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企新常态
① 推进依法治企,有什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依法治企是好的事情,但是依法治企不能仅仅限于喊口号上面。再好的制度必回须付诸实答践才能体现好的价值。首先是企业的领导者明白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起到带头作用。在者是,应道组织相关部门在全企业中进行法制教育。是企业全部人员深切学习法律,只有达到全部人员知法、懂法、依法才能起到依法治企的作用。
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常态有哪些表现
继续并积极推进“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等基层工作,将有利于解决基层组织的“四风”问题,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让每个人感受到法制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③ 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背景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如何理解他们的关系。希望具体一点
建国后国家颁布第一部《宪法》为依法治国打下坚实基础。凡是在中内国境内容的一切活动都要依法进行。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为了企业更好生存,没有法制国家就没有好的企业。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④ 如何推进依法治企,提升管理水平
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提升依法治企执行力
二、坚持依法决策,夯实依法治企基础
三、抓住“关键少数”,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四、实现“德”与“法”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法治开磷”能力
⑤ 依法治企中在哪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必须解决好国企(国有控股公司)改革有法不依和立法空缺太大的问题;建立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的体制,进一步严格执法;增强法制的宏观和微观调控能力。
⑥ 如何在新常态下全面依法从严治企
结合法律法规辨识做好制度建设
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是依法治企的基础,是企业实行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司注重机制管理,用制度规范行动,依法定制,依法治企,不断健全企业法制化管理体系。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辨识力度,结合法律法规辨识的结果规范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通过制定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强化内部管理、堵塞经营漏洞,从制度上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流程及授权手册,规范业务流程及领导干部的权利,形成依制度办事,以法规治企的办事原则;其次,该公司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结合环境、职业安全卫生、女工特别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规定,不断开展制度创新,及时对业务范围内制度进行立、改、废,严格管理,规范了企业动作、规避了经营风险,为公司各项制度提供了依据,营造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良好局面。
依法治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有了制度就应该将制度应用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大力开展依法治企,把企业的各项动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对改进企业管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一是以市场为先导,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规范管理程序,转变管理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对外签署的合同,需先经过法务审核再签字,一切都按规定程序进行,分清责任,维护利益;二是对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建设一律实行招标;三是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实行厂务公开。一方面定期召开职代会,汇报工作、通报情况、讨论审议发展规划及重大改革事项、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适时召开有管理人员、技术骨干、退休职工等人员参加的厂情发布公会,分析形势,听取意见,扩大知情权,形成共识,推进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促进发展。
依法治企与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
各级管理者是企业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依法治企概念具体到企业管理之中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企的能力,是加快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一个关键环节。公司把握依法治企的内涵,把学法和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是健全完善决策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范围,加强决策管理,统一决策标准,规范决策行为;二是完善事前论证机制,决策前要进行经济、技术和法律论证;三是加大决策责任追究力度,建立依法从严治企工作问责制,强化对公司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部署的贯彻落实和督查督办;四是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公司依法治企奠定了基础。
依法治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特别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法治文化建设。公司积极推动以法治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法治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竞争力,企业的长久、高效发展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结合“六五普法”活动,开展了多项法律教育宣传、调查等以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为内容的演讲、征文,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法律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员工法律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中,要求“分类指导、分别要求、学用结合、突出方法”,分层次分岗位,对主要领导、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员工等对象进行重点培训,结合部门实际进行学习,并且在“百日普法”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依法治企和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治企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结合
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是依法治企的载体。公司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全力维护员工的利益,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特别劳动规定》等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了劳动合同签订制度,并对各基层部门对集体合同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每年为员工进行全身体检,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年年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对生病职工进行慰问;加大了对职工权利的宣传,设置了举报投诉箱等,使员工在权益受到危害时,有地投诉,有人接待、处理,有力地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增强了职工学法、守法的积极性。
在依法治企的新常态下,公司加强依法治企与企业管理的结合,营造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良好局面,使依法治企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⑦ “依法治企”这一说法最初在哪个政策/文件/制度中提出
应该说,“依法治企”的提出是随着“依法治国”战略部署而向企业作出的要求。
这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增强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治意识,进一步推动央企法治建设,保障央企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16〕71号)有关精神,公布《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为中央企业的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都制定了较为详尽的依法治企的职责。
这项《规定》的出台,对进一步推进企业法治建设,提升依法治企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依法治企作出了表率。
依法治企是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让法律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活动,就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形成依法治企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依法治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长青不败的基础,企业只有诚信守法、遵章守规,不断推进依法治企,才能进一步开拓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做大做强。