奴军队的要塞和据点。如果四散逃窜的匈奴人知道了这场追杀的导火索只是卢生一句荒诞的话,怕是死也不能瞑目吧,历史总是喜欢拿无辜的人开玩笑。
虽然将匈奴从河套平原赶到了阴山以北,但是对于一个骑射作战的民族来说,本来就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他们可以随处迁移,神出鬼没地流动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则跑,所以很难聚集歼灭,这样的结果是,蒙恬所带领的大军被匈奴以一种非正常的交锋状态给拖住了,无法顺利班师回朝。考虑到秦军长期留在塞北意义不大,秦始皇想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修筑长城来防御匈奴人。
修筑长城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御敌方式,并非是个人创举,但被秦始皇利用到了极致。公元前7世纪前后,周朝的各个诸侯国,为了抵御对方的进攻,在各自的领地上建起了高大的城墙,城墙当时也称作为长城,但只能算是长城的雏形;到了公元前4世纪前后,紧挨匈奴的三个国家,秦国,燕国、赵国,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后来三国在与匈奴接壤的边境线上修起长城,以挡住匈奴人的铁骑,不过这道军事防线在秦始皇兼并六国的时候给荒废了,秦国是因为忙着攻打其他六个国家,没时间来搭理匈奴,而燕国、赵国在秦国的军事打击下,自身难保,无暇北顾。匈奴这下捡了大便宜,趁着中原这些国家战火弥漫,集结兵力南下,一举夺下了河套、阴山这些地盘。
领秦始皇命主持长城修筑的是大将蒙恬,蒙恬花了四年时间,不仅将原有的秦燕赵三国的长城连了起来,还新增加了很多部分,西边从甘肃的临洮开始,东至辽东地区,绵延万余里。为了使长城达到最大的防御效果,秦始皇别出心裁地想出修建一条从云阳直通九原下的直道,直道的修成,可以使秦军三天三夜从咸阳直达阴山脚下,这样胡人的任何进攻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有了这两道军事上的防备,对于卢生“亡秦者胡也”的谶言,秦始皇不用那么担心了。
从当下来看,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风光无限,但是在秦朝,长城是无数老百姓的噩梦。秦始皇征用近百万人来修筑长城,这个数字占了国家总人口数量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说,秦朝的每二十个人中,就必须有一个人要担负起修筑长城的义务,难怪后世人们要说修筑长城是秦始皇施行暴政的直接罪证,也因为长城,历史生出了很多悲剧,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方士卢生在贡献了那句谶言之后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秦始皇因为博士淳于越在一次宫廷酒宴中公然反对郡县制大发雷霆,为了控制舆论,他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将不是秦国史官写的书全部毁掉,并且禁止人们谈论或者私藏《诗》、《书》等诸子百家的著作,违禁者处死。轰轰烈烈的“焚书”过后,紧接着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坑儒”,而联接这两次活动的关键人物,正是卢生。
卢生替秦始皇寻仙问药不成,心里郁闷不已,“焚书”事件的爆发,让卢生、侯生两人狠狠地议论了一回。很不幸的是,他们鄙薄秦始皇刚愎自用、滥杀无辜等话原封不动传到秦始皇的耳里。秦始皇对卢生、侯生的欺骗行为很失望,这种失望用清朝人的诗来表达就是:“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如果是卢生被坑杀,就算是坑杀一百次都不为过,但是卢生在议论完之后就逃离了咸阳。前面有徐福东渡寻仙,花费巨大,但音讯全无,而卢生同样是接受了巨额经费,不仅没有找到不死药,反倒诽谤朝政,秦始皇不能忍受这样的屈辱,一场抓捕行动在咸阳城里展开,凡是和卢生、侯生有牵连的人都抓了起来,总共抓捕人数是四百六十人,秦始皇将这些儒生活埋,并以书面通知告诫天下,以此事为戒。
秦始皇死在了最后一次巡游的途中,其子胡亥在中车府令赵高以及丞相李斯的协助下设计害死了长子扶苏而夺得帝位,这一场政变,每个人都心怀鬼胎,胡亥如同赵高手中的提线木偶,整个事件的操纵者是阴险小人赵高。胡亥执政的时候,大权旁落,宦官横行,他沉醉于阿房宫里的声色,秦朝暴政最终引发了农民大规模起义,秦始皇创下的基业毁在了秦二世胡亥手里,这使得人们想起了《录图书》那句“亡秦者胡也”的预言,汉朝大儒郑玄对“亡秦者胡也”加过注解,指出这里的“胡”指的不是“胡人”而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秦始皇如果泉下有知,恐怕要后悔地撞墙了。
本事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始皇及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⑨ 法制教育的论文
交通法规,生命之友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交通也在不断发展,出行早已经以车代步了。人们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同时也在追求更舒适、更便捷、更快…… 自行车、摩托车、轿车也已经进入了居民的生活。 但在此同时,一个个忍不惨睹的故事又时时提醒着人们生命的可贵。那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不禁使人毛骨悚然,他无情的吞噬着人的生命,他不知使多少家庭面临妻离子散的惨剧,使他们从此失去笑容。 记得去年的一天,在遥远的西藏南路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事故——那是一个妇女在黄灯的时候,一下子骑得很快,眼睛只盯着对面的黄灯,就在黄灯转为红,灯的那一刻,她突然转弯,可是她万万想不到身后一辆大桥二线向她驶来,由于骑得太快,而且距离车太近,所以她根本无法停下来,就在女儿一声凄惨的叫声中,母女俩人倒在了车下,而且女儿的身体还被压在了车下,就这样两人躺在血泊之中……那时候就因为这位妇女的一句:"还要等,很烦。"就失去了自己和女儿宝贵的生命。就因为她没有遵守最最基本的交通法规才使这惨剧发生。同时验证了"交通法规生命之友"这句话。 不仅如此,很多人应该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使多少人伤心?使多少人受伤?甚至使一些刚踏入人生的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不少同学经常以为这种事情论不到“我”,以为自己的骑车技术十分“棒”,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但当你骑着车在马路上追逐,当你与伙伴在马路上玩耍时,你是否想过危险就在身边;当你的亲朋好友不顾一切乱穿马路、闯红灯的时候,你可想到这时的死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你知不知道这些会带来什么?是伤?是残?是死?是痛苦?是悲剧?是一个破碎的家庭?还是…… 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一点一滴积累,遵守交通。 在这生命与血换来的教训中,我们应“文明骑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让悲剧不在发生,让安全的警钟在我们耳畔长鸣。
⑩ 用分解氯酸钾法制取了4.8g氧气,请计算参加化学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 + 3O2.就是说2mol的KClO3参加反应,能生成3mol的氧气。那么2KClO3=3O2,氯酸钾的分子质量是122.5.氧气是32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 =2×122.5×4.8/3×32 =12.25(g)
热点内容
临海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2-13 13:42:37
浏览:211
合同法江平
发布:2025-02-13 13:31:01
浏览:241
人民法院最高审
发布:2025-02-13 12:58:04
浏览:491
沈阳市供暖条例
发布:2025-02-13 12:55:11
浏览:816
民法典河边
发布:2025-02-13 12:26:49
浏览:46
济南市铁路法院
发布:2025-02-13 11:17:20
浏览:5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