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环境道德
Ⅰ 哪些行为属于破坏环境
1.乱砍乱伐
2.过度放牧
3.建立有污染工厂,排放大量污染气体
4.任意捕杀野生动物
5.不断研制新元素,产生大量污染
6.大量开发耕地
7.大量开发旅游区,破坏自然环境
8.砍伐林地,大量建高楼大厦
Ⅱ 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例子各三枚·
1。南美的大规模破坏原始雨林
2。澳洲的海水污染大堡礁
3。我国的黄土高原曾经的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
4。海河污染
Ⅲ 求一篇寓言故事,不能有人,主题是反映破坏环境和只为追求钱而没有道德底线,破坏环境,骗人……求
值得深思的寓言故事 故事一: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假如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只要不被学生讨厌的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当我们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故事二: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故事三: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一个感觉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幸福,我没有钱;不幸福,我没亲人;不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幸福吗?”
“是的,我感到很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
“是的。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幸福的呢?”
“你真是个幸福的人。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老师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幸福的感觉。学生幸福的感觉都写在他们的脸上。
故事四: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Ⅳ 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
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砍伐树木
挖掘河沙
杀伤动物,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 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危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 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Ⅳ 什么是环境道德观
环境道德观是社抄会历史条件和袭环境条件下,由环境价值观影响、约束人们环境行为的思想规范。树立新的环境道德观念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要树立保护环境光荣、损害环境可耻的新道德观念,把善良、正义、平等的用于人与人关系的传统道德观念扩大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明确人类对自然外界所负有的道德责任。环境道德观要求遵守以下两条环境道德原则:平等互爱,即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保证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权利;保持互利,人类每一个成员都应保护生存环境,保证地球上所有成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环境道德观中的环境道德规范有如下几条:(1)自觉防止和消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2)从局部人手,自觉服从全局对环境保护的需要;(3)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自觉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行动;(4)支持和维护有利于环境的公共行为,批评和抵制破坏环境的言论和行为。
Ⅵ 环境保护的道德原则和责任包括哪些
一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二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做到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四是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等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Ⅶ 人类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行为:
(1)我国的环境污染行为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加重,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2)环境破坏行为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草原退化,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资源日益匮乏等。
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Ⅷ 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树木被人类乱砍乱伐;水资源被大量浪费;臭氧层被破坏;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面积112.23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地,海岛岛屿沿岸水深10m以下的海域达165.7平方公里,是优良鱼类、贝类、藻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
然而记者乘船在海上航行40分钟到达南澳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3根浸泡在大海中的水泥桥墩从码头一直排向大陆;岩石泥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离开码头沿海岸向北,只见一处填海工地上大车在不断向海中填倒土石,挖土机正在把一棵棵树木连同泥土一块铲起,
这座小山头已被挖掉一半填进了海里。据介绍这个工程需要挖山600亩,填海300亩。沿着环岛公路,记者看到了几处这样的填海工程,有的已停工,有的已填好并建设了油库、水泥厂等项目,但都是半截子工程,并没有开工使用。
在岛上的后宅镇,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县里在1997年征用了6亩多耕地给海关大楼建了附属设施,又在今年征用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有40余亩耕地),出让给一家公司建北门坑游乐园,使他们几户无地可耕了。
另外 现在的工业化发展对人类贡献了很多,可遗憾的是同时有污染了自然环境,此外还有很多各种破坏行为,但最为严重的是乱砍乱伐,其他比如:汽车尾汽、化学污染等等虽说带来不良环境但没有了它们也给人类带来很多不便,只能以现在的基础在技术上开发新的发明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汽车尾汽,化学污染。
不知道 对你有没有帮助。
Ⅸ 环保与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
环境问题与个人道德修养的关系
我们一向提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个人是组成社会的单位,是行为的具体实施者。每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决定了整个社会的环保怎样推进。这里把环保意识归咎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方面。所谓环保意识,就是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和保护环境的行为的实施程度。对环境问题认识越透彻,且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实事,那么就是环保意识较高的表现。这里说的实事包括:生活中的对环境破坏少、资源节约有利的小事,环保方面的发明创造,环境问题和环保知识的宣传等。
环保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道德修养。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更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是一种利他主义大于利己主义的意识。因为在现在的环保活动中,利己的一面只是长远层次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至少是与志愿的环保者本身利益没太大关系的。这也是环保没能得以彻底深入人心的原因。
从自我关怀到环境关怀
