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什么什么成语
1. 形容道德 成语
[ 德高望重 ] dé-gāo-wàng-zhòng
释义: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2. 含有“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含有“道德”的成语只有三个:①道德文章②口谈道德,志在穿窬③仁义道德内
道德文章
【拼音】: dào dé容 wén zhāng
【解释】: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举例造句】: 尊人道德文章,足为当代宗式。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口谈道德,志在穿窬
【拼音】: kǒu tán dào dé,zhì zài chuān yú
【解释】: 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嘴上在讲仁义道德,心里却在想着翻墙越壁偷东西。常用以讽刺伪君子。
【出处】: 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仁义道德
【拼音】: rén yì dào dé
【解释】: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举例造句】: 你说凡是一口仁义道德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3. 描写道德的成语
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爱人以德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出处:《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败化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参见“败俗伤化”。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参见“败俗伤化”。
败俗伤化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出处:《汉书·叙传下》:“侯服玉食,败俗伤化。”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出处:《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不挠不折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出处:宋·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才高行洁 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必卑贱。”
苍松翠柏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清·萧执中《勉县定军山武侯墓楹联》:“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草靡风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草偃风从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草偃风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出尘不染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大节不夺 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大逆不道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导德齐礼 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蹈节死义 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出处:《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道存目击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出处:《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道义之交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德薄才鲜 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4. 形容道德的成语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道高德重
5. 关于道德的四字成语大全
表示道抄德高尚的四字词袭语 :
德高望重、大公无私、高风亮节、拾金不昧、舍己为人、两袖清风、光明磊落
助人为乐、襟怀坦白、厚德载物、冰清玉洁、鞠躬尽瘁、怀瑾握瑜、忠心耿耿
不同流俗、高情远致、克己奉公、大义凛然、德厚流光、堂堂正正、廉洁奉公
6. 形容道德败坏的成语有什么
败德辱行
【拼音】:bài dé rǔ xíng
【解释】:败坏道德和操守。
【示例】:从古到今,人们总是唾弃那些~的人。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责备人
2.伤风败俗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示例】: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3.伤风败化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huà
【解释】: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同“伤风败俗”。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
【示例】:清·无名氏《刘公案》第59回:“分明是~弄谣言!”
【近义词】:伤风败俗、毁风败俗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4.道貌岸然
【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的伪君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示例】:因看见端甫~,不敢造次。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5.恶贯满盈
【读音】:è guàn mǎn yíng
【解释】:贯:穿钱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出处】:《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坏。
【示例】:
1 这个坏事做尽、~的歹徒,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
2 你今日~,有何理说。(元·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
7. 关于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舍己为人、解衣衣人、拔毛济世、侠肝义胆、乐于助人、急公好义、好善乐施、救苦救难、一臂之力、成人之美、解衣推食、乐善好施、先人后己。
一、助人为乐
释义: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近代·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二、舍己为人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孔子·春秋《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译文:孔子长叹一声说:我和点的。朱熹注释: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为人的意思,而他胸中悠然,直接与天地万物上下一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三、先人后己
释义: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译文:孔子说:君子贵族而轻视自己,首先人然后自己。
四、拔毛济世
释义: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出处:《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译文:禽滑釐问杨朱道:“拔去你身上的一根毫毛来救助世道,你愿干吗?”杨朱回答:“世道本来就不是一根毫毛所能救助得了的。”禽滑釐说:“假设可以救助,你愿干吗?”杨朱不理睬他。
五、乐善好施
释义: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译文:听到徵声,会使人乐于行善,喜欢施舍;听到羽声,使人端敬好礼。
8. 形容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1、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2、败德辱行【bài dé rǔ háng】
败坏道德和操守。
3、败化伤风【bài huà shāng fēng】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4、败俗伤风【bài sú shāng fēng】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5、败俗伤化【bài sú shāng huà】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6、抱德炀和【bào dé yáng hé】
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 指行仁政,搞团结。
7、草靡风行【cǎo mí fēng háng】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8、草偃风行【cǎo yǎn fēng háng】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9、超绝非凡【chāo jué fēi fán】
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10、摧志屈道【cuī zhì qū dào】
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9. 描写“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道德”的成语有:清正廉洁、高风亮节、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身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