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 2022-01-14 08:28:19

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什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智慧结晶。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当然应该选择人类最文明、最科学的治理方式,那就是法治。

法治又有资本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之分,所以中国必须立足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体系,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宏大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格局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

我们之所以要选择法治,也是从我国的历史传统及近现代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我们国家一直是崇尚德治的,法治处于辅助地位。

但进入近现代以来,为了使国家更加富强繁荣,无数仁人志士对如何治理国家进行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传统和西方先进理念结合在一起,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进行了长达两个甲子的探索,最后得出了科学结论。

(1)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扩展阅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道路。

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❷ 怎样理解“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落实

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完全符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对小康社会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其中一项重要要求就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这里涉及两个重要概念:“国家各项工作”的范围和“法治化”的判断标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高度来认识,很显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和政策上的连续性。从逻辑上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评判指标,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必要条件。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先必须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
“法治化”与“现代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角度来看,“法治的现代化”与“现代化的法治化”的任务具有同等
重要的意义,“法治化”与“现代化”必须齐抓共促、齐头并进,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是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以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法治的现代化进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新十六字方针为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主题,围绕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要求,提出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以及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具体任务,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治化的制度依据和实践基础。

❸ 如何处理政府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提出,
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回选择,
也体现了新一届答领导人在治国理政问题上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
现代国家而言,是否具备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现代国家政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依法治国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必然要求,同时还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❹ 全面推行依法治国 实现什么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行依法治国主要是实现公平,只有在公平的法律框架下管理国家,才能使国家健康发展。

❺ 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给你推荐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应该是这个意思
题目: 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将摆脱专人治走向法治

还有两属篇文章可供参考:民主法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之路
王韶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是法治化

❻ 为什么说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简单的来说,就是与其让一些人一直握着一些权力,并借此贪污腐败,不如给他们点压力,让他们死的明白点,并给人民一个提供安全有保障生活的依据,让人民有个幸福的期盼,而且最关键的是(个人意见),进一步保证自由的市场经济,使那些有能力的人去创办企业,引进并创造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❼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全面依法治国吗

对的。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不会有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等其他实体的现代化。现当代历史表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国家现代化的“软实力”。

它的现代化达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国家整体现代化水平。因此,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关键在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第一,从法律规定看,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执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什么政治力量,具备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定资格。

第二,从党的性质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先进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什么政治力量,能够正确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

第三,从实践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成效是显著的,治理能力是举世公认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别的什么政治力量,能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推进国家治理工作始终平稳健康地向前发展。

(7)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扩展阅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行政主体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执政团队一定程度上仍还存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和行政效能发挥不到位的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离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距离。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客观性。主要原因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一些干部还没有适应中央重塑政治伦理和政治生态的决心以及实践,还没有从旧有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和“官场文化”中走出来。在这种状态下,难免在工作中“比比划划做样子”,使行政效能受到了抑制,因而也就谈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

❽ 如何处理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提出,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选择,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人在治国理政问题上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课题。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依法治国的提出,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选择,也体现了新一届领导人在治国理政问题上的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

就现代国家而言,是否具备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良好的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现代国家政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依法治国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式和必然要求,同时还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要求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为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供科学的领导力量,提高党和国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政府则是政策的直接实施者,是应对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直接负责机构。只有不断加强法治政府的建设,才能提升各级政府依法应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因此,将建设法治政府作为首要任务,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要求。

建设法治政府,首先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这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其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行政执法权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规范有效运行,从而解决当前政府公信力下滑和行政执法疲软的两大问题。其次,要不断加强党的依法执政建设。党是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同领导主体,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各级党委组织确实做到依法执政,即地方党委要支持和配合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再其次,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来展开和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最后,要建设高素质执政队伍。党政领导干部作为依法治国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直接执行主体,要不断加强其治国能力建设,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这也是中国法制渐进改革进程走向全面成功的关键性环节。

建设法治经济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济要求

经济是国家治理的重点领域,构建完善的法治经济,意味着市场经济必须服务于市场规律,政府只能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济要求。

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经济,首先要做到市场自由和市场秩序的法制。因此,建设法治经济,有法可依仍然是前提。法律既要确保经济运行的市场自由,也要维护经济运行的市场秩序。

经济层面的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我们要根据现代市场体系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课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要求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经济时,既要依法维护市场的自主性,又要依法参与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不仅要加快完善市场运行体系,也要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统筹规划治理经济的能力。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既要激发市场的自主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建设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要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法治社会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任务,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客观需要。社会治理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治则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只有不断创新社会法治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会用法治思维来化解社会矛盾,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才能更好地建设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才能更好地确保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国家要坚定不移地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要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的立法工作,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国家和社会治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不断提高每个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人们逐渐树立法治理念,为在社会治理中推进守法、用法奠定基础。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法治思维是进行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思维。社会矛盾问题是我们国家和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依法治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这不仅是社会治理合法性的来源,还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体现,更是关系着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原则。

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其权力主体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党作为领导主体,理应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

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国家事务和自身事务,保障人民实现当家做主。党和政府作为治国理政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应珍惜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力,将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执政活动的出发点,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能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

❾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如何正确的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坚持改革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定“三个自信”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不动摇,以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执行是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执行力是制度力量的具体体现。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至关重要。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怎样弥合利益分歧、纾解分化焦虑,如何促进社会公正,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环境,筑牢社会保障的底线?这些问题,是顶层设计的命题,也是治理能力现代化无法回避的考题。
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素质能力是否匹配,反映治理水平,决定治理效果。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让我们始终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松劲,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交出合格的实践答卷。

热点内容
市场经济法的作用 发布:2025-02-13 15:47:53 浏览:726
法考过了cpa免考经济法吗 发布:2025-02-13 14:19:22 浏览:662
临海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2-13 13:42:37 浏览:211
合同法江平 发布:2025-02-13 13:31:01 浏览:241
电信服务不适用合同法 发布:2025-02-13 13:23:11 浏览:336
法律顾问让调解更高效 发布:2025-02-13 13:12:53 浏览:651
人民法院最高审 发布:2025-02-13 12:58:04 浏览:491
沈阳市供暖条例 发布:2025-02-13 12:55:11 浏览:816
民法典河边 发布:2025-02-13 12:26:49 浏览:46
公司不发底薪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13 12:22:41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