既然环保意识的利他主义占主导已成为了环保活动发展的瓶颈,那么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突破它。本节是全文所要提出的重点所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建立科学的生活观从而实现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不光是集体、社会、国家的问题,同时也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试想一下,我们每天的饮食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水也不再洁净,呼吸的空气里大量有害气体和尘埃,垃圾没处堆只能在城市中堆放……那我们还有什么美好的生活可言?但那些恶劣的环境现象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就是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地自省。
光是自省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用塑料袋盛装熟食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塑料袋的制造过程中被加入了含苯环一类的有机物,它们在平时是对人体无害的,可盛装有油的菜汤时,菜汤成了有机溶剂,能够把塑料袋中的有害成分萃取出来,再长期被人体食入就危害了人体健康。我们明白了这些,就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想法来拒绝使用塑料袋盛装熟食。而客观上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前面只是个简单的例子,我所要阐述的是,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全面的健康的生活观。抵制有害的因素,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通俗来说就是,懂得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物是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有消极影响的,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和机制,有效地把自己与有害之物之事隔离开来。这种科学生活观的建立,又与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密切相关。思想道德健全、修养较高的人才会追求更科学的生活方式,更人性化更安全的生活理念。
而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的生活观都具备了之后呢?我们可以不难想象到两点,一是,在我们实现科学的生活观的同时会客观上实现环保的目的;二是,我们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融入到了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很高的环保意识,也就会在主观上实施环保活动。
这就是本文主要要论述的观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建立科学的生活观从而实现环境保护。”
Ⅹ 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谈一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50字
中国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治理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
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揭露不良陋习,弘扬文明行为;充分运用文学、摄影、卡通、漫画等艺术形式,特别是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力度,生动活泼地鞭挞不文明行为,促进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提高。
2.制订相关规范
针对旅游活动中游客的各种陋习,可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等单位联合制订“中国公民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并出台专门文件,由国家旅游局具体实施,规范公民旅游文明行为。
3.创造温馨环境
各相关部门可共同创造温馨美好的旅游环境,让游客身在其中感受文明的氛围,使文明旅游成为游客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
4.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一些影响大的具有典型代表的不文明行为,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曝光。设立不文明旅游举报热线和信箱,鼓励个人或单位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举报。旅行社和景区也要加强对游客的监督管理。
5.推广文明礼仪知识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公民文明礼仪知识的推广和教育。旅行社应对游客搞好礼仪的示范和引导。媒体上多刊登、介绍国外风俗习惯的小知识。
6.以活动为载体进行引导教育
定期开展游客问卷调查活动、青年志愿者劝导活动和文明游客评比活动,让当文明游客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
7.评选文明形象大使,并公开宣传、表彰
旅游管理部门可每年开展评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文明旅行社、文明导游和文明游客等活动,并进行公开的宣传和表彰。
8.把文明旅游的相关内容深入到中小学课堂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把文明旅游有关内容加入到中小学生课堂教育及课外教育教材之中。
9.重视事前培训,事后总结
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要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行为教育,说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民族禁忌及行为方式,必要时可组织文明旅游考试,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在旅游活动中,导游要及时提醒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10.景区设置警示牌或宣传画
旅游景区可设置引人注目的标语牌、宣传画和公益广告,使旅游文明行为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旅游景点在印制的门票和导游图上加印提醒游客文明行为的提示语句,使游客一进入景区就开始接受旅游文明教育和提示。
11加强景区文明督查
在旅游景区可建立游客文明行为监督岗和纠察巡逻队,随时随地纠正和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12.合理设置便民的卫生设施
景点内各项便民设施如垃圾桶等的设置要合理、科学。可设计成卡通状、景物状,与景区融为一体,增强其观赏性。
13.倡导文明旅游大讨论、大比武
可在媒体上开辟专栏,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大家谈”大讨论;举办旅游不文明行为摄影和DV大赛;开展“我与文明旅游”征文比赛、演讲等活动。
14.整顿导游队伍,提升导游素质
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旅游景区的导游词进行抽查把关,整顿导游队伍,提升导游素质,严禁导游无中生有,瞎编、乱编,讲黄色段子和政治笑话。
15.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是社会的中坚,同样要在文明旅游方面做出榜样,起到表率作用。
16.制作旅游文明宣传片
可制作一部约10分钟的高质量的旅游文明宣传片,在飞机、列车、汽车、轮船及景区景点滚动播出,让游客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文明的教育。
17.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文明从学校抓起,从家庭抓起,把道德建设、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18.编辑出版或发行旅游国(地)概况
由国家组织专业人士编辑出版以国别或地区为单位的“我国公民赴XX国家(地区)知识”的宣传片和小册子,在电视、机场、铁路、景区等公共场所进行播放和发放。
19.建立奖惩制度
对旅游行为中做得好的典型要进行宣传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出现不文明行为的旅行社或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对有恶劣影响的要取消旅行社的营业资格。
20.把旅游企业是否重视文明旅游作为年审或考核的重要内容
应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写出版新的《(出境)旅游领队工作培训手册》,着重增加文明旅游的内容,并将其列为(出境)旅游领队及旅行社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