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刑法学一电大

刑法学一电大

发布时间: 2022-01-14 21:40:06

『壹』 电大2016年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有题目)

找试题答案的话,我觉得可以去电大题酷小程序找一下的,这是最近刚出不久的搜题小程序吧,感觉搜题搜答案还行,基本上都能搜到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错”。

以营利为目的,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对”。

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的有集资诈骗罪、保险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错”。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主体包括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对”。

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构成犯罪的,应定()。
选择一项:
a. 偷税罪
b. 骗取出口退税罪
c.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d. 逃避追缴欠税罪
正确答案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香烟而加以销售,数额较大的,应定()。
选择一项:
a.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b.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c.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 假冒注册商标罪
正确答案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贰』 电大刑法学2名词解释

那就是电视大学学习刑法,刑法就就是触犯了国家的法律,要判刑的就是刑法。是,

『叁』 电大刑法学1案例分析

1.王某的行为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有两种,即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王某的行为即属于后者.构成此种犯罪中止必须具有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和有效性的特征.
本案中,王某出于杀夫的故意完成了投毒杀人行为,但在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结 果发生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发生,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因此,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2嫌疑人犯罪后能积极救人,采取弥补措施。考虑犯罪未遂,而且受害人有悔改病主动救人,因此属于从轻或减轻的情形。应对其适用减轻或从轻判罚

『肆』 电大刑法学名词解释犯罪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电大,一般指国家开放大学(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世界一流公立成人高校,创立于201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伍』 电大法学专业有哪些科目

本科:
案例行政法
法律文书
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B)#
国际内法容学概论
国际公法
国际经济法
国际私法
合同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
经济法学#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劳动法
民法
商法
宪法学#
刑法#
行政法学(1)
行政法学(2)
行政诉讼法专题
行政执法文书
学位论文指南
学位外语(法学)
英语Ⅱ(1)
英语Ⅱ(2)
证据学
知识产权法
中国法制史

专科:
邓小平理论概论
法理学
婚姻家庭法学
经济法学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民法学(1)
民法学(2)
民事诉讼法学
宪法学
刑法学(1)
刑法学(2)
刑事诉讼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英语Ⅰ(1)
英语Ⅰ(2)

『陆』 2018电大刑法学形成性考核册最后一题

司法机关处理本案时主要应当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柒』 请问电大刑法学2作业答案是什么

构成了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污染环境罪。
胡某的公司以废物利用的名义从国外一家公司进口回了1600余吨答被淘汰的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拆解回收之后的剩余物资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等呗一随意倾倒.排放.焚烧等方式进行了外理,结果导致周边村庄群众白玉人呼吸道疾病集中爆发一面与某根的以及附近的地下水被严重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根据刑法典第114条和第115条第一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一下有期徒刑 至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捌』 电大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刑法学(1)作业1
第一题:山本某某,女,42岁,日本国籍。马某某,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参考答案:参看教材有关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事管辖权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某某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王××(男,17岁)与被害人陈××(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一日,王××与其弟去河边洗澡...
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并且,王某的不作为与陈某的溺水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从客观方面看,李某的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从主观方面看,王某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预见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护或把陈某带回到岸边。陈某很可能会发生溺水死亡的危险。然而他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疏忽大意导致了陈某溺水死亡结果的发生,所以,从主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刑法学(1)作业2

第一题:赵某,男,1989年3月生,某某学校初一学生...
参考答案:赵某焚烧他人房屋边的草堆,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且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其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赵某实施放火行为时不满十四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符合犯罪主体的成立条件,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题案情:李某,男,45岁,农民。李×小,男,15岁,李某之子。某日,李某见一群农民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控树蔸作柴烧...
参考答案:李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故意(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李某明知山坡上有许多人,而与其子一道从山上向下滚石头,导致他人死亡。李某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放任的态度,属于故意(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

