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上的英雄什么意思

道德上的英雄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01-15 08:42:49

『壹』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中文中,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德是一种素养或习惯。二者合起来就构成它的定义,即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其中习惯是它的种,良好的选择是它的属差。道德属于伦理学范畴,其题材是人的活动或实践,其目的是人的幸福。

(1)道德上的英雄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

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贰』 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是版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权、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2)道德上的英雄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道德”一词出自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叁』 不做道德的英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下一句是:要做行为上的英雄

『肆』 不做道德上的英雄是什么意思

人家到底是有底线的。做人是要讲道理的。人就要做道德上的英雄。不违反基本的道德原则。做一个规规矩矩,老老实实遵守道德的人。

『伍』 人的品德是什么意思

品德修养就是道德素养: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
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素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品德即道德品质(moral trait),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或倾向.
品德即 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修养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当然可以提高,素质的提高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受教育(包括智育和德育),二是,自我反省,前面一
个是外部因素,后面一个时内因.这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很多人都受一样的教育,但是有的人素质就高一些,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的人会时不时的自
省,能在自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如果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可能会差一些,但是道德品质不会因此变差.还有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素质影响也很大,
住在人口素质高的地方,素质高的机会也就高一些 .

『陆』 帮忙解释一下“英雄”的意思是什么

英雄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另解1:

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一般是指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另解2:

英雄是文学分析与心理学常用的概念。童话中的主人翁就是容格分析心理学里的英雄。人生就是一场的战争,人活着就是要扮演英雄的角色。

(6)道德上的英雄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解说: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近代民族复兴的和平变革时期,也同样涌现出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何子渊、陈嘉庚、钱学森、邓稼先、同盟会、爱国华侨团体等大批民族英雄和英雄团体。

无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商人,还是海外华侨,他们中间都涌现出大批民族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利益与安全、尊严与荣誉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讲话新闻报导摘录

『柒』 “不做道德的英雄”是什么意思

不打扰别人,不怠慢自己,不挥霍信任,不讨好,不盲从,不做道德上的英雄。我们只需具备基本的良心,不盲目、没有主见不刻意为了彰显自己的品德而去做事,做人要讲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高尚的人

『捌』 道德的正确解释是什么

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道版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zhuan是方权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shu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8)道德上的英雄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道德”一词出自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玖』 道德领袖含义是什么

陶行知先生以爱满天下的大众情怀,培养公德私德兼备的真、善、美人才,以自身的版道德践行,构建民权主共和之理想政治。陶行知先生的道德领导思想告诉我们:只有以德治校,实行道德领导,才能抵达学校改善的核心,学校才能发展成为一个道德共同体。

『拾』 什么是道德的含义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是什么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道德的特征: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3、阶级性

它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和特征,可也要以和谐为目的。

4、历史继承性

道德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

5、自律性

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

热点内容
公司规章制度太严 发布:2025-02-13 04:59:32 浏览:823
海淀区法院微博 发布:2025-02-13 04:13:04 浏览:495
检擦院和法院 发布:2025-02-13 04:08:07 浏览:576
合同法的发展 发布:2025-02-13 02:27:32 浏览:367
郑幸福律师 发布:2025-02-13 01:59:09 浏览:844
哈市乡村台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13 01:30:42 浏览:409
新劳动法试用期工资 发布:2025-02-13 00:53:20 浏览:703
宁波新劳动法实务培训 发布:2025-02-13 00:48:24 浏览:645
动画片刑法 发布:2025-02-13 00:35:00 浏览:552
民事诉讼法146条6 发布:2025-02-12 23:28:42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