刑法学(1)作业3
第一题:王某,女,33岁,经人介绍与汤某相识结婚而因家庭琐事毒杀案件...
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答题时要具体叙述犯罪中止的含义及具体描述)王某出于杀害汤某的目的,实施完成了投放毒药的故意杀人的行为,因而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其很快就基于自己的意志,将被害人送至医院抢救脱险,有效地阻止了既遂结果的发生,因而其行为符合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王某的故意杀人罪已经给被害人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身体伤害。因此对王某的故意杀人罪的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处罚而不是免除处罚。

第二题:周某,女,17岁;甘某,女,16岁,李某,13岁,孔某,男,19岁,胡
某,男,18岁...
参考答案:周某、甘某、孔某、胡某四人均已年满16周岁,属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应当对自已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周某、甘某(要具体描述犯罪情节)出于共同的故意,共同实施了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共同犯罪。周某属于强奸罪的教唆犯,孔某、胡某直接实施了强奸行为,因此属于强奸犯的实行犯。周某既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又有强奸罪,就对其实行数罪并罚。根据刑法规定,满14不满18的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处罚,不满18的不适死刑。周某、甘某犯罪时均不满18,因此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适用死刑。

刑法学(1)作业4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案情:李某,男,36岁。1998年11月,李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
一年...
参考答案:李某不构成累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在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本案中,被告人李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又犯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但他不构成累犯,因为缓刑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刑罚,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了,而不是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因而不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对李某第二次犯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应当数罪并罚。按照刑法第69条对判决宣告前一人所犯数罪应当首先分别定罪量
刑,然后根据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第二题:案情:王某(男,26岁,无业)从吴某家盗窃...
参考答案:法院的判决有错误。应以抢劫罪判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罚金若干元。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本案中,王某先在吴某家盗窃2000余元,构成盗窃罪;后为了抗拒抓捕而杀死了李某,构成了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条件,所以对王某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5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所以应以抢劫罪判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罚金若干元。

『玖』 电大刑法学案例分析

1.甲是主犯 他组来织 策划 实施自

2.b 我国刑法处理 在我国的飞行器内实施犯罪

3.犯罪中止 已在犯罪过程中 个人主观原因停止犯罪

4.构成犯罪 故意伤害罪 行为人能够意识到行为会导致的结果 但放任行为的发生

5.构成犯罪 抢劫罪 这是应该转换 本来是盗窃行为 却加上了暴力威胁 构成抢劫罪要件

『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第二题答案

第二题:
答:(一)王某某的行为与陈某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为王某某将回未满14周岁的陈某某带去河边答游泳就有义务保证其人身健康和安全,但王某某在可以履行有关义务的能力的情况下,没有将陈某某从深水区带回,导致了陈某某溺水而亡,因此王某某的行为与陈某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王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其行为表现形式为不作为,主观心理态度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因为构成不作为犯罪应构成三个条件:一是存在应履行的义务;二是有履行义务的能力;三是没有履行特定义务导致了严重后果的发生。王某某将未满14周岁的陈某某带去河边游泳就有义务保证其人身健康和安全,但王某某在可以履行有关义务的能力的情况下,没有将陈某某从深水区带回,导致了陈某某溺水而亡严重后果的发生,应构成不作为犯罪。王某某在将未满14周岁的陈某某带去深水区游泳,后应该预见到不及时将其带回可能会导致陈某某的溺水身亡的后果的发生,但王某某在自行洗澡后感到身体累便自行上岸回家,而没有把陈某某带上岸,没有预见到后果的发生,应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主观心理态度。

热点内容
法考过了cpa免考经济法吗 发布:2025-02-13 14:19:22 浏览:662
临海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5-02-13 13:42:37 浏览:211
合同法江平 发布:2025-02-13 13:31:01 浏览:241
电信服务不适用合同法 发布:2025-02-13 13:23:11 浏览:336
法律顾问让调解更高效 发布:2025-02-13 13:12:53 浏览:651
人民法院最高审 发布:2025-02-13 12:58:04 浏览:491
沈阳市供暖条例 发布:2025-02-13 12:55:11 浏览:816
民法典河边 发布:2025-02-13 12:26:49 浏览:46
公司不发底薪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13 12:22:41 浏览:594
济南市铁路法院 发布:2025-02-13 11:17:20 浏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